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5: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热交换 微尘 空气 热交换器 冷凝物


1.本公开涉及一种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其在不引入空气或与室外空气热交换的情况下移除环境污染物,并在之后循环室内空气,并且其通过在将外部空气引入全热交换器之前进行预先热交换来防止冷凝或形成冷凝物。


背景技术:

2.通常,学校、房屋、建筑物等结构具有用于加热和冷却的系统以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
3.此外,这些结构需要通过开窗等定期通风以保持适当的室内空气质量,但在加热和冷却系统操作状态时打开窗户具有这样的缺点,即由于加热和冷却的室内空气向外逸出而使得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增加,因此增加了能耗成本,而被汽车废气、黄尘等污染的空气从室外进入。
4.特别地,黄尘主要包括诸如硅、铁、锰、铝等的土壤成分,但最近有含有高含量的重金属,如铅、镉等或二恶英等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变得更加有害和严重。
5.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开发并使用了全热交换装置等空调。
6.众所周知,全热交换装置包括具有热交换功能的全热交换构件,以及容纳该全热交换构件在其中的通风装置主体,其中通风装置主体包括:室内空气供送口,用于将新鲜空气供给到结构内;室内空气排出口,用于将室内被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空气供送口,用于将新鲜空气(外部空气)从结构的外墙强制地供应到结构内;以及室外空气排出口,用于将室内被污染的空气排出。
7.全热交换装置用于在夏季冷空气逸出时将一些能量传递给从外部供应到全热交换构件内的热空气,从而将能量再次引入(返回)到内部。另一方面,全热交换装置用于在冬天热空气逸出时将一些能量传递给从外部供应到全热交换构件内的冷空气,从而将能量再次引入(返回)到内部。
8.如上所述,全热交换装置通过回收和利用在通风过程中所浪费的一些能量(废热)来提高热效率,但是存在以下各种问题的局限性。
9.首先,传统的全热交换装置存在以下缺点,即由于通风装置主体或全热交换构件因冷凝物堵塞或因在冬天时低温外部空气进入时的剧烈温差而在其中所形成的冷凝水而堵塞,从而无法正常工作或发生故障。
10.此外,传统的全热交换装置具有能量被严重浪费的缺点,因为即使排出的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构件也只是部分地发生热交换,因此温度与外部空气显著不同的冷或热的室内空气仍然存在。
11.另外,传统的全热交换装置具有低经济可行性的问题,这是因为即使室内空气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合适且并不需要通风,但在微尘浓度高的情况下也需要通风,因此增加了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12.[技术问题]
[0013]
因此,基于上述内容提出本公开,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其在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全热交换器之前预先与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防止结冰或冷凝水的形成,并提高操作状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0014]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其在不引入外部空气或与外部空气热交换的情况下,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并在之后循环室内空气。
[0015]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其显著地增强了热交换效率,以最小化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从而降低能耗成本。
[0016]
[技术方案]
[0017]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该外腔部包括与室内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内腔部,该内腔部设置成穿过所述外腔部的内部,并且包括与室内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外腔风门,该外腔风门安装在所述外腔部中并控制气流;以及内腔风门,该内腔风门安装在所述内腔部中并控制气流。
[0018]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该智能空调装置能够连接于包括送风口和排风口的通风装置,所述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该外腔部包括与所述通风装置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内腔部,该内腔部设置成穿过所述外腔部的内部,并且包括与是通风装置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外腔风门,该外腔风门安装在所述外腔部中并控制气流;以及内腔风门,该内腔风门安装在所述内腔部中并控制气流,所述外腔部包括外容器主体,该外容器主体的腔室外气排气部连接于所述送气口,以供应从腔室外气引入部所引入的外部空气,并且所述内腔部包括内容器主体,该内容器主体中的腔室内气引入部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并且所述内容器主体形成有腔室内气排气部,以与所述外容器主体的外部连通。
[0019]
另外,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形成为与所述外腔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所述内腔风门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腔室内气排气部中的内气排出控制双向风门和安装在所述支管中的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并且所述外腔风门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中的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
[0020]
另外,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形成为与所述外腔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所述内腔风门可以包括三向风门,该三向风门安装在所述支管中并且用于内部空气的排出控制和内部空气的循环控制,并且所述外腔风门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中的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
[0021]
同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该智能空调装置能够连接于包括送风口和排风口的通风装置,所述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该外腔部包括与所述通风装置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内腔部,该内腔部设置成穿过所述外腔部的内部,并且包括与所述通风装置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外腔风门,该外腔风门安装在所述外腔部中并控制气流;以及内腔风门,该内腔风门安装在所述内腔部中并控制气流,所述外腔部包括外容器主体,该外容器主体形
成有腔室内气排气部,通过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腔室内气引入部而引入的内部空气从所述腔室内气排气部被排出,并且所述内腔部的腔室外气排气部连接于所述送气口,并且所述内腔部包括内容器主体,该内容器主体形成有腔室外气引入部,以与所述外容器主体的外部连通。
[0022]
其中,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形成为与所述外腔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所述内腔风门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中的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和安装在所述支管中的内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并且所述外腔风门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腔室内气排气部中的内气排出控制双向风门。
[0023]
另外,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形成为与所述外腔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所述内腔风门可以包括三向风门,该三向风门安装在所述支管中并且用于外部空气的流入控制和内部空气的循环控制,并且所述外腔风门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腔室内气排气部中的内气排出控制双向风门。
[0024]
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导热体,该导热体形成在所述内腔部和所述外腔部中的至少一者中,从而能够根据所述外腔部中的空气和所述内腔部中的空气流动时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实现热交换。
[0025]
其中,所述导热体可以包括选自形成在所述内腔部中的褶皱部分和形成在所述内腔部中的传热构件中的至少一者。
[0026]
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空气流动引导件,该空气流动引导件安装为形成湍流,以增加流过所述外腔部的空气的停留时间。
[0027]
其中,所述空气流动引导件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外腔部和所述内腔部之间的螺旋引导构件。
[0028]
所述螺旋引导构可以件包括带型螺旋板,该带型螺旋板形成为在所述外腔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内腔部之间螺旋地盘绕。
[0029]
此外,所述空气流动引导件可以包括多个空气引导板,所述多个空气引导板交替地设置以在所述外腔部和所述内腔部之间形成之字形通道。
[0030]
同时,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状态感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状态感测装置安装在所述通风装置、所述外腔部和所述内腔部中的至少一者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所述状态感测装置的检测信号而控制所述外腔风门、所述内腔风门和所述通风装置被驱动。
[0031]
所述状态感测装置可以包括选自压力感测装置、温度感测装置、湿度感测装置、电导率感测装置、气体感测装置、流量测量装置和微尘浓度测量装置中的至少一者。
[0032]
此外,所述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外腔部或所述内腔部的内部并提高空气温度。
[0033]
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安装在所述外腔部或所述内腔部的内部并净化空气。
[0034]
同时,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除水器,所述除水器安装为去除在所述外腔部或所述内腔部的内部所产生的水。
[0035]
所述除水器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外腔部的排水管线。
[0036]
此外,所述除水器还可以包括在通电时进行除湿的除湿器模块、形成在所述内腔
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外腔部的内表面上的疏水涂层、安装在所述排水管线中的控制阀和安装在所述排水管线中的排水管线发热装置中的至少一者。
[0037]
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与所述通风装置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包括设置为彼此对角地面对的孔,并且所述外腔部包括与所述通风装置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包括设置为彼此对角地面对的孔,并且所述外腔部的所述孔和所述内腔部的所述孔在错位方向上形成。
[0038]
同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该外腔部包括与室内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内腔部,该内腔部设置为穿过所述外腔部的内部,并且包括与室内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外腔风门,该外腔风门用于控制流入所述外腔部中的空气;内腔风门,该内腔风门用于控制流入所述内腔部中的空气;内腔室风扇,该内腔室风扇用于施加吸力以使空气流入所述内腔部中;以及外腔室风扇,该外腔室风扇施加吸力以使空气流入所述外腔部中。
[0039]
其中,所述外腔部可以包括外容器主体,该外容器主体形成有腔室内气引入部、腔室内气排气部、腔室外气引入部和腔室外气排气部,内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内气引入部被引入,内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内气排气部被排出,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被引入,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外气排气部被排出。
[0040]
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内容器主体,该内容器主体设置成使得通过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被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向所述腔室外气排气部。
[0041]
优选地,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连接内容器主体,该连接内容器主体连接在所述腔室内气引入部和所述内容器主体之间;外气混合控制风门,该外气混合控制风门安装为控制流向所述连接内容器主体的空气;以及内气控制风门,该内气控制风门安装为控制排出到室外的内部空气流。
[0042]
此外,所述内腔室风扇可以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相邻的位置处,以向所述腔室外气排气部送气,并且所述外腔室风扇可以安装在所述连接内容器主体与所述腔室内气引入部邻接的部分中。
[0043]
优选地,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风扇安装部,包括:第一风扇安装箱,安装在所述连接内容器主体中并设有所述外腔室风扇;连接排气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外腔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一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连接内容器主体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连接为与所述腔室内气引入部连通,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箱;以及第二风扇安装部,包括:第二风扇安装箱,安装在所述内容器主体中,并且内部设置有所述内腔室风扇;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连通;以及第四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二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内容器主体连接。
[0044]
其中,在根据本公开的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所述内气控制风门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扇安装部的所述连接排气部中,并且所述外气混合控制风门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中,所述内腔风门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二风扇安装部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中,并且所述外腔风门可以安装在所述腔室内气排气部中。
[0045]
此外,所述外腔部可以包括外容器主体,该外容器主体形成有腔室内气引入部、腔室内气排气部、腔室外气引入部和腔室外气排气部,内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内气引入部被
引入,内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内气排气部被排出,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被引入,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腔室外气排气部被排出,并且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内容器主体和分隔壁,所述内容器主体设置成使得通过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被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向所述腔室外气排气部,所述分隔壁安装在所述外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中,以形成与所述内容器主体连通且围绕所述腔室外气排气部的分隔空间。
[0046]
其中,所述内腔部可以包括连接内容器主体,该连接内容器主体连接在所述腔室内气引入部和所述内容器主体之间,所述连接内容器主体可以安装有外气混合控制风门,以控制流向所述内容器主体的空气,并且所述内容器主体与所述内腔室风扇相接的部分可以安装有内腔风门,该内腔风门面向所述外气混合控制风门。
[0047]
此外,所述外腔室风扇可以安装在所述连接内容器主体中,以控制排放到室外的内部空气流,并且所述内腔室风扇可以安装在所述内容器主体与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邻接的部分中。
[0048]
同时,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风扇安装部,包括:第一风扇安装箱,安装在所述连接内容器主体中并设有所述外腔室风扇;连接排气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外腔部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安装有所述外腔风门;第一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外气混合控制风门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连接为与所述腔室内气引入部连通,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箱;以及第二风扇安装部,包括:第二风扇安装箱,安装在所述内容器主体中,并且内部设置有所述内腔室风扇;第三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二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腔室外气引入部连接;以及第四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二风扇安装箱以与所述内容器主体连接。
[0049]
所述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于所述内腔部的导热体,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0050]
所述导热体可以包括形成有之字形结构的管道。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管道可以包括:中空的管道主体;以及弯曲通道形成部,该弯曲通道形成部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中,并且螺旋地向上盘绕。
[0051]
此外,所述导热体可以包括布置为形成之字形通道的多个导热板。
[0052]
[有益效果]
[0053]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室内空气流或外部空气流所在的内腔部单独地设置在外腔部内,从而在外部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之前进行预先的热交换过程,因而具有降低能耗成本的效果,因为显著地增强了热交换以使得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最小化,并且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因为外部空气而导致的结冰或形成冷凝水被阻止。
[0054]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当仅细尘浓度高但由于室内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浓度适当而无需通风时,室内空气得到净化,以去除污染物,并在之后被循环,而无需引入外部空气或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具有降低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以及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效果。
[0055]
在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额外地提供连接内部容器主体、外腔部风扇、内腔部风扇、外气混合控制风门、内气控制风门等,从而在不引入外部空气和不使用用于根据内部空气条件和外部空气条件而部分地进行通风的空气混合
通风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用于去除内部空气中的微尘的内部空气净化模式,具有降低能耗成本和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56]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技术概念的示意图,
[0057]
图2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示意图,
[0058]
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的外腔部和内腔部的爆炸立体图,
[0059]
图4a和图4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0060]
图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示意图,
[0061]
图6a和图6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操作的视图,
[0062]
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示意图,
[0063]
图8a和图8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0064]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示意图,
[0065]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操作的视图,
[0066]
图1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技术构思的示意图,
[0067]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0068]
图13是与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分离的外腔部的立体图,
[0069]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主要构件的爆炸立体图,
[0070]
图15a至图15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0071]
图1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技术构思的示意图,
[0072]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及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0073]
图18是与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分
离的外腔部的立体图,
[0074]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的主要构件的爆炸立体图,以及
[0075]
图20a至图20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6]
[最佳实施例]
[0077]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20c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1至图20c中自始至终都指代相同的元素。
[0078]
同时,附图中关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一般技术会容易理解的元素及其操作和效果的详细描述将被简化或省略。此外,本公开的特征在于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因此将仅对相关部分进行说明和描述,而其他部分将简化或省略。
[0079]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技术概念的示意图,其中对主要构件进行了简化。
[0080]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是指一种与通风装置相连的装置,通常称为全热交换器,其特征是在外部空气被引入到通风装置a中之前进行预先的热交换过程。
[0081]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1、内腔部2、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
[0082]
通风装置a包括通风装置主体a1,通风装置主体a1形成有内部容纳空间并设有室内侧排气口a11、室内侧送气口a12、室外侧排气口a13和室外侧送气口a14以及安装在通风装置主体a1内部的全热交换器a2。
[0083]
全热交换器a2也称为全热交换构件,并通常采用这样的构件,其中,以瓦楞纸板形式设置的多层构件相互叠置并且以90度角交叉连接,所述瓦楞纸板由纸等制成并且具有折叠孔。
[0084]
此外,通风装置主体a1和设置在通风装置a中的全热交换器a2的详细构造在空调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0085]
外腔部1包括与通风装置a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并且外腔部1允许外部空气流入、停留和移动从而与穿过内腔部2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0086]
内腔部2是指布置为穿过外腔部1内里以使内部空气能够向外移动的构件,并且包括与通风装置a连通的第一侧以及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
[0087]
外腔风门3是指安装在外腔部1中并控制气流的开闭装置,内腔风门4是指安装在内腔部2中并控制气流的开闭装置。
[0088]
此外,在内腔部2中与通风装置a连通的第一侧的孔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的孔被设置成彼此对角地相对,并且在外腔部1中与通风装置连通的第一侧的孔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的孔设置成彼此对角地相对。如图1所示,外腔部1的孔和内腔部2的孔可以在错位的方向上定位。
[0089]
同时,下面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状态简
要如下。当通风装置a中设置的送气风扇(未示出)和排气风扇(未示出)在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打开的状态下操作状态时,内部空气如图1中所示被引入到室内侧排气口a11中,并通过全热交换器a2排到室外侧排气口a13。
[0090]
此外,排到通风装置a的室外侧排气口a13的内部空气通过内腔部2被排出到室外,并且被引入到外腔部1中的外部空气流过外腔部1的内部,但首先是与流过内腔部2的内部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0091]
这样,经过一次热交换的外部空气被引入到室外侧送气口a14中,并之后在经过全热交换器a2后被引入到室内侧送气口a12中时进行二次热交换。
[0092]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在外部空气被引入到通风装置并像传统情况一样进行热交换之前,基于通过全热交换器a2的内部空气的废热预先执行初级热交换过程。
[0093]
因此,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即当冬季低温的外部空气进入时,由于与通风装置主体a1或全热交换器a2剧烈的温差而导致冷凝或结冰,其所引起的堵塞等不能正常工作或出故障的问题。此外,用于在全热交换器a2中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空气的废热再次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了冷却负荷和加热负荷,从而降低了能耗成本。
[0094]
图2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示意图。
[0095]
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的外腔部和内腔部的爆炸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运作的视图,其中图2、图4a和图4b图示了简化的主要元素。
[0096]
参考图2至图4b,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1,外腔部1具有与通风装置a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内腔部2,内腔部2布置成穿过外腔部1的内部,并且具有与通风装置a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外腔风门3,外腔风门3安装在外腔部1中并控制气流;内腔风门4,内腔风门4安装在内腔部2中并控制气流,其中外腔部1包括外容器主体11,内腔部2包括内容器主体21,并且内容器主体21形成有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22。
[0097]
构成外腔部1的外容器主体11是指这样的构件,在该构件中,腔室外气排气部112连接于送气口a14(即室外侧送气口),以供应被引入到腔室外气引入部111中的外部空气,外容器主体11在图3中以示例的方式示意为圆柱状,但也可以成形为六面体等形状。这里,外容器主体11在顶部形成有开口,内腔部2通过该开口插入,并且外容器主体11设置有盘状的封口法兰114,在容纳内腔2后封口法兰114连接以密封所述开口。
[0098]
构成内腔部2的内容器主体21是指这样的构件,其中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连接于排气口a13(即室外侧排气口),腔室内气排气部212设置为与外容器主体11的外侧连通,内容器主体21在图3中以示例的方式示意为圆柱形管道,但也可以成形为四边形管道等。
[0099]
此外,内腔部2形成有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22,并具有形成在第一侧以与通风装置a连通的孔和形成在第二侧以与室外连通的孔,其中孔沿对角线方向布置以确保足够的停留时间。
[0100]
内腔风门4,如在图2和图3中所简化图示的,包括安装在腔室内气排气部212中的
内部空气排放控制双向风门41以及安装在支管22中的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2。
[0101]
外腔风门3包括安装在腔室外气引入部111中的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
[0102]
内腔风门4和外腔风门3所用的双向风门是指设置在风门本体(未示出)中的开闭单元(未示出),以打开和关闭两个通道,其是一种开闭装置,置在空调技术领域中广泛地用于控制气流,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0103]
同时,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导热体25,导热体25形成为基于空气流在外腔部1和内腔部2之间移动期间的温度差进行热交换。
[0104]
导热体25可以没有限制地形成在内腔部2和外腔部1中的至少一者中,只要其具有增加传热面积的结构即可。然而,该实施例中的导热体25形成在内腔部2中,如图2所示。
[0105]
更详细地,导热体25可以以这种方式设置,即将多个散热翅片或类似的传热构件(未示出)安装在内腔部2中,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导热体25包括皱褶部分,该皱褶部分形成在内腔部2中以增加用于传热的表面积,如图3中所示。
[0106]
此外,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空气流动引导件5,空气流动引导件5安装为形成湍流并增加空气流经外腔部1的停留时间。
[0107]
空气流动引导件5包括布置在外腔部1和内腔部2之间的螺旋引导构件51。例如,螺旋引导构件51包括形成为螺旋地盘绕在外腔部1的外周面和内腔部2的内表面之间的带型螺旋板,如图3中所示。
[0108]
同时,空气流动引导件5可以不仅包括图3中所示的形状,还可以包括多个空气引导板(未示出),其中板构件交替设置,以具有多层结构,用于在外腔部1和内腔部2之间形成之字形通道。
[0109]
此外,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可以包括安装在通风装置a、外腔部1和内腔部2中的至少一者中的状态感测装置6,以及用于控制外腔风门3、内腔风门4、通风装置a等的操作的控制器(未示出)。
[0110]
状态感测装置6是指用于检测通风装置a、外腔部1和内腔部2中的空气状态,例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微尘密度等,的装置,并且可以包括选自用于感测压力的压力感测装置(如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温度的温度感测装置(如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湿度的湿度感测装置、用于感测电导率并且通常被称为ec传感器的电导率感测装置、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的气体感测装置、用于测量空气流量的流量测量装置以及用于感测如黄尘等微尘的微尘浓度测量装置等等中的至少一种。
[0111]
例如,如图2所示,状态感测装置6包括第一状态检测模块61和第二状态监测模块62,第一状态检测模块61中的温度感测装置、湿度感测装置、气体感测装置和微尘浓度测量装置安装在内腔部2中,作为用于检测内部空气状态的单个单元模块,第二状态检测模块62中的压力感测装置、温度感测装置和微尘浓度测量装置安装在外腔部1中,作为用于检测外部空气状态的单个单元模块。
[0112]
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设置有加热装置71,加热装置71安装在外腔部1中并且用于提高空气温度。
[0113]
加热装置71是指用于提供辅助热源以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未达到期望温度时升高温度的构件,并且可以包括电加热器等,以在通电时产生热量。
[0114]
同时,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净化空气的过滤装置72。
[0115]
过滤装置72是指用于将异物从外部空气或内部空气中去除的构件,并且包括外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1和内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2,外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1安装在外腔部1的腔室外气引入部111中,内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1安装在内腔部2的支管22中。
[0116]
此外,过滤装置72可以设置为用于有效地从空气中去除异物的过滤器组件。在此,过滤器组件不限于其结构或形状,只要它在过滤异物方面表现出色即可,但是其可以具有包括高效空气微粒(hepa)过滤器的结构,即用于过滤甚至细菌以及黄色灰尘之类的微尘的抗菌过滤器。
[0117]
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去除产出水的除水器73。
[0118]
除水器73是指用于去除在外腔部1或内腔部2的内部所产生的水的构件,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除水器73包括形成于外腔部1的排水管线731,如图2中所示。
[0119]
此外,除水器73可以包括控制阀732和排水管线发热装置(未示出),控制阀731安装在排水管线731中,以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更有效地执行除水和打开和关闭的操作,排水管线发热装置例如是安装在排水管线731中的热线,以防止水在冬天结冰,即使在图中没有具体示出。
[0120]
此外,除水器73可以包括除湿器模块(未示出),以更有效地除水,即使在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这里,除湿模块可以选择并采用公知的包括当通电时执行除湿的热电模块等除湿模块。
[0121]
此外,除水器73可以包括疏水涂层(未示出),在内腔部2的外表面和外腔部1的内表面上涂覆有疏水材料,从而可以形成水滴并快速下落。
[0122]
下面将对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0123]
图4a示出了用于描述在随着室内微尘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需要通风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如图所示,在执行换气过程的换气模式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内气排出控制双向风门41打开,以将内部空气排出到室外,安装在支管22中的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2关闭,并且外腔风门3打开,从而可以将外部空气引入其中。
[0124]
在这种状态下,当通风装置a中所设置的送气风扇(未示出)和排气风扇(未示出)运转时,内部空气被引入到室内侧排气口a11中,经全热交换器a2被排出到室外侧排气口a13,并经内腔部2被排出到室外。同时,被引入到外腔部1中的外部空气沿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运动,并与流过内腔部2的内部的内部空气进行一次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内腔部2中的导热体25的热交换面积增加,并且,当空气通过形成有螺旋结构的空气流动引导件5时产生旋涡流并形成湍流,空气的停留时间随之增加,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0125]
如上所述,当经过一次热交换的外部空气被引入到室外侧送气口a14中,经过全热交换器a2并被引入到室内侧送气口a12中时,发生二次热交换。
[0126]
如上所述,因为在内部空气被引入到通风装置a中并进行常规的热交换之前,通过穿过全热交换器a2而排出的内部空气的废热来进行初级的预先热交换过程,从而降低了加
热负荷和制冷负荷,由此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降低了能耗成本,并防止了冬季时由于通风装置中结冰而引起的故障。
[0127]
图4b示出了用于显示在由于室内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浓度适当而不需要通风但由于微尘增加而需要空气净化以去除微尘时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在如图4b所示的空气净化模式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内气排出控制双向风门41关闭,以防止内部空气被排出到室外,安装在支管22中的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2打开并且外腔风门3关闭,以阻止外部空气流入。
[0128]
在这种状态下,当通风装置a中所设置的送气风扇(未示出)和排气风扇(未示出)运转时,内部空气被排出到室外侧排气口a13,并在被引入到内腔部2中之后立即通过支管22被排出到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空气通过安装在支管22中的内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2,从而执行去除内部空气中的微尘的净化过程。
[0129]
然后,内部空气通过空气流动引导件5被引入到室外侧送气口a14中,并通过全热交换器a2被引入到室内侧送气口a12中,从而返回到室内空间。
[0130]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上述的空气净化模式过程,以控制室内空气的状态,在这些方法中,根据由状态感测装置6所检测到的信号,使得外腔风门3并不完全关闭、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并且引入外部空气,调整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2的开闭程度等。
[0131]
如上所述,由于冷或热的内部空气并不是全部浪费地被排出到室外进行通风,而且,在不引入外部空气或与外部空气热交换的情况下去除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之后,通过循环室内空气的方法执行的只有净化过程,因此,降低了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由此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降低了能耗成本。
[0132]
图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示意图,图6a和图6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操作的视图。
[0133]
参考图5至图6b,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替代方案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1,由外容器主体11形成;内腔部2,由内容器主体21形成,内容器主体21具有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22;外腔风门3,安装在外腔部1中并控制气流;以及内腔风门4,安装在内腔部2中并控制空气流动,其中,内腔风门4包括三向风门43,三向风门43安装在支管22中以控制内部空气排出和内部空气循环。
[0134]
其中,三向风门43是指这样的风门,在该风门中,空气在形成于风门主体(未示出)内的三个通道中的两个通道的方向上流动,并且气流在另一个通道的方向上被阻挡。当使用这种三向风门43时,由于与图2中相比内腔风门的数量增加但空调的结构简化,因此可以预期降低总生产成本的效果。
[0135]
此外,内腔风门4除了采用三向风门43之外,还可以采用配置为打开和关闭三个通道的三通阀作为阀门。
[0136]
外腔风门3包括双向风门,该双向风门安装在腔室外气引入部111中并控制外部空气引入。
[0137]
同时,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替代方案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可以执行如图6a所示的换气模式且可以执行如图6b所示的空气净化模式,两者与第一
实施例的前述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关于这些操作的描述,而是仅对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的独特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进行简要描述。
[0138]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三向风门43操作以:打开腔室内气排气部212方向上的通道,以使得室内空气能够被排出到室外;关闭支管22方向上的通道,以使得能够阻止室内空气被排出到室外腔室1的内部空间中;以及,打开外腔风门3,以使得外部空气的引入能够被允许,在此之后,实现如图6a中所示的通风模式。
[0139]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三向风门43操作以:关闭腔室内气排气部212方向上的通道,以使得能够防止内部空气被排出到室外;打开支管22方向上的通道,以使得内部空气能够被排出到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中;以及,关闭外腔风门3,以使得能够阻止外部空气的引入,在此之后,实现如图6b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式。
[0140]
[发明模式]
[0141]
下面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描述的重点在于不同的元素,而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似的元素将省略详细描述。此外,以下实施例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元素中得到采用的结构或者是其他实施例中所示的元素中得到采用的结构,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或示意。
[0142]
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示意图,图8a和图8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其中主要构件被简化且示意性地在图7至图8b中示出。
[0143]
参考图7至图8b,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外腔部1、内腔部2、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但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外腔部1用作内部空气通过的腔室,而内腔部2则用作外部空气通过的腔室。
[0144]
更详细地说,外腔部1包括外容器主体11,外容器主体11形成有腔室内气引入部115和腔室内气排气部116,腔室内气引入部115与通风装置a的排气口(室外侧排气口a13)连通,被引入到腔室内气引入部115中的室内空气从腔室内气排气部116排出。
[0145]
内腔部2包括内容器主体21,内容器主体21形成有腔室外气引入部215和腔室外气排气部216,腔室外气引入部215与外容器本体11的外侧连通,腔室外气排气部216连接于送气口(室外侧送气口a14),并且内容器主体21形成有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支管22。
[0146]
外腔风门3安装在腔室内气排气部116中,并且包括内气排出双向风门,用于控制内部空气排出到室外。
[0147]
内腔风门4包括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45和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6,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45安装在腔外气引入部215中并控制外部空气的引入,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6安装在支管22中并控制内部空气的循环。
[0148]
如图7中所示的状态感测装置6包括第一状态检测模块63和第二状态监测模块64,第一状态检测模块63中的温度感测装置、湿度感测装置、气体感测装置和微尘浓度测量装置安装在外腔部1中作为用于检测内部空气状态的单个单元模块,第二状态检测模块64中的压力感测装置、温度感测装置和微尘浓度测量装置安装在内腔部2中作为用于检测外部空气状态的单个单元模块。
[0149]
参考图7,加热装置71安装在内腔部2中,并且用于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未达到期望
温度时提供辅助热源,过滤装置72包括安装在内腔部2的腔室外气引入部215中的外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5以及安装在内腔部2的支管22中的内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6。
[0150]
同时,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可以执行如图8a中所示的通风模式和如图8b中所示的空气净化模式,两模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类似,因此将仅简要描述不同之处,而省略对操作的完整描述。
[0151]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安装在外腔部1中的外腔风门3,以使得内部空气能够朝向腔室内气排气部116排出;打开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45,以使得外部空气的引入能够被允许;以及关闭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6,以使得外部空气能够通过腔室外气排气部216被引入到通风装置a中。在此之后,实现图8a中所示的通风模式。
[0152]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关闭外腔风门3以堵塞朝向腔室内气排气部116方向上的通道,使得能够防止内部空气被排出到室外;关闭外气流入控制双向风门45,以使得外部空气的引入能够被防止;以及打开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双向风门46,以使得内部空气的引入能够被允许,从而净化通过内部空气净化过滤装置726的内部空气,并之后内部空气通过腔室外气排气部216返回至通风装置a的内部,在此之后,实现图8b中所示的空气净化模式。
[0153]
同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反,外部空气流经内腔部2,并且内部空气流入到外腔部1中,使得用作热交换介质的内部空气能够在通过外腔部1时相对地增加了停留空间和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流入到内腔部2中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效率。
[0154]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示意图,图10a和10b是用于描述基于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替代示例的操作的视图。
[0155]
参考图9至图10b,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替代方案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1、内腔部2、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外腔部1包括外容器主体11,外容器主体11形成有腔室内气排气部116,腔室内气排气部116用于将被引入到与通风装置的排气口a13连通的腔室内气引入部115中的内部空气排出,内腔室2包括内容器主体21,内容器主体21形成有与送气口a14连接的腔室外气排气部216以及与外容器主体11的外部连通的腔室外气引入部215。
[0156]
同时,支管22形成为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内腔风门4被配置为单个风门,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和简单。
[0157]
为此,内腔风门4包括三向风门47,三向风门47安装在支管22中并控制外部空气的引入和内部空气的循环。
[0158]
外腔风门3包括内气排出控制双向风门,该内气排出控制双向风门安装在腔室内气排气部116中并控制内部空气的排出。
[0159]
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替代方案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可以执行如图10a中所示的通风模式和如图10b中所示的空气净化模式,两者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类似,因此将仅对不同的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进行简要描述,省略对操作的全部描述。
[0160]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操作三向风门47以:关闭通道从而能够阻挡从支管22的方向引入的内部空气,打开在腔室外气引入部215和腔室外气排气部216方向上的通道以使得外部空气能够被引入到通风装置a的内部,并且打开外腔风门3以使得内部空气能够被排
出到室外,从而实现图10a中所示的通风模式。
[0161]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关闭外腔风门3以防止内部空气被排出,以及,操作三向风门47以关闭腔室外气引入部215中的通道使得外部空气的引入能够被阻塞,并且以打开腔室外气排气部216和支管22中的通道,使得内部空气能够经过内腔部2流入到通风装置a的内部,从而实现图10b中所示的空气净化模式。
[0162]
图1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技术构思的示意图,其中主要构件被简化或用符号表示。
[0163]
参考图11,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指的是一种用于排出室内被污染的空气(以下简称为内部空气或室内空气)并引入室外空气(以下简称为外部空气)的装置,其特征是在将外部空气引入于其中之前先与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0164]
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1、内腔部2、外腔风门3、内腔风门4、外腔室风扇81和内腔室风扇82。
[0165]
外腔部1具有与室内连通的第一侧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使得滞留并流动在其内部空间中的内部空气能够与流经内腔部2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0166]
此外,外腔部1包括外容器主体11,该外容器主体11形成有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腔室内气排气部212、腔室外气引入部111和腔室外气排气部112,内部空气通过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被引入,内部空气通过腔室内气排气部212被排出,外部空气通过腔室外气引入部111被引入,外部空气通过腔室外气排气部112被排出。
[0167]
其中,外容器主体11的形状类似于六面体,并且考虑到在安装时与结构物的混凝土结构或天花板饰面材料的干涉,外容器主体11形成为具有与其宽度或长度相比较低的高度。
[0168]
内腔部2被布置成穿过外腔部1的内部,并且具有连接成与室内连通的第一侧和连接成与室外连通的第二侧。
[0169]
此外,内腔部2包括内容器主体23,该内容器主体23设置为使通过腔室外气引入部111而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入到腔室外气排气部112中。
[0170]
内容器主体23连接在腔室外气引入部111和腔室外气排气部112之间,并且形成为如图13所示的圆柱形管道。
[0171]
图12是简单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及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其内部是透视的;图13是与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分离的外腔部的立体图,图14是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主要构件的爆炸立体图,在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外腔风门3、内腔风门4、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和内气控制风门84,它们的打开和关闭部分没有电机。
[0172]
参考图12至图14所示,内腔部2包括用于混合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的连接内容器主体24,并且设置有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和内气控制风门84。
[0173]
连接内容器主体24是指连接在腔室内气引入部211和内容器主体23之间的管道,其具有与第一风扇安装部85(稍后描述)的第一连接部853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管道连接箱232连接的第二端,管道连接箱232安装在用于与内容器主体23连接的部分中。
[0174]
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安装为控制朝向连接内容器主体24流动的空气。
[0175]
其中,当从室内排出的内部空气和从室外引入的外部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然后被重新引入到室内时,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被调节为基于期望的混合比打开,并且当内部空气被完全排放到腔室内气排气部212时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操作为关闭。
[0176]
内气控制风门84指的是用于控制向外排放的内部空气的流动的构件,其安装在第一风扇安装部85(稍后描述)的连接排气部852中。
[0177]
外腔风门3指的是用于控制空气流入外腔部1中且安装在腔室内气排气部212中的构件,内腔风门4指的是用于控制空气流入内腔部2中且安装在腔室外气引入部111中的构件。
[0178]
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内气控制风门84、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作为用于控制气流的开闭装置(通常被称为电机容积风门)而设置。
[0179]
外腔室风扇81指的是作为排气扇发挥作用的构件,具有用于使空气流入外腔部1中的吸力,外腔室风扇81安装为连接于连接内容器主体24与腔室内气引入部211邻接的部分,以将空气排向腔室内气排气部212。
[0180]
内腔室风扇82指的是作为送气风扇发挥作用的构件,具有用于使空气流入到内腔部2中的吸力,内腔室风扇82安装在内容器主体23与腔室外气引入部111邻接的部分中。
[0181]
同时,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安装部85和第二风扇安装部86,外腔室风扇81安装在第一风扇安装部85中,内腔室风扇82安装在第二风扇安装部86中。
[0182]
第一风扇安装部85大致呈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第一风扇安装箱851,安装于连接内容器主体24并且内部设置有外腔室风扇81;连接排气部852,形成于第一风扇安装箱851并且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一连接部853,形成于第一风扇安装箱851并且与连接内容器主体24连接;第二连接部854,形成于第一风扇安装箱851并且与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连接。
[0183]
其中,外腔室风扇81安装在第一风扇安装箱851中,因此即使是单个风扇也足以不仅通过连接排气部852将内部空气向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排出,而且还在风扇操作打开和关闭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和内气控制风门84时使内部空气通过连接内容器主体24(稍后将参考图15a至图15c描述)朝向导热体26循环,从而使空调装置紧凑且简单。
[0184]
此外,尽管没有参照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外腔室风扇81可以采用两个风扇以及如上所述的单个风扇。例如,上述的第一风扇安装部85可以被去除,并且除了连接于腔室外气引入部111的连接内容器主体24之外,还可以单独安装连接到腔室外气引入部111并且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附加管道(未示出),使得连接内容器主体24和附加管道能够分别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外腔室风扇。如此,当外腔室风扇分别安装在连接内容器主体24和附加管道中时,每个外腔室风扇81都可以选择性地操作,以将内部空气朝向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排出并且使得内部空气在朝向导热体26的方向上循环。
[0185]
第二风扇安装部86大致呈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第二风扇安装箱861,安装于内容器主体23并且内部设置有内腔室风扇82;第三连接部862,形成于第二风扇安装箱861并且与腔室外气引入部111连接;以及第四连接部863,形成于第二风扇安装箱861以与内容器主体23连接。
[0186]
此外,第一风扇安装部85包括安装在连接排气部852处的内气控制风门84和安装在第一连接部853处的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并且内腔风门4安装在第二风扇安装部86的第三连接部862处。
[0187]
同时,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导热体26,以通过增加流向内腔部2的空气(外部空气)的停留时间来进行热交换。
[0188]
考虑到热交换容量、内腔扇容量等,作为安装在内容器主体23的安装路径上的管道而提供的导热体26可以具有多形状。然而,本实施例中的外腔部1具有矩形正六面体状,因此导热体26设置为在内部空间与连接内容器主体24相邻的位置处形成之字形的管道。在这种情况下,导热体26通过板状形状且安装在外腔部1中的引导构件15稳定地保持位置。
[0189]
此外,导热体26的管道包括中空的管道主体251和弯曲通道形成部252,如图14所示,中空的管道主体251用于更有效的热交换,弯曲通道形成部252安装在管道主体251内部,并且在弯曲通道形成部252中带状构件螺旋地盘绕。这里,弯曲通道形成部252使用硅材料螺旋地形成,然后插入并安装在管道主体251中。
[0190]
下面将对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0191]
图15a至图15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其中主要构件被简化和图示。
[0192]
图15a示出了通风模式,即在室内微尘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需要通风时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其中,外腔室风扇81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操作状态,同时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关闭且内气控制风门84和外腔风门3打开,从而将内部空气经由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通过腔室内气排气部212排出到室外。
[0193]
同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内腔室风扇82操作状态而内腔风门4打开,从而允许引入外部空气。
[0194]
如此,通过内腔室风扇82的吸力被引入到内容器主体23中并在内部空间中流动的外部空气首先与流过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在流经导热体26时与导热体26进行二次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导热体26形成之字形,不仅增加了用于与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面积,而且还通过使外部空气流过螺旋形成的弯曲通道形成部262而增加了停留时间,并且通过汇流引起的湍流提高了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195]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允许被引入到室内的外部空气预先与内部空气的废热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以降低能耗成本并防止因冬季结冰而导致的故障。
[0196]
图15b是用于示出室内空气净化模式的图,室内空气净化模式即,在由于室内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浓度适当而不需要通风但由于微尘增加而需要空气净化以去除微尘时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
[0197]
参考图15b,室内空气净化模式执行如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内气控制风门84关闭,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打开,并且内腔风门4关闭以防止引入外部空气。
[0198]
在这种状态下,当外腔室风扇81工作时,内部空气通过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被引入,流入连接内容器主体24中,流过导热体26,然后通过腔室外气排气部112被重新引入到室内空间中。
[0199]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与腔室内气引入部211邻接安装的过滤装置72和与腔室外气排气部112邻接安装的过滤装置72的过滤操作去除微尘等,从而净化室内被污染的内部空气。
[0200]
如上所述,在室内空气净化模式中,仅通过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之后使室内空气循环来进行净化过程,而不引入外部空气或与外部空气热交换,因此有不需要为了通风的目的而将冷却的或加热的内部空气全部浪费地排放到室外,从而降低冷却负荷和加热负荷,并因此而降低能耗成本。
[0201]
同时,图15c是用于示出混气通风模式的图,混气通风模式即,在即使室内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微尘的浓度不是很差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换气时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
[0202]
在上述室内空气净化模式中,当根据由状态感测装置6获得的感测信号检测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且识别出需要进入混气通风模式时,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打开,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和内气控制风门84以适当的开启角度打开,外腔室风扇81和内腔室风扇82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被驱动,从而将外部空气混合到内部空气中并使混合空气循环。
[0203]
更详细地说,上述混气通风模式指的是这样的模式,在该模式中,内部空气经过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通过腔室内气排气部212被部分地排出到室外,而其他的内部空气则通过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流入到连接内容器主体24中,在与通过内容器主体23引入的外部空气混合的同时流向导热体26,并之后通过腔室外气排气部112流入室内空间,如图15c中所示。在混气通风模式下,基于内部空气或外部空气的污染程度进行部分地通风,从而减少加热负荷和冷却负荷,并因此降低能耗成本。
[0204]
下面将描述对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其中将不再赘述详细说明,且对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似的元素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205]
图1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技术构思的示意图,其中主要元素被简化并用符号表示。
[0206]
参考图16,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外腔部1、内腔部2、外腔风门3、内腔风门4、外腔室风扇81和内腔室风扇82,其中外腔部被配置为外容器主体,内腔部2包括内容器主体23和分隔壁29,内容器主体23设置成使得通过腔室外气引入部111被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入到腔室外气排气部112,分隔壁29安装在外容器主体11的内部空间中,以形成与内容器主体23连通并围绕腔室外气排气部112的分隔空间。
[0207]
与前述实施例一样,外容器主体11形成有:腔室内气引入部211,内部空气通过该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被引入;腔室内气排气部212,内部空气通过该腔室内气排气部212被排出;腔室外气引入部111,外部空气通过该腔室外气引入部111被引入;以及腔室外气排气部112,外部空气通过该腔室外气排气部212被排出。
[0208]
附图17是用于简单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透视了智能空调装置的内部。图18是与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分离的外腔部的立体图。图19是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中主要构件的爆炸立体图。
[0209]
参考图17至图19,内腔部2包括内容器主体23和连接内容器主体24,内容器主体23
设置成使通过腔室外气引入部111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入腔室外气排气部112中,连接内容器主体24连接在内容器主体23和腔室内气引入部211之间。
[0210]
外腔室风扇81指的是作为排气扇发挥作用的构件,具有使空气流入外腔部1的吸力,外腔室风扇81安装于连接内容器主体24,以控制排出到室外的内部空气的流动。
[0211]
内腔室风扇82指的是作为送气风扇发挥作用的构件,具有使外部空气流入内腔部2的吸力,内腔室风扇82可以安装于内容器主体23与腔室外气引入部111邻接的部分。
[0212]
此外,内腔部2安装有位于连接内容器主体24中的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以控制空气流向内容器主体23,并且内腔部2安装有内腔风门4,内容器主体23与内腔室风扇82相接的部分安装有内腔风门4,内腔风门4面向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
[0213]
同时,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安装部85和第二风扇安装部86,外腔室风扇81安装在第一风扇安装部85中,内腔室风扇81安装在第二风扇安装部86中。
[0214]
第一风扇安装部85包括:第一风扇安装箱851,安装于连接内容器主体24并且内部设置有外腔室风扇81;连接排气部852,形成于第一风扇安装箱同时与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连通并安装有外腔风门3;第一连接部853,形成于第一风扇安装箱851并与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854,形成于第一风扇安装箱并与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连接。
[0215]
第二风扇安装部86包括:第二风扇安装箱861,安装于内容器主体23并且内部设有内腔室风扇82;第三连接部862,形成于第二风扇安装箱861以与腔室外气引入部111连接并连通;以及第四连接部863,形成于第二风扇安装箱861以与内容器主体23连接。
[0216]
同时,内腔部2包括导热体26,该导热体26与分隔壁29内侧的内容器主体23连通,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0217]
导热体26包括布置成形成之字形通道的多个导热板265。
[0218]
其中,对所设置的导热板265的数量和形状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们增强热交换效率即可。如图1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热体26包括多个竖直导热板和多个水平导热板,多个竖直导热板沿竖直方向间隔开以面向腔室外气排气部112,多个水平导热板沿水平方向间隔开以面向用于与内容器主体23连接的部分中的内孔。
[0219]
下面对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0220]
图20a至图20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其中主要元素被简化和图示。
[0221]
图20a示出了通风模式,即在室内微尘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需要换气时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其中,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外腔室风扇81操作状态,而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关闭且外腔风门3打开,从而将内部空气通过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排放到腔室内气排气部212,同时,在内腔风门4打开时,内腔室风扇82操作状态,从而允许引入外部空气。
[0222]
被内腔室风扇82的吸力引入到内容器主体23中并移动的外部空气与流过外腔部1的内部空间的内部空气进行一次热交换,并之后在通过导热体26时进行二次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导热体26形成为有多个导热板265之字形通道,从而增加了外部空气的停留时间和热交换面积,因此提高了与内部空气的热交换效率。
[0223]
图20b是用于示出室内空气净化模式的视图,室内空气净化模式即,在由于内部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浓度适当而不需要通风但由于微尘增加而需要空气净化以去除微尘等污染物时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
[0224]
参考图20b,室内空气净化模式执行如下。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外腔风门3关闭,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打开,并且内腔风门4关闭以防止引入外部空气。
[0225]
在这种状态下,当外腔室风扇81工作时,内部空气通过腔室内气引入部211被引入,流入连接内容器主体24,通过导热体26,然后通过腔室外气排气部112被重新引入到室内空间。
[0226]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与腔室内气引入部211邻接安装的过滤装置72和与腔室外气排气部112邻接安装的过滤装置72的过滤操作将微尘等去除,从而净化室内被污染的内部空气。
[0227]
同时,图20c是用于示出混气通风模式的视图,混气通风模式即,在即使室内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浓度或微尘浓度不是很差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通风时的时间点的操作状态,由于操作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因此将对其操作状态进行简要描述。
[0228]
在上述室内空气净化模式中,当根据由状态感测装置6获得的感测信号来检测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并识别出需要进入混气通风模式时,外腔风门3和内腔风门4打开,外气混合控制风门83根据空气污染程度、室内空气温度等以适当的开启角度打开,外腔室风扇81和内腔室风扇82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被驱动,从而将外部空气混合到内部空气中并使混合空气循环。
[0229]
虽然已经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实施例描述了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的智能空调装置的配置和操作,但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本领域中、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一些替换和修改。
[0230]
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限定。
[0231]
[工业适用性]
[0232]
本公开安装在空调系统中,并且应用于智能空调以用于减少微尘和有害气体,其中外部空气在被引入室内之前预先与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根据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的状态所需而进行部分地通风,内部空气不通风而是循环以去除内部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