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09-25 02: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满堂 支架 推移 建筑施工 施工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盘扣式满堂支架是近年来桥梁现浇梁施工采用的主要支架形式之一,其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受控、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等优势。在桥梁现浇梁施工时,左右两幅现浇梁的施工通常需要采用两幅支架同时投入或单幅支架拆卸周转的方法进行,在采用两幅支架同时施工时,增加了施工成本;而采用单幅支架拆卸周转的方式施工时,支架拆卸和重装作业耗时较长,延长了施工的工期,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双支架施工成本高、单支架拆装时间长以及工期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工序转换快并可有效缩短工期的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
4.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采用的顶推系统包括滑轨组件、千斤顶、顶推横梁以及反力架,所述滑轨组件用于支撑待移动支架的底托并限定所述底托的移动轨迹,所述千斤顶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轨组件上,所述千斤顶的活动端与所述顶推横梁连接,所述反力架位于所述千斤顶上背向所述顶推横梁的一侧并用于校验所述千斤顶,所述顶推横梁用于在所述千斤顶的驱动下推动支架沿滑轨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
5.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加固支架,并抬升所述底托的高度;
7.加工所述滑轨组件和所述顶推横梁,在抬升后的所述底托下方沿预定轨迹铺设所述滑轨组件,并将所述底托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上;
8.在所述支架的旁侧于所述滑轨组件上依序安装所述顶推横梁、所述千斤顶以及所述反力架;
9.启动所述千斤顶,分多次推动所述顶推横梁,至将所述支架顶推至预定位置;
10.恢复所述底托的高度,并拆除所述顶推系统。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托与支架的竖杆螺纹连接,用于支撑支架的架体并调节架体高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旋转底托来抬升或恢复底托高度,以预留出滑轨组件的铺设位或分开底托与滑轨组件。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组件包括外滑槽轨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滑槽轨道内的内滑槽轨道,所述内滑槽轨道用于限定所述底托的移动轨迹。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滑槽轨道的两边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限定外滑槽轨道位置的限位钢筋,所述限位钢筋嵌入地面以下并与所述外滑槽轨道的外侧面焊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推系统还包括调节钢板,所述调节钢板的一面与所述顶推横梁连接,所述调节钢板上临近所述支架的一面开设有与支架的竖杆外表面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切口。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顶推横梁、千斤顶以及反力架安装前,还包括:
17.将支架按节段拆分为两段或多段顶推段,每段顶推段依次进行顶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顶推进程中,每次推动所述顶推横梁后,在千斤顶支腿与反力架之间增加垫块,检测并修正顶推横梁两端的整体行程差。
19.实施本发明的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采用包括滑轨组件、千斤顶、顶推横梁以及反力架的顶推系统对支架进行整体移动,仅需一幅支架即可实现对跨度较大的左右两幅现浇梁的施工,有利于降低现浇梁的施工成本;在对一幅现浇梁施工后,通过顶推系统顶推支架,使得支架沿着滑轨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到达指定施工位置,在检查支架的基础稳定性及垂直度后,即可对另一幅现浇梁进行施工,无需拆卸单幅支架进行周转,降低了工班成本,且在支架转移到指定位置后,无需再重复进行支架专项验收,缩短了支架位置转移的时间,并可有效提升现浇梁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顶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滑轨组件与底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力架的侧视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力架的俯视图;
26.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流程图;
27.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作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工序转换快并可有效缩短工期的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10,该施工方法是基于顶推系统20实现的,具体是通过顶推系统20对单幅支架40的位置进行转移,以实现采用同一副支架40对跨度较大的左右两幅现浇梁30的施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和顶推系统20适用于左右幅现浇梁30的支架形式相同、基础标高一致的情况,即实现对单幅支架40的平移,以减少因采用多幅支架40对现浇梁30施工时的成本。
30.请结合图1与图2,支架40由水平拉杆410、斜拉杆420、竖杆430、底托440以及顶托450组成,水平拉杆410包括了相互垂直并连接的横向拉杆和纵向拉杆,横向拉杆、纵向拉杆和竖杆430共同构成三维立体结构,支架40是由若干个这样的三维立体结构构成,斜拉杆
420用于斜向支撑该三维立体结构,以提高支架40的稳定性,底托440位于支架40的底部并同水平拉杆410与竖杆430的连接部连接,用于抬升支架40底部的高度,避免施工场所地面上的污水或其他杂质长期浸泡腐蚀支架40的架体,以延长支架40的使用寿命。顶托450位于支架40的顶部并同水平拉杆410与竖杆430的连接部螺纹连接,顶托450用于支撑现浇梁30的作业面,以便于对现浇梁30作业面定型,在施工结束后,通过调节顶托450的高度,使顶托450离开现浇梁30作业面,以便于拆除或移动支架40。
31.进一步的,底托440与支架40的竖杆430螺纹连接,用于支撑支架40的架体并调节架体高度。具体的,在支架40的底部于水平拉杆410与竖杆430的各个连接部处分别对应设有一个底托440,也可以每n个连接部分配一个底托440,这样一来,在支架40的底部包括了由多排多列底托440形成的底托440阵列,为了实现顶推系统20与底托440的配合,仅需将对应顶推系统20的某一竖列或某几个竖列的底托440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该某一竖列或某几个竖列的底托440离开地面,在此情况下,支架40由其余底托440进行支撑。而在恢复底托440时,仅需移除顶推系统20,并重新调节底托440的高度,使所有底托440与地面接触,以保证支架40受力均匀,提高支架40的稳定性。
32.请参阅图3,上述施工方法采用的顶推系统20包括滑轨组件210、千斤顶220、顶推横梁230以及反力架240,滑轨组件210用于支撑待移动支架40的底托440并限定底托440的移动轨迹,亦即,滑轨组件210限定了支架40的移动轨迹。千斤顶220固定安装在滑轨组件210上,千斤顶220的活动端与顶推横梁230连接,反力架240位于千斤顶220上背向顶推横梁230的一侧并用于校验千斤顶220,千斤顶220用于提供支架40移动的驱动力;顶推横梁230用于在千斤顶220的驱动下推动支架40沿滑轨组件210的延伸方向移动,具体的,顶推横梁230用于将千斤顶220提供的推力均匀地分布到支架40上临近千斤顶220的一侧面,以使得支架40各部分受力均匀,进而保证支架4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千斤顶220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优选的,顶推系统20包括了四台千斤顶220,四台千斤顶220共同驱动顶推横梁230运动,以减小单个千斤顶220的载荷。在逐步将支架40从第一位置整体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顶推时的作用力不平衡导致的支架40稳定性下降问题,单次顶推时,每台千斤顶220通过控制同时加载,且各个千斤顶220向顶推横梁230施加的驱动力相同,以消除顶推横梁230对支架40产生扭矩,进而造成的支架40变形垮塌事故的发生。
33.请参阅图4,滑轨组件210包括外滑槽轨道211和固定设置在外滑槽轨道211内的内滑槽轨道212,内滑槽轨道212用于限定底托440的移动轨迹。进一步的,外滑槽轨道211的两边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限定外滑槽轨道211位置的限位钢筋213,限位钢筋213嵌入地面以下并与外滑槽轨道211的外侧面焊接,用于防止顶推时滑轨发生横向移动。具体的,在外滑槽轨道211的两侧每隔4m设置一根直径25mm的限位钢筋213,以提升滑轨组件210设置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滑轨组件210为组合式滑轨,内滑槽轨道212采用嵌入式方式安装在外滑槽轨道211内,如此,提高了组合式滑轨的轨道边侧的厚度,进而提升了滑轨的强度,以避免滑轨变形问题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外滑槽轨道211由25号槽钢制成,内滑槽轨道212由20号槽钢制成,两层槽钢之间整体涂抹黄油作为润滑层,也可以采用其他润滑剂,槽钢接长采用企口缝,以增大外滑槽轨道211与内滑槽轨道212之间的接触面积,在该企口缝处焊接连接后,将焊缝打磨平整,避免搬运和铺设滑轨时,焊缝处经高温灼烧的焊料冷凝形成的凸起刮
伤作业人员,以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34.顶推横梁230采用双拼50c工字钢制作,顶推横梁230接长部位采用四面帮焊,帮焊采用长x宽为30cm x30cm,厚度为10mm的钢板,钢板四面与工字钢满焊连接,以提高顶推横梁230的强度。顶推系统20还包括调节钢板250,调节钢板250的一面与顶推横梁230连接,调节钢板250上临近支架40的一面开设有与支架40的竖杆430外表面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切口251。具体的,顶推横梁230上与支架40竖杆430接触的部位每隔2m安装一块调节钢板250,调节钢板250与顶推横梁230焊接连接,调节钢板250的长度根据支架40与顶推横梁23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确保顶推时支架40整体受力与顶推行程一致,即保证支架40上各部分受力均匀,以避免支架40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垮塌问题。弧形切口251的设置是为了增大调节钢板250与竖杆430的接触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避免在支架40移动过程中,因调节钢板250与竖杆430连接部位松动引起的支架40受力不均问题。
35.请结合图4、图5与图6,反力架240包括牛腿241、加劲板242以及固定钢筋243,牛腿241的两个相对边侧分别与千斤顶220的支腿和固定钢筋243相抵接,固定钢筋243用于限定牛腿241的位置并提供反作用力以压紧千斤顶220的支腿,加劲板242用于夹持牛腿241,以防止牛腿241横向晃动。具体的,采用3根直径为32mm的固定钢筋243锚入地面混凝土硬化层内作为主受力构件,使用10mm厚钢板加工牛腿241,以保证牛腿241的强度,牛腿241的数量与固定钢筋243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牛腿2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加劲板242。在本实施例中,四块加劲板242间隔设置并形成3个夹装空间,每个夹装空间内分别对应设有一个牛腿241,这样,对千斤顶220的挤压力分别分摊到三个牛腿241上,以减小单个牛腿241的载荷。进一步的,固定钢筋243锚入深度不小于50cm,外露长度不大于10cm,钢筋锚入使用支座灌浆料作为锚固剂,确保反力架240受力性能良好。
36.请一并参阅图7与图8,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10包括以下步骤:
37.s1:加固支架40,并抬升底托440的高度。
38.为防止顶推过程中发生支架40的架体倾斜、变形,需对支架40进行加固,以提高支架40的稳定性。加固作业采用直径为42mm的无缝钢管,按照平面剪刀撑的方式进行加固,支架40的每个节段均进行加固,确保架体受力时的均匀性。在完成支架40加固作业且现浇梁30张拉、压浆作业完毕后,逐渐旋松顶托450,使顶托450离开现浇梁30的工作面,并拆下现浇梁30底模,以避免现浇梁30工作面对支架40的移动造成阻碍。顶托450松开后,将待放置滑轨组件210位置对应的底托440放松,由于本技术所针对的支架40,其底托440与竖杆430是螺纹连接的,因此,通过旋转底托440即可调整底托440的高度。具体的,抬升该部分底托440的高度,以便在底托440的地步与地面之间预留出滑轨组件210铺设位,并确保该滑轨组件210铺设位的高度大于5cm,即底托440离地高度大于5cm。在实际作业中,在对支架40加固后,可视情况调整底托440和顶托450的操作顺序,即既可以先分离顶托450和现浇梁30,也可以先调节底托440的高度。
39.进一步的,在施工作业进行前,需要对顶推系统20进行验算,以下采用具体实例对施工作业所需的千斤顶220的数量进行计算。
40.通过计算顶推作业所需要的顶推力与支架40重量的关系,选用合适的千斤顶220型号和数量,计算公式为f=1.2*m*g*u;
41.其中m为支架40重量,单位为kg;
42.g为重力常数,取10n/kg;
43.u为摩擦系数,按照钢与钢接触静摩擦系数,取值为0.25;
44.1.2为加强系数。
45.计算出顶推力f后根据单个千斤顶220的推力计算千斤顶220的个数,所有千斤顶220需保证规格一致,以确保顶推时加载力平均,防止推力不一致导致支架40发生安全事故。
46.s2:加工滑轨组件210和顶推横梁230,在抬升后的底托440下方沿预定轨迹铺设滑轨组件210,并将底托440放置于滑轨组件210上。
47.具体的,在加工好滑轨组件210后,将滑轨组件210使用滑轮组及人工配合拖曳至滑轨组件210铺设位,然后将该排底托440下放落入内滑槽轨道212内,安装时控制滑轨与同排底托440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便底托440能够顺利嵌入内滑槽轨道212内。需要说明的是,对支架40的底托440高度的调整和对滑轨组件210进行加工的顺序可以进行调换,即二者不分先后,仅满足滑轨组件210安装前,底托440的位置已得到调整并预留出了滑轨组件210铺设位即可。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架40尺寸和跨度较大时,若采用一次顶推方式平移支架40,所需顶推力较大,需要采用多个千斤顶220,且顶推横梁230所需的尺寸较长,对支架40牢固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此种情况下,还包括步骤s21:将支架40按节段拆分为两段或多段顶推段,每段顶推段依次进行顶推。具体的,在支架节段拆开的过程中,需将两段连接位置水平拉杆410和斜拉杆420拆除,同时,墩柱位置的架体因全包裹墩柱,也需要与顶推段分离或拆除,即,将支架40拆分为两个或多个子架体。支架节段拆分作业是在顶推横梁230、千斤顶220以及反力架240安装前进行的。
49.s3:在支架40的旁侧于滑轨组件210上依序安装顶推横梁230、千斤顶220以及反力架240。
50.在顶推横梁230、千斤顶220以及反力架240安装后,保持与滑轨组件210配合的底托440的位置不变,逐个旋松其余底托440,使得各个底托440离开地面并悬空,以避免支架40移动过程中,底托440与地面刮碰问题的发生。
51.s4:启动千斤顶220,分多次推动顶推横梁230,至将支架40顶推至预定位置。
52.所有零部件加工、安装完毕后进入顶推工作,顶推前需检查千斤顶220前后与顶推横梁230及反力架240的接触部是否牢固,检查确认完毕,连接油泵与千斤顶220,开始顶推。一实施例中,在顶推进程中,每次推动顶推横梁230后,在千斤顶220支腿与反力架240之间增加垫块,检测并修正顶推横梁230两端的整体行程差。具体的,每次顶推行程不大于1m,单次顶推完毕后油泵回油,松开千斤顶220,在千斤顶220支腿与反力架240的牛腿241之间增加垫块,以调整千斤顶220的位置,并继续下一次顶推作业。
53.顶推时需严格确保各个千斤顶220行程一致,防止因单个千斤顶220顶推过快或过慢引起的顶推横梁230变形,进而导致支架40整体受力不均,相邻两个千斤顶220行程差不得大于1cm,顶推横梁230两端整体行程差不得大于3cm,以减小支架40的扭矩,且单次顶进完毕时需针对顶推横梁230整体位移情况进行测量,确保顶推横梁230在单次顶进后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在下一次顶进时调整回来,保证最终顶进后支架40整体移动距离一致。
54.s5:恢复底托440的高度,并拆除顶推系统20。
55.支架40被推送至指定位置后,恢复支架40的底托440,并检查支架40的整体牢固性,包括插销的紧固、底托440和顶托450的紧固及标高确认等。底托440高度的恢复是通过旋转底托440来实现。具体的,在恢复与滑轨组件210对应的底托440高度前,逐个调节其余底托440的高度,使其余底托440分别与地面接触,以承接支架40的重量。随后旋转与滑轨组件210配合的底托440,使得该部分底托440离开内滑槽轨道212,以分开底托440与滑轨组件210,便于撤离顶推系统20。
56.支架40的底托440恢复后,逐步拆除顶推系统20,并将顶推系统20清理后摆放至合理位置。
57.实施本发明的盘扣式满堂支架整跨推移落位施工方法10,采用包括滑轨组件210、千斤顶220、顶推横梁230以及反力架240的顶推系统20对支架40进行整体移动,仅需一幅支架40即可实现对跨度较大的左右两幅现浇梁30的施工,有利于降低现浇梁30的施工成本;在对一幅现浇梁30施工后,通过顶推系统20顶推支架40,使得支架40沿着滑轨组件210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到达指定施工位置,在检查支架40的基础稳定性及垂直度后,即可对另一幅现浇梁30进行施工,无需拆卸单幅支架40进行周转,降低了工班成本,且在支架40转移到指定位置后,无需再重复进行支架40专项验收,缩短了支架40位置转移的时间,并可有效提升现浇梁30施工的效率。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