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埋设有电力通信管道的道路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埋设 管网 构造 管道 道路


1.本技术涉及通信电力管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埋设有电力通信管道的道路构造。


背景技术:

2.城市道路是市政管线的载体,为市政管线提供了敷设的空间,市政管线敷设在道路之下,可以减缓外力对于市政管线的破坏,市政管线直接关系民生,如果市政管线出现损坏将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市政管线损坏易造成周边的道路破坏,增加交通拥堵、影响居民的出行,所以处理好敷设于道路下的市政管线,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3.一般通信、电力管网主要位于人行道和绿化带下,施工前要求相关施工队伍对施工范围进行必要的平整,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快捷和流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埋设管线的道路结构有时候会发生沉降,道路结构的承载力不过关,久而久之,会影响管线的受力,外界压力及环境可能会对通信或者电力管道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埋设有电力通信管道的道路构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道路结构承载力不过关,长期会影响管线的受力,对管道造成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于管道群结构及其各个管道的保护结构增强,减少了管道损坏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埋设有电力通信管道的道路构造,包括管道群结构、地基和回填土;
6.所述管道群结构的底部设在地基上,所述管道群结构的外部设回填土,所述回填土完全覆盖所述管道群结构;
7.所述管道群结构包括管道群和管道群加固结构,所述管道群加固结构在所述管道群两侧加宽,且所述管道群加固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管道群的高度相同,所述管道群加固结构为中粗砂材料灌水密封形成;
8.所述管道群加固结构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结构的上边长大于底边长。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群呈多层设置,且所述管道群中每个管道的外围采用素混凝土包封。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基与所述管道群结构之间设沥青封层,所述地基采用素土和粘土层夯实。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填土采用断面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所述回填土的上方为路面结构;所述回填土层包括底部回填土层、顶部回填土层和多个中间回填土层,所述底部回填土层靠近地基,所述顶部回填土层靠近路面结构;所述顶部回填土层的厚度为300mm

500mm,且所述顶部回填土位于所述管道结构的上方,所述底部回填土层和中间回填土层的厚度为100

150mm。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所述回填土层之间铺设土工格栅。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群中的管道设在管道铺设槽内,所述管道铺设槽内的槽底部由下到上铺设管道垫层和土工布层。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垫层采用50mm细砂或细土。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群中靠近所述地基的管道距离所述地基之间的距离为150mm以上,且相邻的两个管道之间的距离是140

150mm。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群包括电力管道和/或通信管道,所述电力管道采用bwfrp150纤维偏饶拉挤电缆保护套,所述通信管道包括upvc

110电缆保护套管。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行管道在长度方向设有管枕支撑件,所述管枕支撑件的间距为2

2.5m。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在管道群的两侧加宽形成管道群加固结构,并使用中粗砂材料灌水密封形成,可以防止管道在外力的挤压过程中受损,并对中粗砂灌水,可以填充并密封中粗砂之间的缝隙,可达到很高的密实度,并具有很大的承载能力,进一步防止日后沉降;管道群加固结构为等腰梯形结构,且等腰梯形结构的上边长大于底边长,可以将外部结构的压力均匀的分散至管道群加固结构的两侧偏下方,进而分散至地基上,避免了应力集中对于管道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埋设有电力通信管道的道路构造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埋设有电力通信管道的道路构造的管道群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

地基;2

管道群结构;21

管道群加固结构;22

管道;23

素混凝土;3

回填土;4

路面结构;5

土工布层;6

管道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
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埋设有电力通信管道的道路构造,包括管道群结构2、地基1和回填土3;
27.管道群结构2的底部设在地基1上,管道群结构2的外部设回填土3,回填土3完全覆盖管道群结构2;
28.管道群结构2包括管道群和管道群加固结构21,管道群加固结构21在管道群两侧加宽,且管道群加固结构21的高度与管道群的高度相同,管道群加固结构21为中粗砂材料灌水密封形成;管道群加固结构21为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的上边长大于底边长,等腰梯形结构的腰长与地基1的夹角优选为45

90度。
29.具体的,在管道群的两侧加宽形成管道群加固结构21,在管道群的左右各加宽5cm,管道群加固结构21为管道群的包封厚度;中粗砂指的是细度模数在1.6

3.7的砂,细粉砂易结块,透水性能不好,如果用大坚硬性物体回填,当在外力的作用下,坚硬性物体可能与管道相互挤压,从而使管道受损,所以选用中粗砂并灌水密封,可达到很高的密实度,并具有很大的承载能力,防止日后沉降;另外,管道群加固结构21为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的上边长大于底边长,可以将管道群上方收到的作用力均匀的分散一部分至管道群加固结构21的两侧偏下方,进而分散至地基1上,避免了管道群上方的应力集中对于管道群造成的影响。
30.另外,等腰梯形结构的腰长与地基1的夹角优选为45

90度,如果坡度较大,回填土3在靠近地基1处对于管道群结构2的作用力更接近管道群,不利于管道群结构2所在地基1处的稳定性,如果坡度较小,管道群结构2上方受力时,应力较为集中在管道群结构2的上方,管道群长期的承载力增大,对管道群中的管道有损。
31.管道群呈多层设置,且管道群中的管道22外围采用素混凝土23包封,这种方式包封成本低,自重轻,施工方便。当然为了增强管道的受力性能,可以在管道的外侧再设置套管和缓冲层后再进行包封,缓冲层可以选用刚性橡胶,这种套管和缓冲层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缓冲了外界的压力对于管道群的影响。
32.另外,地基1与管道群结构2之间设沥青封层,地基1采用素土和粘土层夯实,对于地基1进行找平并防水,沥青封层也有着和素混凝土23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连接的作用。
33.回填土3采用断面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回填土3的上方为路面结构4;回填土3包括底部回填土层、顶部回填土层和多个中间回填土层,底部回填土层靠近地基1,顶部回填土层靠近路面结构4;顶部回填土层的厚度为300mm

500mm,且顶部回填土层位于管道群结构2的上方,底部回填土层和中间回填土层的厚度分别为100

150mm,回填土3可以从采用中粗砂回填,分层回填使得回填后的土层硬度更高,底部厚度较小,可以逐层进行有效的夯实,使得地基更加稳定。
34.相邻的回填土层之间铺设土工格栅,可以提高回填土的整体性,有效降低回填土的沉降变形。
35.如图2所示,管道群中的每个管道22设在管道铺设槽内,管道铺设槽内的槽底部由
下到上铺设管道垫层6和土工布层5,管道垫层6和土工布层5既是为了避免管道与管道铺设槽直接接触,避免管道外围磨损,也有利于提高管道的承载能力,而土工布层还可以防水。
36.管道垫层采用50mm细砂或细土,避免管道垫层6对于管道的磨损,增强管道的承载能力。
37.管道群中靠近地基1的管道22距离地基1之间的距离为150mm以上,且相邻的两条管道22之间的距离是140

150mm。这样避免了管道与管道之间距离较近,长期的地下埋设及地上的作用力使得管道与管道之间的作用力,及管道与素混凝土23的承载力发生变化,管道容易损坏或者被腐蚀。
38.管道群包括电力管道和/或通信管道,电力管道采用bwfrp150纤维偏饶拉挤电缆保护套,通信管道包括upvc

110电缆保护套管,这是为了保护电力管道或者通信管道,增强管道的抗压、抗冲击强度,耐热、绝缘等性能。
39.每行管道22在长度方向设有管枕支撑件,管枕支撑件的间距为2

2.5m。管枕支撑件的间距的设置使得管道的稳定性增强,间距太大管道中没有管枕支撑件的部分稳定性低,间距太小浪费材料。
40.其中,管枕支撑件可以包括上半管枕和下半管枕,上半管枕和下半管枕的一端通过合页连接,另一端在上半管枕处设有卡紧板,下半管枕处设有卡紧槽,在管道放入管枕后,上半管枕和下半管枕闭合,卡紧板卡入卡槽,卡紧板的正反面具有卡齿,在卡齿的底部,卡紧板的内部安装有弹簧,卡槽的正反面上开设有卡紧孔,上半管枕与下半管枕闭合时,卡紧板卡入卡槽的同时,卡齿插入卡孔内部,这样有利于卡紧管道,另外还可以在管枕支撑件的外围设置缓冲层,这样管枕与外部的包封之间有了缓冲,也相当于对管道有了缓冲力,减轻管道的承载力。
4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