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桥梯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5: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化装 桥梁 桥梯一体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梯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
3.梯子,日常生活用具,该工具由两根长粗杆子做边,中间横穿适合攀爬的横杆,用于爬高,梯子分为升降单梯和升降人字梯。
4.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646405u)公开了一种桥梯一体化装置,包括至少两台针织机、一滑动旋转机构及一踏板连动机构,相邻两针织机之间均预留有一行走通道;任一所述针织机在位于行走通道的一侧设有一爬梯,且所述爬梯的长度大于所述行走通道的宽度;所述滑动旋转机构设于爬梯的上端,且通过所述滑动旋转机构来实现将爬梯向上滑动及旋转;所述爬梯的下端底部设有一卡槽,且通过卡槽来实现将爬梯的下端卡到另一针织机上;所述爬梯由下至上设有复数块踩踏板,各踩踏板均与踏板连动机构相连接,且通过踏板连动机构来联动各踩踏板进行旋转,该装置通过齿轮齿条的方式带动踩踏板转动,但是齿轮齿条的传动机构容易被卡住,导致整个装置维护较为麻烦,因此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梯一体化装置,用转动板、销轴支撑杆和铰接轴之间的铰接连接,代替齿轮齿条的传动机构,有效地避免了传动机构容易卡住的情况,用直线驱动装置作为动力装置推动转动板,这样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轻便,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梯一体化装置,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平台的前后两个侧面上均设有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之间等间距的设有多个踩踏板,所述踩踏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板铰接连接,每个所述踩踏板靠近所述第一平台的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一铰接轴,沿所述转动板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铰接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踩踏板上设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位于所述踩踏板靠近所述第一平台的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一平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三铰接轴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平台下方设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动板的底部铰接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平台的上表面高度相同。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二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固定在地面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的上表面固定在所述第一平台的下表面远离所述第二平台的位置,所述第二立柱的上表面固定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下表面远离所述第一平台的位置。
10.进一步地,所述踩踏板的规格相同,所述踩踏板的下表面靠近所述第二平台的位置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踩踏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平台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凹槽。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嵌入深度相同。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踩踏板之间通过销轴铰接连接,所述销轴嵌入所述踩踏板内部,所述销轴贯穿所述踩踏板和所述转动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固定在地面上。
14.进一步地,所述踩踏板的顶面上设有防滑纹。
15.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紧凑,操作简单,通过直线驱动装置提供动力推动转动板转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带动踩踏板转动,替代了齿轮齿条的传动机构,有效地避免了在转动过程中机构被卡住的情况;多块踩踏板同时转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配合限制踩踏板只能转动到水平位置,完成从梯到桥的状态转换,防止踩踏板旋转角度过大;转动板、销轴、支撑杆和铰接轴所组成的连动机构,结构简单,并不像齿轮齿条组成的连动机构需要保护壳和润滑,后续的维护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可靠,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作梯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作桥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踩踏板与转动板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踩踏板的立体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图中:1

防滑纹、2

第一立柱、3

双作用气缸、4

第一平台、5

踩踏板、 6

第一凹槽、7

销轴、8

转动板、9

第二凹槽、10

第一铰接轴、11

第一支撑杆、12

第二铰接轴、13

第二支撑杆、14

第三铰接轴、15

第二立柱、16
‑ꢀ
第二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27.一种桥梯一体化装置,包括第一平台4,第一平台4的右侧设有第二平台16,第一平台4和第二平台16水平设置,第一平台4的上表面和第二平台16的上表面高度相同;第一平台4的下方设有第一立柱2,第一立柱2的上表面固定在第一平台4的下表面靠左的位置,第一立柱2 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第二平台16的下方设有第二立柱15,第二立柱 15的上表面固定在第二平台16的下表面靠右的位置,第二立柱15的底部同样固定在地面上,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15对第一平台4和第二平台16有支撑作用,使第一平台4和第二平台16保持在同一平面。
28.第一平台4的前后两个侧面上均设有转动板8,转动板8与第一平台4通过销轴铰接连接,转动板8之间设有四个踩踏板5,转动板8与四个踩踏板5也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第一平台4的下方设有一个双作用气缸3,双作用气缸3上设有前后两个气孔,两个气孔分别位于活塞杆的前后两侧,两个气孔均连接有气管,通过活塞杆后面的气孔施加气体使活塞杆伸出,通过活塞杆前面的气孔施加气体使活塞杆收缩,双作用气缸3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双作用气缸3倾斜设置,双作用气缸3 的活塞杆的顶部与转动板8的底面铰接连接,双作用气缸3提供动力,活塞杆伸出,活塞杆推动转动板8进行运动,活塞杆为直线运动,而转动板8为旋转运动,直至四个踩踏板5折叠完成。
29.四个踩踏板5的规格相同,每个踩踏板5均为z型结构,踩踏板5的底面右侧位置上设有第一凹槽6,踩踏板5的顶面左侧位置上设有第二凹槽 9,当本装置由梯子形态转换为桥形态时,四个踩踏板5进行折叠,位于左侧的踩踏板5的第一凹槽6与位于右侧的踩踏板5的第二凹槽9进行接触配合,最左侧的踩踏板5的第二凹槽9与第一平台4接触配合,最右侧的踩踏板5的右侧面与第二平台16的左侧面接触,转动板8转到水平位置时与第一平台4平行。这样的设计使得相邻的两个踩踏板5可以处于一个平面上,从而使得四块踩踏板5形成一个平整的桥面,便于用户行走。
30.踩踏板5右侧顶部设有防滑纹1。当装置作为梯子用时,由于需要在踩踏板5上行走,此时踩踏板5如果出现打滑的现象,用户可能会从梯子上摔下来,因此需要在踩踏板5的右侧上部设置防滑纹1,通过防滑纹1增加踩踏板5与用户脚底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更好的在踩踏板5 上行走,此处的防滑设计选用波形防滑纹1,也可用防滑颗粒等其他形式的防滑设计进行替代,只要达到防滑的作用即可。
31.每个踩踏板5左侧面的底部均设有第一铰接轴10,两个相邻的第一铰接轴10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11连接,最左侧的踩踏板5左侧面的顶部设有第二铰接轴12,第一平台4的
底部设有第三铰接轴14,第三铰接轴14在转换板8的左侧,第二铰接轴12与第三铰接轴14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13连接。
32.转动板8、第一铰接轴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铰接轴12和第二支撑杆13所组成的连动机构,使得四个踩踏板5同时进行转动,有效地避免了齿轮齿条类型的连动机构的卡住情况的发生,且各结构没有保护壳体,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维修。
33.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当需要作为梯子进行使用时,双作用气缸3 中活塞杆前面的气管向双作用气缸3内部施加气体,活塞杆进行收缩,此时转动板8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踩踏板5向下移动,当最底部的踩踏板5 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时,整个装置停止转动,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最右端的踩踏板5向上行走,顺着踩踏板5可以移动到第一平台4上,完成梯子的作用;当需要作为桥使用时,启动双作用气缸3,双作用气缸3中活塞杆后面的气管向双作用气缸3内部施加气体,双作用气缸3的活塞杆伸出,从而推动转动板8逆时针转动,此时踩踏板5向上移动,此时通过第一支撑杆 11和第二支撑杆13的作用,使得四块踩踏板5同时转动,当转动板8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此时踩踏板5也转动到与转动板8平行的位置,并且相邻的踩踏板5的第一凹槽6与第二凹槽9相互接触配合,使得四块踩踏板5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平面,此时用户可以从第一平台4通过踩踏板5走向第二平台16;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梯子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3带动踩踏板5转动,从而使得当转动板8转动时,多块踩踏板5 同时转动,该连动机构结构更加稳定,维护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可靠,整个装置操作简单,适宜推广使用。
34.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紧凑,操作简单,通过直线驱动装置提供动力推动转动板转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带动踩踏板转动,替代了齿轮齿条的传动机构,有效地避免了在转动过程中机构被卡住的情况;多块踩踏板同时转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配合限制住踩踏板只能转动到水平位置,完成从梯到桥的状态转换,防止踩踏板旋转角度过大;转动板、销轴、支撑杆和铰接轴所组成的连动机构,结构简单,并不像齿轮齿条组成的连动机构需要保护壳和润滑,后续的维护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可靠,适宜推广使用。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