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及包括该通风装置的车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气道 装置 通风 用于 包括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及包括该通风装置的车门
【技术领域】
1.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气道,该第一气道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该第一气道旨在使第一气流沿第一流动方向流通出去,
2.‑
至少第二气道,其包括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该第二气道旨在使第二气流沿至少第二流动方向流通出去,
3.‑
用于封闭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封闭系统,该封闭系统允许或阻止空气在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中流通。
4.通风装置例如是用于换气、排气、制冷或制热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用于车辆乘客室的通风装置。这样的装置例如被布置成引导机动车辆的乘客室中的气流。其通常固定或容纳在乘客室的内装元件中,如仪表板、门的镶板等。
5.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上述通风装置的车门。


背景技术:

6.在所谓的“自主”车辆的背景下,其中驾驶员对车辆驾驶的干预被降低或甚至几乎没有,由于座椅不再必须一定要转向道路,因此乘客室的布置可以是可通过改变座椅的取向和/或位置来调整的。于是,可以例如预见到将座椅转向彼此和/或将座椅置于对车辆的乘客更舒适的伸展位置。
7.既然一个或多个乘客不再占据面向车辆仪表板的“传统的”手动驾驶位置,通风装置的常规配置(例如,在仪表板附近)就不会为乘客带来足够的舒适感。常规配置并不适于乘客能在乘客室中占据的所有位置。
8.通常,目前的通风装置不太能调整,并且仅使得能够例如通过使用有向翼片来引导这些装置的出口附近的乘客室的有限区域中的气流。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改善乘客的热舒适度,而不管他在车辆中占据的位置如何,他可以靠近仪表板或远离仪表板,他的座椅可以转向道路、背向道路、或在相对于道路倾斜的位置中。


技术实现要素:

10.为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述类型的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车辆的通风区域,该通风区域适于沿通风流动方向扩散通风气流,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通向所述通风区域,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流动方向和第二流动方向在通风区域中相交,该系统还可以可逆的方式在以下配置之间配置:
11.‑
第一配置,其中封闭系统允许第一气流在第一气道中流通并阻止第二气流在第二气道中流通,通风空气在通风区域中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为第一流动方向,
12.‑
第二配置,其中封闭系统阻止第一气流在第一气道中流通并允许第二气流在第二气道中流通,通风空气在通风区域中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为第二流动方向,以及
13.‑
第三配置,其中封闭装置允许第一气流在第一气道中流通并允许第二气流在第二气道中流通,通风空气在通风区域中的流动方向具有与第一流动方向和第二流动方向不同的第三流动方向。
14.于是,取决于该系统的配置,通风区域中的气流具有可变的通风流动方向。当乘客占据相对于通风装置的出口较近的位置(例如当乘客占据手动驾驶位置)时、以及当乘客占据相对于通风装置的出口更远的位置(例如放松的位置)时、或即便乘客位于背向仪表板,该通风装置都使得能够将气流引导向乘客。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该通风装置包括单独考虑或根据任何可能的技术组合来考虑的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16.‑
封闭系统包括:
17.‑
第一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第一气道,其可在允许第一气流在第一气道中流通的打开位置与阻止第一气流在第一气道中流通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18.‑
第二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第二气道,其可在允许第二气流在第二气道中流通的打开位置与阻止第二气流在第二气道中流通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19.在该系统的第一配置中,第一封闭构件处于打开位置,并且第二封闭构件处于关闭位置,
20.在该装置的第二配置中,第一封闭构件处于关闭位置,并且第二封闭构件处于打开位置,
21.在该系统的第三配置中,第一封闭构件和第二封闭构件处于打开位置;
22.‑
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流动方向和第二流动方向基本彼此垂直;
23.‑
封闭系统可在第一气道和/或第二气道的多个部分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24.‑
第一气道和/或第二气道包括至少一个翼片,其旨在定向在第一气道和 /或第二气道的出口处的第一气流和/或第二气流的各自的方向;
25.‑
该装置包括主供气道,其旨在连接到空气供应装置,第一气道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气道的第二进气口连接到所述主供气道;
26.‑
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分别包括主要在第一方向和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线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第二气道还包括流体连通到第二直线部分的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在第二直线部分与第二出气口之间延伸,以使第二气流在第二气道的出口处在第二流动方向上偏转;
27.‑
该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下游的空气导向元件,该空气导向元件被布置成引导车辆中的通风气流,空气导向元件至少部分地限定通风区域;
28.‑
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偏转构件,其被设置成与第一出气口相对,以使第一气流向乘客室内部偏转。
29.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车门,该车门包括如上所述的通风装置。
30.根据一个有利实施例,第一出气口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流动方向基本平行于纵向方向,并且第二出气口被布置成使得第二流动方向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
【附图说明】
31.通过阅读下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然,该描述是以示例的名义给出的并且是参考附图进行的,在附图中:
32.‑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示意性透视图;
33.‑
图2是处于第一配置的图1的通风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34.‑
图3是处于第二配置的图1的通风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35.‑
图4是处于第三配置的图1的通风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36.‑
图5是沿图1的装置的横向平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下文中,取向是机动车辆的通常取向。于是,术语“前”、“后”、“上”和“下”相对于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对于手动驾驶车辆的驾驶员的位置来理解。同样,纵向方向被定义为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与车辆的长度相对应。横向方向被定义为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与车辆的宽度相对应。立面方向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并且对应于车辆的高度。取向术语“内部”和“外部”沿横向方向来理解。术语“外部”理解为与乘客室横向相对较远,并且术语“内部”理解为与乘客室横向相对较近。
38.图1呈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括通风装置12的车门10。
39.在图1的实施例中,车门10更特别地是机动车辆的门10。
40.门10沿纵向方向l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12主要沿主方向p延伸。主方向p与纵向方向l基本彼此平行或重合。
41.车辆(未示出)通常包括地板、至少一个固定在地板上的座椅、以及被设置成与座椅相对的仪表板。
42.座椅可相对于地板沿基本平行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平移移动。
43.座椅至少可在驾驶位置与休息位置之间移动。座椅与仪表板之间的距离在驾驶位置中比在休息位置中小。
44.在前排座椅的情况下,第一位置对应于车辆的手动驾驶位置,在该位置中,乘客与车辆交互以驾驶车辆。
45.例如,第二位置对应于例如车辆的自动驾驶配置中的休息位置,在该配置中,乘客不驾驶车辆。在休息位置中,座椅朝向车辆前部或朝向车辆后部。座椅例如被倾斜以改善乘客舒适度。
46.通风装置12例如集成在固定在门10上的内装元件14中,诸如门的镶板或内装条。
47.通风装置12旨在在车辆内部、并且更特别地在车辆的乘客室内部提供通风气流31。车辆的乘客室旨在容纳车辆的乘客。
48.通风气流31旨在对车辆的乘客室进行制冷、制热或通风。
49.作为变型,通风装置12旨在从乘客室抽取气流。
50.如在图2至图3中可以更特别地看到的,通风装置12包括:第一气道 18,其包括第一进气口20和第一出气口22;第二气道24,其包括第二进气口26和第二出气口28;车辆的通风区域30,其适于沿通风流动方向f扩散通风气流31,其设置在第一出气口22和第二出气口28的下游;用于封闭第一气道18和第二气道24的封闭系统33,其允许或阻止空气在第一气
道18 和/或第二气道24中流通。
51.术语“下游”是参照空气在第一气道18和第二气道24中的流动方向来定义的,即从第一进气口20/第二进气口26向第一出气口22/第二出气口28。
52.第一气道18旨在使第一气流36在出口处沿第一流动方向f1流通。
53.第一气道18至少包括主要在第一方向p1上延伸的第一部分38。第一方向p1与第一流动方向f1重合或基本平行于第一流动方向f1。
54.第一部分38基本上是直线的。
55.第一流动方向f1与主方向p基本重合或平行于主方向p。
56.第二气道24旨在使第二气流40在出口处至少沿第二流动方向f2流通。
57.第二气道24至少包括主要在第二方向p2上延伸的第二部分42。第二方向p2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p1。
58.第二部分42基本上是直线的。
59.第二气道24优选地包括与第二直线部分42流体连通的弯曲部分44。弯曲部分44在第二直线部分42与第二出气口28之间延伸。于是,在第二气道 24的第二部分42中沿基本平行于第一流动方向f1的方向流通的第二气流 40在第二气道24的出口处沿第二流动方向f2偏转。
60.优选地,第一出气口22和第二出气口28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流动方向f1 和第二流动方向f2基本彼此垂直,第二流动方向f2与第一流动方向f1形成非零角度。
61.如上所述的第一气道18和第二气道24的构造使得能够获得紧凑的通风装置12,其易于固定或融合到车辆的内装元件14,如例如门10的镶板。
62.优选地,通风装置12包括主供气道46,其旨在连接到空气供应装置(未示出)。如图2至图4中可以看到的,第一气道18和第二气道24流体连接到主供气道46,并在主气道46的下游延伸。
63.第一出气口22和第二出气口28通向车辆的通风区域30。
64.优选地,通风区域30至少部分地由空气导向元件48限定,空气导向元件48使得能够引导车辆内部的通风气流31。
65.空气导向元件30设置在第一出气口22和第二出气口28下游。
66.空气导向元件30分别在第一出气口22和第二出气口28处连通到第一气道18和第二气道24。
67.在图1的实施例中,空气导向元件30容纳在门10的内面50中,即朝向车辆的乘客室内部的面50。
68.空气导向元件30具有沿主方向p延伸的沟槽的总体形状。
69.空气导向元件30具有旨在朝向车辆内部的凹入的内表面52。
70.例如,空气导向元件30的沿基本垂直于主方向p的平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具有v或u的形状。该v或u的形状是对称或不对称的。
71.空气导向元件30沿主方向p的长度例如介于30cm至50cm之间,例如为40cm。
72.有利地,第一气道18和/或第二气道24包括至少一个翼片54,其旨在定向在第一气道17和/或第二气道24的出口处的第一气流36和/或第二气流 40的各自的方向。
73.在所示示例中(图1和图5),第二气道24包括三个翼片54。每个翼片54主要在基本
平行于主方向p的方向上延伸。每个翼片54以可绕着基本平行于主方向p的轴线相对于第二气道24旋转移动的方式安装。
74.翼片54例如使得能够使第二气流40的方向偏转向车辆内部的上方或下方。
75.封闭装置33包括例如第一气道18的第一封闭构件32和第二气道24的第二封闭构件34。第一气道18的第一封闭构件32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打开位置允许第一气流36在第一气道18中流通越过第一封闭构件32,关闭位置阻止第一气流36在第一气道18中流通越过第一封闭构件32。
76.第二气道24的第二封闭构件34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打开位置允许第二气流40在第二气道24中流通越过第二封闭构件34,关闭位置阻止第二气流40在第二气道24中流通越过第二封闭构件34。
77.优选地,第一封闭构件32和/或第二封闭构件34可在各自的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第一气道18和/或第二气道24的多个部分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78.这些部分封闭位置中的每一个都是稳定位置,也就是说,封闭构件在没有外部应力的情况下保持处于其已被置于的部分封闭位置。这使得能够调节分别在第一气道18和第二气道24中流通越过封闭构件的气流的强度。
79.有利地,通风装置12还包括第一封闭构件32和/或第二封闭构件34的控制系统(未示出),其使得能够控制第一封闭构件32和/或第二封闭构件 34的打开。
8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12至少可在第一配置、第二配置和第三配置之间进行配置。
81.在第一配置(图2)中,第一封闭构件32处于打开位置,并且第二封闭构件34处于关闭位置。于是,仅第一气道18的第一出气口22处的通风气流 31在通风装置12的通风区域30中离开。通风区域30中的通风气流31的方向f基本上为第一流动方向f1。
82.在该配置中,离开第一出气口22的气流被空气导向元件48从通风区域 30导向至车辆后方。
83.该配置例如在乘客处于远离仪表板的休息位置时使用。
84.在第二配置(图3)中,第一封闭构件32处于关闭位置,并且第二封闭构件34处于打开位置。于是,在该配置中,仅第二气道24的第二出气口28 处的气流在通风装置12的通风区域30中离开。通风气流31的方向基本上为第二流动方向f2。
85.在该配置中,通风气流31更加朝向车辆前部。
86.该配置例如在乘客处于车辆的手动驾驶位置时使用。
87.在第三配置(图4)中,第一封闭构件32和第二封闭构件34处于部分打开位置。于是,在该配置中,通风区域30中的通风气流31的方向具有与第一流动方向f1和第二流动方向f2不同的第三流动方向f3。这是第一流动方向f1与第二流动方向f2之间的中间方向。
88.在该配置中,第一气流36和第二气流40在通风区域30中彼此阻截。
89.由第一气流36和第二气流40产生的通风气流31沿主方向p(纵向方向) 的方向性由来自第一出气口22的第一气流36的强度来控制。第一气流36 的强度由第一封闭构件32的部分打开控制。
90.第三配置是中间配置,其中第一封闭构件32和/或第二封闭构件34处于这样的封闭位置:其为分别部分地封闭第一气道18和第二气道24的中间位置。
91.该配置用于更精确地控制沿纵向方向l的通风气流31的方向性。其例如总是用在当乘客处于手动驾驶位置或处于休息位置时,以控制通风气流的取向,从而改善热舒适度。
92.有利地,通风装置12还包括与第一出气口22相对设置的偏转构件(未示出),以使第一气流36向着乘客室的内部偏转,尤其是当通风系统12被置于第一配置中时(图2)。
93.实际上,在第一配置中,通风气流31循着例如导向元件48顺着门在基本平行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行进。偏转构件使得能够使通风气流31向乘客室内部偏转。
94.偏转构件例如由导向元件48的几何形状的变化形成,从而形成朝向乘客室的内部的突起。
95.作为变型,偏转构件由门10的几何形状的变化形成,从而形成朝向乘客室的内部的突起。
96.仍作为变型,偏转构件是从门10、导向元件48突出地固定到前排座位与后排座位之间的支柱(“b柱”)上或固定到后门上的镶嵌元件。
97.仍有利地,可尤其是根据座椅的纵向位置和/或根据座椅相对于纵向方向 l的角度位置来自动驱动封闭装置33。
98.于是,例如,如果前排座椅处于背向道路的位置,则系统33移动到第一配置中(图2)。通风气流31于是藉由偏转构件被引导向乘客。
99.作为变型,例如,座椅越靠近仪表板,第二气道24中的气流量越大,而第一气道18中的气流量越小。
100.在图1至图5的实施例中,当座椅接近仪表板时,第二封闭构件34逐渐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并且并行地,第一封闭构件32逐渐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于是,取决于气道18、24中的每一个中的气流量,通风区域30处的通风气流31的方向通过经过多个中间位置(图4)在基本平行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图2)(针对乘客远离仪表板)与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图3)之间逐渐变化,从而使得能够针对乘客座椅的多个纵向位置提供通风气流31。
101.于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12的特别有利之处在于,其使得能够例如当乘客处于驾驶位置时使通风气流31朝向车辆的前部,与此同时,例如当乘客处于背向仪表板的舒适位置时使通风气流31朝向车辆的后部。装置 12使得能够容易地调整通风气流31在纵向方向l上的方向性。
102.另外,通风装置12可以装配在车辆的后门中。
103.根据一个实施例,车辆的每个门都包括通风装置12。
104.作为变型,通风装置12融合到另一内装元件,如设置在座椅之间的中央控制台等。
105.根据一个实施例(未示出),封闭装置33包括三通比例阀(例如旋转阀体)来代替第一和第二封闭构件32、34,其连接到主供气道46的上游,并且连接到第一气道18的第一进气口20和第二气道24的第二进气口26的下游。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