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稻 培育 灌溉 装置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培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
3.水稻种植培育早期一段时间,需要保持稻田水分充足,保持恒定高度的水层,传统的方式需要人工灌溉,当管理较多田地时,则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包括出水头,所述出水头内设置有圆形的阀板,阀板与出水头一侧圆形的出水口位置相对应,且阀板的一侧连接有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为“l”形结构,且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出水头的外壁连接有支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空心圆球的一侧,所述出水头的一侧设置有横架,横架的中间穿设有螺杆和直杆,螺杆和直杆的位置相互平行,所述直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座和底座,所述螺杆的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且螺杆的上端穿过顶座的顶部。
6.优选的,所述螺杆穿过顶座顶部的一端连接有电机,电机与顶座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横架的顶部和底部与顶座和底座之间分别连接有套管,套管的侧壁为波形结构,且套管套设于螺杆外壁。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插杆,插杆的下端为尖角结构。
9.优选的,所述插杆设置有两根,且插杆关于底座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对称分布。
10.优选的,所述出水头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的一端,进水管的侧壁为波形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采用出水头、阀板、传动杆、支杆和空心圆球等结构设计,使得稻田内的水分能够保持稳定,当水分不足时能够自动加水灌溉,而通过螺杆、直杆、顶座和底座等结构设计,使得所需水层的高度能够快速调节,从而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正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出水头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套管正视图。
15.图中:1、电机,2、顶座,3、螺杆,4、直杆,5、横架,6、套管,7、底座,8、插杆,9、出水口,10、阀板,11、传动杆,12、出水头,13、支杆,14、进水管,15、空心圆球。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包括出水头12,出水头12内设置有圆形的阀板10,阀板10与出水头12一侧圆形的出水口9位置相对应,阀板10既能够将出水口9遮挡封闭,也能够移开出水口9位置,且阀板10的一侧连接有传动杆11的一端,此处两者为焊接,传动杆11为“l”形结构,且传动杆11的另一端穿过出水头12的外壁连接有支杆13的一端,此处两者为焊接,支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空心圆球15的一侧,此处两者为焊接,空心圆球15受到水的浮力能够自动向上移动,从而可带动阀板10转动,自动控制阀板10对出水口9的遮挡状态,出水头12的一侧设置有横架5,此处两者为焊接,横架5的中间穿设有螺杆3和直杆4,螺杆3和直杆4的位置相互平行,直杆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座2和底座7,底座7的底部设置有插杆8,此处两者为焊接,插杆8的下端为尖角结构,该结构使得底座7能够插入地面,安装固定更加方便,插杆8设置有两根,且插杆8关于底座7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对称分布,此结构使得底座7与地面连接时受力更加均匀稳定,螺杆3的下端与底座7转动连接,此处两者通过轴套转动连接,且螺杆3的上端穿过顶座2的顶部,通过螺杆3的旋转能够自动带动出水头12上下位移,从而可方便调节所需水层的高度,螺杆3穿过顶座2顶部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电机1与顶座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该结构使得螺杆3能够自动旋转,让出水头12的高度调节更加方便,电机1还可与远程控制系统相连,实现远程操作,横架5的顶部和底部与顶座2和底座7之间分别连接有套管6,套管6与横架5、顶座2和底座7均通过胶合固定,套管6的侧壁为波形结构,且套管6套设于螺杆3外壁,套管6采用软胶塑料材质,且能够对螺杆3遮挡保护,出水头12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14的一端,进水管14的侧壁为波形结构,此结构使得出水头12上下移动时进水管14能够跟随弯折变化,不会卡住。
1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时,先检查该装置是否存在零件破损或连接不牢的情况,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使用,将底座7底部的插杆8插入土中,使得该装置固定安装于稻田内,进水管14的一端与供水管连接,当稻田内水位较低时,空心圆球15的高度较低,阀板10与出水口9的位置错开,水分能够不断从出水头12排出至稻田中,对水稻自动加水灌溉,当稻田水位逐渐升高,空心圆球15高度上升,能够通过支杆13和传动杆11带动阀板10向下转,使得出水口9被封闭,停止灌溉,不会让水分过量,从而可达到自动加水灌溉的效果,而且稻田所需水层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操作者通过旋转螺杆3,能够带动出水头12快速上下位移,从而可方便调节所需水层的高度,这就是该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的工作原理。
1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包括出水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头(12)内设置有圆形的阀板(10),阀板(10)与出水头(12)一侧圆形的出水口(9)位置相对应,且阀板(10)的一侧连接有传动杆(11)的一端,传动杆(11)为“l”形结构,且传动杆(11)的另一端穿过出水头(12)的外壁连接有支杆(13)的一端,支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空心圆球(15)的一侧,所述出水头(12)的一侧设置有横架(5),横架(5)的中间穿设有螺杆(3)和直杆(4),螺杆(3)和直杆(4)的位置相互平行,所述直杆(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座(2)和底座(7),所述螺杆(3)的下端与底座(7)转动连接,且螺杆(3)的上端穿过顶座(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穿过顶座(2)顶部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电机(1)与顶座(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架(5)的顶部和底部与顶座(2)和底座(7)之间分别连接有套管(6),套管(6)的侧壁为波形结构,且套管(6)套设于螺杆(3)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底部设置有插杆(8),插杆(8)的下端为尖角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8)设置有两根,且插杆(8)关于底座(7)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头(12)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14)的一端,进水管(14)的侧壁为波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包括出水头,所述出水头内设置有圆形的阀板,阀板与出水头一侧圆形的出水口位置相对应,且阀板的一侧连接有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为“L”形结构,且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出水头的外壁连接有支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空心圆球的一侧,所述出水头的一侧设置有横架,横架的中间穿设有螺杆和直杆,螺杆和直杆的位置相互平行。该水稻培育用灌溉装置采用出水头、阀板、传动杆、支杆和空心圆球等结构设计,使得稻田内的水分能够保持稳定,当水分不足时能够自动加水灌溉,而通过螺杆、直杆、顶座和底座等结构设计,使得所需水层的高度能够快速调节,从而更加方便。从而更加方便。从而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方春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犹县金丘为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