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8: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砖 混杂 混凝土 再生 纤维


1.本申请涉及地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


背景技术:

2.混杂纤维混凝土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增强材料混杂纤维混凝土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增强材料复合掺入混凝土中,使其既能发挥各自纤维优点,又能体现纤维之间协同工作效应的新型复合材料。混杂纤维可现纤维之间协同工作效应的新型复合材料。
3.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大部分中小砖瓦厂被关闭查封,一些建筑所需的红砖(烧结粘土实心砖)产量下降,同时,陶粒、建筑垃圾、粉煤灰等废弃物这些废弃材质也需要耗费财力和去处理,所以一些公司研制出使用陶粒、建筑垃圾、粉煤灰等废弃物制造处的混凝土砖,建立企业之间物料再生循环,将流失物流回收作为原料,经适当处理再作为原料特产品用于建筑材料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地砖铺设在地面上时,使用一段时间后,砖与砖之间会产生较大间隙,下雨时容易积水,人经过积水区域踩踏地砖易溅起污水粘附在鞋裤上。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减少下雨天地砖之间的积水,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包括第一砖体,所述第一砖体上表面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水通孔,所述导水通孔贯穿所述导水槽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一砖体一侧抵接有第二砖体,所述第二砖体内开设有引流槽,所述第二砖体的侧壁上穿设有引流管,所属引流管连通引流槽,所述引流管穿入所述导水通孔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流管穿设过导水通孔连接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下雨时,雨水滴落在第一砖体表面上流入导水槽内,当导水槽内积累过多积水时,积水从引流管流入引流槽内,通过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的连接分担重点地区的积水量,使路面上不会积累过多的污水,砖内的积水也通过引流槽导向槽相互流动排出,保证雨天行人在地砖处正常行走。
9.可选的,所述导水槽与所述引流槽的槽壁上均涂抹有防水涂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涂层,减少雨水从导水槽和引流槽内直接渗透进入砖内的可能,避免雨水腐蚀砖体。
11.可选的,所述导水通孔开设位置接近所述导水槽的槽底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导水槽内部的积水大量排出,减少单独一个导水槽积水过多的现象。
13.可选的,所述第二砖体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引流槽连
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砖体上的雨水直接从引流孔排入引流槽中,再从引流槽内向周围积水较少的砖体流动,快速排干地面的积水。
15.可选的,去掉所述引流管后,所述第一砖体与所述第二砖体大小和形状相同。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需要将一个第一砖体和一个第二砖体组合安装,形状相同使在铺设地面时,便于工人使用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紧密且整齐的铺设地面。
17.可选的,所述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上设置有防滑纹。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纹,增大行人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19.可选的,所述引流管的长度略大于所述导水槽加上引流槽的侧壁厚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流通过引流管时直接流入导水槽内,避免积水从导水通孔流入两个砖体的缝隙中。
21.可选的,所述第二砖体上表面开设的所述引流孔的孔隙率不小于15%。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孔设置,使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具有吸音、保温的效果,且质量轻,安装方便。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下雨时,雨水滴落在第一砖体表面上流入导水槽内,当导水槽内积累过多积水时,积水从引流管流入引流槽内,通过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的连接分担重点地区的积水量,使路面上不会积累过多的污水,砖内的积水也通过引流槽导向槽相互流动排出,保证雨天行人在地砖处行走溅水的情况;
25.2.将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设置为大小形状一致,在安装时,需要将一个第一砖体和一个第二砖体组合安装,形状相同使在铺设地面时,便于工人使用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紧密且整齐的铺设地面。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1中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的局部截面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砖体;2、导水槽;3、导水通孔;4、第二砖体;41、引流孔;5、引流槽;6、引流管;7、防水涂层;8、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参照图1和图2,包括第一砖体1、第二砖体4,第一砖体1上开设有导水槽2,导水槽2的四个侧壁上开设有导水通孔3,第二砖体4内开设有引流槽5,引流槽5的侧壁穿设有引流管6,引流管6与引流槽5连通,引流管6穿设过导水通孔3将第一砖体1与第二砖体4连接。积水从导水槽2流入引流管6,页面上升后积水从引流管6流入临近积水少的第一砖体1或第二砖体4内,工人在地面一侧从引流管6抽取多余的积水,即可减少整个地面的积水。
31.参照图1和图2,导水通孔3开设在靠近导水槽2底的位置上,导水通孔3圆面最低点与导水槽2底近乎抵接;导水槽2的截面为上窄下宽的倒t型,导水槽2与引流槽5的内壁上均
涂抹有防水涂层7,防水涂层7选用纳米涂层;第二砖体4上表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槽5连通的引流孔41,第二砖体4上方引流孔41的空隙率不小于15%。
32.参照图1和图2,去掉引流管6后,第一砖体1与第二砖体4形状相同且均为正方体,第二砖体4与第一砖体1的上表面上浇筑有防滑纹8;引流管6侧长度大于导水槽2的侧壁厚度,引流管6的两端完全伸入导水槽2与引流槽5中。
33.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的实施原理为:先在需要安装的地面找平铺设沙土,整齐排列第一砖体1与第二砖体4,将引流管6插入导水通孔3内时第一砖体1的侧壁抵接第二砖体4,再通过混凝土填充缝隙;下雨时,雨水从导水槽2与引流孔41流入引流槽5内,雨水在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4内部流向积水少的区域,人工在地面边缘从引流管6抽取积水,减少地砖处的积水。
34.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砖体(1),所述第一砖体(1)上表面开设有导水槽(2),所述导水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水通孔(3),所述导水通孔(3)贯穿所述导水槽(2)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一砖体(1)一侧抵接有第二砖体(4),所述第二砖体(4)内开设有引流槽(5),所述第二砖体(4)的侧壁上穿设有引流管(6),所属引流管(6)连通引流槽(5),所述引流管(6)穿入所述导水通孔(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2)与所述引流槽(5)的槽壁上均涂抹有防水涂层(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通孔(3)开设位置接近所述导水槽(2)的槽底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砖体(4)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41),所述引流孔(41)与所述引流槽(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去掉所述引流管(6)后,所述第一砖体(1)与所述第二砖体(4)大小和形状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1)与第二砖体(4)上设置有防滑纹(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6)的长度略大于所述导水槽(2)加上引流槽(5)的侧壁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砖体(4)上表面开设的所述引流孔(41)的孔隙率不小于1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地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地砖,其包括第一砖体,所述第一砖体上表面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水通孔,所述导水通孔贯穿所述导水槽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一砖体一侧抵接有第二砖体,所述第二砖体内开设有引流槽,所述第二砖体的侧壁上穿设有引流管,所属引流管连通引流槽,所述引流管穿入所述导水通孔内。本申请具有便于减少下雨天地砖之间的积水的效果。有便于减少下雨天地砖之间的积水的效果。有便于减少下雨天地砖之间的积水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俞裕星 姚嘉铃 俞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宏恒星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7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