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繁殖 棉花 利用 方法 昆虫

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等,它主要为害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以及果树、花卉、园林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其通过直接刺吸植物汁液,从而使得植株衰弱;同时分泌的蜜露也可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其还可以在多种植物上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造成间接危害。目前,烟粉虱已成为我国园林花卉植物、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并在一些地区暴发成灾,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烟粉虱目前包括至少四十四个生物型,其中入侵最强,危害最大为中东小亚细亚隐种meam1(也称为b型烟粉虱)和地中海隐种med(也称为q型烟粉虱)。在过去十年里,由于med的抗药性和耐热性更高,med已经取代meam1成为我国田间烟粉虱主要发生种类。
4.防治烟粉虱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施药等,其中将杀虫剂喷在作物和植物上的化学防治是快速、有效、大规模控制烟粉虱的重要手段,然而杀虫剂带来较好防治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害虫抗性产生和害虫再猖獗等一系列的问题。于是,随着杀虫剂抗性问题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农药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性、无残留、对环境友好、对高等动物及天敌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的植物源农药,已成为人们关注并研发的热点。
5.桨角蚜小蜂不但能够寄生而且还能直接取食烟粉虱若虫,表现出了超强的生防潜力。为了利用桨角蚜小蜂开展烟粉虱生物防治,实现寄生蜂的大规模饲养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
7.(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寄主植物棉花的培育;
9.步骤二,寄主烟粉虱的饲养;
10.步骤三,接种桨角蚜小蜂饲养;
11.步骤四,桨角蚜小蜂收集。
12.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包括,
13.步骤11,棉花种子培育为棉花苗;
14.步骤12,棉花苗培育为寄主植物棉花。
15.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1中,将棉花种子播种于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培养,3~4粒种子/杯,棉花长至4~5片真叶时为棉花苗,此时对棉花苗进行分苗。
16.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将棉花苗移到实验室内清洁苗室分苗,将棉花苗分苗至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每个营养杯中分一棵棉花苗。
17.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营养基质由蛭石和营养土组成,蛭石:营养土的体积比为1:2。
18.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2中,将棉花苗培育在温度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的温室大棚内,棉花苗长至6~8片真叶时为寄主植物棉花。
19.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包括,
20.步骤21,接烟粉虱成虫;
21.步骤22,移除烟粉虱成虫。
22.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1中,将寄主植物棉花植株放到接虫室内配有烟粉虱的养虫笼中,每个养虫笼内放置4~5盆种有棉花苗的营养杯,接入烟粉虱成虫2000—4000头/株。
23.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2中,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
24.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中,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后继续在养虫笼培养带有卵的棉花植株至烟粉虱卵发育到2~3龄,此时烟粉虱为寄主烟粉虱,培育温度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
25.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三包括,
26.步骤31,接桨角蚜小蜂;
27.步骤32,移除桨角蚜小蜂成蜂。
28.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1中,将载有寄主烟粉虱的棉花苗移至养蜂室内配有桨角蚜小蜂的养虫笼中,接上桨角蚜小蜂50头/株。
29.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2中,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桨角蚜小蜂成蜂。
30.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三中,继续培养带有寄生蜂蛹的棉花植株,温度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棉花植株定期浇水。
31.所述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当步骤三中接种桨角蚜小蜂14~16天后,出现褐色寄生蜂蛹,此时将带有褐色寄生蜂
蛹的棉花植株叶片摘下,用昆虫针挑取到1.5ml离心管放于6℃冰箱保存。
32.(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人工方法,可在室内快速大规模繁殖桨角蚜小蜂,方法简易,易掌握,便于室内饲养并观察其生活史,饲养成本较低,可终年持续繁殖,满足试验研究的需求,同时可以短期内实现烟粉虱灾区的烟粉虱控制,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3.另外,本发明通过比较桨角蚜小蜂适宜温度范围内个体的发育及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变化,依据寄生蜂分为有生防能力(成虫期)和无生防能力(成虫前期)的特点,通过转换两个阶段的环境温度,缩短成虫前期的发育时间,提高成虫期的寄生和取食效率。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6.附图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此附图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实际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37.一种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一,寄主植物棉花的培育;
39.步骤二,寄主烟粉虱的饲养;
40.步骤三,接种桨角蚜小蜂饲养;
41.步骤四,桨角蚜小蜂收集。
42.所述步骤一包括,步骤11,棉花种子培育为棉花苗;步骤12,棉花苗培育为寄主植物棉花。
43.所述步骤11中,将棉花种子播种于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培养,3~4粒种子/杯,棉花长至4~5片真叶时为棉花苗,此时对棉花苗进行分苗。所述营养基质由蛭石和营养土组成,蛭石:营养土的体积比为1:2。
44.具体说,将棉花苗移到无任何病虫害的污染的实验室内清洁苗室分苗,将棉花苗分苗至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所述营养基质由蛭石和营养土组成,蛭石:营养土的体积比为1:2,每个营养杯中分一棵棉花苗。所述清洁苗室要求环境整齐干净,封闭,便于培育无病虫的棉花苗,以保证在分苗过程中无任何病虫害的污染。
45.所述步骤12中,将棉花苗培育在温室大棚内,定期浇水并查看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温室大棚温度在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棉花苗长至6~8片真叶时为寄主植物棉花。
46.所述步骤二包括,步骤21,接烟粉虱成虫;步骤22,移除烟粉虱成虫。
47.所述步骤21中,将寄主植物棉花植株放到接虫室内配有烟粉虱的养虫笼中,每个养虫笼内放置4~5盆种有棉花苗的营养杯,接入烟粉虱成虫2000—4000头/株,接入烟粉虱
成虫为自然发生种群即可。所述烟粉虱可以是med烟粉虱。
48.所述步骤22中,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
49.所述步骤二中,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后,将接种后的棉花植株定期浇水,继续在养虫室培养带有卵的棉花植株至烟粉虱卵发育到2~3龄,此时烟粉虱为寄主烟粉虱,此阶段的培育温度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烟粉虱虫卵4~6天左右卵孵化为若虫。9~12天左右发育到2~3龄,此时可用于接种桨角蚜小蜂。由于med烟粉虱具有更强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成为本地烟粉虱优势隐种,容易获取,因此本技术中的烟粉虱优先的使用med烟粉虱。
50.所述步骤三包括,步骤31,接桨角蚜小蜂;步骤32,移除桨角蚜小蜂成蜂。
51.所述步骤31中,烟粉虱幼虫发育至2~3龄,即达到寄主烟粉虱要求时,将载有寄主烟粉虱的棉花苗移至养蜂室内配有桨角蚜小蜂的养虫笼中,接上桨角蚜小蜂50头/株,接入的桨角蚜小蜂为自然发生种群即可。
52.所述步骤32中,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桨角蚜小蜂成蜂。
53.继续在养蜂室内培养带有寄生蜂蛹的棉花植株,培养温度为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棉花植株定期浇水。
54.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当步骤三中接种桨角蚜小蜂14~16天后,出现褐色寄生蜂蛹,此时将带有褐色寄生蜂蛹的棉花植株叶片摘下,用昆虫针挑取到1.5ml离心管放于6℃冰箱保存。
55.下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56.1.供试材料
57.烟粉虱的寄主植物:棉花品种为保龄棉dp99b(gossypiumherbaceum l.,cv dp99b),所述寄主植物棉花的培育在温室大棚内进行,带棉花长至4~5片真叶时移到实验室内清洁苗室分苗,保证无任何病虫害的污染。温度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
58.寄主昆虫:med烟粉虱,以棉花为寄主植物建立实验室种群。
59.桨角蚜小蜂,可以使用2020年9月在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创新基地采到并带回建立实验室种群,即蒙氏桨角蚜小蜂。蒙氏桨角蚜小蜂为一种分子手短的桨角蚜小蜂种群。
60.取叶片平整,根茎粗壮的棉花苗放入粉虱繁育室,接种24h后彻底清除粉虱成虫,检查棉花苗,去除烟粉虱并在产卵的叶片正面做好标记,控制在温度28
±
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条件下发育,当若虫发育至2龄时,可用于接寄生蜂。
61.2.温度对桨角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62.发育历期:选取长势一致的载有q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棉花植株,选择若虫分布均匀的顶部叶片2片,每叶片保留50头若虫,用叶片微虫笼每叶接1对桨角蚜小蜂,产卵寄生24h后移除小蜂。将棉花植株分别置于21、26、31℃3个恒温条件,相对湿度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的人工气候箱内培养,待寄生蜂成蛹后剪下,将叶柄插入吸饱水的脱脂棉球中并以石蜡膜包裹,置于培养皿中培养,每日观察羽化的成蜂数,统计寄生蜂从卵至成蜂羽化的发育历期。重复10次。
63.雌成蜂寿命:将浸透10%蜂蜜水的棉花置于直径3.5cm,高1cm塑料微型培养皿中,放在直径10cm,高1.5cm玻璃培养皿中间,每个玻璃培养皿接入1对初羽化寄生蜂雌蜂,将培养皿置于21、26、31℃3个恒温条件,相对湿度60%~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的人工气候箱内培养,每日定时观察雌蜂的存活情况,每天向棉花中滴加蜂蜜水,直到雌蜂死亡,重复20次。
64.3.数据统计与分析
65.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寄生蜂发育历期、雌蜂寿命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spass)。
66.4.结果与分析
67.温度对桨角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68.在21、26、31℃3个温度下,桨角蚜小蜂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从卵至成蜂羽化分别经历19.2、15.8、13.0d;在31℃条件下,桨角蚜小蜂发育历期最短仅13d。温度对蒙氏桨角蚜小蜂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f=340.2;df=141;p<0.000)。
69.桨角蚜小蜂的雌蜂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21、26、31℃3个温度下,雌蜂寿命分别为8.3、6.4、4.5d。在21℃条件下雌蜂寿命最长为8.3d,在31℃条件下,雌蜂寿命最短为4.5d。温度对桨角蚜小蜂雌蜂寿命有显著影响(f=63.3;df=58;p<0.000)。
70.表1不同温度下桨角蚜小蜂以q型烟粉虱2龄若虫为寄主的发育历期和雌蜂寿命
[0071][0072]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duncan检验):下同。
[0073]
5.讨论
[0074]
在21、26、31℃条件下测定了桨角蚜小蜂的发育历期,以棉花上的烟粉虱2龄若虫为寄主,在21℃条件下,卵至成蜂羽化的发育历期最长为19.2d,在31℃条件下,发育历期最短为13d,温度越高桨角蚜小蜂发育历期越短。在21℃条件下,雌蜂成蜂寿命最长为8.3d,31℃条件下,雌蜂成蜂寿命最短为4.5d。
[0075]
当温度较低时,寄生蜂寿命较长,但发育历期也有所延长,低温会影响桨角蚜小蜂寄生率及对烟粉虱的控制能力;当温度较高时,寄生蜂寿命缩短,会影响寄生蜂寄生能力及取食能力。比较可见高温条件下桨角蚜小蜂寿命较短,但发育历期最快,世代历期更新较快,高温条件更适合饲养桨角蚜小蜂。因此在桨角蚜小蜂进行大规模生产时,要注意控制温度条件。此次研究发现当温度处于26

31℃时,发育历期和雌蜂寿命适中,最适合大规模饲
养桨角蚜小蜂。
[0076]
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是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对桨角蚜小蜂大量繁殖的人工方法,可在室内快速大规模繁殖桨角蚜小蜂,方法简易,易掌握,便于室内饲养并观察其生活史,饲养成本较低,可终年持续繁殖,满足试验研究的需求,同时可以短期内实现烟粉虱灾区的烟粉虱控制,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0077]
本技术在寄主植物的选择上,选用棉花作为烟粉虱寄主,寄主植物具有叶片大、承载粉虱量大,叶面平整等优点,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78]
另外,本发明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21、26、31℃,rh65%
±
5%,光周期16l:8d)对桨角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比较桨角蚜小蜂适宜温度范围内个体的发育及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变化,依据寄生蜂分为有生防能力(成虫期)和无生防能力(成虫前期)的特点,通过转换两个阶段的环境温度,缩短成虫前期的发育时间,提高成虫期的寄生和取食效率。显著提高该寄生蜂的生防效率和扩繁速率,大大促进了室内大规模扩繁此类寄生蜂的效率。
[0079]
以上内容是对本发明创造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变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