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9: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气 管道 成像 检测仪 检测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背景技术:

2.我国油气管道有一部分管道线路已经具备50年左右的使用历史了,较为老旧,每年都需耗费高额维修费用,并且老旧的油气管道内壁上有残留,形成不光滑的内壁表面,现有用于油气管道的漏磁监测装置中,探头以及永磁体均是固定在某一结构上,不具备一定的活动范围空间,影响探头的使用寿命,而不光滑的内壁表面更是对检测装置在油气管道内检测时产生不良影响,如检测时间长、检测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堵塞在油气管道内的情况,同时,现有的检测装置的清理功能清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清理效果好并且检测结构能够进行小范围活动的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包括检测仪后端、检测仪中部、检测仪前端和基座组件,所述检测仪中部的第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检测仪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仪中部的第二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检测仪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组件位于所述检测仪后端、所述检测仪中部和所述检测仪前端下方,所述检测仪后端、所述检测仪中部和所述检测仪前端架接在所述基座组件上,且所述基座组件与所述检测仪后端和所述检测仪前端相接触。
6.所述检测仪后端包括后架体、里程轮组、后支撑环和非磁传感器组,所述非磁传感器组位于所述后架体内壁上,所述检测仪后端上套接有后端盖体,所述后端盖体外壁上分别套接有第一皮碗本体和第一皮碗压板,所述后端盖体、所述第一皮碗本体和所述第一皮碗压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后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里程轮组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皮碗压板侧面,所述里程轮组共有三组,且三组所述里程轮组等均分布在所述第一皮碗压板侧面,所述后支撑环安装在后端盖体侧面,所述后支撑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后支撑板,所述后支撑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后支撑板侧面设置有加固钢板。
7.所述里程轮组包括里程轮固定板,所述里程轮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皮碗压板上,所述里程轮固定板上焊接有里程轮固定架,所述里程轮固定架(位置)铰接有里程轮后摆臂,所述里程轮后摆臂的另一端安装有里程转轮组件,所述里程轮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活节螺栓,所述第一活节螺栓上挂接有里程拉簧,所述里程轮后摆臂上设置有第二活节螺栓,所述里程拉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挂接在所述第一活节螺栓和所述第二活节螺栓上,所述里程轮固定架上安装有里程轮固定板。
8.所述非磁传感器组包括非磁传感器座,所述非磁传感器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
述后架体内壁上,所述非磁传感器座上安装有压差托架,所述非磁传感器座侧壁上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传感线架,所述传感线架临近所述后架体内壁,所述非磁传感器座侧壁上设置有压传压片,所述压传压片侧面固定连接有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的第一端设置有压传螺母,所述压传螺母的另一端设置有气动旋转接头,所述压差传感器的第二端设置有消声过滤器,所述非磁传感器座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非磁传感器座侧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9.所述检测仪中部包括探头组件、钢刷组件、第一活动组件、第二活动组件、电池组件、控制组件、核心筒和背铁,所述背铁共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且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背铁环绕在所述核心筒外侧,所述背铁的第一端设置有背铁前端,所述背铁的第二端设置有背铁后端,所述背铁前端的铰接座与所述核心筒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背铁后端插接在所述核心筒的第二端开设的活动槽内,所述探头组件位于所述背铁外侧中部,所述背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所述钢刷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核心筒内,所述核心筒的第一端安装有前端盖体,所述前端盖体上分别套接有第二皮碗压板和第二皮碗本体,所述前端盖体、所述第二皮碗压板和所述第二皮碗本体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10.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通过套设在所述背铁上,所述定位环的内壁通过销轴与所述核心筒的外壁凸设的铰接座铰接,所述定位环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手指组件,所述手指组件内侧设置有复位簧片,所述复位簧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指组件相接触,所述复位簧片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拉簧,且通过所述第一拉簧与所述背铁连接;所述钢刷组件包括磁块,所述磁块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磁块安装座,所述磁块安装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背铁外壁上,所述磁块两侧分别设置有磁块加强块,所述磁块安装座上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钢刷底板,所述钢刷底板上设置有钢刷刷毛。
11.所述第一活动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焊接在所述核心筒上,所述固定座上铰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侧面卡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核心筒上的凸起上,所述固定座侧面连接有第三拉簧,所述第三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磁块安装座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组件包括第四拉簧、连接块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后支撑板侧面的支撑钢板上,所述连接块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内壁上,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背铁的侧壁上,所述第四拉簧的第一端卡接在所述连接座侧面,所述第四拉簧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磁块安装座的侧壁上。
12.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仓体,所述电池仓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池输出端和电池替换端盖,所述电池输出端内侧壁上设置有电池芯筒保护盖,所述电池芯筒保护盖侧面设置有电池输出端配线盘,所述电池输出端配线盘外侧设置有电池衬套,所述电池输出端配线盘内侧设置有电池输出端固定绝缘片,所述电池输出端固定绝缘片侧面设置有电池输出端固定极片,所述电池输出端固定极片卡接有电池输出端浮动极片,所述电池输出端固定极片侧面设置有组合波纹弹簧,所述组合波纹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输出端浮动极片相接触,所述电池输出端浮动极片外壁上套设有电池输出端浮动绝缘垫;
13.所述电池仓体内设置有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共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电池本体被分为三组,且三组所述电池本体之间设置有电池隔环,所述电池仓体内设置有电池
芯筒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位于所述电池仓体与所述电池芯筒本体之间,所述电池芯筒本体外壁上设置有活塞导向环,所述电池芯筒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电池芯筒压合板。
14.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子控制端盖,所述电子控制端盖位于所述核心筒内,所述电子控制端盖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子仓控制端,所述电子仓控制端外壁上套设有odu护罩,所述电子仓控制端上设置有odu航空插头,所述电子仓控制端内设置有控制端开关,所述控制端开关上设置有指示灯、usb插座、网口和开关;
15.所述核心筒包括核心筒体,所述核心筒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scm安装板、直引线板、弯引线板、主体探铰座和主体引线条,所述核心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内引线条。
16.所述检测仪前端包括前支撑环,所述前支撑环侧面设置有前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前支撑环和所述前支撑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前端盖体连接,所述前支撑板侧面设置有支撑钢板,所述前支撑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内套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板侧面的支撑钢板上;
17.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架,所述基座架顶部焊接有滚轮固定座,所述滚轮固定座上安装有滚轮本体,所述滚轮固定座两两一组,排列在所述基座架上,所述滚轮本体分别与所述前支撑环和所述后支撑环相接触。
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检测仪中部,当人们使用检测仪检测油气管道时,所述钢刷组件中的磁块将油气管道内壁磁化,所述探头组件对油气管道管壁进行检测,同时,所述钢刷组件与油气管道内壁相接触,所述钢刷组件也对油气管道内壁进行清理,所述第一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活动组件使得所述背铁能够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从而使得所述钢刷组件能够进行小范围的活动,防止因管道内壁不够光滑而损坏所述钢刷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内侧的复位簧片在对所述探头组件进行支撑的同时,也对所述探头组件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在所述复位簧片的弹性下,所述探头组件能够恢复原位,所述电池组件为整个检测仪的检测工作以及存储数据工作提供了电力支撑,所述控制组件控制着整个检测仪的运转,使得检测仪的检测工作以及存储数据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检测仪后端,当人们使用检测仪检测油气管道时,所述后支撑板、所述第一皮碗本体和所述里程轮组与油气管道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皮碗本体在油气管道内流体的作用下,向前推动整个检测仪移动并前行,所述后支撑板不仅具备支撑所述第一皮碗本体的作用还具备清理油气管道内壁的作用,在所述第一皮碗本体推动整个检测仪前进的同时,与油气管道内壁相接触的里程轮组记录整个检测仪的前进路程,并将记录数据传输向所述检测仪中部,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也将探测到油气管道本体内的温度变化以及压强变化传输给所述检测仪中部,使得人们对油气管道本体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后支撑环、所述前支撑环和所述基座组件,当人们结束探测工作将检测仪存储在某一处时,人们可以将检测仪放置在基座组件上,并且将所述后支撑环和所述前支撑环与所述基座组件相接触,使得整个检测仪能够脱离地面,避免因地面上的潮气或者水而导致检测仪表面生锈,同时人们也可以在基座组件上对检测仪进行检查以及更换损坏部件,同时更是方便在人们将检测仪从油气管道内取出之后,对检测仪
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22.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基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里程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非磁传感器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非磁传感器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磁块安装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磁块安装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11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控制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核心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背铁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5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背铁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37.图16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背铁的后端结构示意图。
38.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

检测仪后端;101

后架体;102

后加前框;103

第一皮碗压板;104

第一皮碗本体;105

里程轮组;10501

里程轮固定板;10502

里程轮固定架;10503

里程轮后摆臂;10504

第一活节螺栓;10505

里程拉簧;10506

里程转轮组件;10507

第二活节螺栓;10508

里程轮限位块;106

后支撑环;107

后支撑板;108

非磁传感器组;10801

非磁传感器座;10802

压差托架;10803

传感线架;10804

气动旋转接头;10805

压差传感器;10806

消声过滤器;10807

温度传感器;10808

压力传感器;10809

压传压片;10810

压传螺母;109

后端盖体;2

检测仪中部;201

探头组件;20101

定位环;20102

手指组件;202

钢刷组件;20201

钢刷底板;20202

钢刷刷毛;20203

磁块;20204

磁块安装座;20205

磁块加强块;20206

第二拉簧;203

第一活动组件;20301

固定座;20302

凸块;20303

弹簧;20304

第三拉簧;204

第二活动组件;205

第二皮碗压板;206

第二皮碗本体;207

前端盖体;208

电池组件;20801

电池输出端;20802

电池输出端配线盘;20803

电池输出端固定绝缘片;20804

电池输出端固定极片;20805

电池输出端浮动极片;20806

电池输出端浮动绝缘垫;20807

电池本体;20808

电池浮动绝缘压板;20809

组合波纹弹簧;20810

odu航空插头插座;20811

活塞导向环;20812

电池衬套;20813

电池芯筒保护盖;20814

电池芯筒压合板;20815

电池芯筒本体;20816

电池隔环;20817

电池仓体;
20818

电池替换端盖;209

控制组件;20901

电子控制端盖;20902

odu护罩;20903

电子仓控制端;20904

odu航空插头;20905

控制端开关;20906

指示灯;20907

usb插座;20908

网口;20909

开关;210

核心筒;21001

核心筒体;21002

scm安装板;21003

直引线板;21004

弯引线板;21005

主体探铰座;21006

主体引线条;21007

浮动限位框;21008

内引线条;211

背铁;21101

背铁前端;21102

背铁后端;3

检测仪前端;301

前支撑环;302

前支撑板;303

第一固定环;304

加固环;305

第二固定环;4

基座组件;401

基座架;402

滚轮固定座;403

滚轮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39.如图1

图2所示,一种油气管道用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包括检测仪后端1、检测仪中部2、检测仪前端3和基座组件4,所述检测仪中部2的第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检测仪前端3固定连接,所述检测仪中部2的第二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检测仪后端1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组件4位于所述检测仪后端1、所述检测仪中部2和所述检测仪前端3下方,所述检测仪后端1、所述检测仪中部2和所述检测仪前端3架接在所述基座组件4上,且所述基座组件4与所述检测仪后端1和所述检测仪前端3相接触。
40.所述检测仪后端1包括后架体101、里程轮组105、后支撑环106和非磁传感器组108,所述非磁传感器组108位于所述后架体101内壁上,所述检测仪后端1上套接有后端盖体109,所述后端盖体109外壁上分别套接有第一皮碗本体104和第一皮碗压板103,所述后端盖体109、所述第一皮碗本体104和所述第一皮碗压板103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后支撑环106固定连接,所述里程轮组105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皮碗压板103侧面,所述里程轮组105共有三组,且三组所述里程轮组105等均分布在所述第一皮碗压板103侧面,所述后支撑环106安装在后端盖体109侧面,所述后支撑环106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后支撑板107,所述后支撑板107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后支撑板107侧面设置有加固钢板;所述里程轮组105包括里程轮固定板10501,所述里程轮固定板10501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皮碗压板103上,所述里程轮固定板10501上焊接有里程轮固定架10502,所述里程轮固定架10502位置铰接有里程轮后摆臂10503,所述里程轮后摆臂10503的另一端安装有里程转轮组件10506,所述里程轮固定架10502上设置有第一活节螺栓10504,所述第一活节螺栓10504上挂接有里程拉簧10505,所述里程轮后摆臂10503上设置有第二活节螺栓10507,所述里程拉簧1050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挂接在所述第一活节螺栓10504和所述第二活节螺栓10507上,所述里程轮固定架10502上安装有里程轮固定板10501;所述非磁传感器组108包括非磁传感器座10801,所述非磁传感器座10801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后架体101内壁上,所述非磁传感器座10801上安装有压差托架10802,所述非磁传感器座10801侧壁上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传感线架10803,所述传感线架10803临近所述后架体101内壁,所述非磁传感器座10801侧壁上设置有压传压片10809,所述压传压片10809侧面固定连接有压差传感器10805,所述压差传感器10805的第一端设置有压传螺母10810,所述压传螺母10810的另一端设置有气动旋转接头10804,所述压差传感器10805的第二端设置有消声过滤器10806,所述非磁传感器座10801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807,所述非磁传感器座10801侧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808,通过设置所述检测仪后端1,当人们使用检测仪检测油气管道时,所述后支撑板107、所述第一皮碗本体104和所述里程轮组105与油气管道内壁
相接触,所述第一皮碗本体104在油气管道内流体的作用下,向前推动整个检测仪移动并前行,所述后支撑板107不仅具备支撑所述第一皮碗本体104的作用还具备清理油气管道内壁的作用,在所述第一皮碗本体104推动整个检测仪前进的同时,与油气管道内壁相接触的里程轮组105记录整个检测仪的前进路程,并将记录数据传输向所述检测仪中部2,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器10807、所述压差传感器10805和所述压力传感器10808也将探测到油气管道本体内的温度变化以及压强变化传输给所述检测仪中部2,使得人们对油气管道本体有更加具体的了解;所述检测仪中部2包括探头组件201、钢刷组件202、第一活动组件203、第二活动组件204、电池组件208、控制组件209、核心筒210和背铁211,所述背铁211共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且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背铁211环绕在所述核心筒210外侧,所述背铁211的第一端设置有背铁前端21101,所述背铁211的第二端设置有背铁后端21102,所述背铁前端21101的铰接座与所述核心筒210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背铁后端21102插接在所述核心筒210的第二端开设的活动槽内,所述探头组件201位于所述背铁211外侧中部,所述背铁2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所述钢刷组件202,所述电池组件208和所述控制组件209位于所述核心筒210内,所述核心筒210的第一端安装有前端盖体207,所述前端盖体207上分别套接有第二皮碗压板205和第二皮碗本体206,所述前端盖体207、所述第二皮碗压板205和所述第二皮碗本体206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探头组件201包括定位环20101,所述定位环20101通过套设在所述背铁211上,所述定位环20101的内壁通过销轴与所述核心筒210的外壁凸设的铰接座铰接,所述定位环20101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手指组件20102,所述手指组件20102内侧设置有复位簧片,所述复位簧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指组件20102相接触,所述复位簧片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环20101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2010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拉簧,且通过所述第一拉簧与所述背铁211连接;
41.所述钢刷组件202包括磁块20203,通过设置所述检测仪中部2,当人们使用检测仪检测油气管道时,所述钢刷组件202中的磁块20203将油气管道内壁磁化,所述探头组件201对油气管道管壁进行检测,同时,所述钢刷组件202与油气管道内壁相接触,所述钢刷组件202也对油气管道内壁进行清理,所述第一活动组件203和所述第二活动组件204使得所述背铁211能够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从而使得所述钢刷组件202能够进行小范围的活动,防止因管道内壁不够光滑而损坏所述钢刷组件202,所述探头组件201内侧的复位簧片在对所述探头组件201进行支撑的同时,也对所述探头组件201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在所述复位簧片的弹性下,所述探头组件201能够恢复原位,所述电池组件208为整个检测仪的检测工作以及存储数据工作提供了电力支撑,所述控制组件209控制着整个检测仪的运转,使得检测仪的检测工作以及存储数据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所述磁块20203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磁块安装座20304,所述磁块安装座20304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背铁211外壁上,所述磁块20203两侧分别设置有磁块加强块20305,所述磁块安装座20304上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钢刷底板20201,所述钢刷底板20201上设置有钢刷刷毛20202;所述第一活动组件203包括固定座20301,所述固定座20301焊接在所述核心筒210上,所述固定座20301上铰接有凸块20302,所述凸块20302侧面卡接有弹簧20303,且所述弹簧20303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核心筒210上的凸起上,所述固定座20301侧面连接有第三拉簧20304,所述第三拉簧20304的另一端与所述磁块安装座20304的侧面连接;
42.所述第二活动组件204包括第四拉簧、连接块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
述后支撑板107侧面的支撑钢板上,所述连接块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内壁上,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背铁211的侧壁上,所述第四拉簧的第一端卡接在所述连接座侧面,所述第四拉簧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磁块安装座20304的侧壁上;所述电池组件208包括电池仓体20817,所述电池仓体2081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池输出端20801和电池替换端盖20818,所述电池输出端20801内侧壁上设置有电池芯筒保护盖20813,所述电池芯筒保护盖20813侧面设置有电池输出端配线盘20802,所述电池输出端配线盘20802外侧设置有电池衬套20815,所述电池输出端配线盘20802内侧设置有电池输出端固定绝缘片20803,所述电池输出端固定绝缘片20803侧面设置有电池输出端固定极片20804,所述电池输出端固定极片20804卡接有电池输出端浮动极片20805,所述电池输出端固定极片20804侧面设置有组合波纹弹簧20809,所述组合波纹弹簧2080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输出端浮动极片20805相接触,所述电池输出端浮动极片20805外壁上套设有电池输出端浮动绝缘垫20806;所述电池仓体20817内设置有电池本体20807,所述电池本体20807共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电池本体20807被分为三组,且三组所述电池本体20807之间设置有电池隔环20816,所述电池仓体20817内设置有电池芯筒本体20815,所述电池本体20807位于所述电池仓体20817与所述电池芯筒本体20815之间,所述电池芯筒本体20815外壁上设置有活塞导向环20811,所述电池芯筒本体20815的第一端设置有电池芯筒压合板20814;所述控制组件209包括电子控制端盖20901,所述电子控制端盖20901位于所述核心筒210内,所述电子控制端盖20901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子仓控制端20903,所述电子仓控制端20903外壁上套设有odu护罩20902,所述电子仓控制端20903上设置有odu航空插头20904,所述电子仓控制端20903内设置有控制端开关20905,所述控制端开关20905上设置有指示灯20906、usb插座20907、网口20908和开关20909;所述核心筒210包括核心筒体21001,所述核心筒体21001外壁上分别设置有scm安装板21002、直引线板21003、弯引线板21004、主体探铰座21005和主体引线条21006,所述核心筒体21001内壁上设置有内引线条21008。
43.所述检测仪前端3包括前支撑环301,通过设置所述后支撑环106、所述前支撑环301和所述基座组件4,当人们结束探测工作将检测仪存储在某一处时,人们可以将检测仪放置在基座组件4上,并且将所述后支撑环106和所述前支撑环301与所述基座组件4相接触,使得整个检测仪能够脱离地面,避免因地面上的潮气或者水而导致检测仪表面生锈,同时人们也可以在基座组件4上对检测仪进行检查以及更换损坏部件,同时更是方便在人们将检测仪从油气管道内取出之后,对检测仪进行清洁,所述前支撑环301侧面设置有前支撑板302,所述前支撑板302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前支撑环301和所述前支撑板302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前端盖体207连接,所述前支撑板302侧面设置有支撑钢板,所述前支撑板302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303,所述第一固定环303内套设有第二固定环305,所述第二固定环305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板302侧面的支撑钢板上;所述基座组件4包括基座架401,所述基座架401顶部焊接有滚轮固定座402,所述滚轮固定座402上安装有滚轮本体403,所述滚轮固定座402两两一组,排列在所述基座架401上,所述滚轮本体403分别与所述前支撑环301和所述后支撑环106相接触。
4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油气管道内的流体输送推动检测仪前端3以及检测仪后端1前行,并将检测仪前端3朝向流体走向,位于所述检测仪前端3和所述检测仪后端1之间
的所述检测仪中部2在所述检测仪前端3和所述检测仪后端1前行的过程中,也随着所述检测仪前端3和所述检测仪后端1前行,同时所述检测仪中部2在前行的过程中,对油气管道本体进行检测并对油气管道内壁进行清理,待检测完成后,将所述检测仪前端3、所述检测仪中部2和所述检测仪后端1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4上方,并将所述检测仪前端3和所述检测仪后端1与所述基座组件4相接触。
45.具体工作流程为:
46.在使用时,首先将检测仪放置在与检测仪相匹配的油气管道内,并且,将检测仪前端3朝向流体走向,油气管道内的流体推动第一皮碗本体104和第二皮碗本体206,使得整个检测仪前行,在整个检测仪前行的过程中,检测仪后端1的里程轮组105和后支撑板107、检测仪中部2的钢刷组件202与检测仪前端3的前支撑板302均与油气管道内壁相接触;
47.在整个检测仪前行的过程中,里程轮组105记录检测仪所前行的长度并将记录数据传输给检测仪中部2,非磁传感器组108对油气管道内流体的温度、压强以及压强变化进行检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向检测仪中部2,两组钢刷组件202对油气管道管壁进行磁化,位于两组钢刷组件202之间的探头组件201对油气管道管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给控制组件209,同时后支撑板107、钢刷组件202和前支撑板302也对油气管道内壁的残留进行清理,第一活动组件203和第二活动组件204分别为背铁211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得钢刷组件202不易受到油气管道内残留的损坏,延长了钢刷组件202的使用寿命。
4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