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坡道 适用于 多层 建筑物 楼层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建筑物的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坡道构造,其适用于车辆需要直接行驶至各楼层的物流建筑或多层汽车库。


背景技术:

2.伴随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物流建筑及停车库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升。随着用地资源的紧张,物流仓储建筑及汽车库都在往多层的方向发展。如何使此类建筑的交通流线组织更为集约高效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传统的多层物流建筑多采用单螺旋盘道式坡道或环绕建筑式坡道连接不同的楼层,然而单螺旋盘道式坡道单个系统占地大、造价较高;而环绕建筑式坡道对于多层物流或多层汽车库盘旋上升的路径较长;此外,这两大类建筑依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

2015:当机动车库停车当量大于500辆时,即需要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及四根以上车道数。为了使建筑内的汽车坡道能更适应多层建筑,并占用尽量少的空间提供数量足够且高效的车辆通行流线,同时兼顾施工的便捷性与造价的经济性,亟待提出一种全新的汽车坡道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达到少占地、低造价、便于施工又能高效使用的目的。
4.一种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的技术方案为:双直跑斜坡构造包括平台、上斜坡和下斜坡;上斜坡从平台向上;下斜坡从平台向下;上斜坡和下斜坡位于所述平台的同一侧;
5.具有双直跑斜坡构造的第一汽车坡道与具有双直跑斜坡构造的第二汽车坡道交叉叠合布置,且同层间的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上斜坡和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上斜坡倾斜方向相反;同层间的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下斜坡和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下斜坡倾斜方向相反;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平台和与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平台在垂直方向交错布置。
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平台和与其同层相对的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平台位于同一标高。
7.本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在传统的一个直跑坡道系统的占地中,利用剩余空间相互加塞、叠合,布置出呈“中心对称”的二个坡道交通系统,同时提供两个安全疏散通道,十分集约高效,广泛适用于车辆需要直接行驶至各楼层的物流建筑或多层汽车库。整体上,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坡道系统看作是一种“双螺旋结构”,坡道逐层攀升,高效解决车辆上楼问题。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概念示意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的叠合示意图。
1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向周边工作平面提供交通输送的示意图。
1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汽车坡道的轴侧图。
1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汽车坡道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7.如图1所示,非填充部分和填充部分分别表示第一汽车坡道和第二汽车坡道。第一汽车坡道和第二汽车坡道均为双直跑斜坡结构。双直跑斜坡构造包括平台、上斜坡和下斜坡;上斜坡从平台向上;下斜坡从平台向下;且上斜坡和下斜坡位于平台的同一侧。
18.本实用新型中上斜坡和下斜坡中对“上”和“下”的描述是相对概念,这里是针对某一特定平台而言,从该平台向上为“上斜坡”,从该平台向下为“下斜坡”。
19.第一汽车坡道与第二汽车坡道交叉叠合布置,具体举例为从二层2f至三层3f间的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上斜坡1和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上斜坡2倾斜方向相反;从二层2f至一层1f间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下斜坡3和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下斜坡4倾斜方向相反。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平台5和与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平台6在垂直方向交错布置。
20.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平台5和与其同层相对的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平台6一般宜位于同一标高。如果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平台5和与其同层相对的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平台6处于不同标高,在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的同时,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的场景,即与第一平台5和第二平台6连接的不同建筑物的楼层标高可互不相同。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的叠合示意图。第一汽车坡道和第二汽车坡道的空间叠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
22.如图3至图5所示,各层的第一平台5和第二平台6可与周边的建筑物的楼层连接。底部为首层平台7 。
23.具体应用举例为:车辆可从首层平台7开始沿第一汽车坡道向上顺时针行经二层2f、三层3f3及四层4f。与此同时,另一辆车可从首层平台7开始沿第二汽车坡道向上顺时针
行经二层2f、三层3f及四层4f。两辆车在行经的过程中,彼此间不会产生交叉与干扰,流线是完全独立的。顺时针流线更符合中国的交通法规和驾驶习惯。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汽车坡道和第二汽车坡道可以是双向或单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此处仅为一种示意。
24.图1至图5中所示的最高平台层为四层,仅为一种示意,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调整平台的数量和间隔高度。平台的形状和上下斜坡的形状不限。
25.通过设置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结合后期的流线组织,如限定车辆的上行下行方向等,可以大大提升建筑空间的利用率与流线组织的安全高效性。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双直跑斜坡构造包括平台、上斜坡和下斜坡;所述上斜坡从所述平台向上;所述下斜坡从所述平台向下;所述上斜坡和所述下斜坡位于所述平台的同一侧;具有所述双直跑斜坡构造的第一汽车坡道与具有所述双直跑斜坡构造的第二汽车坡道交叉叠合布置,且同层间的所述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上斜坡和所述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上斜坡倾斜方向相反;同层间的所述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下斜坡和所述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下斜坡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平台和与所述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平台在垂直方向交错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车坡道的所述第一平台和与其同层相对的所述第二汽车坡道的所述第二平台位于同一标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建筑物的一种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技术方案为一种相互叠合式汽车坡道系统的技术方案为:双直跑斜坡构造包括平台、上斜坡和下斜坡;上斜坡从平台向上;下斜坡从平台向下;上斜坡和下斜坡位于所述平台的同一侧;具有双直跑斜坡构造的第一汽车坡道与具有双直跑斜坡构造的第二汽车坡道交叉叠合布置,且同层间的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上斜坡和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上斜坡倾斜方向相反;同层间的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下斜坡和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下斜坡倾斜方向相反;第一汽车坡道的第一平台和与第二汽车坡道的第二平台在垂直方向交错布置。达到少占地、低造价、便于施工又能高效使用的目的。又能高效使用的目的。又能高效使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颜骅 孙峰 朱佳莉 高佳 徐允畅 李金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