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加固 节点 高效 弧形 圆柱


1.本技术涉及建筑节点加固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在一般的建筑的使用年限为50年,当达到50年或在未达到五十年前,经结构鉴定需要加固,即原有建筑不能满足现有的规范要求,则需要对建筑进行进一步加固,特别是对梁与柱的连接点即对梁与柱的节点进行加固。
3.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582542.x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框架结构梁柱加固改造节点,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框架梁和框架柱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梁还包括框架梁新增截面,框架柱还包括框架柱新增截面,框架梁新增截面和框架柱新增截面外侧均包覆一层外包钢板,外包钢板内侧浇筑灌浆料,框架梁新增截面通过梁加固锚栓固定,框架柱新增截面通过柱加固锚栓固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当框架梁的形状随施工需求设置为弧形,对框架梁与框柱之间的连接点进行加固时,外包钢板为矩形钢板从而不便于对弧形的框架梁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不便于对弧形的框架梁加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板与加固筒,所述加固板与所述弧形梁本体的弧度相同,所述加固板设置于所述加固筒与所述弧形梁本体之间,所述加固筒设置为与所述圆柱本体适配的圆筒,所述加固筒套设于所述圆柱本体靠近所述弧形梁本体的一端,所述加固板与所述弧形梁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加固筒靠近所述弧形梁本体的一端固定有多个限位杆,所述加固板对应所述限位杆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加固筒与所述加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圆柱与弧形梁节点进行加固时,加固板的弧度与弧形梁本体的弧度相同从而便于对弧形梁进行加固,固定套套设于圆柱本体靠近弧形梁的一端对圆柱本体进行固定,限位杆与限位孔便于加固板与加固筒之间进行定位,限制加固板与加固筒之间的相互移动,减少加固板与加固筒之间的相对位移,使增加节点处的抗压抗剪能力,第一连接结构使弧形梁与加固板之间抵接更加紧密,减少弧形梁与加固板之间的位移,第二连接结构使加固筒与加固板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增加圆柱本体对弧形梁本体的承载效果,使圆柱本体与弧形梁本体之间的节点加固效率更高。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卡箍,所述卡箍套设于所述弧形梁本体与所述加固板的周侧,所述卡箍与所述加固板的连接处螺旋穿设有连接螺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卡箍同时对弧形梁本体与加固板进行套设,增加弧形梁本体的抗剪与抗扭曲强度,同时减少弧形梁本体与加固板之间的相对位移,使加固板对弧形梁本体进行支撑与加固。
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多个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设置于所述加固筒与所述加固板的连接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角钢的两端分别连接加固筒与加固板,使节点处的加固筒与加固板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好,从而减少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移。
13.可选的,所述连接角钢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加固板与所述加固筒,所述连接角钢抵接所述加固筒的一端与所述加固筒适配,所述连接角钢抵接所述加固板的一端与所述加固板适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角钢的两边均对应加固板与加固筒的形状设置,从而增加连接角钢与加固板和加固筒的紧密性,使连接角钢便于连接加固板与加固筒。
15.可选的,所述连接角钢抵接所述加固筒的一端螺纹穿设有第一加固螺杆,所述连接角钢抵接所述加固板的一端螺纹穿设有第二加固螺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螺杆对连接角钢与加固筒的抵接处进行加固,第二加固螺杆对连接角钢与加固板的抵接处进行加固,从而使连接角钢同时固定加固板与加固筒,进而对加固板与加固筒的连接效果更好。
17.可选的,所述圆柱本体的周侧与所述弧形梁本体的周侧均等距贴设有多个碳纤维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带等距贴设于弧形梁本体的周侧与圆柱本体的周侧,对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进行加固,增加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的抗剪抗弯效果。
19.可选的,多个所述碳纤维带的周侧均等距固定有多个固定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对贴设的碳纤维带进行固定,使碳纤维带在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上更加稳定,增加贴设于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上的碳纤维带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固定板设置为矩形,所述固定板对应所述碳纤维带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固定板的对角处穿设有抵紧螺丝。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板覆盖于碳纤维带上,容纳槽减少固定板对碳纤维带的挤压,抵紧螺丝将固定板固定于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使碳纤维带对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的加固效果更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加固板与加固筒对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进行加固,增加圆柱本体对弧形梁本体的承载力,进而便于对弧形梁本体与加固板本体进行加固;
25.2.连接角钢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加固板与加固筒适配,对加固板与加固筒之间进行连接,进而使对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的连接效果更好;
26.3.碳纤维带对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进行加固,从而增加弧形梁本体与圆柱本体的抗剪抗弯效果,使对圆柱本体与弧形梁本体节点的加固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沿图2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31.图5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32.附图标记:1、弧形梁本体;101、加固板;2、圆柱本体;202、加固筒;3、卡箍;4、连接螺杆;5、限位杆;6、限位孔;7、连接角钢;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第一加固螺杆;11、第二加固螺杆;12、碳纤维带;13、固定板;14、容纳槽;15、抵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参照图1与图2,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圆柱本体2横截面为圆形,弧形梁本体1靠近圆柱本体2的一端设置为弧形,弧形梁本体1垂直于圆柱本体2的一端截面为矩形,包括加固板101与加固筒202,加固筒202设置为与圆柱本体2适配的圆筒,加固筒202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径大小与圆柱本体2的直径大小相同,加固筒202套设于圆柱本体2靠近弧形梁本体1的一端,加固板101设置于加固筒202与弧形梁本体1之间,加固板101与弧形梁本体1靠近圆柱本体2的一端的弧度相同,使加固板101与加固筒202分别便于对弧形梁本体1和加固筒202进行加固。
35.参照图1与图2,加固板101与弧形梁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卡箍3,卡箍3等弧度套设于弧形梁本体1与加固板101的周侧,卡箍3为框型金属箍,卡箍3的内部空腔面积大小为弧形梁截面积与加固板101截面积的总面积大小,卡箍3与加固板101的连接处旋有连接螺杆4,连接螺杆4的数量为四个,卡箍3同时将弧形梁本体1与加固板101进行加固,使加固板101与卡箍3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加弧形梁本体1的抗剪与抗扭曲强度,同时减少弧形梁本体1与加固板101之间的相对位移,使加固板101对弧形梁本体1进行支撑与加固。
36.参照图3与图4,加固筒202靠近弧形梁本体1的一端固定有多个限位杆5,限位杆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限位杆5沿加固筒202靠近弧形梁的一端等距固定于加固筒202的端面,加固板101对应限位杆5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5适配的限位孔6,限位孔6的内壁长度大小与限位杆5的周壁长度大小相同,限位孔6贯穿加固板101并延伸入弧形梁本体1内部,限位杆5延伸入限位孔6内使加固板101与加固筒202的位置相互被限定,进而使加固板101与加固筒202更加稳定。
37.参照图1,加固筒202与加固板10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多个连接角钢7,连接角钢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角钢7均对应圆柱本体2与弧形梁本体1固定于加固筒202与加固板101的连接处,连接角钢7分为第一连接部8与第二连接部9,第一连接部8抵接于加固筒202,第二连接部9连接于加固板101,第一连接部8为弧度大小与加固筒202外周侧弧度大小相同的弧形板,第二连接板与加固板101相对的一端均为平面,第二连接板的两端的边沿设置为与加固板101相同的弧形,连接角钢7的两端分别连接加固筒202
与加固板101,使节点处的加固筒202与加固板101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好,从而减少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之间的相对位移。
38.参照图1,连接角钢7抵接加固筒202的第一连接部8螺纹穿设有多个第一加固螺杆10,第一加固螺杆10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连接角钢7抵接加固板101的第二连接部9螺纹穿设有多个第二加固螺杆11,第二加固螺杆1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第一部对应第一加固螺杆10开设有三个加固螺孔,第二部对应第二加固螺杆11开设有四个加固螺孔,第一连接部8与第二连接部9之间抵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部8与第二连接部9相对的一端的中心处,第一加固螺杆10对连接角钢7与加固筒202的抵接处进行加固,第二加固螺杆11对连接角钢7与加固板101的抵接处进行加固,从而使连接角钢7同时固定加固板101与加固筒202,进而对加固板101与加固筒202的连接效果更好。
39.参照图1,圆柱本体2的周侧与弧形梁本体1的周侧均等距贴设有多个碳纤维带12,碳纤维带12首先使用碳纤维粘胶粘分别等距粘接于弧形梁本体1的周侧与圆柱本体2的周侧,对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进行加固,增加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的抗剪抗弯效果。
40.参照图1与图5,然后碳纤维带12的周侧均等距固定有多个固定板13,固定弧形梁本体1的碳纤维带12的固定板13与固定圆柱本体2的碳纤维带12的固定板13的形状不同,固定圆柱本体2上的碳纤维带12的固定板13为第一板,固定弧形梁本体1的碳纤维带12的固定板13为第二板,第一板的弧度大小与圆柱本体2的弧度相同,第二板的弧度大小与弧形梁本体1的弧度相同,第一板与第二板对贴设的碳纤维带12进行固定,使碳纤维带12在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上更加稳定,增加贴设于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上的碳纤维带12的使用寿命。
41.参照图1与图5,固定板13设置为矩形,固定板13对应碳纤维带12开设有容纳槽14,碳纤维带12粘贴有多层,多层碳纤维带12的总厚度大小与容纳槽14的内壁厚度大小相同,固定板13的对角处穿设有抵紧螺丝15,抵紧螺丝15的数量对应四个拐角为四个,固定板13的拐角处开设有用于抵接螺丝穿设的螺孔,抵紧螺丝15贯穿螺孔并分别旋入圆柱本体2与弧形梁本体1内部,当固定板13覆盖于碳纤维带12上,容纳槽14减少固定板13对碳纤维带12的挤压,抵紧螺丝15将固定板13固定于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使碳纤维带12对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的加固效果更好。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圆柱与弧形梁节点高效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3.加固板101与加固筒202分别对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板本体进行加固,卡箍3对弧形梁本体1与加固板101同时进行卡接从而对加固板101进行加固,连接螺栓贯穿卡箍3与加固板101并限制卡箍3的移动,限位杆5固定贯穿限位孔6限制加固筒202与加固板101、弧形梁本体1的相对移动,连接角钢7的第一连接部8通过第一加固螺杆10固定于圆柱本体2靠近弧形梁本体1的一端,第二连接部9通过第二加固螺杆11固定于弧形梁本体1靠近圆柱本体2的一端,碳纤维带12分别对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进行加固,固定板13对碳纤维带12进行固定,容纳槽14减少固定板13对碳纤维带12的影响,抵紧螺丝15使固定板13分别固定于弧形梁本体1与圆柱本体2,当建筑物上固定的梁为弧形时,便于使圆柱与弧形梁进行固定并使固定效果更好。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