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速混合型发酵罐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1: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酵 混合型 装置 特别 快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混合型发酵罐补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基导入到发酵液内,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
3.现在的培养基排出至发酵罐内,是通过导管直接排出至发酵罐的内部底部,但单一的导管加料,培养基多数只汇集在发酵液的底部,发酵液与培养基混合不充分,混合效率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混合型发酵罐补料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快速混合型发酵罐补料装置,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同一中线的补液组件,所述补液组件包括上环体、直管以及下环体,所述下环体置于下定位组件上,所述下定位组件固定于发酵罐的内壁,所述下环体的表面垂直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直管,所述直管、下环体上均开设有出液口,各个所述直管的顶端均连通至上环体,所述上环体与补料管连通,所述上环体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定位组件的顶部,所述上定位组件固定于发酵罐的内壁。
6.进一步的,所述直管的侧壁开设有水平喷射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呈竖直方向线性阵列分布。
7.进一步的,所述下环体的侧壁开设有水平喷射的第二出液口,所述下环体的底面开设有竖直向下喷射的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第三出液口呈环形阵列分布。
8.进一步的,所述下定位组件由环状阵列分布的支撑座组成,所述支撑座的外侧焊接于发酵罐的内壁,所述支撑座的内侧开设有阶梯状的装配槽,所述下环体嵌入于装配槽内,所述下环体的侧壁与装配槽的阶梯面抵触,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支撑座错开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组件由环状阵列分布的第二固定板组成,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侧焊接于发酵罐的内壁,所述上环体的外壁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置于第二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上环体的内部设有同心的中心接头,所述中心接头的侧壁通过多个分散管连通至上环体,所述中心接头的入口处与补料管连通。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补料管可将培养基料液排出至上环体,然后液体再分散至各个直管,各个直管能够将料液排出,实现竖直方向多方位喷射,下环体能够将料液排出至发酵罐的底部,使得培养基在发酵罐底部快速喷射,使得培养基与发酵液快速混合;
13.2、下定位组件可从底部支撑托起补液组件,上定位组件可从上部固定补液组件,使得补液组件能够快速安装在发酵罐内。
附图说明
1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混合型发酵罐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下环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17.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上环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所示:1、发酵罐;2、补液组件;21、上环体;211、中心接头; 212、分散管;213、第一固定板;22、直管;221、第一出液口;23、下环体;231、第二出液口;232、第三出液口;3、下定位组件;31、支撑座; 311、装配槽;4、上定位组件;5、补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一种快速混合型发酵罐补料装置,包括发酵罐1,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同一中线的补液组件2,所述补液组件2包括上环体21、直管 22以及下环体23,所述下环体23置于下定位组件3上,所述下定位组件3 固定于发酵罐1的内壁,所述下环体23的表面垂直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直管22,所述直管22、下环体23上均开设有出液口,各个所述直管22的顶端均连通至上环体21,所述上环体21与补料管5连通,所述上环体21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定位组件4的顶部,所述上定位组件4固定于发酵罐1的内壁;补料管可将培养基料液排出至上环体,然后液体再分散至各个直管,各个直管能够将料液排出,实现竖直方向多方位喷射,下环体能够将料液排出至发酵罐的底部,使得培养基在发酵罐底部快速喷射,使得培养基与发酵液快速混合;下定位组件可从底部支撑托起补液组件,上定位组件可从上部固定补液组件,使得补液组件能够快速安装在发酵罐内。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直管22的侧壁开设有水平喷射的第一出液口221,所述第一出液口221呈竖直方向线性阵列分布;线性阵列分布的第一出液口,可实现培养基在竖直方向多位置水平喷射。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环体23的侧壁开设有水平喷射的第二出液口231,所述下环体23的底面开设有竖直向下喷射的第三出液口 232,所述第二出液口231、第三出液口232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二出液口可实现培养基在发酵罐底部水平喷射,第三出液口可实现培养基在发酵罐底部竖直向下喷射,从而实现多方位喷射,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效率。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定位组件3由环状阵列分布的支撑座31组成,所述支撑座31的外侧焊接于发酵罐1的内壁,所述支撑座31 的内侧开设有阶梯状的装配槽311,所述下环体23嵌入于装配槽311内,所述下环体23的侧壁与装配槽311的阶梯面抵触;下定位组件能够从底部支撑托起补液组件,安装时,将补液组件直接插入各个支撑座内,实
现补液组件的预定位,下环体与阶梯面的配合,可对补液组件进行有效的约束定位;
25.所述第三出液口232与支撑座31错开设置;错开设置能够避免支撑座阻拦第三出液口。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定位组件4由环状阵列分布的第二固定板组成,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侧焊接于发酵罐1的内壁,所述上环体 21的外壁设有第一固定板213,所述第一固定板213相对置于第二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板213与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利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配合,能够实现将上环体固定在发酵罐内;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减少补液组件上的开孔量,使得补液组件的结构更为稳定。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环体21的内部设有同心的中心接头 211,所述中心接头211的侧壁通过多个分散管212连通至上环体21,所述中心接头211的入口处与补料管5连通;
28.在发酵罐1内安装补液组件2具体的为:
29.将各个支撑座31呈环形阵列焊接在发酵罐1的内壁底部,将第二固定板焊接在发酵罐1的内壁顶部,然后将补液组件2整体插入到下定位组件3 上,下环体23嵌入到各个支撑座31的装配槽311内,支撑座31对下环体 23进行夹持定位;在插入的过程中,上环体21外壁的第一固定板213会相对置于第二固定板上,最后拧上锁紧螺钉,使得第一固定板213与第二固定板连接为一体;
30.在发酵时,将发酵液先加入到发酵罐1内,然后通过补料管5将培养基液体补入到中心接头211内,液体再通过分散管212输出至上环体21,然后向下流出至各个直管22,培养基通过直管22上的第一出液口221在不同高度水平喷射,培养基经过直管22最后汇流至下环体23,最后再通过下环体23上的第二出液口231水平喷射出、第三出液口232竖直向下喷出,实现多维度快速喷射培养基液体,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效率。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