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1: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墙体 建筑结构 保温 结构 建筑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


背景技术:

2.外墙面作为建筑物的外表层,须经受一切外界气候的影响,如热、冷、冰冻、雪、雹、雨和风等,气温变化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外墙面,使外墙面产生裂缝,进而使建筑物受到损坏,取暖和降温功能大幅度下降,居住的舒适性也随之降低。因此需对建筑外墙增设外保温体系,在满足建筑物保温性能的同时,大大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
3.目前建筑的外墙都做保温层,保温层多采用聚苯板属可燃性材料,施工期间外露时间长,保护较薄,易受破坏而长期裸漏,遇明火极易引起火灾,造成重大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其二,采用钢丝网架夹芯保温技术,但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并且,当单层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挤压保温板,致使保温板变形。
4.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保温装置的的固定方式采用外置十字圆杆网进行固定,使用带有十字卡槽的连接件一端卡扣在十字钢网上,另一端和外部保温装置接触进行限位。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十字钢网的十字交叉点处的圆钢焊接不规则,很难直接卡扣在常用连接件的十字卡槽内,对接费力;同时常用连接件的一端对保温板接触连接,无法保证保温板和外部十字钢网连接的的稳定性。
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卡接更方便、更高效的连接件,以及由该连接件形成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卡接费力及保温板挤压变形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包括连接件,还包括与连接件相配合的端盖;连接件包括圆筒状的固定环,固定环开口一端沿固定环环向方向均匀开设有4个沿固定环轴向方向设置的连接缺口,连接缺口内对称设有弧形的卡接凸起;固定环封闭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片、第一塑料垫片和套管;支撑片为十字形结构,且固定环、支撑片和第一塑料垫片形成四个区域,且套管的延长线穿过其中一个区域内;第一塑料垫片和固定环上分别开设有与套管对应的第二通孔,且第一塑料垫片上的第二通孔与套管连通;端盖设于固定环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塑料垫片上的第二通孔、固定环上的第二通孔和套管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通孔的直径和套管的内直径相等。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固定环开口一端向上时,卡接凸起位于连接缺口
中间靠下位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端盖内表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端盖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凸起之间设有第二凸起,端盖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一端部设有端帽的连接杆,连接杆没有端帽的端部依次穿过固定环上的第二通孔、第一塑料垫片上的第二通孔和套管并套设有防水帽;端帽设于固定环内,端帽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混凝土墙体和设于混凝土墙体上的保温板;混凝土墙体上位于混凝土墙体一侧设有第一钢丝网,混凝土墙体上位于混凝土墙体另一侧设有4个互为平行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外绕设有横向钢筋;固定环上的连接缺口与第一钢丝网卡接,套管和连接杆依次穿过保温板和第二塑料垫片并与横向钢筋固定连接,第二塑料垫片和套管螺纹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连接缺口的宽度大于第一钢丝网上单一钢丝的直径,卡接凸起的宽度小于第一钢丝网上单一钢丝的直径。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第二钢丝网,第二钢丝网设于保温板和第一塑料垫片之间。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在固定环上开设四个连接缺口,通过直接将钢丝网直接卡接在连接缺口内连接,无需旋转,安装效率高,省力,使连接件和外部的钢丝网的接更加紧固可靠。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将保温层、第一钢丝网、第二钢丝网和混凝土墙体连为一体,安装方便、结构坚固;并设置双网结构,通过双网的网格对保温板进行保护,防止保温板变形;结构合理,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连接件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端盖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连接件和端盖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的主视图;
26.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左视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塑料垫片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左视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图。
32.1.图中:1、防水帽;2、第一钢丝网;2a、第二钢丝网;3、保温板;4、端盖;41、第一通孔;42、第一凸起;43、第二凸起;5、第一塑料垫片;6、混凝土墙体;7、纵向钢筋;8、第二塑料垫片;9、横向钢筋;10、连接杆;11、支撑片;12、固定环;121、连接缺口;14、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实施例1
35.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接件,还包括与连接件相配合的端盖4;连接件包括圆筒状的固定环12,固定环12开口一端沿固定环12环向方向均匀开设有4个沿固定环12轴向方向设置的连接缺口121,连接缺口121内对称设有弧形的卡接凸起;当固定环开口一端向上时,卡接凸起位于连接缺口121中间靠下位置;
36.固定环12封闭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片11、第一塑料垫片5和套管14,且套管14 上设有外螺纹;支撑片11为十字形结构,且固定环12、支撑片11和第一塑料垫片5形成四个区域,且套管14的延长线穿过其中一个区域内;第一塑料垫片5和固定环12上分别开设有与套管14对应的第二通孔,且第一塑料垫片5上的第二通孔与套管14连通;端盖 4设于固定环12内;第一塑料垫片5上的第二通孔、固定环12上的第二通孔和套管14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通孔的直径和套管14的内直径相等;
37.端盖4内表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42,端盖4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凸起42之间设有第二凸起43,端盖4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41。
38.如图3所示,将连接杆10没有端帽的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环12上的第二通孔、第一塑料垫片5上的第二通孔和套管14后并套设有防水帽1;端帽设于固定环12内,端帽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再将端盖4插入固定环12内固;套管14上的外螺纹上套设有第二塑料垫片8,二者螺纹连接。
39.实施例2
40.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如图4至8所示,包括连接件和端盖4;连接件包括截面为u形的固定环12,固定环12开口的一端沿固定环12环向方向均匀开设有4个沿固定环12轴向方向设置的连接缺口121,固定环12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片11、第一塑料垫片5和套管14;支撑片11为十字形结构,且固定环12、支撑片11和第一塑料垫片5形成四个区域;套管14的延长线仅穿过其中一个区域,第一塑料垫片5和固定环 12上分别开设有与延长线与套管14延长线重合的第二通孔,且第一塑料垫片5上的第二通孔与套管14连通;连接缺口121内对称设有卡接凸起;卡接凸起位于连接缺口121中间靠下位置;端盖4设于固定环12内,端盖4内表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42,端盖4 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凸起42之间设有第二凸起43,端盖4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41。
41.还包括混凝土墙体6、设于混凝土墙体6上的保温板3;混凝土墙体6上位于混凝土墙体6一侧设有第一钢丝网2和第二钢丝网2a,混凝土墙体6上位于混凝土墙体6另一侧设有4个互为平行的纵向钢筋7;纵向钢筋7外绕设有横向钢筋9;固定环12上的连接缺口121与第一钢丝网2卡接,连接缺口121的宽度大于第一钢丝网2上单一钢丝的直径,卡接凸起的宽度小于第一钢丝网2上单一钢丝的直径;套管14和连接杆10依次穿过第二钢丝网2a、保温板3和第二塑料垫片8并与横向钢筋9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网2a设于保温板3和第一塑料垫片5之间;该体系形成双网结构;
42.具体实施时,首先,将第一钢丝网2、第二钢丝网2a、保温板3和纵向钢筋3按照施工
参数分别设置,将横向钢筋9缠绕在4个纵向钢筋3上并通过扎丝分别将每一纵向钢筋 3和横向钢筋9固定,再将连接杆10和套管14依次水平穿过第二钢丝网2a、保温板3和第二塑料垫片8,最后,将连接杆10与横向钢筋9通过扎丝固定,将连接件10设有端帽另的一端设于固定环12,最后将端盖4设于固定环12内。本实用新型在固定环12上开设四个连接缺口121,通过直接将钢丝直接卡接在连接缺口121内连接,无需旋转,安装效率高,省力;且卡接凸起的间距小于钢丝的直径,无外力作用时,卡在连接缺口121内钢丝与固定环12不会分离,使得二者紧密连接;通过连接件将保温层、第一钢丝网、第二钢丝网和混凝土墙体连为一体,安装方便、结构坚固;并设置双网结构,通过双网的网格对保温板进行保护,防止保温板变形;结构合理,简单实用。
43.实施例3
44.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体,如图9和图10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不包括第二钢丝网2a,即套管14和连接杆10依次穿过保温板3和第二塑料垫片8并与横向钢筋9固定连接;该体系形成单网结构。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