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幕墙 建筑 格栅 背面 型材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幕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幕墙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围护,传统的建筑幕墙是面板式的结构,近些年来格栅式建筑幕墙逐渐开始流行,这种幕墙的主体结构为一排安装于外墙上的装饰柱,装饰柱的主体采用型材管,装饰柱需要通过横骨与外墙固定安装,步骤是先将横骨固定安装到外墙上,然后将装饰柱装到横骨上,传统的安装方式中,装饰柱与横骨直接采用螺丝固定,问题在于,装饰柱有不小的重量,需要吊起来安装,装饰柱在空中吊起来的时候容易晃动,由于缺少对装饰柱的限位,打螺丝时非常费劲。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技术方案。
4.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腔中相对设置两条加强筋,两条加强筋之间形成主腔,两条加强筋的相对面上均设置凸筋,管体背面开设与主腔连通的插口,所述横骨的端部设置外安装部和第一内挡部,横骨的端部插入管体的插口,第一内挡部用以与凸筋挡接,外安装部用以与管体外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
5.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
6.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上开设用以供横骨端部穿过开口。
7.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加强筋上设置两条凸筋。
8.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位于管体前侧的前板、位于管体后侧的后板及位于管体左右两侧的侧板,所述插口位于后板。
9.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后板的宽度大于侧板的宽度,所述加强筋的两侧分别与前板和后板相连。
10.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后板的横截面均为圆弧状结构。
11.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骨的端部还设置第二内挡部,所述第二内挡部用以与管体上插口所在的内管壁挡接。
12.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横骨上还设置安装垫,所述安装垫位于外安装部与管体之间。
13.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骨为管状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型材管上设置了加强筋、凸筋等结构,在横骨上设置外安装部和第一内挡部等结构,使得型材管的背部与横骨能够顺利、高效、稳固的安装,尤其是能够先对型材管进行初步定位,再进行螺丝的安装,使安装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管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管端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横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
ꢀ“
另一端”、
ꢀ“
外侧”、
ꢀ“
上”、
ꢀ“
内侧”、
ꢀ“
水平”、
ꢀ“
同轴”、
ꢀ“
中央”、
ꢀ“
端部”、
ꢀ“
长度”、
ꢀ“
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格栅式建筑幕墙的型材管与横骨背面安装结构,所述型材管包括管体100,所述管体100的内腔中相对设置两条加强筋101,两条加强筋101将管体100分隔为左侧腔104、主腔105和右侧腔106,两条加强筋101的相对面上均设置凸筋102,管体100背面开设与主腔105连通的插口103,所述横骨500的端部设置外安装部501和第一内挡部502,横骨500的端部插入管体100的插口103,第一内挡部502用以与凸筋102挡接,外安装部501用以与管体100外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
22.作为优化:所述加强筋101沿管体100长度方向设置,管体100的长度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23.作为优化:所述凸筋102上开设用以供横骨500端部穿过开口1020。具体地,两个加强筋101上位置对应的凸筋102之间利用开口1020形成一供横骨500端部穿过的口子。
24.作为优化:所述每条加强筋101上设置两条凸筋102,两条凸筋102一前一后,其中,位于前侧的凸筋102用以与横骨500的第一内挡部502挡接。
25.作为优化:所述管体100包括位于管体100前侧的前板107、位于管体100后侧的后板108及位于管体100左右两侧的侧板109,所述插口103位于后板108。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板107和后板108的宽度大于侧板109的宽度,使得管体100整体呈扁管状。所述加强筋101的两侧分别与前板107和后板108相连。所述前板107和后板108的横截面均为圆弧状结构。
26.进一步地,所述横骨500的端部还设置第二内挡部503,所述第二内挡部503位于第一内挡部502与外安装部501之间,所述第二内挡部503用以与后板108上插口103所在的内
管壁挡接。
27.进一步地,所述横骨500上还设置安装垫504,所述安装垫504位于外安装部501前端,安装时,安装垫504夹在安装部501与管体100之间。
28.进一步地,所述横骨500为管状结构。
29.安装时,横骨500预先固定安装在外墙上,然后先将型材管的插口103对准横骨500的端部套入,使横骨500的端部穿过两条凸筋102的开口1020,并使第一内挡部502位于前一组凸筋102的身前,第二内挡部503位于后板108身前,然后下压型材管,型材管与横骨500之间产生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型材管最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挂在横骨500上,此时位于前侧的凸筋102正好对第一内挡部502形成阻挡,后板108也对第二内挡部503形成阻挡,这样就能对型材管进行初步的定位,防止型材管脱落,在此基础上再对外安装部501与后板108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安装。
30.需要说明的是,型材管上两个对应凸筋102的开口1020之间所形成的口子以及插口1020的面积要大于横骨500上两个内挡部所在部位的纵截面面积,这样横骨500的端部才能穿过去,并且使得型材管安装时还能够在横骨500上进行微小的垂直位移,最终使横骨500的两个内挡部与型材管的内部结构挡接。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