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实验室用防堵塞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循环 真空泵 堵塞 装置 实验室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防堵塞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循环水真空泵又叫水环式真空泵,是一种靠泵腔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的粗真空泵,常用在实验室用来进行水循环。
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真空泵在使用时,其内部没有设有过滤装置,固体杂质进入至真空泵本体内部造成零件磨损,真空泵内磨损而排到循环水中的固体杂质又会不断的循环进入真空泵,长期使用循环水真空泵内部零件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防堵塞水循环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6.一种实验室用防堵塞水循环装置,包括泵体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和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进水管的管径相等,且连接处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筒状的过滤网、连接杆以及转轴,所述过滤网与转轴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转轴穿过进水管并与进水管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网由四块过滤片拼接组成,相邻的过滤片连接处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四根连接杆长度相等,且过滤片任意一处到连接杆的距离不大于连接杆的长度。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污口设置在进水管上与冷却水进口相对的位置,与进水管以及冷却水进口形成四通结构。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网上相邻的过滤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管靠近过滤网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远离过滤网一侧的进水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进水管固定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容纳第二密封圈的第一环形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排污口靠近过滤网一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远离过滤网一侧的冷却水进口和排污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与冷却水进口、排污口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水进口以及排污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容纳第三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进水管上设置排污口,且连接处设置有过滤机构用于过滤,过滤后的水再进入泵体内,从而防止固体杂质进入泵体内部造成磨损;排污口与
进水管的管径相等,使得通过转轴转动过滤网时,转动至任意相邻的两个过滤片堵住进水管时,过滤网都与进水管的内壁没有缝隙,避免固体杂质不经过过滤网直接进入泵体;过滤网由四块过滤片拼接组成筒状,在过滤时,仅进水管内远离泵体一侧的过滤片在工作,在该过滤片需要清理时,转动转轴使其转动至排污口一端,关闭泵,利用冷却水进口的水压使进水管内的水从排污口排出,从而对该过滤片进行反向冲洗,在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时,不需要拆卸,同时不会有固体杂质在清理过程中穿过过滤机构直接进入泵体。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实验室用防堵塞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泵体1,进水管2,冷却水进口3,排污口4,过滤网51,连接杆52,转轴53,第一凹槽54,第一密封圈55,第二密封圈56,第一限位环21,第一环形槽22,第三密封圈57,第二限位环58,第二环形槽59。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19.实施例
2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实验室用防堵塞水循环装置,包括泵体1和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3和排污口4,所述排污口4与进水管2的管径相等,且连接处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筒状的过滤网51、连接杆52以及转轴53,所述过滤网51与转轴53之间通过连接杆52连接,所述转轴53穿过进水管2并与进水管2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网51由四块过滤片拼接组成,相邻的过滤片连接处与连接杆52固定连接,四根连接杆52长度相等,且过滤片任意一处到连接杆52的距离不大于连接杆52的长度。
21.通过在进水管2上设置排污口4,且连接处设置有过滤机构用于过滤,过滤后的水再进入泵体1内,从而防止固体杂质进入泵体1内部造成磨损;排污口4与进水管2的管径相等,使得通过转轴53转动过滤网51时,转动至任意相邻的两个过滤片堵住进水管2时,过滤网51都与进水管2的内壁没有缝隙,避免固体杂质不经过过滤网51直接进入泵体1;过滤网51由四块过滤片拼接组成筒状,在过滤时,仅进水管2内远离泵体1一侧的过滤片在工作,在该过滤片需要清理时,转动转轴53使其转动至排污口4一端,关闭泵,利用冷却水进口3的水压使进水管2内的水从排污口4排出,从而对该过滤片进行反向冲洗,在对过滤网51进行清理时,不需要拆卸,同时不会有固体杂质在清理过程中穿过过滤机构直接进入泵体1。
22.所述排污口4设置在进水管2上与冷却水进口3相对的位置,与进水管2以及冷却水
进口3形成四通结构;使得冷却水进口3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直接对排污口4上的过滤网51进行冲洗,效果更好;同时使得过滤网51能够对冷却水进口3进入进水管2的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冷却水中的固体杂质进入泵体1。
23.所述过滤网51上相邻的过滤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54,所述第一凹槽5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5;增加过滤网51转动到位时的密封性能,防止水从缝隙中直接进入泵体1,造成泵内零件磨损;设置第一凹槽54能够防止第一密封圈55在过滤网51转动过程中偏位。
24.所述进水管2靠近过滤网51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6,所述第二密封圈56远离过滤网51一侧的进水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1,所述第一限位环21与进水管2固定连接;增加过滤网51转动到位时的密封性能,防止水从缝隙中直接进入泵体1,造成泵内零件磨损;设置第一限位环21能够防止第二密封圈56在过滤网51转动过程中偏位。
25.所述进水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容纳第二密封圈56的第一环形槽22;使得第二密封圈56卡在第一环形槽22内,防止第二密封圈56在过滤网51转动过程中偏位。
26.所述冷却水进口3和排污口4靠近过滤网51一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57,所述第三密封圈57远离过滤网51一侧的冷却水进口3和排污口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58,所述第二限位环58与冷却水进口3、排污口4固定连接;使得第三密封圈57与第二密封圈56形成一个弹性的槽,用于容纳过滤网51转动到位时第一密封圈55,并卡住,既能够增强密封性能,又能够便于通过第一密封圈55卡入第三密封圈57与第二密封圈56之间时产生的振动来判断是否转动到位。
27.所述冷却水进口3以及排污口4的内壁上设置有容纳第三密封圈57的第二环形槽59;使得第三密封圈57卡在第二环形槽59内,防止第三密封圈57在过滤网51转动过程中偏位。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