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驻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空调 风机 室内 结构 配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驻车空调。


背景技术:

2.现在大部分汽车都已经标配车载空调,在车辆运行时借助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冷,而传统的车载空调在驻车时,因发动机熄火车载空调无法开启,尤其是卡车,需要经常等待装卸货、或是在高速服务区休息,在炎热的夏季车内温度上升很快,驾驶员们对“能在驻车时使用空调”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3.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小批量的驻车空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驾驶员们的这种迫切需求,但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驻车空调,大多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尤其是空调室内风机的结构设计,大多直接简单挪用传统车载空调的配置,将室内风机直接固定设置在蒸发器上方,从而导致风道结构乃至驻车空调的整体结构布局均不尽合理,一是会影响空调制冷效率,二是会造成驻车空调体积较大,在加装及维修时均非常不便,且在室外环境和路况恶劣时,其抗振动和抗高温冲击能力也均较差,无法适应恶劣环境下的行驶工况,造成使用寿命大幅缩短。如申请号为cn201710170320.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其公开的具备驻车时使用的房车四恒空调即为如此。
4.申请号为cn202010638695.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顶置式整体空调,并具体公开了将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改为贯流风机,可有效降低空调内侧结构的高度,同时设置与贯流风机配合的长条形内侧送风口,使送风更加均匀、柔和且噪声降低。通过上述设置,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风道结构乃至驻车空调的整体结构布局均不尽合理的问题,但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使得风道结构乃至驻车空调的整体结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进而大幅提高驻车空调的风冷循环效率,并优化提升其在恶劣行驶工况下的环境适应能力。
6.为解决上述第一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包括呈分体设置的下蜗壳、上蜗壳,所述室内风机为离心风机,其包括叶轮、电机,所述下蜗壳一体成型,其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面,所述上蜗壳与所述下蜗壳扣合后用于容置所述叶轮,并在所述叶轮的轴向端形成有风机进风口、在所述叶轮的径向一侧形成有风机出风口,所述风机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中间区域。
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面分布设置有紧固穿孔。
8.优选地,所述上蜗壳外表面喷涂有防凝露涂层或粘贴有海绵层。
9.优选地,所述下蜗壳轴向端一侧一体延伸设置有电机蜗壳,所述电机蜗壳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齐平的第二支撑板面。
10.优选地,所述电机蜗壳内紧邻所述风机进风口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机的支撑座。
11.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为两组且均呈反拱形设置,所述反拱形设置的两端均开设有紧固沉孔。
12.优选地,所述下蜗壳为两组,分布设置于所述电机蜗壳的轴向端。
13.优选地,所述电机蜗壳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一体设置有加强座,所述加强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齐平的第三支撑板面。
1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驻车空调,大幅提高驻车空调的风冷循环效率及使用寿命,并更利于其在加装及维修时的简便操作。
15.为解决上述第二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驻车空调,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
16.优选地,所述驻车空调包括室外侧底板,所述室外侧底板设置有中空凸台,所述中空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贴合及固定连接。
17.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驻车空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风道结构乃至驻车空调的整体结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进而大幅提高驻车空调的风冷循环效率;
19.2)驻车空调体积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加装及维修时的简便操作,且在室外环境和路况较为恶劣时,其抗振动和抗高温冲击能力均得到加强,可以适应更为恶劣环境下的行驶工况,驻车空调使用寿命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主体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室外侧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室内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室内风机蜗壳结构(去掉上蜗壳后)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室外侧底板,11

第一送风口,12

第一回风口,13

中空凸台,2

室内侧组件,21

第二送风口,22

第二回风口,3

蒸发器,4

室内风机(离心风机),41

叶轮,42

电机,5

下蜗壳,51

第一支撑板面,511

紧固穿孔,6

上蜗壳,7

风机进风口,71

倒圆角,8

风机出风口,9

电机蜗壳,91

支撑座,92

紧固沉孔,93

加强筋,94

第二支撑板面,95

加强座,96

第三
支撑板面,10

定子锁紧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
为了方便说明,首先对驻车空调的安装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如图1

3所示,为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顶置式驻车空调包括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呈t字型悬置于驾驶室的上顶板处,以驾驶室的上顶板处为界,其上为室外侧底板1、其下为室内侧组件2,所述室外侧底板1上安装有压缩机、冷凝器、外机风扇、蒸发器3、室内风机4,对所述蒸发器3、室内风机4围合而成有密闭空间,所述室内侧组件2包括第二送风口21与第二回风口22,所述室外侧底板1与所述室内侧组件2贴合区域相应开设有第一送风口11与第一回风口12,进而所述密闭空间与所述室内侧组件2连通,形成驻车空调的风道结构。
[0032]
风道结构内的风冷循环过程大致如下:在所述室内风机4的持续作用下,室内的部分热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回风口22、第一回风口12进入所述密闭空间,之后流经所述蒸发器3后变为冷空气,冷空气在所述室内风机4的导流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送风口11、第二送风口21被送入室内,以达到对驾驶室内持续循环降温的目的;室外冷空气在外机风扇的作用下首先流经冷凝器对冷凝器进行降温,之后参与到室内外空气的换气。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4

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包括呈分体设置的下蜗壳5、上蜗壳6,所述室内风机为离心风机4,其包括叶轮41、电机42,所述下蜗壳5一体成型,其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面51,所述上蜗壳6与所述下蜗壳5扣合后用于容置所述叶轮41,并在所述叶轮41的轴向端形成有风机进风口7、在所述叶轮41的径向一侧形成有风机出风口8,所述风机出风口8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中间区域。
[0035]
具体的,在驻车空调安装时,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与所述室外侧底板1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出风口8将直接与所述第一送风口11、第二送风口21呈吻合设置,即所述离心风机4吹出的冷风在吹出瞬间即被直接导流入驾驶室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室内风机直接固定设置在蒸发器上方的设置形式,大幅降低了风力行程,进而大幅提高了驻车空调的风冷循环效率。此外通过对风机型号及其位置结构的改变,还有效降低了所述密闭空间高度,使得风道结构乃至驻车空调的整体结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驻车空调体积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加装及维修时的简便操作,且在室外环境和路况较为恶劣时,其抗振动和抗高温冲击能力得到加强,可以适应更为恶劣环境下的行驶工况,驻车空调使用寿命大幅提升。
[0036]
进一步的,相比现有技术中仅将贯流风机水平安放于内侧风道上的设置形式,在所述密闭空间内,由于所述上蜗壳6与所述下蜗壳5的扣合,相当于使得所述离心风机4将形成一更为密闭的小型风道结构,同时由于风力行程的大幅降低,上述两方面均将进一步提升风冷循环效率。
[0037]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分布设置有紧固穿孔511。
[0038]
驻车空调在安装时,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与所述室外侧底板1的固定连接,可以通
过紧固件装配的形式,来使得所述下蜗壳5与所述室外侧底板1的固定连接更为牢固,在室外环境和路况较为恶劣时,可以提高抗颠簸冲击能力,以更好适应恶劣环境下的行驶工况。
[0039]
优选地,所述下蜗壳5轴向端一侧一体延伸设置有电机蜗壳9,所述电机蜗壳9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齐平的第二支撑板面94。
[0040]
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板面94也用于与所述室外侧底板1的贴合及固定连接,所述上蜗壳6仅用于与所述下蜗壳5扣合,所述电机蜗壳9用于容置并支撑所述电机42,从而使得所述离心风机4的安装更为集成便捷,避免了因所述电机42需单独再与所述室外侧底板1进行二次固定、并进行定位调整的麻烦。
[0041]
优选地,所述电机蜗壳9内紧邻所述风机进风口7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机42的支撑座91。
[0042]
所述支撑座91用于支撑所述电机42在所述电机蜗壳9内的运转,并进而支撑带动所述叶轮41在所述下蜗壳5与所述上蜗壳6形成的扣合空间内进行运转,所述电机蜗壳9一体设置有所述支撑座91,可以适当减轻所述电机42在运转时所带来的振动。
[0043]
优选地,所述风机进风口7形成有倒圆角71,所述倒圆角71沿靠近所述叶轮41一侧过渡设置。
[0044]
在所述密闭空间内,流经所述蒸发器3后被降温的冷空气,继续流经至所述离心风机4周围时,所述倒圆角71的设置更有利于所述风机进风口7的进风,进而提升风冷循环效率。
[0045]
优选地,所述上蜗壳6外表面喷涂有防凝露涂层或粘贴有海绵层。
[0046]
所述电机蜗壳9可以仅具有下部的支撑壳座,如此更利于所述风机进风口7的进风,但如此,在所述密闭空间内,由于热空气流经所述蒸发器3后被降温为冷空气,从而也会不可避免地极易产生凝结水,当凝结于所述电机42表面时,长时间潮湿的运行环境下会对所述电机42产生较大破坏,通过在所述上蜗壳6外表面喷涂有防凝露涂层或粘贴有海绵层,有利于大幅改善驻车空调在运行时,所述密闭空间内的潮湿环境,进而改善对所述电机42的保护。
[0047]
实施例2
[0048]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针对支撑座及蜗壳结构的具体形状结构所做出的进一步优化。
[0049]
仍如图4

7所示,所述支撑座91为两组且均呈反拱形设置,所述反拱形设置的两端均开设有紧固沉孔92。
[0050]
具体的,根据所述电机42的设置形式不同,当所述电机42中间端为转子,两端为定子时,所述支撑座91为两组且均呈反拱形设置,可以更好地支撑并利于装配所述电机42两端处的定子,所述紧固沉孔92为四组,可以使得对所述支撑座91装配定子锁紧架10,所述紧固沉孔92用于在装配时对所述电机42两端的定子进行锁紧。
[0051]
优选地,所述下蜗壳5为两组,分布设置于所述电机蜗壳9的轴向端。
[0052]
具体的,所述下蜗壳5为两组,即一组所述电机42可以同时带动两组所述叶轮41运转,促使气流由两组所述叶轮41的两端轴向进入,并双轨并联径向输出,大幅提高了风冷循环效率。
[0053]
优选地,所述电机蜗壳9上分布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91加强连接的加强筋93。
[0054]
所述电机蜗壳9通常可以由塑质材料制成,所述电机42受其自重、或其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或受经常性强烈颠簸冲击等因素影响,均易对所述电机蜗壳9的应力集中区域产生疲劳破坏,通过所述加强筋93的分布设置,可大幅提升所述电机蜗壳9的疲劳强度。
[0055]
优选地,所述电机蜗壳9靠近所述支撑座91的一侧,一体设置有加强座95,所述加强座9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齐平的第三支撑板面96。
[0056]
为了保证风流循环顺畅,所述下蜗壳5、上蜗壳6的形状结构会基本与所述叶轮41的形状结构保持一致,即远离所述风机出风口8的一侧,其蜗壳结构会呈圆拱形设置,从而对于风机蜗壳的整体结构而言,会导致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第二支撑板面94在该侧的板面占比较少,而所述电机42由于需与所述叶轮41的轴向保持一致,即所述电机42的重心分布也会偏向于该侧,由此会导致风机蜗壳结构整体重心失衡,极易造成所述离心风机4的振动加大,通过所述加强座95、第三支撑板面96的设置可以使得风机蜗壳结构整体重心趋于平衡,大幅减轻所述离心风机4的振动。
[0057]
实施例3
[0058]
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驻车空调,包括实施例1

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
[0059]
如上所述,驻车空调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室内风机的蜗壳结构,大幅提高了驻车空调的风冷循环效率及使用寿命,并更利于其在加装及维修时的简便操作。
[0060]
优选地,所述驻车空调包括室外侧底板1,所述室外侧底板1设置有中空凸台13,所述中空凸台1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贴合及固定连接。
[0061]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面51、第二支撑板面94、第三支撑板面96均可以与所述中空凸台13的上表面贴合及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出风口8与所述所述中空凸台13的中空部分盖合,由此一方面会导致所述风机出风口8的位置上抬,冷空气直接导流入驾驶室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对所述涡流风机4相对于所述蒸发器3的位置进行优化调整,上述两方面均会进一步提升风冷循环效率。
[0062]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