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钢梁 标高 用于 机构 钢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


背景技术:

2.钢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可以大大减少工期,另外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尤其被应用于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
3.钢构建筑的承重柱上通常会垂直固接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钢梁,为了改善受力条件,提高抗震性能,相邻钢梁之间或钢梁与承重柱之间会设置隅撑杆。但是对于钢构建筑中偶现的标高不同的钢梁之间,目前却没有对应适配的隅撑机构。
4.因此,钢构建筑技术领域亟需一种可用于标高不同钢梁下翼缘之间的隅撑结构,具有特定的结构,可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添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可用于标高不同钢梁下翼缘之间的隅撑结构,具有特定的结构,可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所述直杆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第二所述直杆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呈水平方向延伸。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直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一延展部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一钢梁的腹板;所述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直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二延展部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二钢梁的腹板。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展部与第一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所述第一延展部的宽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一钢梁竖肋板的侧面;所述第二延展部与第二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所述第二延展部的宽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二钢梁竖肋板的侧面。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展部与第一钢梁上最靠近第二钢梁的竖肋板处相连,所述第二延展部与第二钢梁上最靠近第一钢梁的竖肋板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直杆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直杆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直杆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5
°
~165
°
,所述第二弯
折部与直杆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5
°
~165
°

13.进一步的,所述直杆、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的截面呈l形。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直杆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第二直杆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呈水平方向延伸,直杆倾斜设置满足标高不同的情况,而弯折部的设置保证隅撑机构与钢梁有足够的连接面积,可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隅撑机构的俯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隅撑机构的正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隅撑机构的实施示意图。
20.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1]1‑
直杆,2

第一弯折部,3

第二弯折部,4

第一延展部,5

第二延展部,6

第一钢梁下翼缘,7

第二钢梁下翼缘,8

第一钢梁竖肋板,9

第二钢梁竖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3]
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1,直杆1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2,第二直杆1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3,第一弯折部2和第二弯折部3均呈水平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直杆1倾斜设置满足标高不同的情况,而设置弯折部并且弯折部水平方向延伸,就可以使弯折部与钢梁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面积,无论是焊接还是通过紧固件相连,都有足够的连接点位(如焊缝总长度大、螺栓螺母孔位多),进而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
[0024]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2远离直杆1的一端设有第一延展部4,第一延展部4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6延伸至第一钢梁的腹板;第二弯折部3远离直杆1的一端设有第二延展部5,第二延展部5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7延伸至第二钢梁的腹板。更进一步的,第一延展部4与第一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第一延展部4的宽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6延伸至第一钢梁竖肋板8的侧面;第二延展部5与第二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第二延展部5的宽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7延伸至第二钢梁竖肋板9的侧面。可以理解的是,延展部长度方向延伸至钢梁腹板,延展部宽度方向延伸至钢梁竖肋板,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延展部与肋板或腹板焊在一起,操作方便、连接牢靠。
[0025]
进一步的,第一延展部4与第一钢梁上最靠近第二钢梁的竖肋板处相连,第二延展
部5与第二钢梁上最靠近第一钢梁的竖肋板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展部4与第一钢梁上最靠近第二钢梁的竖肋板处相连,第二延展部5与第二钢梁上最靠近第一钢梁的竖肋板相连,也即延展部与钢梁连接为位置在钢梁上最靠近承重柱的竖肋板附近。
[0026]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2与直杆1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第二弯折部3与直杆1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钢梁和第二钢炼具有一定的高度差才需要设置特殊形状的隅撑机构,但是当高度差过大时,由于隅撑倾斜角度太大而起不到很好的改善受力情况的效果,就没必要采用隅撑机构。
[0027]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2与直杆1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5
°
~165
°
,第二弯折部3与直杆1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5
°
~165
°
。可以理解的是,弯折部与直杆1在水平方向的夹角设置在合适的范围内就可以使隅撑机构在保证承受租后拉力的同时具有较短的长度。
[0028]
进一步的,直杆1、第一弯折部2、第二弯折部3的截面呈l形。可以理解的是,直杆1、第一弯折部2、第二弯折部3的截面呈l形,也即直杆1、第一弯折部2、第二弯折部3由角钢制成。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0]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机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