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压缩机 涡旋 空调器 卧式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卧式电动变频涡旋压缩机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比较广泛,由于其转速较高,为了其长期可靠性,各摩擦部件需要得到充分的润滑。常见的润滑方式为高压回油润滑,通道1中放置一节流销,润滑油在油分结构中分离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底部从通道1中流入,后经节流销、通道2流到润滑部件。该种回油方式对节流销的精度要求很高,节流销直径偏大时容易造成堵塞,直径过小时易产生泄漏,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此外,在卧式压缩机中,此回油方式的润滑油一般在压缩机底部流动,对于上部的摩擦副润滑效果较差,尤其是轴承部分。
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存在上部摩部位不能得到充分润滑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卧式涡旋压缩机存在上部摩部位不能得到充分润滑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包括:
6.机壳、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动涡旋盘,在所述机壳的底部内周壁和/或在所述静涡旋盘的底部外周壁位置还开设有第一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通道能够将排气中的油导流至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外周壁处,并且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周壁上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能够将油导至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外壁处、并进一步导至所述支撑结构内部的动盘轴承室中和主轴承室中。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槽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结构的最底部、另一端沿着圆周方向到达所述支撑结构的最顶部;和/或,所述环形槽为非整圆环的弧形槽;和/或,所述环形槽为半圆环槽。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静涡旋盘相接的第一轴向端面,且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三回油通道,所述第三回油通道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轴向端面并与所述第一回油通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环形槽连通。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回油通道沿着所述支撑结构的轴向方向延伸。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的外壁处朝所述支撑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一端与所述环形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动盘轴承室连通。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内部还开设有第二导流孔和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导流孔连通,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主轴承室连通。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孔为通孔,所述第三导流孔为通孔;和 /或,
13.所述第一导流孔沿所述支撑结构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流孔沿所述支撑结构的径向方向延伸;和/或,
14.所述第二导流孔沿所述支撑结构的轴向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二导流孔沿着与所述支撑结构的轴向方向呈倾斜角度的方向延伸,所述倾斜角度为锐角。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导流孔沿所述支撑结构的径向方向延伸时,所述第三导流孔径向外端连通至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周壁、所述第三导流孔径向内端连通至所述主轴承室,且在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径向外端处设置有第一堵头。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静涡旋盘相背一侧的第二轴向端面,且所述第二导流孔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轴向端面、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且在所述第二导流孔的位于所述第二轴向端面处设置有第二堵头。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机头盖,所述机头盖具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能够接收并连通从静涡旋盘中压缩后的排气,且在所述机头盖的底部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回油通道,所述第二回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内部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油通道连通。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盖的所述内部空腔中还设置有油气分离器。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的底部内周壁和/或静涡旋盘的底部外周壁上开设第一回油通道,能够将静涡盘的排气中的油进行引流至之间的外周壁处,并进一步通过支撑结构的外周壁上开设的环形槽,能够有效地将油导流至支撑结构的上部位置,并进一步导流至支撑结构内部的动盘轴承室和主轴承室中,有效地利用了高压油的压力,将油导至卧式涡旋压缩机的上部部位以对上部摩擦部位进行充分的润滑,油还能在重力以及转动部件的作用下流到下部润滑需要润换的表面,能润滑动盘轴承部位以及主轴承部位,有效解决了卧式涡旋压缩机存在上部摩部位不能得到充分润滑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支撑结构的外壁和/或内部的油路结构,能够有效地具有节流的功能,有效取消了回油节流销的结构,消除了节流销加工质量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卧式涡旋压缩机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支撑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卧式涡旋压缩机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图一;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卧式涡旋压缩机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图二。
27.附图标记表示为:
28.1、油气分离器;2、机头盖;20、内部空腔;2

1、第二回油通道;2

2、机头盖进气口;3、静涡旋盘;3

1、静盘排气口;4、动涡旋盘;5、机壳;5

1、第一回油通道;6、支撑结构;6

1、第一导流孔;6

2、第二导流孔;6

3、第三导流孔;6

4、主轴承室;6

5、动盘轴承室;6

6、第三回油通道;6

7、环形槽;61、第一轴向端面;62、第二轴向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包括:
30.机壳5、静涡旋盘3、动涡旋盘4和支撑结构6,所述支撑结构6用于支撑所述动涡旋盘4,在所述机壳5的底部内周壁和/或在所述静涡旋盘3的底部外周壁位置还开设有第一回油通道5

1,所述第一回油通道5

1能够将排气中的油导流至所述支撑结构6的底部外周壁处,并且在所述支撑结构6的外周壁上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槽6

7,所述环形槽6

7能够将油导至所述支撑结构6 的上端外壁处、并进一步导至所述支撑结构6内部的动盘轴承室6

5中和主轴承室6

4中。
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的底部内周壁和/或静涡旋盘的底部外周壁上开设第一回油通道,能够将静涡盘的排气中的油进行引流至之间的外周壁处,并进一步通过支撑结构的外周壁上开设的环形槽,能够有效地将油导流至支撑结构的上部位置,并进一步导流至支撑结构内部的动盘轴承室和主轴承室中,有效地利用了高压油的压力,将油导至卧式涡旋压缩机的上部部位以对上部摩擦部位进行充分的润滑,油还能在重力以及转动部件的作用下流到下部润滑需要润换的表面,能润滑动盘轴承部位以及主轴承部位,有效解决了卧式涡旋压缩机存在上部摩部位不能得到充分润滑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支撑结构的外壁和/或内部的油路结构,能够有效地具有节流的功能,有效取消了回油节流销的结构,消除了节流销加工质量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槽6

7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结构6的最底部、另一端沿着圆周方向到达所述支撑结构6的最顶部;和/或,所述环形槽6

7为非整圆环的弧形槽;和/或,所述环形槽6

7为半圆环槽。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槽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环形槽的一端位于支撑结构的最底部,能够从最底部进行吸入油,并导通至最顶部的位置,能够对最上端部位起到润滑作用;环形槽不用设置成整圆环的结构形式,只需将底部的油导至最上端即可,优选为半圆环槽,有效地减小了槽开设的长度,保证支撑结构的强度。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6包括与所述静涡旋盘3相接的第一轴向端面61,且在所述支撑结构6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三回油通道6

6,所述第三回油通道6

6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轴向端面61并与所述第一回油通道5

1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环形槽6

7连通。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支撑结构的外周壁上开设的第三回油通道,能够起到与第一回油通道接通并将第一回油通道中的油导至环形槽中的作用,保证油顺利地进入支撑结构的最上端。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回油通道6

6沿着所述支撑结构6的轴向方向延伸。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回油通道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三回油通道,能够沿轴向进行导油,使得第一回油通道与环形槽形成连通,第一回油通道还能直接与环形槽连通,此时第三回油通道起到增大流通面积的作用,加强导通油的性能。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撑结构6的上端的外壁处朝所述支撑结构6 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导流孔6

1,所述第一导流孔6

1一端与所述环形槽6

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动盘轴承室6

5连通。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在支撑结构的内部设置的第一导流孔,能够与环形槽连通,以将环形槽中的油通过第一导流孔导通至动盘轴承室中,以使得支撑结构的顶部的油通过重力落下以及油压推动,而到达动盘轴承室中,以对动盘轴承起到有效润滑的作用。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撑结构6的内部还开设有第二导流孔6

2和第三导流孔6

3,所述第二导流孔6

2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导流孔6

1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导流孔6

3连通,所述第三导流孔6

3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主轴承室6

4连通。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二导流孔和第三导流孔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二导流孔与第一导流孔连通、以从第一导流孔中引入油,并通过第三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的连通,而将油通过第三导流孔导入主轴承室中,以有效地完成对主轴承的润滑作用。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孔6

1为通孔,所述第三导流孔6

3为通孔;和/或,
38.所述第一导流孔6

1沿所述支撑结构6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流孔 6

3沿所述支撑结构6的径向方向延伸;和/或,
39.所述第二导流孔6

2沿所述支撑结构6的轴向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二导流孔6

2沿着与所述支撑结构6的轴向方向呈倾斜角度的方向延伸,所述倾斜角度为锐角。
4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导流孔的优选结构形式,通孔结构且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流孔能够方便地与环形槽连通以吸入油,沿径向导至动盘轴承室中,通孔结构且径向延伸的第三导流孔能够方便地与第二导流孔连通以吸入油,沿径向导至主轴承室中,第二导流孔沿着轴向方向延伸或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延伸,进一步优选与第一导流孔连通的位置要高于与第三导流孔连通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二导流孔从与第一导流孔连通的位置至与第三导流孔连通的位置由高到低,使得油能够通过重力到达第三导流孔中,提高对主轴承的润滑效果。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导流孔6

3沿所述支撑结构6的径向方向延伸时,所述第三导流孔6

3径向外端连通至所述支撑结构6的外周壁、所述第三导流孔6

3径向内端连通至所述主轴承室6

4,且在所述第三导流孔6

3 的径向外端处设置有第一堵头。第一堵头优选为螺钉。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导流孔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在其径向外端设置第一堵头,能够对该处进行密封和封堵,使得防止该处发生油泄露的情况,只允许油从第二导流孔中引入。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6包括与所述静涡旋盘3相背一侧的第二轴向端面62,且所述第二导流孔6

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轴向端面6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孔6

1连通,且在所述第二导流孔6

2的位于所述第二轴向端面62处设置有第二堵头。第二堵头优选为螺钉。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流孔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在其轴向外端设置第二堵头,能够对该处进行密封和封堵,使得防止该处发生油泄露的情况,只允许油从第一导流孔中引入。
43.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支撑结构6过盈嵌入机壳5中,所述支撑结构外围的环形槽6

7、第三回油通道6

6和机壳配合后形成封闭的通道。流入机头盖底部的润滑油在压差的作用下依次流经的人回油通道2

1、第一回油通道5

1、第三回油通道6

6、环形槽6

7,润滑油在所述环形槽6

7的通道中向上流动,当润滑油到达第一导流孔6

1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该第一导流孔。进入所述通第一导流孔的润滑油分为两路,一路沿着所述通孔流入动盘轴承室润滑动盘轴承,另一路经由第二导流孔6

2流至第三导流孔6

3和所述斜孔交汇处,最后沿着所述通孔二顺流而下,到达主轴承,完成主轴承的润滑。第二导流孔6

2 和第三导流孔6

3组合的最终目的是让润滑油流入主轴承室而不是其他部位,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分别在这两个孔的外端部分设置一个螺钉,如图1所示。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机头盖2,所述机头盖2具有内部空腔20,所述内部空腔20能够接收并连通从静涡旋盘3中压缩后的排气,且在所述机头盖2的底部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回油通道2

1,所述第二回油通道2

1的一端与所述内部空腔2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油通道5

1连通。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机头盖,能够与壳体相接而形成上盖,将静涡盘的排气引入内部空腔中、而在内部空腔中进行油气分离,将底部分离出来的油沿着第二回油通道、第一回油通道而到达支撑结构的外壁、进而对支撑结构的上部进行润滑作用。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盖2的所述内部空腔20中还设置有油气分离器1。优选为旋风分离器。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内部空腔中设置的油气分离器,能够进一步起到油气分离的作用,底部分离出润滑油而导回摩擦部位处进行润滑。
46.静涡旋盘3和动涡旋盘4组成压缩机泵体,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混合物在所述泵体中压缩后从静盘排气口3

1排出,随后经机头盖进气口2

2流入机头盖 2中。当混合流体遇到油气分离器1时,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机头盖底部,气体向上排出压缩机。
4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
48.考虑到润滑油中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油的流动,甚至造成堵塞,可以在机头盖的第二回油通道2

1的油出口处设置一油滤网结构,或者在其入口放置一块磁铁。
49.在机头盖、壳体相应部分各开设一条通道,所述两条通道连通。润滑油和制冷剂混合流体在旋风分离器分离后,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机头盖底部,随后在压差的作用下沿着所述连通通道流入支撑结构;
50.所述支撑结构外周设置一条环形槽,上端设置一条第一导流孔,该孔和动盘轴承室连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部相应位置开设一条第二导流孔,该第二导流孔和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在主轴承外周相应部分开设第三导流孔,该第三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润滑油在压差的作用下沿着所述环形槽流到压缩机上部,随后流入第一导流孔,此时润滑油分为两路,一路顺着第一导流孔流入动盘轴承室,另一路沿着所述第二导流孔、经过第三导流孔流入主轴承室。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