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茶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茶叶 发酵 装置 加工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普洱茶和六堡茶等熟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发酵,发酵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以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一定时间后,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
3.但是目前的针对的茶叶发酵的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茶叶堆中心位置的温度较高,而现有装置又缺少能够将茶叶进行翻转的机构,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内部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影响后期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叶发酵装置,解决现有发酵装置缺少翻转机构导致的发酵温度不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一发酵容器、顶部开口的第二发酵容器和翻动机构;所述第二发酵容器呈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状;所述第一发酵容器通过支撑柱固接于所述第二发酵容器的内壁上;所述翻动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一发酵容器底板上的电机和呈锥面状的顶帽,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花键轴的一端固接;所述花键轴的外部滑动连接有花键轴套;所述花键轴套的顶部与所述顶帽的底端固接;所述花键轴套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发酵容器的底板固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发酵容器的上部呈圆柱状;所述顶帽与所述第一发酵容器的上部的内壁贴合。
7.进一步的,所述顶帽的上端面设置有搅拌毛刷。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呈正三棱柱状,且其中一条棱向上安装。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酵容器的顶端边缘一体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向板。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酵容器的下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状。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酵容器的底板为可开合的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第一发酵容器的侧壁铰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底板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弧形底板组成;两个所述半弧形底板的连接处设有凸起,并通过螺钉贯穿所述凸起,进行可开合连接。
13.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二发酵容器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14.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茶叶置于第一发酵容器内腔中进行初步发酵,达到一定阶段后,控制电机旋转,带动花键轴转动,从而带动花键轴套转动;在螺纹副的作用下,花键轴套向上运动,将顶帽顶起,逐渐将第一发酵容器内腔中的茶叶顶起。位于边缘的茶叶最先掉落到第二发酵容器内,
从而使得发酵中部和边部进行替换,解决了现有发酵装置缺少翻转机构导致的发酵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发酵质量,且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支撑柱的截面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发酵容器;101、导向板;2、第二发酵容器;3、电机;4、花键轴;5、花键轴套;6、套筒;7、顶帽;8、搅拌毛刷;9、弧形底板;901、半弧形底板;902、凸起;10、支撑柱;11、螺钉;12、支撑架;1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如图1

4所示,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一发酵容器1、顶部开口的第二发酵容器2和翻动机构;第二发酵容器2呈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状;第一发酵容器1通过支撑柱10固接于第二发酵容器2的内壁上;翻动机构包括固接于第一发酵容器1底板上的电机3和呈锥面状的顶帽7,电机3的输出轴与花键轴4的一端固接;花键轴4的外部滑动连接有花键轴套5;花键轴套5的顶部与顶帽7的底端固接;花键轴套5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发酵容器1的底板固接有套筒6;套筒6内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一发酵容器1的上部呈圆柱状;顶帽7与第一发酵容器1的上部的内壁贴合。
24.上述发酵装置,茶叶置于第一发酵容器1内腔中进行初步发酵,达到一定阶段后,控制电机3旋转,带动花键轴4转动,从而带动花键轴套5转动;在螺纹副的作用下,花键轴套5向上运动,将顶帽7顶起,逐渐将第一发酵容器1内腔中的茶叶顶起,位于边缘的茶叶最先掉落到第二发酵容器2内,从而使得发酵中部和边部进行替换,解决了现有发酵装置缺少翻转机构导致的发酵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发酵质量,且工作效率高。
25.具体的,为了搅拌得更加充分,顶帽7的上端面设置有搅拌毛刷8。
26.具体的,为了避免茶叶堆积在支撑柱3的表面,支撑柱10呈正三棱柱状,且其中一条棱向上安装。
27.具体的,为了促使茶叶顺利落入第二发酵容器2内,第一发酵容器1的顶端边缘一体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向板101。
28.具体的,为了增大第一发酵容器1和第二发酵容器2侧壁之间的间隙,使得茶叶顺利落下,第一发酵容器1的下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状。
29.具体的,为了方便卸料,第二发酵容器2的底板为可开合的弧形底板9;弧形底板9 与第二发酵容器2的侧壁铰接。
30.具体的,为了方便移动,弧形底板9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弧形底板901组成;两个半弧形底板901的连接处设有凸起902,并通过螺钉11贯穿凸起902,进行可开合连接。
31.具体的,还包括支撑架12;第二发酵容器2放置于支撑架12上;支撑架12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3。
3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3.工作时,将茶叶置于第一发酵容器1内腔中进行初步发酵,达到一定阶段后,开启电机3,电机3带动花键轴4旋转,从而花键轴套5旋转,在螺纹副的作用下,花键轴套5 带动顶帽7向上运动,从而使得顶帽7一边旋转一边向上运动。顶帽7表面的搅拌毛刷8 对茶叶进行搅拌,位于边缘的茶叶最先掉落到第二发酵容器2内,从而使得发酵中部和边部进行替换,解决了现有发酵装置缺少翻转机构导致的发酵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发酵质量,且工作效率高。茶叶进入第二发酵容器2中继续进行发酵。结束后,打开弧形底板 9进行卸料。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一发酵容器(1)、顶部开口的第二发酵容器(2)和翻动机构;所述第二发酵容器(2)呈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状;所述第一发酵容器(1)通过支撑柱(10)固接于所述第二发酵容器(2)的内壁上;所述翻动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一发酵容器(1)底板上的电机(3)和呈锥面状的顶帽(7),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花键轴(4)的一端固接;所述花键轴(4)的外部滑动连接有花键轴套(5);所述花键轴套(5)的顶部与所述顶帽(7)的底端固接;所述花键轴套(5)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发酵容器(1)的底板固接有套筒(6);所述套筒(6)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发酵容器(1)的上部呈圆柱状;所述顶帽(7)与所述第一发酵容器(1)的上部的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帽(7)的上端面设置有搅拌毛刷(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呈正三棱柱状,且其中一条棱向上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酵容器(1)的顶端边缘一体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向板(1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酵容器(1)的下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酵容器(2)的底板为可开合的弧形底板(9);所述弧形底板(9)与所述第二发酵容器(2)的侧壁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底板(9)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弧形底板(901)组成;两个所述半弧形底板(901)的连接处设有凸起(902),并通过螺钉(11)贯穿所述凸起(902),进行可开合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2);所述第二发酵容器(2)放置于所述支撑架(12)上;所述支撑架(12)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发酵容器、第二发酵容器和翻动机构;翻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呈锥面状的顶帽,电机的输出轴与花键轴的一端固接;花键轴的外部滑动连接有花键轴套;花键轴套的顶部与顶帽的底端固接;花键轴套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发酵容器的底板固接有套筒;套筒内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顶帽与第一发酵容器的上部的内壁贴合。本实用新型能够翻动茶叶,将发酵中部和边部进行替换,解决了现有发酵装置缺少翻转机构导致的发酵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发酵质量,且工作效率高。作效率高。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邓蒙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纯干仓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