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4 23: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训练 力量 安全性 核心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力量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的提出源于脊柱稳定性。 1985年panjabi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的概念,他认为脊柱稳定性包括被动脊椎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三个系统;1992年,在脊柱稳定性的启发下,核心稳定性随之被其提出。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人竞技运动训练,其认为核心稳定性有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三方面功能。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核心肌肉较多,有许多是小肌肉群,要全面平衡的发展这些肌肉需要有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练习者要主动变换各种角度与躯干、四肢的位置,并保持动作的准确性才能练习到需要练习的肌肉。从躯干的竖直高度而言,需要训练的肌群所在的位置高低前后左右不一,很难有适合全方位的肌群位置及高度训练的设备,训练过程很难连续坚持,同时,就锻炼腹部的肌肉群而言,仰卧起坐是最常被使用的运动方式,因为其动作简单且不受场地的影响,但是仰卧起坐的动作会带给脊椎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容易造成脊椎的损伤,再加上仰卧起坐的姿势为躺卧式,使得人体的头部会处在略低于躯干的位置,如此一来,当在进行仰卧起坐的同时,很容易因头部不断改变高度而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传统的仰卧起坐已经不适合作为锻炼腹肌的主要运动方式,另一方面,利用专业器械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核心力量不足的人来说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运动,而现有的装置未能为使用者提供多方面的保护,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提高此类训练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核心力量训练器材安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外壳,支撑外壳在正视图水平方向上的一端呈开放性,支撑外壳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通过支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支撑外壳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外壳转动连接且底部与底座转动连接,支撑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通过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与支撑外壳弹性连接,支撑台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贯穿支撑外壳的支撑杆,支撑外壳外侧与支撑杆相适应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限位环,支撑台与支撑外壳可通过支撑杆与限位环的配合固定连接,支撑台靠近支撑外壳开放性端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脚座,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踏脚槽,支撑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滑槽与两个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永磁体
组,两个永磁体组呈竖直分布且组内的所有永磁体均位于一条直线上,永磁体位于不同侧壁上的两个均呈水平对称结构,永磁体的内侧设置有金属轮,支撑台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架,金属轮与辅助架通过滚轮转动连接,滚轮在中心处与辅助架固定连接且转动部通过连杆与金属轮固定连接,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间的通道尺寸与滚轮相适应
6.优选的,辅助架包括握杆、竖杆、水平杆以及防滑套,水平杆位于第一滑槽的内部且两端均与滚轮固定连接,水平杆中心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杆,握杆的两端外壁上均套设有防滑套。
7.优选的,金属轮包括滑道、金属片、支撑环以及第一弹簧,支撑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滑道,支撑环的一侧设置有金属片,金属片靠近支撑环圆心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且通过第一弹簧与支撑环外环固定连接,滑道与金属片底部支杆相适应且第一弹簧位于滑道内侧,连杆在支撑环中心处与金属轮固定连接。
8.优选的,支撑台靠近脚座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液压闭门器,两个液压闭门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远离支撑台的一端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防护垫。
9.优选的,支撑外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架,防护架包括支撑座、支撑板以及第三弹簧,两个支撑座顶部均呈开放性结构,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第三弹簧与支撑座弹性连接。
10.优选的,支撑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两组永磁体之间,第一弹簧压缩至最短时金属片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两个对称的永磁体之间。
11.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液压推杆与支撑架的配合,以及限位环与支撑杆的配合,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训练目标调整此训练装置的形态。
13.2.通过辅助架、金属轮、永磁体、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的配合,此装置可在使用者处于脱力状态,自身运动速度激增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阻碍力,对使用者的高速运动进行减速或阻止,达到保护使用者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俯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正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正视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侧视示意图;
19.图5为辅助架、滚轮以及金属轮配合示意图;
20.图6为金属轮正视示意图;
21.图7为金属轮侧视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支撑杆;3、支撑外壳;4、辅助架;401、握杆;402、竖杆;403、水平
杆;404、防滑套;5、防护垫;6、伸缩杆;7、限位环;8、支撑台;9、踏脚槽;10、脚座;11、液压闭门器;12、连杆;13、金属轮;1301、滑道;1302、金属片;1303、支撑环;1304、第一弹簧;14、永磁体;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第二弹簧;18、液压推杆;19、防护架;1901、支撑座;1902、支撑板;1903、第三弹簧;20、支撑架;2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一:
25.参照图1

7,
26.该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外壳3,支撑外壳3在正视图水平方向上的一端呈开放性,支撑外壳3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通过支杆与底座1 转动连接,支撑外壳3远离支撑架20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液压推杆18,液压推杆 18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外壳3转动连接且底部与底座1转动连接,支撑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8,支撑台8通过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7与支撑外壳3弹性连接,支撑台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贯穿支撑外壳3的支撑杆2,支撑外壳3外侧与支撑杆2相适应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限位环7,支撑台8与支撑外壳3可通过支撑杆2与限位环7的配合固定连接,支撑台8靠近支撑外壳3 开放性端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脚座10,脚座10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踏脚槽9,支撑台8的上表面开设有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滑槽15与两个第二滑槽16,第二滑槽16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永磁体组,两个永磁体组呈竖直分布且组内的所有永磁体14均位于一条直线上,永磁体14位于不同侧壁上的两个均呈水平对称结构,永磁体14的内侧设置有金属轮13,支撑台8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架4,辅助架4包括握杆401、竖杆402、水平杆403以及防滑套404,水平杆 403位于第一滑槽15的内部且两端均与滚轮21固定连接,水平杆403中心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402,竖杆4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杆401,握杆401的两端外壁上均套设有防滑套404,金属轮13与辅助架4通过滚轮21转动连接,第一滑槽15与第二滑槽16间的通道尺寸与滚轮21相适应,金属轮13包括滑道 1301、金属片1302、支撑环1303以及第一弹簧1304,支撑环130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滑道1301,支撑环1303的一侧设置有金属片1302,金属片1302靠近支撑环1303圆心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且通过第一弹簧 1304与支撑环1303外环固定连接,滑道1301与金属片1302底部支杆相适应且第一弹簧1304位于滑道1301内侧,连杆12在支撑环1303中心处与金属轮13 固定连接,支撑环130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两组永磁体14之间,第一弹簧1304 压缩至最短时金属片1302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两个对称的永磁体14之间。
27.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使用者使用此训练装置时,首先可根据自身能力通过液压推杆18调整装置的倾斜角度,同时还可用过改变支撑杆2与限位环7 的相对位置来增加或剔除维持平衡的锻炼要求,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不同身体素质的使用者均可将训练装置调试至适合自己的状态,在安全的训练过程中,金属轮13的转速较低且稳定,此时金属片1302所处的位置与绝大部分磁感线错开,由此产生的阻可忽略不计,而当使用者脱力时,金
属轮13的转速会随之增大,此时金属片1302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支撑环1303的四周伸出,从而切割大部分磁感线,产生阻止金属轮13运动的反力,并且此反力会随着金属轮 13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达到对使用者身体缓冲或减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28.实施例二:
29.参照图1

7,
30.该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外壳3,支撑外壳3在正视图水平方向上的一端呈开放性,支撑外壳3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通过支杆与底座1 转动连接,支撑外壳3远离支撑架20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液压推杆18,液压推杆 18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外壳3转动连接且底部与底座1转动连接,支撑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8,支撑台8通过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7与支撑外壳3弹性连接,支撑台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贯穿支撑外壳3的支撑杆2,支撑外壳3外侧与支撑杆2相适应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限位环7,支撑台8与支撑外壳3可通过支撑杆2与限位环7的配合固定连接,支撑台8靠近支撑外壳3 开放性端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脚座10,脚座10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踏脚槽9,支撑台8的上表面开设有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滑槽15与两个第二滑槽16,第二滑槽16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永磁体组,两个永磁体组呈竖直分布且组内的所有永磁体14均位于一条直线上,永磁体14位于不同侧壁上的两个均呈水平对称结构,永磁体14的内侧设置有金属轮13,支撑台8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架4,金属轮13与辅助架4通过滚轮21转动连接,滚轮21在中心处与辅助架 4固定连接且转动部通过连杆12与金属轮13固定连接,第一滑槽15与第二滑槽16间的通道尺寸与滚轮21相适应,支撑台8靠近脚座10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液压闭门器11,两个液压闭门器1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远离支撑台8的一端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防护垫5。
31.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使用者开始运动之前可根据自身身高调整并锁定伸缩杆6的长度,使防护垫5刚好贴紧自己胸口的部位,则在使用者锻炼过程中,在液压闭门器11的限制下,伸缩杆6始终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缓慢的速度转动且与使用者的运动速度相适应,当使用者脱离加速时,伸缩杆6的转动阻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使用者的运动速度,起到保护使用的胸腔部位安全的作用。
32.实施例三:
33.参照图1

7,
34.该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一种高安全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外壳3,支撑外壳3在正视图水平方向上的一端呈开放性,支撑外壳3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通过支杆与底座1 转动连接,支撑外壳3远离支撑架20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液压推杆18,液压推杆 18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外壳3转动连接且底部与底座1转动连接,支撑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8,支撑台8通过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7与支撑外壳3弹性连接,支撑台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贯穿支撑外壳3的支撑杆2,支撑外壳3外侧与支撑杆2相适应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限位环7,支撑台8与支撑外壳3可通过支撑杆2与限位环7的配合固定连接,支撑台8靠近支撑外壳3 开放性端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脚座10,脚座10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踏脚槽9,支撑台8的上表面开设有内部相连通
的第一滑槽15与两个第二滑槽16,第二滑槽16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永磁体组,两个永磁体组呈竖直分布且组内的所有永磁体14均位于一条直线上,永磁体14位于不同侧壁上的两个均呈水平对称结构,永磁体14的内侧设置有金属轮13,支撑台8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架4,金属轮13与辅助架4通过滚轮21转动连接,滚轮21在中心处与辅助架 4固定连接且转动部通过连杆12与金属轮13固定连接,第一滑槽15与第二滑槽16间的通道尺寸与滚轮21相适应,支撑外壳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架 19,防护架19包括支撑座1901、支撑板1902以及第三弹簧1903,两个支撑座 1901顶部均呈开放性结构,支撑座190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1902,支撑板1902 通过第三弹簧1903与支撑座1901弹性连接。
35.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此训练装置的训练过程类似使用腹肌轮腹肌轮额的运动过程,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极易出现失衡的情况,尤其是当通过转动限位环7解除支撑台8与支撑外壳3的固定关系后,当使用者失衡后一侧身体即会接触对应侧的防护架19,此时支撑座1901与支撑板1902间通过第三弹簧1903 建立的弹性连接关系可为使用者的身体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功能,避免了使用者身体与器械或地面的硬接触,起到保护作用。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