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7: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吹风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吹风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吹风机一般包括手柄及设于所述手柄一端的风筒,所述风筒内设有加热丝组件和风机,所述手柄内设有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加热丝组件及风机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所述风筒的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风筒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的转动使气流自所述进风口流入,经所述风筒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然而,现有的吹风机的电线阻挡了部分气流,从而影响了风道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更顺畅的无线吹风机。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吹风机,包括风筒、连接于所述风筒的手柄、充电电池组件,以及风机组件,所述风筒设有出风通道,所述手柄设有连通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通道,所述充电电池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筒内的充电电池、设于所述手柄的末端的充电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充电接头之间的电线,所述电线设置于所述手柄的周壁内,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手柄的进风通道内,所述风机组件工作使气流进入所述进风通道经所述出风通道排出风筒。
5.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周壁设有线槽,所述电线容置于所述线槽内。
6.优选地,所述手柄包括连接于所述风筒的柄体、可拆卸地扣合于所述柄体的手柄盖体,以及套设于所述柄体及所述手柄盖体的套筒,所述风机组件被夹持于所述柄体与所述手柄盖体之间,所述电线设于所述套筒与所述柄体和/或所述手柄盖体之间。
7.优选地,所述柄体和/或所述手柄盖体的外周面设有线槽,所述电线容置于所述线槽内,所述套筒定位所述电线。
8.优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设有透气孔的尾盖,所述尾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柄体和所述手柄盖体末端,所述柄体和/或所述手柄盖体的末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外露出所述套筒,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进风口。
9.优选地,所述尾盖与所述柄体和/或所述手柄盖体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滤网。
10.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定位筒、设于所述定位筒内的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风叶,所述定位筒被所述柄体与所述手柄盖体夹持,所述风叶的旋转轴心线与所述进风通道的中心线共轴。
11.优选地,所述定位筒的外周面设有若干定位凸块,若干所述定位凸块抵顶于所述柄体的内周面及所述手柄盖体的内周面。
12.优选地,所述充电电池组件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一端,从所述进风通道流出的至少部分气流经所述充电电池组件后从所述出风通道排出所述风筒。
13.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通道的电热组件,所述电热组件位于所述充电电池
组件一端,经所述充电电池组件后的气流通过所述电热组件从所述出风通道排出。
14.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主控板,所述风机组件工作产生的气流经过所述主控板后从所述出风通道排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吹风机的充电电池设于风筒内,充电接头设于手柄的末端,连接于充电电池与充电接头之间的电线设置于手柄的周壁内,风机组件设于手柄的进风通道内,风机组件工作使气流进入进风通道经出风通道排出风筒。由于电线没有占用进风通道的空间,因此,电线不会阻挡风机组件生产的气流,使进风通道保持顺畅,从而使无线吹风机的风压更强劲和集中,工作效率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吹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的无线吹风机的手柄的立体结构部分分解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的无线吹风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2中的无线吹风机的手柄的进一步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的无线吹风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2中的无线吹风机进一步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3.图7是图6中的无线吹风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4.图8是图7中的主壳体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图8中的主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图7中的无线吹风机的拨动键的放大图;
27.图11是图7中的无线吹风机的风机组件的放大图;
28.图12是图2中的无线吹风机的滤网的放大图;
29.图13是图1中的无线吹风机的立体剖视图;
30.图14是图1中的无线吹风机的气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吹风机100,其包括风筒20、连接于风
筒20的手柄30、充电电池组件50,风机组件60及电热组件80,风筒20设有出风通道201,手柄30设有连通出风通道201的进风通道301,充电电池组件50包括设置于风筒20内的若干充电电池51、设于手柄30的末端的充电接头52,以及连接于充电电池51与充电接头52之间的电线53,电线53设置于手柄20的周壁内,风机组件60设于手柄30的进风通道301内,风机组件60工作使气流进入进风通道301经出风通道201排出风筒20。电热组件80设于出风通道201内,以给用户提供热气流。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吹风机100的充电电池51设于风筒20内,充电接头52设于手柄30的末端,连接于充电电池51与充电接头52之间的电线43设置于手柄20的周壁内,风机组件60设于手柄30的进风通道301内,风机组件60工作使气流进入进风通道301经出风通道201排出风筒20。由于电线43没有占用进风通道301的空间,因此,电线43不会阻挡风机组件60生产的气流,使进风通道301保持顺畅,从而使无线吹风机100的风压更强劲和集中,工作效率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
35.风筒20包括中空的主壳体21、设于主壳体21前端的前壳22,以及设于主壳体21后端的后盖24,出风通道201沿主壳体21的轴向贯穿所述主壳体21。本实施例中,主壳体21概呈圆筒结构,主壳体21的前端中部设有导风件210,具体地,导风件210是沿主壳体21的轴向朝出风通道201凹陷的半球形。主壳体21的前端于导风件210的周围设有连通出风通道201的出风口211。主壳体21于出风口211的周围沿主壳体21的轴向向前端凸设卡环212,前壳22套接于卡环212。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前端指电吹风100正常使用时正对用户的一端,所述后端指电吹风100正常使用时背离用户的一端。
36.如图8-图9所示,主壳体21的前端于卡环212的周围设有若干连接柱213,每一连接柱213沿其轴向开设锁固孔,连接柱213用于连接前壳22至主壳体21。主壳体21的前端于卡环212的周围向出风通道201内设有若干支撑柱214,每一支撑柱214沿主壳体21的轴向设有连接孔2140。支撑柱214用于连接充电电池组件50至主壳体21。本实施例中,主壳体21的前端设有多个出风孔211,多个出风孔211沿卡环212的周向排列至少一圈。出风通道201的内周面靠近后端处设有若干定位条216,若干定位条216用于定位充电电池组件50;具体地,若干定位条216沿主壳体21的周向排列一圈。
37.前壳22对应出风口211开设通孔220,前壳22背离主壳体21的一侧设有第一吸附件221。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21为环形结构,第一吸附件221围设于通孔220的周围。无线吹风机100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前壳22的风嘴70。具体地,风嘴70包括风嘴壳体71及第二吸附件73,第二吸附件73设于风嘴壳体71面朝前壳22的侧面。风嘴壳体71沿其轴向开设出风通孔75,第二吸附件73围设于出风通孔75的周围。当风嘴70安装至风筒20时,第一吸附件221与第二吸附件73相互吸附使风嘴70定位于风筒20,出风通孔75连通通孔220。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21与第二吸附件73均为磁铁。
38.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21为铁环,第二吸附件73为磁铁;或者,第一吸附件221为磁铁,第二吸附件73为铁环。
39.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21为电连接于充电电池51的电磁铁,第二吸附件73为磁铁或铁块。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附件221一直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使第一吸附件221保持磁性,方便第二吸附件73吸附至第一吸附件22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无线吹风机100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吸附件221是否与充电电池51电连接的开关,当需要使
用风嘴70时,开通所述开关以使第一吸附件221具有磁性,方便第一吸附件221与第二吸附件73的吸附连接,当需要拆下风嘴70时,所述并关断开,以使第一吸附件221与充电电池51之间的电连接断开,第一吸附件221的磁性消失,方便取下风嘴70。
40.后盖24能连接于主壳体21的后端,以定位充电电池组件50至主壳体21内。具体地,后盖24包括盖板241及凸设于盖板241边缘的凸缘243,盖板241背离凸缘243的侧面设有若干沉头孔244。凸缘243的外周面沿其周向设有定位槽246。后盖24还包括收容于定位槽246内的密封圈247及贴接于盖板241背离凸缘243的装饰片248。
41.手柄30的周壁设有线槽303,电线53容置于线槽303内,以避免电线53占用手柄30的进风通道301的空间,防止电线53阻挡部分气流,使进风通道301内的气流更顺畅。
42.本实施例中,手柄30包括连接于风筒21的柄体31、可拆卸地扣合于柄体31的手柄盖体33,以及套设于柄体31及手柄盖体33的套筒35,柄体31与手柄盖体33扣合后形成圆筒体。风机组件60被夹持于柄体31与手柄盖体33之间,电线53设于套筒35与柄体31和/或手柄盖体33之间。具体地,柄体31的外周面设有线槽303,线槽303沿柄体31的长度方向自其中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电线53容置于线槽303内,套筒35套设于柄体31外以定位电线53。
43.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柄盖体33的外周面也可以设有线槽,线槽从手柄盖体33的一端延伸至相对的另一端,电线53容置于线槽内,套筒35套设于手柄盖体33外以定位电线53。
44.在其他实施例中,柄体31和/或手柄盖体33的内周面沿进风通道301的延伸方向设有线槽,电线53卡接于所述线槽内。
45.在其他实施例中,柄体31和/或手柄盖体33的周壁内沿进风通道301的延伸方向设有线槽,电线53插设于所述线槽内。
46.本实施例中,柄体31的径向横截面为半圆环形,柄体31的内周面远离主壳体21一端设有定位槽312,定位槽312沿柄体31的周向延伸而穿通柄体31的两侧面,定位槽312用于定位风机组件60。柄体31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连接孔314。柄体31的末端设有尾框311,尾框311设有连通进风通道301的进风口315,即进风口315位于柄体31远离壳体21的一端。尾框311面朝盖体33的侧面设有卡接孔3110。柄体31的内周面靠近壳体21处设有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第一控制开关316用于控制风机组件60的风量,第二控制开关317用于控制电热组件80是否开启而发热。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分别通过拨动键318驱动以实现对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的操作。具体地,柄体31的外周面对应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处分别设有相互间隔的导滑槽319,两个拨动键318分别插入对应的导滑槽319连接于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
47.如图10所示,每一拨动键318包括拨动片3180、设于拨动片3180其中一侧面的两个间隔的导滑钩3182,以及设于拨动片3180相对的另一侧面的防滑条3184。两个导滑钩3182分别插入柄体31对应的两个导滑槽319,使拨动键318沿导滑槽319滑动地连接于柄体31,且两个拨动键318分别连接于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
48.如图4至图7所示,手柄盖体33的结构与柄体31的结构相似,具体地,手柄盖体33的径向横截面为半圆环形,手柄盖体33的内周面远离主壳体21一端设有定位槽332,定位槽332沿手柄盖体33的周向延伸而穿通手柄盖体33的两侧面,手柄盖体33用于定位风机组件60。手柄盖体33的两侧壁分别设有通孔334。手柄盖体33的末端设有尾框331,尾框331设有连通进风通道301的进风口335,即进风口335位于手柄盖体33远离壳体21的一端。尾框331
面朝柄体31的侧面设有卡接块3310。手柄盖体33的内周面靠近壳体21处设有两个抵顶片336,两个抵顶片336用于抵顶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每一抵顶片336平行于进风通道301的延伸方向,以减少抵顶片336对气流的阻挡。在其实施例上,抵顶片336也可以省略,或者采用抵顶针取代抵顶片336,从而能进一步减少对气流的阻挡。
49.套筒35的周壁对应拨动键318设有连通套筒35的内腔的导槽350,拨动键318能在导槽350内滑动。套筒35的内周面远离主壳体21的一端设有连接环351,连接环351沿其周向设有卡槽352。
50.手柄30还包括尾盖36,尾盖36可拆卸地连接于柄体31和/或手柄盖体33末端,尾盖36设有透气孔360;当尾盖36连接于柄体31和/或手柄盖体33时,透气孔360连通进风口315、335。具体地,尾盖36为圆筒结构,尾盖36的周壁设有条形的若干透气孔360,这些透气孔360沿手柄30的周向排列。优选地,这些透气孔360沿手柄30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尾盖36面朝柄体31的端面设有卡接条362,卡接条362沿尾盖36的周向延伸。尾盖36背离卡接条362的一端设有安装孔364,所述安装孔364用于固定充电接头52。
51.优选地,尾盖36与柄体31和/或手柄盖体33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滤网37,滤网37为圆筒结构。本实施例中,滤网37可拆卸的设置于尾盖36与柄体31的尾框311和手柄盖体33的尾框311。如图12所示,滤网37的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尾盖36,以使滤网37定位于尾盖36中。
52.请一并参阅图6-图7及图11,风机组件60包括定位筒62、设于定位筒62内的电机64、连接于电机64的风叶66。当定位筒62被柄体31与手柄盖体33夹持时,风叶66的旋转轴心线与进风通道301的中心线共轴。定位筒62的外周面设有若干定位凸块67,若干定位凸块67抵顶于柄体31的内周面及手柄盖体33的内周面,以使风机组件60定位于手柄30内。
53.如图6及图7所示,充电电池组件50还包括用于安装若干充电电池51的电芯支架55,若干充电电池51沿电芯支架55的周向排列。电芯支架55包括若干支撑柱551,若干支撑柱551与主壳体21的若干支撑柱214一一对应,每一支撑柱551的端部沿其轴向设有固定孔5510。主控板56电连接于充电电池51、风机组件60、充电接头52、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主控板56用于控制充电电池51的充电,以及控制电机64的转动。
54.电热组件80位于充电电池组件50一端,具体地,电热组件80包括连接于电芯支架55的发热丝支架81及缠绕于发热丝支架81上的发热丝83。发热丝83电连接于主控板56。充电电池51给电机64、发热丝83及主控板56提供电量。
5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3,组装无线吹风机100时,将充电电池组件50和电热组件80的组合放置于主壳体21的出风通道201中,使若干支撑柱551与若干支撑柱214一一对接,若干锁固件如镙钉分别插入这些支撑柱214的连接孔2140锁固于对应的固定孔5510,以使充电电池组件50和电热组件80固定于主壳体21。此时,电热组件80靠近主壳体21的出风口211处,充电电池组件50及主控板56位于出风通道201远离出风口211的一端,且充电电池组件50及主控板56靠近电热组件80的一端正对进风通道301;因此,所述风机组件60工作产生的气流从进风通通道301流入出风通道201,其中一部分气流经过充电电池51及主控板56后穿过电热组件80,从出风口211排出;另一部分气流直接从进风通通道301穿过电热组件80后从出风口211排出。将密封圈247套设于后盖24的定位槽246内,并将后盖24覆盖于主壳体21的后端,直至后盖24的凸缘243抵顶定位条216,若干锁固件插入后盖24的沉头孔244并锁固
于电芯支架55,使充电电池组件50和电热组件8牢固地固定于上壳体21内。将前壳22安装于主壳体21的前端,具体地,将前壳22套接于主壳体21的卡环212上,若干锁固件如镙钉穿过前壳22锁固于对应的连接柱213的锁固孔内,以将前壳22固定连接于主壳体21。
56.将风机组件60安装至手柄30,具体地,将风机组件60的定位筒62的一部分容置于柄体31的定位槽312内,再将手柄盖体33扣合于柄体31上,使定位筒62的另一部分容置于手柄盖体33的定位槽332内,3尾框311的卡接块3310分别卡接于尾框311的卡接孔3110内,若干锁固件如螺钉分别插入若干通孔334锁固于对应的连接孔314中,使得风机组件60被夹持于柄体31与手柄盖体33之间,风机组件60的风叶66旋转轴心线与手柄30的轴心线共线,即进风通道301的中心线与风叶66的旋转轴心线共线,手柄盖体33的抵顶片336分别抵顶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将电线53容置于柄体31的线槽303内,将套筒35套设于柄体31及手柄盖体33外,直至套筒35的导槽350正对柄体31的导滑槽319,将两个拨动键318的导滑钩3182分别插入对应的导滑槽319并连接于第一控制开关316及第二控制开关317。将充电接头52安装至尾盖36的安装孔364中,并将滤网37贴合于尾盖36的内周面。再将尾盖36连接于套筒35的尾端,具体地,将尾盖36套设于尾框311、331,且尾盖36的卡接条362可折卸地卡接于套筒35的卡槽352,此时,进风口315外露出套筒35,尾盖36的透气孔360、滤网37的通孔及进风口315相互连通。
57.如图14所示,使用无线吹风机100时,将风嘴70安装至风筒20,即将风嘴70的第二吸附件73与风筒20的第一吸附件221吸附定位,风通孔75连通前壳22的通孔220。操作拨动键318以触发第一控制开关316,所述第一控制开关316发送信号给主控板56,所述主控板56接收信号并控制电机64工作以带动风叶66旋转,使气流自尾盖36的透气孔360穿过滤网37进入进风通道301,再经出风通道201、出风口211、通孔220及出风通孔75排出。当需要调节无线吹风机100的风量时,只需滑动拨动键318使第一控制开关316连接至不同的挡位,通过主控板56控制电机64的功率,以调节风叶66的旋转速度,实现风量的调节。当需要热风时,操作拨动键318以触发第二控制开关317,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17发送信号给主控板56,所述主控板56接收信号并控制发热丝83发热,当气流经过发热丝83时与其发生热交换,使得无线吹风机100吹出热气流。另外,发热丝83的发热功率也可以通过操作第二控制开关317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的热气流的需要。
58.在无线吹风机100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从进风通通道301流入出风通道201的气流其中一部分经充电电池51及主控板56,因此,充电电池51及主控板56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从风通通道301流入出风通道201的气流及时散掉,使无线吹风机100的工作更稳定,且能防止充电电池51及主控板56温度过高而损坏,提高了无线吹风机100的使用寿命。
59.优选地,主控板56上还设有电池保护电路模块,所述电池保护电路模块用于对机体20内的充电电池51进行有效的保护,即防止对充电电池51的过充电保护、过度放电保护、过电流保护及短路保护等。
60.优选地,无线吹风机100还设有电连接于主控板56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无线吹风机100的工作状态,用户通过观察所述显示模块能及时了解无线吹风机100的工作状态。
61.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壳体21也可以为矩形腔体、椭圆形腔体、多边形腔体等。
62.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