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折流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组件 换热器 折流板

一种折流板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流板组件。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
3.请参阅中国专利第201220403595.1号,其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折流板结构,该折流板为一整块板,该整块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管束的管孔,该种折流板的缺陷在于:换热管管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连同端部的管板一起从壳体内取出进行清洗,而该种结构的折流板只能保留在壳体内,因此当换热管管束连同管板抽出后,换热管管束一端有管板支撑,另一端失去支撑,从而造成支撑不稳,同样当换热管管束清洗完成后重新装入壳体内时,其也是一端由管板支撑,另一端悬空,从而增加了安装难度。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折流板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支撑稳定性的折流板组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流板组件,包括:支撑板、折流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所述支撑板支撑于壳体的内壁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开孔,所述折流板收容于该开孔内,所述折流板设有若干个供换热管管束穿过的管孔,所述第一连接环板设置于折流板及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环板设置于折流板及支撑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第二连接环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第二连接环板与折流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由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块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环板由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块组成。
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流板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呈半圆形设置。
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流板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的开孔、折流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均呈圆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的内径均小于折流板的直径,所述开孔的孔径大于折流板的直径。
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流板组件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第一固定件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的圆周方向呈均匀排布。
1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流板组件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第二固定件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的圆周方向呈均匀排布。
1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流板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环板为哈
夫式结构,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第一连接块。
1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流板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环板为哈夫式结构,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第二连接块。
1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流板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均为螺栓及螺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整块式折流板结构改进成组件式结构,从而当需要对换热管管束进行清洗时,可以将管板、换热管管束及折流板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取出,从而使换热管管束获得稳定支撑,清洗完成后,再将管板、换热管管束及折流板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安装入壳体内,相比现有技术中换热管管束一端由管板支撑,另一端悬空,其降低了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流板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流板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1及图2中:1、支撑板,10、开孔,2、折流板,20、管孔,3、第一连接环板,30、第一连接块,4、第二连接环板,5、第一固定件,6、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9.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折流板组件,包括:支撑板1、折流板2、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所述支撑板1呈半圆形设置,所述支撑板1支撑于壳体的内壁处,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开孔10,所述折流板2收容于该开孔10内,所述折流板2设有若干个供换热管管束穿过的管孔20,所述支撑板1上的开孔10、折流板2、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均呈圆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的内径均小于折流板2的直径,所述支撑板1上开孔的孔径大于折流板2的直径。
20.所述第一连接环板3设置于折流板2及支撑板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环板4设置于折流板2及支撑板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环板3、第二连接环板4与支撑板1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5连接,若干个第一固定件5沿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的圆周方向呈均匀排布。所述第一连接环板3、第二连接环板4与折流板2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6连接,若干个第二固定件6沿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的圆周方向呈均匀排布,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5及第二固定件6均为螺栓及螺母。
21.所述第一连接环板3为哈夫式结构,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第一连接块30,所述第二连接环板4为哈夫式结构,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第二连接块(未图示)。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环板3也可分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环板4也可分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第二连接块,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拼装式的结构设计可方便后续拆卸。
22.本实用新型中的折流板组件的工作原理为:正常工作时,折流板2被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固定在支撑板1的开孔内,换热管管束穿插在折流板2的管孔20内,当需要将换热管管束取出壳体外进行清洗时,首先工人进入到壳体内将第一固定件5及第二固
定件6松开,由于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是拼装式的,因此第一固定件5及第二固定件6松开后,第一连接环板3及第二连接环板4也被拆下,接着将管板、换热管管束连同折流板2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取出壳体外,支撑板1仍然保留在壳体内,取出壳体后的换热管管束有管板及折流板2同时支撑,大大提高了支撑稳定性,当清洗完成后再将管板、换热管管束连同折流板2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安装进壳体。相比现有技术中换热管管束一端由管板支撑,另一端悬空,其降低了安装难度。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整块式折流板结构改进成组件式结构,使得折流板可以随换热管管束一起进出壳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换热管管束的支撑稳定性及降低了换热管管束的安装难度。
24.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折流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所述支撑板支撑于壳体的内壁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开孔,所述折流板收容于该开孔内,所述折流板设有若干个供换热管管束穿过的管孔,所述第一连接环板设置于折流板及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环板设置于折流板及支撑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第二连接环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第二连接环板与折流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由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块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环板由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块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呈半圆形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开孔、折流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均呈圆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的内径均小于折流板的直径,所述开孔的孔径大于折流板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第一固定件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的圆周方向呈均匀排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第二固定件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的圆周方向呈均匀排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板为哈夫式结构,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第一连接块。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环板为哈夫式结构,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第二连接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均为螺栓及螺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流板组件,包括:支撑板、折流板、第一连接环板及第二连接环板,所述支撑板支撑于壳体的内壁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开孔,所述折流板收容于该开孔内,所述折流板设有若干个供换热管管束穿过的管孔,所述第一连接环板设置于折流板及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环板设置于折流板及支撑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第二连接环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第二连接环板与折流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板由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块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环板由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块组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支撑稳定性,降低了安装难度。了安装难度。了安装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丽 王胜 李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4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