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耐用型自动升降路桩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1: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升降 耐用 障碍 道路 设施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障碍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用型自动升降路桩。


背景技术:

2.路桩是柱形路障的俗称。常采用橡胶、pvc、pe经吹塑、钢管和注塑而成,具有良好的警示、柔韧性、抗汽车滚压,主要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机场、银行、学校、、商贸中心、体育场所、危险地区、道路施工地段等。
3.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路桩一般包括预埋于地下的外筒、设于外筒内底部的升降驱动装置以及与升降装置连接且沿外筒内壁滑移的升降柱,外筒上端面向外延伸形成与地面平齐的底板,底板中部开设有供升降柱穿过的开口,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升降柱上升形成路障或下降与底板和地面保持平齐。
4.但上述升降路桩仍然存在不足,如底板中部的开口大小与升降柱一致,长时间使用下升降柱与开口不断摩擦,造成开口及升降柱发生磨损,需要经常进行检修,使用寿命较短。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耐用型自动升降路桩,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用型自动升降路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用型自动升降路桩,包括用于预埋的外筒、升降驱动装置以及升降柱,外筒上端面向外延伸形成底板,所述底板呈方形,且其上端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四个侧板,四个所述侧板与底板上端面之间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外筒内部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上端开口处卡接连接一引导环,所述引导环侧壁上端垂直向外延伸形成台阶部且台阶部下端面与安装槽底部贴合,所述引导环的内壁倾斜设置且其内壁横截面间距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升降柱设于升降通道内且其顶部与引导环上端开口相嵌合,所述安装槽上端封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部开设有与台阶部相嵌合的限位孔,所述盖板与引导环上端面保持平齐。
8.优选的,所述引导环内壁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
‑3°

9.优选的,所述引导环为尼龙材质构成。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底部覆设有固定板,所述底板下端面四个角落向下延伸形成四个柱形固定部,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锁紧螺栓与四个柱形固定部进行固定,所述盖板通过若干第二锁紧螺栓与固定板进行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为沉头螺栓,所述盖板上端于限位孔周侧对称且均匀开设四个第一锁紧孔,所述固定板上对应开设四个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锁紧孔与第二锁紧孔将盖板锁付于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上端面与盖板上端面保持平齐。
12.优选的,所述升降柱包括空心柱体以及用于封闭柱体上端的柱盖,所述柱体内部
接近柱盖的位置水平设有固定杆,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固定杆进行固接,所述柱盖通过第三固定螺栓锁紧于固定杆上,所述第三固定螺栓为沉头螺栓且与柱盖上端面保持平齐。
13.优选的,所述柱体外壁接近柱盖的一端分别开设呈环形的灯带槽与反光槽,所述灯带槽与反光槽内分别固定有led灯带以及反光贴,且所述灯带与反光贴均不超出柱体外表面。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通过增加引导环对升降柱的升降进行引导,且将引导环内壁设置成倾斜状,升降柱与引导环接触的位置仅有引导环的上部,升降柱与引导环下部以及升降通道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从而充分减少升降柱的磨损,有效延长升降路桩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施例凸显升降柱配合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施例中引导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施例中凸显柱形固定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施例中升降柱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施例中升降柱升起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外筒;11、底板;12、侧板;13、安装槽;14、升降通道;15、固定板;151、第二锁紧孔;16、柱形固定部;17、第一锁紧螺栓;2、升降柱;21、柱体;22、柱盖;23、固定杆;24、第三固定螺栓;25、灯带槽;251、灯带;26、反光槽;261、反光贴;3、引导环;31、台阶部;4、盖板;41、限位孔;42、第二锁紧螺栓;43、第一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用型自动升降路桩,包括用于预埋在地下的外筒1、安装固定在外筒1内底部的升降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利用升降驱动装置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柱2,外筒1上端面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方形的底板11,底板11上端面四个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四个侧板12,四个侧板12与底板11上端面之间围合形成安
装槽13,外筒1内部开设有与安装槽13连通的升降通道14,升降通道14上端开口处卡接连接一呈环形的引导环3,引导环3侧壁上端垂直向外延伸形成台阶部31且台阶部31下端面与安装槽13底部贴合,引导环3的内壁倾斜分布且其内壁横截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且l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增大,升降柱2安装在升降通道14内且其顶部直径与引导环3上端开口的内径相适应且相互可进行嵌合,安装槽13上端封设有一方形的盖板4,盖板4大小与安装槽13相适应且其中部开设有与台阶部31相嵌合的限位孔41,限位孔41与台阶部31向内凹陷的部分进行嵌合,盖板4与引导环3上端面保持平齐,具体地,引导环3上的台阶部31在盖板4压合下将盖板4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进行压合,台阶部31下端面与安装槽13上端面抵接,使得安装槽13上端面对台阶部31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支撑力,由此保证升降柱2上升以及下降时引导环3均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被顶起或压陷于升降通道14内的情况。
29.优选的,引导环3内壁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r,r范围为1
‑3°
,本实施例中r为1
°
,由此,引导环3上端内径小于其下端内径,升降柱2的上端外径则与引导环3上端内径相适应,升降柱2收缩至与引导环3上端面保持平齐时,其上端与引导环3的上端相互嵌合,升降柱2的下端则与引导环3内壁的其他位置以及升降通道14的内壁保持一定间距,从而,在升降柱2进行升降时,能够充分避免其外壁与引导环3以及升降通道14之间的摩擦,从而有效提升其使用寿命。
30.优选的,引导环3为尼龙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充分提升引导环3的耐磨性与结构强度,使得引导环3既能对升降柱2起到稳定的限位引导作用,又不易发生变形,且能够经受长期磨损,从而充分延长升降路桩的使用寿命。
31.优选的,安装槽13底部覆设有呈方形的固定板15,底板11下端面四个角落向下延伸形成四个呈圆柱形的柱形固定部16,固定板15通过第一锁紧螺栓17与四个柱形固定部16进行固定,盖板4通过若干第二锁紧螺栓42与固定板15进行固定,具体地,第二锁紧螺栓42为沉头螺栓,盖板4上端于限位孔41周侧对称且均匀开设四个第一锁紧孔43,固定板15上对应开设四个第二锁紧孔151,第二锁紧螺栓42依次穿过第一锁紧孔43与第二锁紧孔151将盖板4锁付于固定板15上,第二锁紧螺栓42上端面与盖板4上端面保持平齐,在升降桩经受水平方向的撞击时,升降路桩整体的受力主要由四个第一锁紧螺栓17来承受,原因是因为市面常见的升降路桩与地面的锁紧方式为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因此主要由进行固定的螺栓来进行受力,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柱形固定部16,将用于固定的四个第一锁紧螺栓17与柱形固定部16进行锁紧,且通过固定板15来分散以及传导水平方向的冲击力,从而,使得升降柱2在经受水平方向的撞击时,其冲击力能够通过柱形固定部16、固定板15以及底板11和侧板12进行分散,从而降低对第一锁紧螺栓17的冲击,防止第一锁紧螺栓17发生变形,充分延长升降路桩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17与第二锁紧螺栓42,将升降路桩用于固定以及封闭的功能分开,第一锁紧螺栓17通过盖板4隐藏于安装槽13内,而盖板4则通过第二锁紧螺栓42与底板11进行固接,且第二锁紧螺栓42与盖板4上端面保持平齐,从而使整个升降路桩收缩时,其上端面与路面保持平整,充分减小升降路桩对道路的影响。
32.优选的,升降柱2包括空心柱体21以及用于封闭柱体21上端的柱盖22,柱体21内部接近柱盖22的位置水平设有固定杆23(结合图3),升降驱动装置与固定杆23进行固接,柱盖22通过两对称分布的第三固定螺栓24锁紧于固定杆23上,第三固定螺栓24为沉头螺栓且与柱盖22上端面保持平齐,由此,能够方便将升降柱2与升降驱动装置进行连接,且充分降低
升降路桩整体的重量。
33.优选的,柱体21外壁接近柱盖22的一端分别开设呈环形的灯带槽25与反光槽26,灯带槽25与反光槽26内分别固定有led灯带251以及反光贴261,且灯带251与反光贴261均不超出柱体21外表面,由此,当升降柱2升起时,能够通过灯带251与反光贴261对来往行人和车辆进行提示,特别是在夜间,防止行人及车辆撞上升降柱2。
34.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35.首先,升降柱2通过升降驱动装置降至与盖板4和引导环3位于同一水平面,此时为休眠状态,升降柱2上端面与引导环3上端开口嵌合,升降柱2侧壁与引导环3下端、升降通道14之间具有间隙;当需要对道路通行进行管制时,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柱2进行上升,上升过程中仅有引导环3内壁上端与升降柱2的侧壁进行接触,最后升降柱2完全升起,形成道路障碍,对来往行人及车辆进行临时阻挡,完成拦截的目的。
36.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引导环3对升降柱2的升降进行引导,且将引导环3内壁设置成倾斜状,升降柱2与引导环3接触的位置仅有引导环3的上部,升降柱2与引导环3下部以及升降通道14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从而充分减少升降柱2的磨损,有效延长升降柱2的使用寿命;其中,柱形固定部16的设置,能够将第一锁紧螺栓17隐藏于地下,且通过柱形固定部16充分传导水平方向的冲击力,防止水平方向的冲击力造成第一锁紧螺栓17发生变形,从而充分提升升降路桩整体的稳定性。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