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


背景技术:

2.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和数据自动记录等系统组成,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计算和存贮,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简称全站仪(tps)。
3.授权公告号为cn2095592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全站仪,其包括视镜主体,视镜主体包括壳体、物镜、目镜、分光棱镜、激光发射器和至少四个的检测器;物镜和目镜互为对象设置在壳体上,分光棱镜位于物镜和目镜之间;激光发射器位于分光棱镜的侧边;检测器以物镜中心线呈圆周阵列环设在物镜的侧边的壳体上;检测器包括滤镜与检测块,所述滤镜位于检测块的上方;检测块表面与物镜表面平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测量人员测量多个数据时,易出现多记、漏记数据的现象,重新测量时致使测量的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测量目标进行影像的记录,以使得测量数据不易出错,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包括视镜外壳以及依次间隔设置在视镜外壳内的物镜、分光棱镜和调焦透镜,所述分光棱镜沿与视镜外壳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设有光敏二极管,所述分光棱镜与视镜外壳轴向相平行的截面上设有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照射在分光棱镜上,所述视镜外壳在调焦透镜远离分光棱镜的一侧设有影像记录装置,所述影像记录装置包括与调焦透镜正对且间隔设置的图像采集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显示模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视镜外壳用作固定基础;测量时,激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通过分光棱镜作用后穿过物镜并照射在目标物上,从而形成外光路;然后再经同一路径反射回来,并再经分光棱镜作用后被光敏二极管接收,从而形成内光路,通过计算内光路和外光路光线的相位差可以得出光线的传播时间,从而间接得出目标物与全站仪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人员可以通过物镜至分光棱镜再至调焦透镜的光线传播路径对目标物进行瞄准,并且图像采集模块捕捉调焦透镜作用后的影像信息,并将其传递至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再经由显示模块进行展示和记录,再配合以全站仪上的数据显示屏,测量人员记录测量数据时更加便捷,且不易出错。
9.可选的,所述影像记录装置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储存模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控制模块处理后的影像信息,以使得测量人员可以查阅历史测量数据。
11.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和视镜外壳之间设有防护罩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储存模块均固设于防护罩壳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壳用于对图像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储存模块进行防护,以使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储存模块不易受潮、受损。
13.可选的,所述防护罩壳在显示模块远离视镜外壳的一侧设有防尘盖板,所述防尘盖板盖合在显示模块外,防尘盖板的一端与防护罩壳转动连接,防尘盖板的另一端通过限位件与防护罩壳可拆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测量时,测量人员可以将防尘盖板旋转打开;测量完成后,防尘盖板将对显示模块进行盖合,其可以对显示模块起到防尘作用,以使得下次测量时显示模块不易因覆盖有灰尘而影响到测量人员的瞄准。
15.可选的,所述防护罩壳远离防尘盖板转动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嵌接槽,所述限位件包括弹性头部和弹性杆部,所述弹性杆部固定在防尘盖板上,所述弹性头部卡接固定在嵌接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头部与嵌接槽相配合,弹性杆部与防尘盖板固定连接,通过控制弹性头部与嵌接槽侧壁的卡接与分离,即可实现防尘盖板端部与防护罩壳的可拆卸连接。
17.可选的,所述嵌接槽远离防尘盖板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凹陷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人员可以将指部伸入凹陷部内,从而较为省力地将弹性头部从嵌接槽内取出,更加便捷。
19.可选的,所述调焦透镜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设有倒向棱镜。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物的图像信息经过物镜作用后,其会被镜像一次,此时倒向棱镜可以将调焦透镜作用后的图像信息进行180度的倒向,以使得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为目标物的正视图,从而使得测量人员更容易将目标物瞄准。
21.可选的,所述倒向棱镜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设有十字丝分划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十字丝分划板的上丝和下丝,可以达到测量视距的目的。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影像记录装置,其可以显示调焦透镜作用后的目标物影像,并对目标物的影像进行记录和储存,再配合以全站仪上的数据显示屏,测量人员记录测量数据时更加便捷,且不易出错;
25.2.通过设置防尘盖板,其可以对显示模块起到防尘作用,以使得下次测量时显示模块不易因覆盖有灰尘而影响到测量人员的瞄准。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实景外壳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尘盖板打开时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视镜外壳;11、防护罩壳;111、嵌接槽;112、凹陷部;12、防尘盖板;13、限位件;131、弹性头部;132、弹性杆部;2、物镜;3、分光棱镜;4、调焦透镜;5、光敏二
极管;6、激光发射器;7、影像记录装置;71、图像采集模块;72、控制模块;73、显示模块;74、储存模块;8、倒向棱镜;9、十字丝分划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参照图1和图2,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包括视镜外壳1、物镜2、分光棱镜3、调焦透镜4、光敏二极管5、激光发射器6和影像记录装置7。
32.视镜外壳1为管状结构,视镜外壳1用作固定基础。物镜2、分光棱镜3、调焦透镜4、光敏二极管5和激光发射器6均固定在视镜外壳1内,并构成观测及测量系统。物镜2固定在视镜外壳1轴向的一端,具体测量时,视镜外壳1上物镜2所在的一端朝向目标物。光敏二极管5设在分光棱镜3沿视镜外壳1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激光发射器6设在分光棱镜3沿视镜外壳1轴线相平行的截面上,且激光发射器6发射的光线照射在分光棱镜3上。激光发射器6发射的光线通过分光棱镜3作用后穿过物镜2并照射在目标物上,从而形成外光路;然后再经同一路径反射回来,并再经分光棱镜3作用后被光敏二极管5接收,从而形成内光路。此时通过计算内光路和外光路光线的相位差可以得出光线的传播时间,从而间接得出目标物与全站仪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人员可以通过物镜2至分光棱镜3再至调焦透镜4的光线传播路径对目标物进行瞄准,以使得激光发射器6发射的光线可以照射在目标物上,进而达到测距的目的。影像记录装置7固定在视觉外壳上,且影像记录装置7位于调焦透镜4远离分光棱镜3的一侧。影像记录装置7用于显示调焦透镜4作用后的目标物影像,并且影像记录装置7还可以对目标物的影像进行记录和储存,再配合以全站仪上的数据显示屏,测量人员记录测量数据时更加便捷,且不易出错。
33.影像记录装置7包括图像采集模块71、控制模块72、显示模块73和储存模块74。图像采集模块71与调焦透镜4正对且间隔设置,图像采集模块71用于捕捉调焦透镜4作用后的影像信息。控制模块72与图像采集模块71电连接,控制模块72用于对图像采集模块71采集到的影像信息进行处理。显示模块73与控制模块72电连接,显示模块73用于将控制模块72处理后的影像信息进行展示,从而以便于测量人员对目标物进行瞄准。储存模块74与控制模块72电连接,储存模块74用于储存控制模块72处理后的影像信息,以使得测量人员可以查阅历史测量数据。
34.目标物的图像信息经过物镜2作用后,其会被镜像一次。为使得测量人员瞄准目标物时更加便捷,调焦透镜4和图像采集模块71之间设有倒向棱镜8,导向棱镜固定在视镜外壳1内。倒向棱镜8用于对调焦透镜4作用后的图像信息进行180度的倒向,以使得图像采集模块71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为目标物的正视图,从而使得测量人员更容易将目标物瞄准。
35.导向棱镜和图像采集模块71之间设有十字丝分划板9,十字丝分划板9同样固定在视镜外壳1内。通过十字丝分划板9的上丝和下丝,可以达到测量视距的目的。
36.显示模块73和视镜外壳1之间设有防护罩壳11。防护罩壳11固定在视镜外壳1上,且防护罩壳11与视镜外壳1相连通。图像采集模块71、控制模块72和储存模块74均固定在防护罩壳11内,显示模块73嵌设在防护罩壳11远离视镜外壳1的一端,且显示模块73将防护罩壳11封闭。防护罩壳11用于对图像采集模块71、控制模块72和储存模块74进行防护,以使得
图像采集模块71、控制模块72和储存模块74不易受潮、受损。
37.参照图1和图3,防护罩壳11在显示模块73远离视镜外壳1的一侧设有防尘盖板12。防尘盖板12的形状与显示模块73的形状相适配,且防尘盖板12盖合在显示模块73外,即防尘盖板12可以将显示模块73完全覆盖。防尘盖板12靠近地面的一端与防护罩壳11转动连接,防尘盖板12远离地面的一端通过限位件13与防护罩壳11可拆卸连接。
38.具体测量时,将先将限位件13松开,并将防尘盖板12进行旋转,然后通过显示模块73对目标物进行瞄准和测距;测量完成后,再反向旋转防尘盖板12,并使防尘盖板12通过限位件13重新固定在防护罩壳11上,即可使得防尘盖板12对显示模块73起到防尘作用,以使得下次测量时显示模块73不易因覆盖有灰尘而影响到测量人员的瞄准。
39.防护罩壳11远离防尘盖板12转动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嵌接槽111,本实施例中,嵌接槽111设在防护罩壳11远离地面的一端。限位件13与嵌接槽111的侧壁相配合,以实现防尘盖板12端部与防护罩壳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限位件13包括弹性头部131和弹性杆部132,弹性头部131和弹性杆部132为一体机构且二者均可以采用复合橡胶材料制成。弹性杆部132可以粘接固定在防尘盖板12上,弹性头部131卡接固定在嵌接槽111内,且弹性头部131卡接固定时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以提高卡接固定时的稳固性。限位件13还可以采用螺栓等,此时限位件13穿过防护罩壳11远离地面的一端,并与防护罩壳11螺纹连接即可。
40.嵌接槽111远离防尘盖板12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凹陷部112。凹陷部112由嵌接槽111的侧壁沿远离防尘盖板12的方向凹陷所形成,即凹陷部112与嵌接槽111相连通。测量人员可以将指部伸入凹陷部112内,从而较为省力地将弹性头部131从嵌接槽111内取出,更加便捷。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全站仪的实施原理为:具体测量时,测量人员先将指部伸入凹陷部112内,将弹性头部131从嵌接槽111内取出,然后转动防护罩壳11。再通过目标物、物镜2、分光棱镜3、调焦透镜4、倒向棱镜8、十字丝分划板9和图像采集模块71的光线传递路线对目标物进行瞄准,此时激光发射器6发射的光线通过分光棱镜3作用后穿过物镜2并照射在目标物上形成外光路;然后再经同一路径反射回来,并再经分光棱镜3作用后被光敏二极管5接收形成内光路。通过计算内光路和外光路光线的相位差可以得出光线的传播时间,从而间接得出目标物与全站仪之间的距离。通过图像采集模块71可以捕捉图像信息,并经过控制模块72处理后由显示模块73进行展示和记录,并由储存模块74进行储存。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