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增压泵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增压泵 净水 组件 用于 净水机


1.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净水机的增压泵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反渗净水机都需要使用增压泵给自来水增压以提高净水机的制水效率,但是增压泵工作时会产生震动而产生噪音,而且净水机的通量越大,增压泵的噪音也越大,这成为当前反渗透净水机的使用痛点。为了解决该痛点,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增压泵外侧套设泵壳以减少噪音传播或者在增压泵上套设减震套以减少震动,但降噪效果不佳。此外,在反渗透净水机工作时,与增压泵连接的进出水管因水流经过也产生较大的噪音,严重影响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净水机的增压泵组件,能够有效降低增压泵的噪音。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用于净水机的增压泵组件,包括增压泵和包裹于增压泵外部的泵壳,所述泵壳的内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凹部和多个第一凸部,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沿着泵壳的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均设有降噪间隙,且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所述第一凹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所述泵壳的周壁厚度为2mm~5mm。
6.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至少一个是包裹在所述泵壳内。
7.进一步地,所述泵壳的内周壁上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第一凸部。
8.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不小于出水管的内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上设有沿着第一凹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筋条。
10.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减震套,所述减震套套设于所述增压泵的泵体外周侧且位于所述增压泵与泵壳之间,所述减震套上设有多个第二凹部和多个第二凸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凹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部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凸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部对应设置。
11.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一一对应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套的周壁上设有台阶面,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上设有沿着第一凹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筋条,所述筋条的一端抵接于台阶面,且所述增压泵的泵头端面抵接于泵壳的内端面。
13.进一步地,所述泵壳的内端面设有减震垫,所述增压泵的泵头端面抵接于减震垫。
14.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增压泵的泵头端面与泵壳的内端面之间和所述增压泵的泵尾端面与泵壳的内端面之间的减震垫。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所述泵壳的内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凹部和多个第一凸部,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沿着泵壳的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均设有降噪间隙,且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所述第一凹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所述泵壳的周壁厚度为2mm~5mm,如此,当增压泵产生的噪音传递至泵壳的内壁面时,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均设有的降噪间隙,且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第一凹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使得声波能量在不同大小的降噪间隙内不断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且还有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从而使得噪音强度显著降低,传播至泵壳外的噪音显著减低,有效地降低了增压泵产生的噪音,提升了泵壳的降噪效果。此外,该泵壳结构相比传统的吸音尖劈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备,提高加工效率;当泵壳的周壁厚度小于2mm时,泵壳加工成型率低且机械强度低,且隔音效果差;当泵壳的周壁厚度大于5mm时,将增压泵固定于机体上时,因泵壳太重会导致固定连接处易发生断裂,且增加整机重量,增加制造成本。
17.2.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至少一个是包裹在所述泵壳内,如此,当增压泵进行工作时,水流流经进水管和出水管时会对管壁有一定冲击而产生噪音,该噪音的声波频率与增压泵工作时产生的声波频率不同并具有一定的相位差,两种不同声波频率声的声波能量在封闭的泵壳内进行叠加抵消,使得传播至泵壳外的噪音进一步降低,大大提升增压泵组件的降噪效果。
18.3.所述泵壳的内周壁上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第一凸部,提升泵壳对进出水管产生的噪音的降噪效果。
19.4.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不小于出水管的内径,如此,可保证进水管的流量,以增大增压泵的进水流量,在进水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保证净水机的出水流量,提高净水机的功效效率;并且当出水管的内径小于进水管的内径,可以减小出水管的流量,使得对出水管内的水流进行节流降压,从而减少出水管内的压力脉动,降低水流流经出水管时产生的噪音,降低增压泵组件的噪音。
20.5.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上设有沿着第一凹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筋条,进一步对声波能量进行反射、折射而被消耗以及吸收,实现二次降噪的目的。
21.6.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减震套,所述减震套套设于所述增压泵的泵体外周侧且位于所述增压泵与泵壳之间,所述减震套上设有多个第二凹部和多个第二凸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凹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部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凸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部对应设置,如此,当增压泵产生的噪音首先传递至减震套的内壁面时,声波能量在多个第二凹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之间不断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且还有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随后剩余声波能量传递至泵壳与减震套之间形成的降噪间隙,使得声波能量进一步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并被吸收,形成二次降噪的目的,实现显著地提升泵壳的降噪效果的目的。
22.7.所述减震套的周壁上设有台阶面,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上设有沿着第一凹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筋条,所述筋条的一端抵接于台阶面,且所述增压泵的泵头端面抵接于泵壳的内端面,使得增压泵固定在泵壳内,防止增压泵在泵壳内空震而导致震动频率增大,有效隔离作为振动源的增压泵,有效降低了净水机的整机震动,进而有效降低净水机工作时的噪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23.8.所述泵壳的内端面设有减震垫,所述增压泵的泵头端面抵接于减震垫,进一步提升增压泵的固定可靠性,并减少震动的传递。
24.9.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增压泵的泵头端面与泵壳的内端面之间和所述增压泵的泵尾端面与泵壳的内端面之间的减震垫,使得增压泵固定在泵壳内,防止增压泵在泵壳内空震而导致震动频率增大,有效隔离作为振动源的增压泵,有效降低了净水机的整机震动,进而有效降低净水机工作时的噪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为实施例一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实施例一净水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例一增压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实施例一增压泵组件的爆炸图;
29.图5为实施例一泵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实施例一泵壳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实施例一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实施例一增压泵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实施例一另一种实施方式泵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实施例二增压泵组件的爆炸图;
35.图11为实施例二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实施例二增压泵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1壳体;2滤芯;3支架;4增压泵组件,41增压泵,411进水路接头,412出水路接头,42泵壳,421上泵壳,422下泵壳,423第一凹部,424第一凸部,425筋条,426泵壳内轮廓线;43减震套,431第二凹部,432第二凸部,433台阶面;44进水管;45出水管;46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40.如图1至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净水机的增压泵组件,包括增压泵和全封闭包裹于增压泵外部的泵壳,所述泵壳的内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凹部和多个第一凸部,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沿着泵壳的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均设有降噪间隙,且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所述第一凹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所述泵壳的周壁厚度为2mm~5mm。当增压泵产生的噪音传递至泵壳的内壁面时,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均设有的降噪间隙,且第一凸部与增压泵
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第一凹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使得声波能量在不同大小的降噪间隙内不断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且还有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从而使得噪音强度显著降低,传播至泵壳外的噪音显著减低,有效地降低了增压泵产生的噪音,提升了泵壳的降噪效果。此外,该泵壳结构相比传统的吸音尖劈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备,提高加工效率;当泵壳的周壁厚度小于2mm时,泵壳加工成型率低且机械强度低,且隔音效果差;当泵壳的周壁厚度大于5mm时,将增压泵固定于机体上时,因泵壳太重会导致固定连接处易发生断裂,且增加整机重量,增加制造成本。
41.下面结合附图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净水机的技术方案。
42.实施例一
43.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净水机,所述净水机包括机壳1、套设于机壳1内的支架2以及并排设置在支架3内的滤芯2和增压泵组件4,所述增压泵组件4包括增压泵41和全封闭包裹于增压泵41外部的泵壳42,所述泵壳42的内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凹部423和多个第一凸部424,多个所述第一凹部423和第一凸部424沿着泵壳42的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凹部423和所述第一凸部424与增压泵41之间均设有降噪间隙,且所述第一凸部424与增压泵41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所述第一凹部423与增压泵41之间的降噪间隙。当增压泵产生的噪音传递至泵壳的内壁面时,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均设有的降噪间隙,且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第一凹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使得声波能量在不同大小的降噪间隙内不断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且还有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从而使得噪音强度显著降低,传播至泵壳外的噪音显著减低,有效地降低了增压泵产生的噪音,提升了泵壳的降噪效果。此外,该泵壳结构相比传统的吸音尖劈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备,提高加工效率。
4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壳42的周壁厚度为2mm~5mm,当泵壳的周壁厚度小于2mm时,泵壳加工成型率低且机械强度低,且隔音效果差;当泵壳的周壁厚度大于5mm时,将增压泵固定于机体上时,因泵壳太重会导致固定连接处易发生断裂,且增加整机重量,增加制造成本。
4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壳42包括上泵壳421和下泵壳422,所述上泵壳421和下泵壳422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增压泵41的容纳腔,所述上泵壳421和下泵壳42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上泵壳421和下泵壳422的内周壁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凹部和多个第一凸部,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沿着泵壳的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均设有降噪间隙,且所述第一凸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大于所述第一凹部与增压泵之间的降噪间隙。
46.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种,所述泵壳42的周壁内表面与泵壳42横截面的交线为泵壳内轮廓线,相邻所述第一凸部424和第一凹部423在泵壳内轮廓线上的最凸点与最凹点之间的高度差为d1,所述泵壳42的周壁厚度为d2,1.6d2≤d1≤8d2,使得在100hz至500hz之间震动频率所产生的噪音,均能得到显著的降低,提升泵壳的降噪效果。
47.现有反渗透净水机的增压泵的震动频率通常在500hz至225hz,当d1/d2为1.6~3.55,使得增压泵的降噪率在98%以上;当增压泵的震动频率为225hz时,d1/d2为3.55,当增压泵的震动频率为500hz时,d1/d2为1.6;当增压泵的震动频率为200hz时,d1/d2为4。
4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压泵组件4还包括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所述增压泵41具
有进水路接头411和出水路接头412所述进水路接头411和出水路接头412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44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45连接,所述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至少一个是包裹在所述泵壳42内,如此,当增压泵进行工作时,水流流经进水管和出水管时会对管壁有一定冲击而产生噪音,该噪音的声波频率与增压泵工作时产生的声波频率不同并具有一定的相位差,两种不同声波频率声的声波能量在封闭的泵壳内进行叠加抵消,使得传播至泵壳外的噪音进一步降低,大大提升增压泵组件的降噪效果。
49.优选地,所述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均是是包裹在所述泵壳42内。
5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壳42的周壁上与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相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第一凸部424,所述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所对应的第一凸部424的背面形成容纳所述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的容纳腔,提升泵壳42对进出水管产生的噪音的降噪效果。
5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44的内径不小于出水管45的内径,如此,可保证进水管的流量,以增大增压泵的进水流量,在进水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保证净水机的出水流量,提高净水机的功效效率;并且当出水管的内径小于进水管的内径,可以减小出水管的流量,使得对出水管内的水流进行节流降压,从而减少出水管内的压力脉动,降低水流流经出水管时产生的噪音,降低增压泵组件的噪音。
52.通常所述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因水流经过产生震动的频率一般在300hz至100hz之间,所述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所对应的第一凸部424及与该第一凸部424相邻的第一凹部423在泵壳内轮廓线上的最凸点与最凹点之间的高度差为d1,所述泵壳42的周壁厚度为d2,d1/d2为2.66~8,使得泵壳对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产生的噪音能显著的降噪。
53.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压泵组件4还包括减震套43,所述减震套43套设于所述增压泵41的泵体外周侧且位于所述增压泵41与泵壳42之间,所述减震套43上设有多个第二凹部431和多个第二凸部432,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凹部431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424部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凸部43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部423对应设置。当增压泵产生的噪音首先传递至减震套的内壁面时,声波能量在多个第二凹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之间不断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且还有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随后剩余声波能量传递至泵壳与减震套之间形成的降噪间隙,使得声波能量进一步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并被吸收,形成二次降噪的目的,实现显著地提升泵壳的降噪效果的目的。
54.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凹部431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424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凸部432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423一一对应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大泵壳与减震套之间形成的环形消音空间,使得经减震套传递出来的声波能量在环形消音空间中充分地被反射、折射而逐渐被消耗,并被吸收,提高二次降噪地效果,更好地实现泵壳的降噪效果。
5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压泵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增压泵41的泵头端面与泵壳42的内端面之间和所述增压泵41的泵尾端面与泵壳42的内端面之间的减震垫46(图中未示出),使得增压泵固定在泵壳内,防止增压泵在泵壳内空震而导致震动频率增大,有效隔离作为振动源的增压泵,有效降低了净水机的整机震动,进而有效降低净水机工作时的噪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56.可以理解地,所述减震垫通过粘贴的方式设于所述泵壳42的内端面上。
57.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部423的内壁上设有沿着第一凹部423长度方向延伸的筋条,进一步对声波能量进行反射、折射而被消耗以及吸
收,实现二次降噪的目的。
58.可以理解地,所述筋条设置在所述下泵壳422和/或上泵壳421的第一凹部423的内壁上。
59.可以理解地,所述减震套43和减震垫46均由具有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材质;优选地,所述减震套43和减震垫46均由sebs基tpe热塑性弹性体制成。
60.实施例二
61.如图10至1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减震套43的周壁上设有台阶面433,所述第一凹部423的内壁上设有沿着第一凹部423长度方向延伸的筋条425,所述筋条425的一端抵接于台阶面433,且所述增压泵41的泵头端面抵接于泵壳42的内端面,使得增压泵固定在泵壳内,防止增压泵在泵壳内空震而导致震动频率增大,有效隔离作为振动源的增压泵,有效降低了净水机的整机震动,进而有效降低净水机工作时的噪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62.优选地,所述泵壳42的内端面设有减震垫46,所述增压泵41的泵头端面抵接于减震垫46,进一步提升增压泵的固定可靠性,并减少震动的传递。
63.可以理解地,所述减震垫46通过粘贴的方式设于所述泵壳42的内端面上。
64.本实施例中其他未说明的特征与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