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屋顶雪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屋顶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屋顶雪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极端暴雪天气越来越多,而雪后的屋顶更是饱受屋顶积雪的困扰,屋顶的积雪长时间不清扫会加重屋顶的损坏,导致房子漏水甚至会压塌房顶。由于屋顶积雪难以触及,积雪易融化成坚硬的冰块,造成人工除雪难度较大且除雪效果较差,并且,清理人员爬上屋顶除雪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因此,人工除雪通常需要借助除雪铲、屋顶雪堆等工具。
3.专利号为zl201320521623.4(cn2035146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屋顶铲雪装置,包括握杆,除雪框,铲雪杆,滑雪带,所述握杆可伸缩,且握杆的顶端连接矩形或椭圆形的除雪框,该除雪框下端连接有其横切面为直角梯形的铲雪杆,所述铲雪杆上设置有滑雪带。上述简易屋顶铲雪装置通过铲雪杆击碎融化成冰块的雪,并使松动的雪块穿过除雪框顺着滑雪带滑落至地面,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但是,上述屋顶铲雪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屋顶积雪量较大且厚实,该除雪框仅依靠其横切面为直角梯形的铲雪杆起到击碎冰块的作用,铲雪装置的除雪效率较低;

握杆与除雪框的顶部连接,而铲雪杆位于除雪框下部,导致握杆对除雪框的施力点和铲雪的施力点不在同一直线上,造成破冰效果较差,而除雪框的移动完全依靠用户推动握杆而驱动,也会造成铲雪装置的除雪操作比较费力;

当清理屋顶不同区域的积雪或者是不同屋顶上的积雪时需要将除雪框朝向不同的角度,而该屋顶铲雪装置的握杆和除雪框始终保持垂直状态,无法根据实际铲雪区域调整除雪框的角度,适应性较差,从而影响除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除雪效率更高的屋顶雪推。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破冰效果更好且除雪操作更加省力的屋顶雪推。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除雪适应性更好的屋顶雪推。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屋顶雪推,包括把手杆、与所述把手杆的轴向前端连接的除雪框、以及连接于所述除雪框下部的导向布,所述除雪框的前端底部设有刃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雪框的前端凸设有尖锥部。
8.进一步设计,所述除雪框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销钉首尾相接,且所述尖锥部包括成型于所述销钉前端的第一尖锥部。通过在销钉前端成型第一尖锥部,无需单独在除雪框上设置第一尖锥部,能够使除雪框的结构更加简单。
9.为了使除雪框不易变形,所述除雪框为三角形框。由于连接件通过销钉首尾相接,
积雪对除雪框的冲击作用容易使除雪框变形,而除雪框的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变形。
10.为了使除雪框的破冰效果更好,所述连接件的前端成型有所述刃部。在连接件的前端成型刃部,使除雪框的前端几乎全部区域均成型有刃部,能够增大除雪框上刃部的面积,有助于提升除雪框的破冰效果。
11.进一步设计,所述除雪框上设有供所述把手杆的轴向前端插设于其中的套筒部,且所述尖锥部包括成型于所述套筒部的轴向前端的第二尖锥部。通过在套筒部上设置第二尖锥部,无需单独在除雪框上设置第二尖锥部,能够使除雪框的结构更加简单。
1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筒部设于所述除雪框底部且位于所述导向布上方,所述除雪框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将把手杆与除雪框底部连接,能够使把手杆的施力点与刃部在同一直线上,用户施加的推力更加有效地作用于刃部,使刃部破冰效果更好,并且,在除雪框两侧设置滚轮,由于滚轮和屋顶面之间为滚动摩擦,使用户推动除雪框更加省力,破冰操作更加省力。
1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把手杆包括与所述除雪框连接的连接杆部以及与所述连接杆部的轴向后端转动连接的握杆部。通过将握杆部和连接杆部转动连接,使握杆部能够相对于除雪框转动,从而能够改变握杆部和除雪框的夹角以适应屋顶不同区域及不同屋顶的除雪需求,屋顶雪推适应性更好,除雪效果更好。
14.为了便于连接杆部和握杆部转动连接的同时便于组装连接杆部和握杆部,所述连接杆部上设有第一转动关节,所述握杆部上设有第二转动关节,且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和所述第二转动关节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铰接。
15.为了便于固定连接杆部和握杆部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关节的对合面上设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二转动关节的对合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部相啮合的第二齿部。
16.为了便于调节握杆部的长度,所述握杆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杆部转动连接的第一杆部、能与所述第一杆部轴向后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杆部、以及至少一个加长杆部,且所述加长杆部的两端能分别与所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可拆卸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除雪框的前端凸设尖锥部,尖锥部与冰块的接触面积较小,能够使坚硬的冰块破碎,与除雪框上的刃部协同作用,能够使除雪框的除雪效率更高;通过将把手杆与除雪框底部连接,能够使把手杆的施力点与除雪框底部的刃部在同一直线上,用户施加的推力更加有效地作用于刃部,使刃部破冰效果更好,并且,在除雪框两侧设置滚轮,使滚轮和屋顶面之间为滚动摩擦,使用户推动除雪框更加省力,破冰操作更加省力;通过将握杆部和连接杆部转动连接,使握杆部能够相对于除雪框转动,从而能够改变握杆和除雪框的夹角以适应屋顶不同区域及不同屋顶的除雪需求,屋顶雪推适应性更好,除雪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中除雪框的立体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的立体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转动关节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如图1

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25.本实施例中的屋顶雪推,包括除雪框1、把手杆、导向布3、销钉4、滚轮5、紧固件6、第一转动关节7和第二转动关节8等主要部件。
26.如图1所示,除雪框1与把手杆的轴向前端固定连接,导向布3连接于除雪框1下部,除雪框1的前端凸设有尖锥部,从而能够提升除雪框1的除雪效率。本实施例中,导向布3与除雪框1下部转动连接。
2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除雪框1包括三个连接件11,各连接件11前端均成型有刃部111,从而增大除雪框1上刃部111的面积,有助于提升除雪框1的破冰效果。如图3所示,三个连接件11通过销钉4首尾相接而使除雪框1为三角形框,使除雪框1 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在积雪的冲击下变形;该尖锥部包括成型于销钉4前端的第一尖锥部41。
28.如图图3所示,除雪框1上设有供把手杆的轴向前端插设于其中的套筒部12,本实施例中,套筒部12与除雪框1所在平面垂直设置;该套筒部12成型于位于除雪框1底部的连接件11上,且套筒部12位于导向布3上方,能够使把手杆的施力点与连接件11 上的刃部111在同一直线上,用户施加的推力更加有效地作用于刃部111,使刃部111 破冰效果更好;该尖锥部包括成型于套筒部12的轴向前端的第二尖锥部121。
29.如图1和图3所示,该除雪框1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5,由于滚轮5和屋顶面之间为滚动摩擦,使用户推动除雪框1更加省力,破冰操作更加省力。
30.如图1所示,把手杆包括连接杆部21和握杆部22,其中,连接杆部21的轴向前端插设于套筒部12中,且连接杆部21的轴向前端与套筒部12可拆卸地连接;连接杆部 21的轴向后端与握杆部22的轴向前端转动连接,从而能够改变握杆部22和除雪框1 所在平面的夹角以适应屋顶不同区域及不同屋顶的除雪需求,使屋顶雪推适应性更好,除雪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连接杆部21的轴向后端连接有第一转动关节7,握杆部 22的轴向前端连接有第二转动关节8,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7和连接杆部21插接配合,第二转动关节8和握杆部22插接配合;第一转动关节7和第二转动关节8相对设置,且紧固件6依次穿过第一转动关节7和第二转动关节8使两者可拆卸地铰接。如图4所示,第一转动关节7中部设有供紧固件6穿设的第一连接部71,第一转动关节 7的对合面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71的第一齿部72;第二转动关节8中设有供紧固件6穿设的第二连接部82,第一转动关节7的对合面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82 的第二齿部82,且第一连接部71和第二连接部81插接配合,第一齿部81和第二齿部 82相啮合,从而便于固定连接杆部21和握杆部22之间的夹角。
31.本实施例中的把手杆2的长度可调节。具体地,如图1所示,握杆部22包括第一杆部221、第二杆部222和至少一个加长杆部223,第一杆部221的轴向前端与连接杆部21转动连接,第二杆部222的轴向前端可与第一杆部221的轴向后端可拆卸地连接,该加长杆部的两端能分别与第一杆部221和第二杆部22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加长杆部223仅有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加长杆部223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屋顶高度及屋顶积雪的所在区域加长或者是缩短把手杆长度,当需要把手杆较短时,可将握杆
部22的第二杆部222和加长杆部223均拆下,或者仅将加长杆部223拆下,使第二杆部222和第一杆部221可拆卸地连接;当需要把手杆长度较长时,可根据需要添加加长杆部223的数量。
32.本实施例中,连接杆部21与套筒部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握杆部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如第一杆部221和第二杆部2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第三杆部223分别与第一杆部221和第二杆部2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均为弹性卡柱和卡孔的配合连接结构,即在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卡孔,在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另外一个上设置弹性卡柱,该弹性卡柱和卡孔的配合连接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