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蜂巢芯片的检测棘球蚴不同虫种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0: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蜂巢芯片的检测棘球蚴不同虫种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微流控体系集成在一个蜂巢芯片上,用于同时检测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细粒棘球蚴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多房棘球蚴引物序列如seq id no.5-8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该试剂盒还包括lamp反应体系如下:双蒸水5.1μl100mmmgso
4 2μl10*thermo缓冲液2.5μl2.5mmdntp 1.4μl1.25mmcalcein 0.5μl25mmmncl
2 0.5μl5mbetaine 4μl8000u/ml bst1μl20μm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 3.5μl模板dna1μl。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冻干后固化到芯片上,制成蜂巢芯片;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显色剂。4.一种基于蜂巢芯片的检测棘球蚴不同虫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引物设计与筛选;所述设计的引物序列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如seq id no.1-4所示的细粒棘球蚴引物序列;权利要求1所述的如seq id no.5-8所示的多房棘球蚴引物序列;(2)质粒构建:采用基因合成作为模板,并构建质粒,作为验证;每个虫株具有各自的模板;(3)建立单管lamp方法,对所设计的引物进行lamp检测,得到有效的扩增引物;(4)按照步骤(3)的lamp反应条件进行基因芯片扩增特异性验证;(5)按照步骤(4)的lamp反应条件进行基因芯片灵敏性验证;(6)进一步采用所述引物进行体外的包囊验证;(7)采用所述引物进行实际样本的检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所述细粒棘球蚴的模板质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10所示;所述细粒棘球蚴的模板质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的lamp反应条件为:双蒸水5.1μl100mmmgso
4 2μl10*thermo缓冲液2.5μl
2.5mmdntp 1.4μl1.25mmcalcein 0.5μl25mmmncl
2 0.5μl5mbetaine 4μl8000u/ml bst1μl20μm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 3.5μl模板dna1μl以上混合后,放置pcr仪器的60度1小时,然后观察荧光,及电泳。7.用于检测棘球蚴不同虫种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引物序列:细粒棘球蚴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多房棘球蚴引物序列如seq id no.5-8所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物组在制备基于蜂巢芯片的检测棘球蚴不同虫种的试剂盒中的应用。9.一种棘球蚴不同虫种的生物核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权利要求7所述引物冻干后固化到芯片上,制成lamp微流控芯片;(2)选择合适的lamp反应体系,添加显色剂,加入芯片中;(3)反应结果通过肉眼或仪器判读。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采用若干根毛细管组装至定制基座中进行固定形成lamp微流控芯片;然后,将权利要求7所述引物溶于引物固定液,分别吸取针对不同靶标的引物固定液,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排列顺序加入到毛细管芯片上所对应的毛细管反应孔中;留出两根毛细管,其中一根固定阳性对照引物组,作为阳性对照孔,最后一根不固定引物组,作为阴性对照孔;将毛细管进行干燥处理,使引物固定于毛细管内壁。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 将待检测样本、lamp反应试剂及显色剂加入微阵列芯片的反应孔中,63℃反应1小时。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结果检测及数据分析具体为:lamp反应结束后,通过紫外荧光检测芯片上所有反应孔的显色情况,在阳性对照孔显色,而阴性对照孔不显色的情况下,判读所检测结果为“阳性”或“阴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蜂巢芯片的检测棘球蚴不同虫种的检测试剂盒,其用于同时检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共计2种虫株。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细粒棘球蚴引物,4条,SEQ ID NO.1-4;多房棘球蚴引物,4条,SEQ ID NO.5-8。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蜂巢芯片的检测棘球蚴不同虫种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各种验证表明本发明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的特点,解决了基层没有PCR仪检测和电泳的繁琐步骤,一次反应可以达到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明确虫种的虫种,大大减轻了工作量,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具备更大的发展趋势。具备更大的发展趋势。具备更大的发展趋势。


技术研发人员:姜岩岩 沈玉娟 曹建平 袁忠英 曹胜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4.09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