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加注机 泄漏 液体 用于 燃烧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


背景技术:

2.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将燃烧器定义为是一种将物质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方式转化热能的一种设备—即将空气与燃料通过预混装置按适当比例混兑以使其充分燃烧,当液体燃料不足时,需要加注机进行加注。
3.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加注机,但是这些加注机普遍存在着,加注过程中,容易发生液体泄露的状况,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方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的上方连接有手拧转盘,所述阀门的外侧连接有内软管,所述内软管的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内软管的外侧连接有储气盒,所述储气盒的下方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与罐体相连接,所述储气盒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外软管和第一外软管,所述第二外软管和第一外软管分别与阀门和喷头相连接,所述储气盒的内部连接有一组滑座,一组所述滑座的颞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有薄膜,所述薄膜的背侧连接有连接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气盒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连接有电线,所述储气盒的内部靠近第二通孔的位置连接有电池,所述电池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正电极棒和负电极棒,所述正电极棒与电线相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体的上方靠近底座的位置连接有预警灯,所述预警灯与电线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气盒的内部远离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储气盒与第一外软管、第二外软管形成密封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薄膜与储气盒通过滑块和滑座滑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的位置与正电极棒、负电极棒的位置相对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警灯通过电线与电池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预警灯、电池、连接块、正电极棒和负电极棒,当液体燃料出现泄露的状况时,液体燃料沿裂缝流出,流入至储气盒与第一外软管、第二外软管形成的密封腔室内部,
随着液体燃料体积的堆积,使密封腔室内部气体容积压缩,进而推动薄膜两侧的滑块沿滑座向上滑动,直至薄膜背侧的连接块与正电极棒、负电极棒相接触,使连接块、正电极棒、负电极棒和电池之间形成电回路,将电量沿电线输送至预警灯内部,使预警灯进行工作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关闭阀门,有利于防止液体燃料泄露。
15.2、通过滑座和滑块,一方面有利于薄膜以及其背侧的连接块移动更加稳定高效,另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随着将泄露的液体燃料的处理,密封腔室容积恢复到稳定时,薄膜以及其背侧的连接块沿滑座滑下,使连接块与正电极棒、负电极棒脱离,完成断电,便于反复使用,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中第二外软管、储气盒和内软管的侧面剖视图;
18.图3为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中:1、罐体;2、底座;3、阀门;4、手拧转盘;5、储气盒;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6、预警灯;7、电线;8、第一外软管;9、喷头;10、第二外软管;11、内软管;12、正电极棒;13、滑座;14、滑块;15、薄膜;16、连接块;17、负电极棒;18、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液体燃烧器的防泄漏加注机,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上方连接有阀门3,阀门3的上方连接有手拧转盘4,阀门3的外侧连接有内软管11,内软管11的一端连接有喷头9,内软管11的外侧连接有储气盒5,储气盒5的下方连接有底座2,底座2与罐体1相连接,储气盒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外软管10和第一外软管8,第二外软管10和第一外软管8分别与阀门3和喷头9相连接,储气盒5的内部连接有一组滑座13,一组滑座13的颞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的一端连接有薄膜15,薄膜15的背侧连接有连接块16。
21.在图1和图3中:储气盒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52,第二通孔52的内部连接有电线7,储气盒5的内部靠近第二通孔52的位置连接有电池18,电池1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正电极棒12和负电极棒17,正电极棒12与电线7相连接,使连接块16、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和电池18之间形成电回路,将电量沿电线7输送至预警灯6内部,使预警灯6进行工作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关闭阀门3,有利于防止液体燃料泄露。
22.在图1中:罐体1的上方靠近底座2的位置连接有预警灯6,预警灯6与电线7相连接,通过电线7将电量输入到预警灯6内部。
23.在图2中:储气盒5的内部远离第二通孔5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51,储气盒5与第一外软管8、第二外软管10形成密封腔,当液体燃料出现泄露的状况时,液体燃料沿裂缝流出,流入至储气盒5与第一外软管8、第二外软管10形成的密封腔室内部,随着液体燃料体积的堆积,使密封腔室内部气体容积压缩,进而推动薄膜15两侧的滑块14沿滑座13向上滑动,直至薄膜15背侧的连接块16与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相接触。
24.在图3中:薄膜15与储气盒5通过滑块14和滑座13滑动连接,一方面有利于薄膜15
以及其背侧的连接块16移动更加稳定高效,另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随着将泄露的液体燃料的处理,密封腔室容积恢复到稳定时,薄膜15以及其背侧的连接块16沿滑座13滑下,使连接块16与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脱离,完成断电,便于反复使用。
25.在图3中:连接块16的位置与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的位置相对应,便于提高连接块16与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26.在图1中:预警灯6通过电线7与电池18电性连接,使电池18内的电量通过电线7传输至预警灯6内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液体燃料出现泄露的状况时,液体燃料沿裂缝流出,流入至储气盒5与第一外软管8、第二外软管10形成的密封腔室内部,随着液体燃料体积的堆积,使密封腔室内部气体容积压缩,进而推动薄膜15两侧的滑块14沿滑座13向上滑动,直至薄膜15背侧的连接块16与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相接触,使连接块16、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和电池18之间形成电回路,将电量沿电线7输送至预警灯6内部,使预警灯6进行工作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关闭阀门3,有利于防止液体燃料泄露,在滑块14和滑座13滑动连接作用下,一方面有利于薄膜15以及其背侧的连接块16移动更加稳定高效,另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随着将泄露的液体燃料的处理,密封腔室容积恢复到稳定时,薄膜15以及其背侧的连接块16沿滑座13滑下,使连接块16与正电极棒12、负电极棒17脱离,完成断电,便于反复使用。
2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