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2 22: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特别 实施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自动上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自动上料装置普遍应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现在市面上的自动上料装置,通常包括料仓、物料的推送机构以及接收推送机构推送的物料并进行传送的传送机构。而由于现有的自动上料装置具有结构弊端,故受其整体结构的影响,常导致其料仓不仅内腔小,可盛放物料少,而且需要料仓及推送装置均倾斜设置,以确保自推送机构上落下的物料能够重新落入料仓内,同时料仓内的物料能够被稳定推送,避免在推送的过程中飞出料仓。另外,料仓内的物料总是上层最新送入的物料首先被推送出,而导致下层在先被送入的物料产生积压,造成一定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大容量料仓的设置,且能够使最先进入料仓的物料首先被推送出的自动上料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料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料仓内并能够将所述料仓内的物料推送出的推送机构,以及与所述推送机构相邻用于接收所述推送出的物料,并将其运送至目标位置的传送机构,其中:
5.所述料仓竖直设置,其内部具有用于将其内腔至少分成储料区域和上料区域的隔板,所述料仓至少对应所述储料区域的上部或中部位置处形成有物料接收端,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料仓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储料区域与上料区域相连通,所述储料区域底层的物料最先进入所述上料区域内,并被所述推送机构推送至所述传送机构上。
6.作为优选,所述料仓的顶端敞口形成所述物料接收端,所述料仓至少对应所述储料区域的部分壁面呈倾斜状,以形成用于引导物料落入所述储料区域的第一导滑面。
7.作为优选,所述推送机构包括:
8.推送组件,其竖直设置,并部分位于所述上料区域内,所述推送组件中的部分能够相对所述上料区域移动,以将上料区域内的物料推送至所述传送机构上;以及
9.驱动器,其位于所述料仓外,并与所述活动部相连,以用于驱动其移动。
10.作为优选,所述推送组件包括两组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相互贴靠以形成阶梯状的组合件,所述组合件至少底部位于所述上料区域外,且部分所述组合件的底部与所述驱动器相连,以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物料在竖直方向上呈阶梯式地被逐级推送至所述传送机构上。
11.作为优选,所述组合件包括第一组合件和位于所述第一组合件下方的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二组合件位于所述第一组合件朝向所述上料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组合件与第二组合件均包括:
12.固定件;
13.活动件,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上料区域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件对应贴靠,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活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固定件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进而将所述物料不断地推送至对应的所述固定件的顶端上;
14.其中,所述固定件与活动件的顶端均向避免物料落入所述上料区域内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组合件中的活动件的移动距离至少为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的高度差,以使所述第二组合件中的活动件推送至对应的固定件上的物料,能够滚落至所述第一组合件的活动件上,进而由所述第一组合件的活动件将所述物料经对应的固定件而被推送至所述传送机构上。
15.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活动件联动,且移动距离均至少为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的高度差。
16.作为优选,位于同一所述组合件中的所述活动件朝向相邻的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均设有用于将物料中落入所述活动件与固定件之间的杂质导出或进行收集的第一杂质导引结构。
17.作为优选,第二组合件中的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组合件的活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将物料中落入所述活动件与固定件之间的杂质导出或进行收集的第二杂质导引结构。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杂质导引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件中部的第一凹槽,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及外部连通的第一导引槽,所述活动件的侧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引槽连通的用于将所述杂质导出的第二导引槽。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杂质导引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中部的第二凹槽,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及外部连通的第三导引槽。
20.作为优选,所述料仓对应所述上料区域内处设置有用于接收由所述传送机构上落下的物料,并将该物料重新导入所述上料区域内的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至少具有倾斜设置以供所述物料的滑动的第二导滑面。
21.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发明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料仓竖直设置,能够支持大容量料仓的应用,且通过在料仓内设置底部悬空的隔板,使料仓内被分隔成了底部连通的储料区域和上料区域,如此便可使最先进入储料区域的物料而先被送入上料区域内,进而被推送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最先进入料仓的物料长时间积压,产生损耗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推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料仓;2-储料区域;3-上料区域;4-隔板;5-推送机构;6-传送机构;7-第一导滑面;8-固定件;9-活动件;10-第二导滑面;11-第三导引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28.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29.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0.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31.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发明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32.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33.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34.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3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3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料仓1、至少部分位于料仓1内并能够将料仓1内的物料推送出的推送机构5,以及与推送机构5相邻用于接收推送出的物料,并将其运送至目标位置的传送机构6,其中:
37.料仓1竖直设置,其内部具有用于将其内腔至少分成储料区域2和上料区域3的隔板4,料仓1至少对应储料区域2的上部或中部位置处形成有物料接收端,隔板4的底部与料仓1间具有间隔,以使储料区域2与上料区域3相连通,储料区域2底层的物料最先进入上料区域3内,并被推送机构5推送至传送机构6上。
38.也就是,物料自物料接收端首先进入料仓1的储料区域2,当且仅当该物料落至储料区域2的底部时,才会通过隔板4与料仓1底部间形成的“入口”而进入上料区域3,然后由推送机构5位于上料区域3内的部分向料仓1上方进行推送,以达到位于料仓1外并与推送机构5相邻的传送机构6上,最终由传送机构6运送至目标位置。
39.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发明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料仓1竖直设置,能够支持大容量料仓1的应用,且通过在料仓1内设置底部悬空的隔板4,使料仓1内被分隔成了底部连通的储料区域2和上料区域3,如此便可使最先进入储料区域2的物料而先被送入上料区域3内,进而被推送机构5推送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最先进入料仓1的物料长时间积压,产生损耗的现象发生。
40.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料仓1顶端敞口形成物料接收端,应用时可将该敞口端加设盖板,以保护料仓1内的物料。其中,物料接收端还可形成在料仓1的上
层侧壁处,具体设置位置不唯一。
41.继续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料仓1至少对应储料区域2的部分壁面呈倾斜状,以形成用于引导物料落入储料区域2的第一导滑面7。该第一导滑面7的设置数量不唯一,其可仅邻近物料接收端的一面设置为第一导滑面7,也可储料区域2的所有壁面均设置为第一导滑面7。
42.优选地,在传送机构6传送物料时,物料也会因各种原因而重新落入料仓1的上料区域3内,为了能够保证该部分物料能够稳定地落入上料区域3内,本实施例中的料仓1对应上料区域3内处设置有用于接收由传送机构6上落下的物料,并将该物料重新导入上料区域3内的导引件。该导引件可为一板体,也可为立方体,但不论该导引件为何种结构,其须要至少具有倾斜设置以供物料的滑动并落入上料区域3的的第二导滑面10。
43.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推送机构5包括:
44.推送组件,其竖直设置,并部分位于上料区域3内,推送组件中的部分能够相对上料区域3移动,以将上料区域3内的物料推送至传送机构6上;以及
45.驱动器,其位于料仓1外,并与活动部相连,以用于驱动其移动。
4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推送组件包括两组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相互贴靠以形成阶梯状的组合件,当然还可包括更多个组合件,但至少需要为两个组合件。各组合件至少底部位于上料区域3外,且部分组合件的底部与驱动器相连,以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物料在竖直方向上呈阶梯式地被逐级推送至传送机构6上。
47.例如,两个组合件,一个位于上料区域3的中部,另一个位于上料区域3的上部,位于中部的组合件的可移动部分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先移动至上料区域3的下端,承载好物料后,再移动复位,以将物料推送至上料区域3的中部,此时另一个组合件的可移动部分移动再由上料区域3的上部移动至中部,以承接该位于上料区域3中部的物料,然后将该物料推送至上料区域3的上部,使物料借由推送力的作用下而被送至传送机构6上。或者,两个组合件的可移动部分同时移动,由上料区域3的中部将物料推送至上部的可移动部分每次推送的都是另外一组合件中的可移动部分上一次推送的物料,如此也可达到使物料呈阶梯式逐级推送的效果。
48.具体地,继续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合件包括第一组合件和位于第一组合件下方的第二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位于第一组合件朝向上料区域3的一侧,第一组合件与第二组合件均包括:
49.固定件8;
50.活动件9,其设置在固定件8朝向上料区域3的一侧,并与固定件8对应贴靠,驱动器与活动件9相连,以驱动活动件9沿固定件8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进而将物料不断地推送至对应的固定件8的顶端上;
51.其中,固定件8与活动件9的顶端均向避免物料落入上料区域3内的方向倾斜,第一组合件中的活动件9的移动距离至少为两个固定件8之间的高度差,以使第二组合件中的活动件9推送至对应的固定件8上的物料,能够滚落至第一组合件的活动件9上,进而由第一组合件的活动件9将物料经对应的固定件8而被推送至传送机构6上。
52.例如,第一组合件包括形状、尺寸匹配,并互相贴靠地第一固定件8和第一活动件9,第二组合件包括形状、尺寸匹配,并互相贴靠地第二固定件8和第二活动件9,各活动件9
及固定件8均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体,第一组合件设置在第二组合件背离上料区域3的一侧,也即,第二组合件更靠近上料区域3。第一固定件8与第一活动件9的顶端之间或共面或近似共面,或者第一活动件9的顶端位置高于第一固定件8的顶端位置,第二固定件8与第二活动件9亦然,如此设置,可便于后续物料依次由对应的活动件9滚动制固定件8上。进一步地,驱动器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为一个时,则同时与第一活动件9和第二活动件9相连,并一同驱动其移动,而当为两个时,则可分别驱动一活动件9移动,移动可同步也可异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器为一个,两个活动件9均由同一驱动器驱动,即,两个活动件9为联动、同动关系,两个活动件9的移动距离相同,均优选为两个固定件8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以使第二活动件9由上料区域3的中部位置移动至下部位置时,第一活动件9能够由上料区域3的上部位置移动至中部位置,且其顶端能够与第二固定件8的顶端至少近似共面,以用于承接第二活动件9上一次推送至第二固定件8顶端上的物料,并在第一活动件9向上料区域3上部位置移动时,将该物料推送至上料区域3的上部,进而推送至传送机构6中。进一步地,为了在第二活动件9推送物料至第二固定件8顶端时,以及第一活动件9承接第二固定件8上的物料,并将其推送至第一固定件8顶端,以使物料经第一固定件8的顶端而落入传送机构6的过程中,物料均能够顺利地由一方滚动至另一方,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每个固定件8与活动件9的顶端均向避免物料落入上料区域3内的方向倾斜,以使物料能够在其重力作用下而自动滚动,实现位置的改变。
53.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物料在生产及运送的过程中都会引入一定量的杂质,这就使得当物料在被推送机构5推送的过程中,杂质会落入相邻的固定件8与活动件9中,造成固定件8或活动件9的磨损,甚至严重时会出现卡死现象,致使推送机构5无法正常完成物料的推送。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将位于同一组合件中的活动件9朝向相邻的固定件8的一侧均设有用于将物料中落入活动件9与固定件8之间的杂质导出或进行收集的第一杂质导引结构。同样地,第二组合件中的固定件8朝向第一组合件的活动件9的一侧也设有用于将物料中落入活动件9与固定件8之间的杂质导出或进行收集的第二杂质导引结构。通过设置该第一杂质导引结构以及第二杂质导引结构,可以或将杂质导出外部,或将杂质收集在内部,以待工作人员定时清理。
5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杂质导引结构包括设置在各活动件9朝向相贴靠的固定件8一侧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具体尺寸及形状不限),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及活动件9外部连通的第一导引槽,活动件9的侧部还设有与第一导引槽连通的用于将杂质导出的第二导引槽,该第二导引槽可为一沿活动件9的移动方向设置的长槽,也可为垂直活动件9移动方向的槽体;
55.第二杂质导引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件8朝向第一活动件9一侧的第二凹槽,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二凹槽及外部连通的第三导引槽11。
56.落入相邻的固定件8及活动件9之间的杂质可在活动件9移动的过程中而被导入对应的导引槽中,以由导引槽导引至活动件9或固定件8外部,如重新落入上料区域3内,或被导引至对应连通的凹槽内,由于每个活动件9均与一固定件8对应贴靠,反之亦然,故该凹槽会与对应的固定件8或活动件9配合形成一密闭空间,用来封装导入的杂质,直至工作人员定期维护清理推送机构5时再将积攒的杂质进行处理。
57.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