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头盔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护具 头盔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护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盔。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头盔通常设置有头盔带,以辅助头盔紧固于佩戴者的头部,增加佩戴的稳定性避免头盔轻易脱离头部而失去保护。
3.在头盔未使用时,头盔被挂置或放置,使得头盔带处于自由垂挂或自由放置状态,不但占用空间而且有可能对其他物品造成阻挡或遮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备头盔带收置功能的头盔,以节省空间并避免对其他物品造成阻挡或遮挡。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盔,包括:
6.头盔本体;
7.第一头盔带,所述第一头盔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头盔本体一侧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头盔带包括靠前的第一部分和靠后的第二部分;
8.第二头盔带,所述第二头盔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头盔本体另一侧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二头盔带包括靠前的第三部分和靠后的第四部分;以及
9.至少一条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或所述第四部分上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弹力带的长度小于所述弹力带的两端沿所述第二部分和/或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长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固定件;
11.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件。
12.进一步地,所述头盔内壁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位置的下方具有贯通所述头盔的第一通孔;
13.所述头盔内壁上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位置的下方具有贯通所述头盔的第二通孔。
14.进一步地,所述弹力带的长度使得所述弹力带自由伸长时带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三部分绕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公扣和母扣。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头盔带和所述第二头盔带的端部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头盔的内壁。
17.进一步地,所述弹力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和/或所述第四部分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头盔内壁的同一位置。
18.进一步地,所述弹力带的两端通过针线缝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和 /或所述第四部分上。
19.本实用新型的头盔在头盔带上设置弹力带从而使头盔在未使用时可以通过弹力带收紧头盔带,节省空间且不会阻挡或遮挡其他物品。
附图说明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外形的头盔的左侧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外形的头盔的结构示意简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盔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简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盔的右侧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外形的头盔放置于车筐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筐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外形的头盔的外形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盔放置于车筐中的正面剖视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盔放置于车筐中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31.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32.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盔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头盔包括头盔本体1、第一头盔带21、第二头盔带22和至少一条弹力带 3。其中,第一头盔带21和第二头盔带22分别设置于头盔的两侧,用于将头盔紧固于头部。弹力带3设置于第一头盔带21和/或第二头盔带22 上,用于在头盔未紧固于头部时收紧第一头盔带21和/或第二头盔带以便头盔的收置。
35.具体地,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的头盔结构的示意简图。其中,为说明简便,头盔本体1以半圆形代替,带状部件以线条代替。第一头盔带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头盔本体1的一侧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的c位置和d位置。由此,头盔紧固于头部时头盔带让位佩戴者的耳朵,使佩戴更加舒适。
36.相对应地,第二头盔带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头盔主体1的另一侧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头盔带21和第二头盔带22与头盔连接的位置在头
盔的宽度方向上对齐,或者说,第一头盔带21与第二头盔带22相对设置。由此,头盔紧固于头部时,两侧头盔带对称让位佩戴者的耳朵,使佩戴更加舒适。
37.如图1所示,第一头盔带21包括靠前的第一部分2101和靠后的第二部分2102,第一部分2101和第二部分2202之间具有第一固定件211。换句话说,第一固定件211将第一头盔带21划分为靠前的第一部分2101 和靠后的第二部分2102.
38.如图2所示,第二头盔带22包括靠前的第三部分2203和靠后的第四部分2204,第三部分2203和第四部分2204之间具有第二固定件221。换句话说,第二固定件221将第一头盔带21划分为靠前的第三部分2203 和靠后的第四部分2204。
39.佩戴者通过第一固定件211和第二固定件221相互配合以使头盔紧固于头部。
40.具体地,佩戴者将头盔本体1对位放置于头部上,分别拉动第一头盔带21和第二头盔带22使第一固定件211和第二固定件221相互配合固定。
41.第一头盔带21和第二头盔带22的长度使得第一固定件211与第二固定件221配合时,头盔带基本紧贴佩戴者的脸部、下巴或头部的其他部位从而使头盔与头部形成相对较为紧密的连接,头盔紧固于头部上。
42.弹力带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部分2102和/或第四部分2204 上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由于第二部分2102和第四部分2204 相对于第一部分2101和第三部分2203处于头盔靠后的位置,当头盔未紧固于头部时,弹力带3带动头盔带收紧于头盔的后部。
43.弹力带3的长度小于弹力带3的两端沿第二部分2102和/或第四部分2204之间的长度。也就是说,弹力带3连接于头盔带上时,其两端之间弹力带3的长度,小于其两端之间头盔带的长度。由此,弹力带3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时,可以带动头盔带收紧。应理解的是,与此相对应地,当头盔未紧固于头部时,佩戴者通过拉动第一头盔带21和第二头盔带 22使弹力带3处于受力伸长的状态并与头盔带基本贴合。
44.优选地,弹力带3的一端与第二部分2102和/或第四部分2204的一端共同连接于头盔内壁的同一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d点为头盔带与头盔内壁的连接点,使弹力带3的一端也连接于d点,另一端连接于头盔带上其他的位置。由此,弹力带3的收紧效果更好,并且可以简化工艺流程。
45.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弹力带3也可以固定在头盔内壁的后缘上,或者,头盔带上的任意位置。由此,同样可以实现对头盔带的收紧。
46.其中,第一头盔带21和第二头盔带22的长度不宜过长,其长度应使得对于大多数佩戴者的头部大小,都可以在头盔带与紧固件将头盔紧固于头部时,头盔带可以基本贴合于佩戴者的脸部、下巴或头部的其他部位。并且,第一头盔带21和第二头盔带22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47.优选地,可以在第一固定件211和/或第二固定件221上设置长度调节结构。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在固定件上设置类似于双肩背包的背带长度调节扣。由此,对于头部大小不尽相同的使用者,可以自行调整头盔带的长度以使头盔更加适配。
48.本实施例的头盔可以应用于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等网约车领域。随着绿色出行理念的推广,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为保护骑行者在骑行时的安全,骑行者均需要佩戴头盔。当意外发生时,头盔可以有效的保护骑行者的头
部,避免骑行者的头部受伤。为提高共享类两轮车等的使用率和安全性,每辆车都需要配备有头盔,以供骑行者使用。
49.由于共享类两轮车具有共享性能,因此每当使用者使用完后,需要将头盔与该车辆锁定。当下一个使用者使用时,将头盔与车辆解锁即可使用车辆和头盔,可以有效避免头盔丢失。
50.具体地,共享车辆包括车筐a、锁具b和本实施例所述的头盔,如图5

图9(图5

图9中省略了头盔带以及弹力带)所示。车筐a内形成有与头盔外侧面适配的限位空间a1,使得头盔放置于车筐a的限位空间 a1内头盔不会晃动。具体地,限位空间a1的内侧壁与头盔的第一侧面匹配(也即形状相似),所述第一侧面是指所述头盔靠近边缘处的外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头盔形成的最大侧面位置,使得头盔可以放入限位空间a1内。
51.如图6所示,锁具b固定在限位空间a1内,锁具b与限位空间a1 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锁具b小于头盔内侧的容置空间。所述间隙大于或者等于头盔对应位置的厚度,使得头盔可以放置于锁具b和限位空间a1的侧壁之间。同时该锁具b和限位空间a1的设置方式使得头盔始终定向向下摆放头盔,且使得头盔前后位置固定,方便用户放入和取出头盔。锁具b的外侧面与头盔对应位置的侧面形状适配,使得锁具 b和限位空间a1之间形成的间隙形状与头盔侧面形状相同,从而使得头盔可以快速准确的放入正确位置,具有防盗定位功能。
52.所述头盔锁止后,头盔始终向下罩住锁具b,使锁具b隐藏于车筐a 内,防止车辆静止状态时锁具b被盗。头盔向下放置,使得头盔内部不易进水和进灰尘,提高头盔内部防尘和防水性能。
53.如图3所示,头盔内壁上与第一部分2101和第三部分2203连接位置的下方具有贯通头盔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其中,图3以线条简图的方式仅表示头盔一侧的结构,图中的c与d分别为头盔带与头盔内壁连接的位置,第一通孔11设置于c位置的下方,头盔另一侧的结构与图3相对设置(未在图中示出),包括与第一通孔11相对设置并位于第三部分2203下方的第二通孔12(图中未示出)。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中可以插入销类锁紧件以锁紧头盔。例如,锁具b的两侧具有可以伸缩的锁销,当头盔放置于限位空间a1内时,锁具b的锁销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相对设置,锁具b的锁销从锁具b内伸出并伸入到对应的头盔通孔内,从而将头盔锁定在车筐a内。
54.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头盔内设置有身份识别芯片9,锁具b 内设置有身份感应识别电路b2。头盔与车辆一一对应绑定。当用户扫码租车时,服务器向对应车辆内锁具b的身份感应识别电路b2下达开锁指令,身份感应识别电路b2使驱动机构运行,使得锁销从头盔通孔内移出并移动到锁具本体内,从而实现头盔和车筐a解锁,使得用户在骑行时可以佩戴头盔。
55.当用户骑行结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向服务器发送还车信息,服务器根据还车信息向对应车辆内锁具b的身份感应识别电路下达上锁指令,身份感应识别电路b2感应头盔的身份识别芯片9,确定头盔是否放入车筐a内对应位置。当确定头盔到达位置后,身份感应识别电路b2 使驱动机构运行,使得锁销从锁具本体内伸出并伸入到头盔对应的锁孔 8内,完成头盔上锁。
56.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对头盔本体1的外形作限制。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的
头盔外形,以及如图5和图7所示的头盔外形,都是一些头盔外形可选的实现方式。
57.头盔未紧固于头部并被用户放置于车筐a内时,由于头盔带位于头盔通孔的上方,头盔带会阻挡头盔通孔,进而阻挡锁销伸入或伸出头盔通孔。弹力带3的设置使得头盔带被收紧于头盔的后部或其他位置从而让位头盔通孔,使得锁销可以伸入或伸出头盔通孔进而对头盔上锁或开锁。
58.本实施例的头盔通过在头盔带上设置弹力带,使头盔未被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头盔未佩戴于头部)时弹力带辅助收紧头盔带,避免头盔带自由垂挂或自由放置而占用空间或阻挡他物。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