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吊床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床。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吊床一般为一帆布或网布制成的床体,床体两端设置连接绳,使用时将两端连接绳固定于固定部(如树、柱等物体)上即可实用,但上述吊床使用时会产生收卷而将人体包覆于内,舒适性不佳,同时稳定性也不够可靠。
3.为提高吊床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市面上出现了在吊床两端加设杆体的吊床,但上述结构的吊床不便于收纳,且杆体和吊床的连接方式也不够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吊床。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床,包括左杆体、右杆体和吊床主体,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上都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吊床主体两端分别设有多根连接绳,所述吊床主体两端的各连接绳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分别与一吊环相连接;
6.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都由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杆体一端的连接套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端部的连接按钮件;
7.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面上具有一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下方的第一杆体端面上还具有一凸块,所述限位孔的开口处呈喇叭状并向下弯折呈一圆孔,部分所述圆孔位于凸块上,所述限位孔的开口处和圆孔的弯折连接处为一弧形壁,所述凸块上还具有一避位槽;
8.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形状与连接套相对应且插入连接套内,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上具有一深孔,所述深孔上伸缩连接有一顶柱,所述顶柱的底部具有一限位台,所述顶柱和深孔的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连接套上具有与顶柱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顶柱卡入并延伸出连接套上的通孔对第二杆体和连接套的连接处进行一次限位;
9.所述顶柱的下端具有一压杆,所述深孔下方的第二杆体上具有一小扇形腔和一大扇形腔,所述小扇形腔和大扇形腔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连杆,所述小扇形腔位于深孔下方,所述深孔和小扇形腔之间具有一通道,所述压杆插入在通道内,所述大扇形腔的一侧与第二杆体的端面相贯通,所述连杆位于大扇形腔内的一端端部上固定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上端为半球形,所述限位部的下端为柱状,所述大扇形腔下方的第二杆体端面上具有一凸块相对应的台阶,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面和第一杆体的端面相抵接,所述凸块和台阶相匹配,所述限位部卡入在第一杆体的限位孔内对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连接处形成二次限位。
10.进一步的,所述吊床主体两端铆合有多个连接环,各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连接环相连接,各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并与吊环相连接,位于中部的五根或七根连接绳穿过通孔后并编制成一绳结再与吊环相连接。
11.可选的,所述吊床主体中部具有多个通道,各所述连接绳穿过对应的通道,各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穿过左杆体和右杆体与吊环相连接,所述连接绳和左杆体或右杆体的连接处还设有限位扣。
12.进一步的,所述顶柱的顶部为弧形。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端部还各复合有一端部套,所述连接按钮件都设置于端部套内。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端部和连接套上还具有对应连接绳的通孔。
15.进一步的,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都弯折为弧形,具体的,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均为由带有弧形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连接而成的弧形杆,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两根直杆,更为美观,使用者躺在吊床上也更为舒适,同时,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拆卸后,其长度也相对缩短,利于包装运输。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弧形的左杆体和右杆体支撑吊床主体,使吊床主体更为舒适、美观和可靠,左杆体和右杆体都由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连接而成,连接和拆卸都非常方便,拆卸折叠后吊床可收纳为一筒状,便于使用者携带至户外使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连接处设置了两重限位结构,连接方式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0.如图1所示,一种吊床,包括弧形的左杆体1、右杆体2和吊床主体3,所述左杆体1和右杆体2上都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吊床主体3两端分别设有多根连接绳4,所述吊床主体3两端的各连接绳4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分别与一吊环5相连接;
2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吊床主体3为一长方形的高强度布,所述吊床主体3两端铆合有多个连接环,各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与连接环相连接,各所述连接绳4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并与吊环5相连接,位于中部的五根或七根连接绳4穿过通孔后并编制成一绳结再与吊环5相连接,有利于保持吊床主体3的稳定性;
2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吊床主体3中部具有多个通道,各所述连接绳4穿过对应的通道,各所述连接绳4的两端分别穿过左杆体1和右杆体2与吊环5相连接,所述连接绳4和左杆体1或右杆体2的连接处还设有限位扣6,使吊装主体更为牢固可靠,具有更好的承重能力;
23.结合图2所示,所述左杆体1和右杆体2都由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杆体7一端的连接套9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端部的连接按钮件;
24.所述第一杆体7的端面上具有一限位孔10,所述限位孔10下方的第一杆体7端面上还具有一凸块11,所述限位孔10的开口处呈喇叭状并向下弯折呈一圆孔,部分所述圆孔位于凸块11上,所述限位孔10的开口处和圆孔的弯折连接处为一弧形壁,所述凸块11上还具
有一避位槽;
25.所述第二杆体8的端部形状与连接套9相对应且插入连接套9内,所述第二杆体8的端部上具有一深孔18,所述深孔18上伸缩连接有一顶柱12,所述顶柱12的顶部为弧形,所述顶柱12的底部具有一限位台,所述顶柱12和深孔18的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13,所述连接套9上具有与顶柱12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顶柱12卡入并延伸出连接套9上的通孔对第一杆体7和连接套9的连接处进行一次限位;
26.所述顶柱12的下端具有一压杆14,所述深孔18下方的第二杆体8上具有一小扇形腔15和一大扇形腔16,所述小扇形腔15和大扇形腔16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连杆17,所述小扇形腔15位于深孔18下方,所述深孔18和小扇形腔15之间具有一通道,所述压杆14插入在通道内,所述大扇形腔16的一侧与第二杆体8的端面相贯通,所述连杆17位于大扇形腔16内的一端端部上固定有一限位部19,所述限位部19的上端为半球形,所述限位部19的下端为柱状,所述大扇形腔16下方的第二杆体8端面上具有一凸块11相对应的台阶,所述第二杆体8的端面和第一杆体7的端面相抵接,所述凸块11和台阶相匹配,所述限位部19卡入在第一杆体7的限位孔10内对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的连接处形成二次限位;
27.具体的,所述连接套9为钢套,所述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都为木质杆体;
2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的端部还各复合有一工程塑料材质的端部套20,所述连接按钮件都设置于端部套20内,以便于加工;
2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7端部和连接套9上还具有对应连接绳4的通孔,以使吊床具有更好的平衡性。
30.本实用新型利用左杆体1和右杆体2支撑吊床主体3,使吊床主体3更为舒适,左杆体1和右杆体2的连接和拆卸都非常方便,便于使用和收纳;对左杆体1和右杆体2进行连接时,仅需按压顶柱12,即可将第二杆体8的端部插入连接套9内,此时,由于顶柱12被连接套9的内壁压迫,顶柱12会下压压杆14,而压杆14压迫连杆17在小扇形腔15的一端,使连杆17在大扇形腔16的一端抬起,限位部19也抬起与限位孔10的喇叭口先对应,第二杆体8的端面与第一杆体7的端面相抵接时,顶柱12卡入并穿出连接套9上的通孔对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的连接处进行一次限位,此时压杆14复位,连杆17在限位部19自重作用下也复位,限位部19卡入限位孔10,对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的连接处进行二次限位,使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的连接处牢固可靠,即使有人或物误触顶柱12,只要顶柱12未完全下压至极限,第一杆体7和第二杆体8不会分离;收纳时,仅需完全下压顶柱12,使限位部19从限位孔10中抬起,即可将第二杆体8从连接套9中抽出,再将吊床进行折叠收纳,收纳也非常便利。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