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毫米波 多维 散热 地说 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毫米波雷达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频率越高、功率越大的毫米波信号障碍穿透能力更强、信噪比更高、检测精度越高,然而高频以及大功率信号会使电路及芯片发热激增。系统过热会带来系统热失效、电子元件线路等寿命缩减、天线金属板表面氧化失效、系统能耗增加等问题。
3.传统的散热方式是在芯片顶部加装单一的单向散热片,这样的散热效率低,并且会严重影响雷达工作效果。而且雷达系统的芯片和天线阵列均在pcb电路板的正面,过大的散热片会扭曲或大量衰减天线阵列发射的信号波,影响天线的发射和接收。因此,市场上亟需一种有效的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通过设置双向散热片、立体散热通路等方式,构建高效可靠的散热系统,保证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设置在pcb电路板上,用于对pcb电路板上的发热芯片进行散热,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上的双向散热片,所述双向散热片包括设置在发热芯片上的鱼鳞散热片,还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的发热芯片背侧的背部散热片,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内壁设有散热金属,所述散热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
6.进一步地,所述鱼鳞散热片与背部散热片通过u形连接片固定连接。这样,通过u形连接片可以将鱼鳞散热片的热量与背部散热片互通,形成一体式散热通道,可以有效地将发热芯片顶部热量快速导出至背部散热片空腔内,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降低发热芯片的温度。
7.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散热片上还设有固定板。这样,固定板紧贴pcb电路板时,可以使发热芯片底部的高发热区域热量快速传递至背部散热片上。
8.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螺栓设置在固定孔内,用于将固定板固定在pcb电路板上。这样,通过固定板将背部散热片与pcb电路板螺栓固定,不仅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利用螺栓将pcb电路板中铜膜层的热量导入至背部散热片上,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降低发热芯片底部高发热区域的温度。
9.进一步地,所述pcb电路板有多个,所述多个pcb电路板之间设有散热螺杆,所述散热螺杆通过固定螺栓与pcb电路板固定。这样,通过散热通孔形成的垂直散热通道,将pcb电路板内铜膜层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螺杆,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降低pcb电路板的温度。
10.作为优选项,所述背部散热片上还设有附加固定板,所述附加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这样,有需要时,可以通过附加固定板加强背部散热片在pcb电路板上的固定,达到稳固
整个散热系统的作用。
11.作为优选项,所述散热螺杆横切面为五角星形。这样,由于五角星形的外壁增大了散热螺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散热螺杆的散热效率。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散热通孔,将pcb电路板、散热螺杆、鱼鳞散热片与背部散热片连通,形成导热通路,从而构建出立体散热通道,整个散热系统高效可靠,有效保证了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双向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背部散热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散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散热通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不同功率下的散热测试数据图。
20.图中:pcb电路板1、发热芯片2、双向散热片3(其中:鱼鳞散热片3.1、背部散热片3.2、u形连接片3.3、固定板3.4、固定孔3.5、附加固定板3.6)、固定螺栓4、散热螺杆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至5,构造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设置在pcb电路板1上,用于对pcb电路板1上的发热芯片2进行散热,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1上的双向散热片3,所述双向散热片3包括设置在发热芯片2上的鱼鳞散热片3.1,还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1的发热芯片2背侧的背部散热片3.2,所述pcb电路板1上设有散热通孔1.1,所述散热通孔1.1内壁设有散热金属1.2,所述散热通孔1.1内设有固定螺栓4。所述鱼鳞散热片3.1与背部散热片3.2通过u形连接片3.3固定连接。所述背部散热片3.2上还设有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上设有固定孔3.5,所述固定螺栓4设置在固定孔3.5内,用于将固定板3.4固定在pcb电路板1上。所述背部散热片3.2上还设有附加固定板3.6,所述附加固定板3.6上设有固定孔3.5。所述散热螺杆5横切面为五角星形。
23.本实施例中,所述pcb电路板1有2个,所述2个pcb电路板1之间设有散热螺杆5,所述散热螺杆5通过固定螺栓4与pcb电路板1固定。
24.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
25.pcb电路板1上的发热芯片2是主要发热区域,发热芯片2主要指天线驱动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控制芯片。
26.pcb电路板1内设有四层铜膜层1.1a,同时在pcb电路板1上设置多个散热通孔,从而形成垂直的金属散热通道,通过螺栓4连接pcb电路板1内的四层铜膜以及电路板背面的接地金属板,使发热芯片2底部的高发热区域热量迅速分散至整个pcb电路板1上,增加散热效率,降低系统温度。同时,pcb电路板1的铜膜层与散热螺栓5间通过电路板表面铜膜接触,
从而利用金属散热螺栓5进行进一步散热。
27.pcb电路板1的电路接地金属板的较大,从而增加散热面积。
28.双向散热片3主要是金属材质,其设置在发热芯片2顶部以及延伸至pcb电路板1背面两个方向,可以在不借助风扇等辅助散热措施的情况下,有效地加速发热芯片2自然散热速率。
29.双向散热片3在不同功率热源下的具体测试数据如图6,发热芯片2底部的高发热区域热量可以迅速分散至整个pcb电路板1上,散热效果非常明显。
3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设置在pcb电路板(1)上,用于对pcb电路板(1)上的发热芯片(2)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1)上的双向散热片(3),所述双向散热片(3)包括设置在发热芯片(2)上的鱼鳞散热片(3.1),还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1)的发热芯片(2)背侧的背部散热片(3.2),所述pcb电路板(1)上设有散热通孔(1.1),所述散热通孔(1.1)内壁设有散热金属层(1.2),所述散热通孔(1.1)内设有固定螺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散热片(3.1)与背部散热片(3.2)通过u形连接片(3.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散热片(3.2)上还设有固定板(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4)上设有固定孔(3.5),所述固定螺栓(4)设置在固定孔(3.5)内,用于将固定板(3.4)固定在pcb电路板(1)上。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1)有多个,所述多个pcb电路板(1)之间设有散热螺杆(5),所述散热螺杆(5)通过固定螺栓(4)与pcb电路板(1)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散热片(3.2)上还设有附加固定板(3.6),所述附加固定板(3.6)上设有固定孔(3.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螺杆(5)横切面为五角星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维度毫米波雷达散热系统,设置在PCB电路板上,用于对PCB电路板上的发热芯片进行散热,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上的双向散热片,所述双向散热片包括设置在发热芯片上的鱼鳞散热片,还包括设置在PCB电路板的发热芯片背侧的背部散热片,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内壁设有散热金属,所述散热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散热通孔,将PCB电路板、散热螺杆、鱼鳞散热片与背部散热片连通,形成导热通路,从而构建出立体散热通道,整个散热系统高效可靠,有效保证了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作。作。


技术研发人员:邵晨 范伟 李天敏 郑晓君 张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算丰征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9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