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VR全景视频拍摄互动体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4 23: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全景 互动 体验 装置 拍摄

一种vr全景视频拍摄互动体验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vr体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vr全景视频拍摄互动体验装置。


背景技术:

2.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早期译为“灵境技术”。虚拟现实是多媒体技术的终极应用形式,它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及行为心理学等科学领域飞速发展的结晶。主要依赖于三维实时图形显示、三维定位跟踪、触觉及嗅觉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速计算与并行计算技术以及人的行为学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发展。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真正地实现虚拟现实,将引起整个人类生活与发展的很大变革。人们戴上立体眼镜、数据手套等特制的传感设备,面对一种三维的模拟现实,似乎置身于一个具有三维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感觉世界,并且人与这个环境可以通过人的自然技能和相应的设施进行信息交互。
3.vr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沉浸性,又称临场感,指用户对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感。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4.另一方面用户能够通过设备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操控,并在虚拟场景中完成操作,感受到自身操作产生的效果,特别在游戏电子竞技等虚拟竞技中具有更为真实的感受,是近年来娱乐发展的一大方向。
5.但是在现有的vr体验大都只能体验计算机制构建的特定场景,场景范围较小,并且一个场景的构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到了vr体验的效果,对于vr体验来说,能够直接与现有的自然场景相结合也可以达到沉浸式的体验效果,因此提出一种vr全景视频拍摄互动体验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如:vr虚拟体验场景的制作耗时较长,体验效果真实性差,场景的制作成本较高,灵活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r全景视频拍摄互动体验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支撑机构、限位机构、摆动机构、无人机、全景摄像头、vr头显、连接机构、显示模块和遥控器,所述底座呈圆形,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形的安装空间,所述底座上端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上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底座中部的安装空间处连接有摆动机构,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底座一侧,所述无人机的下端设置有全景摄像头,所述全景摄像头实时将画面传递至所述vr头显中,所述无人机和全景摄像头通过遥控器进行操控。底座与地面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室内,其中的无人机通过室内的遥控器进行操控,能够在设定的一定范围场景内上下左右飞行,进而带动下端的全景摄像头进行实时拍摄,并将拍摄到的画面传回至vr头显中,使得操控者或者体验者感受到实时的户外场景变化,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计算机构建场
景的开支,并且提升了场景的灵活性,场景的真实性更好,灵活性高。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含环形槽、滑动块、支撑杆、连接座和连接槽,所述环形槽开设在底座上端的表面上,所述滑动块设置有三个,所述滑动块的下端分别与环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观呈c形,所述连接座内侧的表面上开设有连接槽。支撑机构中的环形槽能够对滑动块进行连接,且滑动块能够在环形槽中移滑动一定的角度,进而使得支撑杆上端的连接座能够转动一定的角度,设置的连接槽截面呈t形,且t形的端部呈圆弧状,能够有效地减少摩擦,提升转动灵活性。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含套环a、套环b、紧固槽和连接条,所述套环a外观呈c形,所述套环b与套环a相配合构成圆环状,所述套环b和套环a各自端部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呈弧形,所述连接条与紧固槽配合连接,所述套环a和套环b各自的中间位置向外凸出,所述套环a和套环b突出的中间位置分别与连接槽滑动连接。限位机构中的套环a和套环b相结合,能够形成一个圆环状,进而对人体的腰部进行连接固定,设置的紧固槽用来与连接条相结合,使的套环a和套环b在连接槽中转动时形成一个整体,人体转动即跟随转动,满足环绕式观看的需求。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摆动机构包含电动伸缩杆、支撑盘和连接头,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呈环形阵列连接在底座底部的表面上,所述支撑盘的下端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分别与对应的电动伸缩杆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计算机分别控制升降。摆动机构中的支撑盘对人体进行支撑,并且电动伸缩杆能够根据计算机计算出的重力倾斜角度单独控制四个电动伸缩杆分别伸长或者缩短,是人体站立方向发生变化,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电动伸缩杆上端与连接头的连接可以用铰接或球头连接,能够满足各个角度的倾斜需求。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含连接块、松紧带、固定块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块对称固定连接在套环a的上表面,两个连接块相对的一侧分别与松紧带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套环b中间位置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块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块配合连接在一起。连接机构上端设置的连接块和松紧带与人体进行连接,进一步通过固定块和连接带再次连接,实现将人体与限位机构相连接的目的,保证体验过程中的连接牢靠,避免跌落,提升安全性。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模块包含支撑座、转动座和显示器,所述支撑座设置在底座一侧的地面上,所述支撑座中间位置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实时显示所述vr头显中的画面。显示模块中的支撑座采用金属块或者其他重量较大的材料制成,用以保证重心始终在较低位置,转动座能够将显示器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在一定的角度中转动,满足室内人员的观看需求。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在底座四周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块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块的设置能够将底座牢固的连接在地面,避免人员晃动发生倾倒的可能性,操作简便,实用性好。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缺口,所述缺口开设在底座前侧的上表面。设置的缺口便于人们上下,与支撑盘形成台阶状,提升了便利性。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无人机拍照技术与vr体验设备相结合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现实场景的vr沉浸式体验,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的园林或者山坡等自然景观中进行实时观看,体验者在房间内即可感受到实际场景的变化,真实性强,并且相比虚拟场景的构建方式成本更低,场景的制造速度更快,自然类型的体验效果更好,灵活性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限位机构和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后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局部部件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显示模块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支撑机构、21环形槽、22滑动块、23支撑杆、24连接座、25连接槽、3限位机构、31套环a、32套环b、33紧固槽、34连接条、4摆动机构、41电动伸缩杆、42支撑盘、43连接头、5无人机、6全景摄像头、7vr头显、8连接机构、81连接块、82松紧带、83固定块、84连接带、9显示模块、91支撑座、92转动座、93显示器、10遥控器、11安装块、1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r全景视频拍摄互动体验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1、支撑机构2、限位机构3、摆动机构4、无人机5、全景摄像头6、vr头显7、连接机构8、显示模块9和遥控器10,底座1呈圆形,底座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形的安装空间,底座1上端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上连接有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上连接有连接机构8,底座1中部的安装空间处连接有摆动机构4,显示模块9设置在底座1一侧,无人机5的下端设置有全景摄像头6,全景摄像头6实时将画面传递至vr头显7中,无人机5和全景摄像头6通过遥控器10进行操控。底座1与地面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室内,其中的无人机5通过室内的遥控器10进行操控,能够在设定的一定范围场景内上下左右飞行,进而带动下端的全景摄像头6进行实时拍摄,并将拍摄到的画面传回至vr头显7中,使得操控者或者体验者感受到实时的户外场景变化,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计算机构建场景的开支,并且提升了场景的灵活性,场景的真实性更好,灵活性高。
2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机构2包含环形槽21、滑动块22、支撑杆23、连接座24和连接槽25,环形槽21开设在底座1上端的表面上,滑动块22设置有三个,滑动块22的下端分别与环形槽21滑动连接,滑动块2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3,支撑杆2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4,连接座24外观呈c形,连接座24内侧的表面上开设有连接槽25。支撑机构2中的环形槽21能够对滑动块22进行连接,且滑动块22能够在环形槽21中移滑动一定的角度,进而使得支撑杆23上端的连接座24能够转动一定的角度,设置的连接槽25截面呈t形,且t形的端部呈圆弧状,能够有效地减少摩擦,提升转动灵活性。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限位机构3包含套环a31、套环b32、紧固槽33和连接条34,套环a31外观呈c形,套环b32与套环a31相配合构成圆环状,套环b32和套环a31各
自端部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紧固槽33,紧固槽33呈弧形,连接条34与紧固槽33配合连接,套环a31和套环b32各自的中间位置向外凸出,套环a31和套环b32突出的中间位置分别与连接槽25滑动连接。限位机构3中的套环a31和套环b32相结合,能够形成一个圆环状,进而对人体的腰部进行连接固定,设置的紧固槽33用来与连接条34相结合,使的套环a31和套环b32在连接槽25中转动时形成一个整体,人体转动即跟随转动,满足环绕式观看的需求。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摆动机构4包含电动伸缩杆41、支撑盘42和连接头43,电动伸缩杆41设置有四个,电动伸缩杆41呈环形阵列连接在底座1底部的表面上,支撑盘42的下端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连接头43,连接头43分别与对应的电动伸缩杆41上端活动连接,电动伸缩杆41通过计算机分别控制升降。摆动机构4中的支撑盘42对人体进行支撑,并且电动伸缩杆41能够根据计算机计算出的重力倾斜角度单独控制四个电动伸缩杆41分别伸长或者缩短,是人体站立方向发生变化,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电动伸缩杆41上端与连接头43的连接可以用铰接或球头连接,能够满足各个角度的倾斜需求。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机构8包含连接块81、松紧带82、固定块83和连接带84,连接块81对称固定连接在套环a31的上表面,两个连接块81相对的一侧分别与松紧带82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块83固定连接在套环b32中间位置的上表面,连接块81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带84,连接带84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块83配合连接在一起。连接机构8上端设置的连接块81和松紧带82与人体进行连接,进一步通过固定块83和连接带84再次连接,实现将人体与限位机构3相连接的目的,保证体验过程中的连接牢靠,避免跌落,提升安全性。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显示模块9包含支撑座91、转动座92和显示器93,支撑座91设置在底座1一侧的地面上,支撑座91中间位置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座92,转动座9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器93,显示器93实时显示vr头显7中的画面。显示模块9中的支撑座91采用金属块或者其他重量较大的材料制成,用以保证重心始终在较低位置,转动座92能够将显示器93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在一定的角度中转动,满足室内人员的观看需求。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块11,安装块11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在底座1四周的下表面,安装块11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块11的设置能够将底座1牢固的连接在地面,避免人员晃动发生倾倒的可能性,操作简便,实用性好。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缺口12,缺口12开设在底座1前侧的上表面。设置的缺口12便于人们上下,与支撑盘42形成台阶状,提升了便利性。
3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底座1与地面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室内,其中的无人机5通过室内的遥控器10进行操控,能够在设定的一定范围场景内上下左右飞行,进而带动下端的全景摄像头6进行实时拍摄,并将拍摄到的画面传回至vr头显7中,使得操控者或者体验者感受到实时的户外场景变化,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计算机构建场景的开支,并且提升了场景的灵活性,场景的真实性更好,灵活性高。支撑机构2中的环形槽21能够对滑动块22进行连接,且滑动块22能够在环形槽21中移滑动一定的角度,进而使得支撑杆23上端的连接座24能够转动一定的角度,设置的连接槽25截面呈t形,且t形的端部呈圆弧状,能够有效地减少摩擦,提升转动灵活性。限位机构3中的套环a31和套环b32相结合,能够形成一个圆环状,进而对人体的腰部进行连接固定,设置的紧固槽33用来与连接条34相结合,使的套环a31和套环
b32在连接槽25中转动时形成一个整体,人体转动即跟随转动,满足环绕式观看的需求。摆动机构4中的支撑盘42对人体进行支撑,并且电动伸缩杆41能够根据计算机计算出的重力倾斜角度单独控制四个电动伸缩杆41分别伸长或者缩短,是人体站立方向发生变化,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电动伸缩杆41上端与连接头43的连接可以用铰接或球头连接,能够满足各个角度的倾斜需求。连接机构8上端设置的连接块81和松紧带82与人体进行连接,进一步通过固定块83和连接带84再次连接,实现将人体与限位机构3相连接的目的,保证体验过程中的连接牢靠,避免跌落,提升安全性。显示模块9中的支撑座91采用金属块或者其他重量较大的材料制成,用以保证重心始终在较低位置,转动座92能够将显示器93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在一定的角度中转动,满足室内人员的观看需求。安装块11的设置能够将底座1牢固的连接在地面,避免人员晃动发生倾倒的可能性,操作简便,实用性好。设置的缺口12便于人们上下,与支撑盘42形成台阶状,提升了便利性。
31.本发明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32.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33.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