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及训练方法与流程

2021-09-08 01: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医疗器械 指数 训练 方法 康复训练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及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2.人体的手部及上肢的功能性障碍缺陷的主要诱发原因包括脑瘫、交通事故及工伤等,尤其是脊髓损伤及脑血管疾病中的脑卒中所占患者居多。根据数据统计,85%的脑卒中幸存患者会出现上肢功能障碍问题,且数量正日趋扩大化。这些患者除了接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其中借助于康复师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也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上肢功能障碍,使患者逐渐恢复至健康的状态。
3.康复辅助器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生活。该康复辅助器对数量庞大的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社会价值。
4.然而,传统的康复辅助器功能较为单一,且无法提供高度和训练角度的调节,使得患者不能够实现多种姿态的训练,进而导致患者的康复进程缓慢,且康复效果欠佳。具体地,传统的康复辅助器需要将患者或者患者自行移动到辅助器的训练平台旁边,患者根据康复师的指令在康复平台上进行对应训练。通常为进行一些直线性滑动或者圆轨式滑动等基本操作,训练较为单一。并且当患者在康复平台上进行训练时,康复师根据患者的高度,调节康复平台的高度,如果康复平台下降高度过多时,会减少患者的腿部空间,使得训练过程中患者腿部产生不适;由于支撑件位于康复平台的两侧,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当康复平台抬升过高时,康复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晃动,当加粗支撑件,会增加康复平台的制造成本。
5.且现有的面板的角度调节范围比较小,不能调到90度,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适配性训练。例如,当患者无法自行站立或者患者的身高较矮时使用该传统的训练平台,会导致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活动范围较小,或者训练时看到的面板范围较小,从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由于面板无法调节到90度,使得患者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上肢只能够依靠在面板上,以减小训练难度,然而,该种结构无法对一些上肢肌力较好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导致实际使用体验不佳。
6.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发明人(们)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款能够适配于患者坐姿、站姿及轮椅等多重训练场景的可调节式训练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及训练方法,该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的升降组件可带动交互面板进行升降,如此能够提供患者例如坐姿、站姿、轮椅等多重训练场景,且定位组件可调节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的倾斜幅度,以调节患者的手部姿势,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8.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9.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包括:
10.支撑机构,包括一底座组件和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升降组件;
11.训练机构,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基台、一铰接于所述基台的交互面板和一作用于所述基台与所述交互面板的定位组件;
12.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至少一驱动件和至少一操控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台,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交互面板,所述操控件用于操控所述驱动件调节所述交互面板相对于所述基台的倾斜幅度,以在所述操控件操控所述驱动件时,所述交互面板能够沿所述基台转动至任一位置;及所述交互面板相对于所述基台转动的幅度范围为0

90度。
13.本技术方案中,升降组件安装于底座组件上,用于带动基台和交互面板进行升降,如此,可使得交互面板的高度得到调节,可满足不同类型的患者使用该训练平台。例如可通过降低交互面板的高度来供坐于轮椅或者座椅上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降低患者的疲劳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又例如可通过抬升交互面板的高度来供站立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且可基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自行调节高度,以丰富其应用场景。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的驱动件分别铰接于基台和交互面板,操控件可自由操控驱动件来调节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的倾斜幅度,如此,可调节患者手臂的训练姿势,且不同身高的患者对交互面板倾斜角度的变化需求也不同,从而可大大丰富交互面板的使用场景,提高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舒适度;且通过倾斜角度的调节,可改变训练难度,从而能够对患者的肌力和耐力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以满足处于不同训练阶段患者的使用。且操控件可控制驱动件的启闭,如此可将交互面板固定于沿基台转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且交互面板在处于固定状态时,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如此,交互面板可提供患者手部足够的支撑力,大大降低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概率。且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能够转动至90度,可适用于一些上肢肌力较好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驱动件为一气动弹簧;每一所述气动弹簧均具有一本体端和一驱动端;两所述气动弹簧的本体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基台的相对两侧;两所述气动弹簧的驱动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交互面板的相对两侧;及所述操控件为一翻转手柄;所述翻转手柄安装于所述交互面板朝向所述基台的一面,且所述翻转手柄被配置为带动所述交互面板相对于所述基台转动,以控制两所述气动弹簧的运动行程,从而将所述交互面板固定于沿所述基台转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驱动件为一电动推杆;两所述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基台的相对两侧和所述交互面板的相对两侧;及所述操控件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基台,且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两电动推杆的操控单元;其中,所述操控单元用于控制两所述电动推杆的运动行程,以将所述交互面板在沿所述基台转动的过程中固定于所述基台的任一位置。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操控单元包括两分设于所述基台相对两侧壁的按钮组件。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台用于铰接所述交互面板的一侧设有一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使所述基台形成两凸部;两所述凸部相对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一固定于所述交互面板的铰链。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交互面板包括铰接于所述基台的交互本体、嵌设于所述交互
本体的面板本体和作用于所述面板本体的至少一操控笔;所述交互本体设有电性连接于所述面板本体,以控制所述面板本体运行的功能区域;及所述交互本体设有至少一感官模块,所述感官模块包括彩灯单元和/或语音单元和/或振动单元。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一电动升降立柱和一用于控制所述电动升降立柱运行的升降控制单元;所述电动升降立柱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的表层形成脚部放置区域;及所述电动升降立柱的顶部用于对接所述基台。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一底座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一支撑件和可拆卸或可折叠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一行进件;其中,所述底座本体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本体对应于所述基台和所述交互面板相铰接的一侧具有一容置空间。
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台设有用于对接所述交互面板的至少两抵接块;和/或所述基台具有容置槽,所述驱动件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对接所述驱动件的转轴。
22.本发明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的训练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上肢姿态数据;基于上肢姿态数据,得到患者的上肢健康信息;根据上肢健康信息,在交互面板的数据库中选取适配的训练处方;患者根据交互面板上呈现的训练处方的训练轨迹,进行交互训练。
23.进一步优选地,在患者根据交互面板上呈现的训练处方的训练轨迹,进行交互训练之前,还包括:基于训练处方,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使交互面板适配于患者的身高;及基于训练处方,调节交互面板的倾斜幅度,使交互面板适配于患者的手部姿势。
24.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25.1、本专利中,升降组件安装于底座组件上,用于带动基台和交互面板进行升降,如此,可使得交互面板的高度得到调节,可满足不同类型的患者使用该训练平台。例如可通过降低交互面板的高度来供坐于轮椅或者座椅上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降低患者的疲劳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又例如可通过抬升交互面板的高度来供站立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且可基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自行调节高度,以丰富其应用场景。
26.2、本专利中,定位组件的驱动件分别铰接于基台和交互面板,操控件可自由操控驱动件来调节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的倾斜幅度,如此,可调节患者手臂的训练姿势,且不同身高的患者对交互面板倾斜角度的变化需求也不同,从而可大大丰富交互面板的使用场景,提高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舒适度。且操控件可控制驱动件的启闭,如此可将交互面板固定于沿基台转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且交互面板在处于固定状态时,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如此,交互面板可提供患者手部足够的支撑力,大大降低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概率,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27.3、本专利中,通过翻转手柄和两气动弹簧的搭配,可使得患者或康复师仅需操作翻转手柄,即可调节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的倾斜幅度,且可将交互面板固定于设定的位置,操作方便,且安全性高。
28.4、本专利中,通过操控单元和两电动推杆的搭配,使得患者或康复师仅需操作操控单元,即可自动调节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的倾斜幅度,且可将交互面板固定于设定的位置,操作方便,且安全性高。
29.5、本专利中,操控单元可包括两分设于基台相对两侧壁的按钮组件,患者或康复
师仅需操作任一侧的按钮组件,即可实现对两电动推杆的控制,操作方便,且安全性高。
30.6、本专利中,两气动弹簧或两电动推杆与基台和交互面板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基于三角形具备高稳定性的特点,使得训练平台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从而可提高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1.7、本专利中,通过在基台上设有一镂空部可使得基台形成两凸部,如此,通过将两铰链分设于两凸部相对的一侧,在一方面,可对铰链进行隐藏,以提高整体的美观度;在另一方面,镂空部可降低基台整体的负重,进而降低支撑机构的负重,从而可提高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8、本专利中,功能区域可用于供患者或康复师操作交互面板,以进行人机交互。
33.9、本专利中,交互本体设有感官模块,且感官模块包括彩灯单元和/或语音单元和/或振动单元。上述诸多单元可提供多感官互动反馈,如此,可丰富多种类型的训练轨迹和模式,可结合游戏产生多种任务导向的趣味训练,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训练效果。且患者可根据多彩灯光、语音等作为引导,以进行康复训练。
34.10、本专利中,该训练平台在行进件的作用下可实现任意位置的移动,运输方便;且训练平台准备工作时,可通过拆卸或折叠行进件,使得支撑件支撑于地面,以对训练平台进行固定。且支撑件为可调节式,以满足不同地面类型状况,保证训练平台整体的稳定性。
35.11、本专利中,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倾斜的幅度范围为0

90度,可大大扩大交互面板的使用场景。
36.12、本专利中,基台设有用于对接交互面板的至少两抵接块,在抵接块的作用下,可缓解交互面板和基台接触的瞬间所带来的振动,且能够防止交互面板和基台的硬性碰撞,及能够使得交互面板和基台处于平行且水平的状态。
37.13、本专利中,电动升降立柱的底部安装于底座组件上,相比较于传统的在底座组件的两侧分别安装一电动升降立柱而言,可大大提高基台和交互面板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固性。且能够节约成本,缩小占用空间。
38.14、本专利中,底座组件的表层形成两相对于电动升降立柱对称的脚部放置区域,如此,患者在坐于轮椅上或者座椅上进行训练时,可将双脚放置于两脚部放置区域上,以降低疲劳感和调整坐姿。
39.15、本专利中,交互面板相对于基台能够转动至90度,如此可适用于一些上肢肌力较好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图1是本发明产品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是本发明产品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是本发明产品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是本发明产品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本发明产品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6是本发明产品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47.图7是本发明产品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48.图8是本发明产品的第三使用状态图;
49.图9是图1所示的底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50.附图标号说明:
51.训练平台10;支撑机构100;底座组件110;底座本体111;容置空间1111;挡边1112;倾斜平台1113;圆弧过渡面1114;脚部放置区域1115;安装槽1116;支撑件112;行进件113;电动升降立柱120;第一伸缩套筒121;第二伸缩套筒122;第三伸缩套筒123;训练机构200;基台210;镂空部211;凸部212;铰链213;容置槽214;抵接块215;交互面板220;交互本体221;面板本体222;功能区域223;操控笔224;气动弹簧231;本体端2311;驱动端2312;翻转手柄232;电动推杆233;按钮组件234;座椅310;轮椅320。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10,包括支撑机构100和训练机构200。支撑机构100包括一底座组件110和安装于底座组件110的一升降组件。训练机构200包括一安装于升降组件的基台210、一铰接于基台210的交互面板220和一作用于基台210与交互面板220的定位组件。其中,定位组件包括至少一驱动件和至少一操控件。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基台210,驱动件的另一端铰接于交互面板220。操控件用于操控驱动件调节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以在操控件操控驱动件时,交互面板220能够沿基台210转动至任一位置。及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转动的幅度范围为0

90度。
54.本专利中,升降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组件110上,用于带动基台210和交互面板220进行升降,如此,可使得交互面板220的高度得到调节,可满足不同类型的患者使用该训练平台10。例如可通过降低交互面板220的高度来供坐于轮椅320或者座椅310上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降低患者的疲劳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又例如可通过抬升交互面板220的高度来供站立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且可基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自行调节高度,以丰富其应用场景。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的驱动件分别铰接于基台210和交互面板220,操控件可自由操控驱动件来调节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如此,可调节患者手臂的训练姿势,且不同身高的患者对交互面板220倾斜角度的变化需求也不同,从而可大大丰富交互面板220的使用场景,提高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舒适度。且操控件可控制驱动件的启闭,如此可将交互面板220固定于沿基台210转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且交互面板220在处于固定状态时,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如此,交互面板220可提供患者手部足够的支撑力,大大降低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概率。且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能够转动至90度,如此可适用于一些上肢肌力较好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55.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底座组件110可包括一底座本体111、固定安装于底座本体111的支撑件112和可拆卸或可折叠地安装于底座本体111的行进件113。具体地,底座
本体111可用于承载升降组件、基台210和交互面板220。行进件113使本训练平台10能够实现任意位置的移动,运输方便,可大大丰富其应用场景,节省人力。当训练平台10被运输至指定的位置时,可将行进件113从底座本体111上拆卸,或者将其折叠于底座本体111内部,使得支撑件112能够支撑于地面,从而对训练平台10进行固定,以供患者使用。
5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示例,参见图1和图2,底座本体111可呈方型板状结构,其可优选为高硬度的金属材质制作,但并不限于此。行进件113可包括若干滚轮,且至少确保底座本体111的四角处均设有一滚轮,滚轮用于带动整个训练平台10移动。优选地,滚轮可为万向轮,但并不限于此。作为优选,滚轮可为快拆式构造,如此,当训练平台10需要工作时,可将滚轮从底座本体111上拆卸,使得支撑件112支撑于地面,以对训练平台10进行固定。当然,滚轮也可为折叠式构造,当训练平台10需要工作时,可将滚轮折叠于底座本体111内部,使得支撑件112支撑于地面。也即是说,只要能够确保滚轮的最低端高于支撑件112的最低端,以使得支撑件112起到支撑作用即可,任何形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进一步地,支撑件112可包括若干可拆卸地设于底座本体111下端的脚杯,当训练平台10被推入指定位置后,将滚轮从底座本体111上拆卸或折叠于底座本体111内部,此时安装上脚杯,以对训练平台10进行固定。且值得一提的是,脚杯由底座本体111至地面的直径逐渐变大,大大增加了其在固定过程中的稳固性。
5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底座本体111对应于基台210和交互面板220相铰接的一侧设有一容置空间1111。作为优选,容置空间1111可呈u型构造,以提供较大的深度空间,用于供患者的双腿进入其内部,以拉近患者和训练平台10的距离,以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且容置空间1111使底座本体111形成两挡边1112,两挡边1112的自由端均设有一倾斜平台1113,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倾斜平台1113可用于防止患者的腿部或脚部被底座本体111的边缘剐蹭。
5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9,电动升降立柱120的底部安装于底座组件110的底座本体111的中间位置,如此,底座组件110的底座本体111的表层可形成两相对于电动升降立柱120对称的脚部放置区域1115。当轮椅被推入容置空间1111内后,患者的脚部靠近电动升降立柱120,且能够放置于两脚部放置区域1115上,以降低疲劳感和调整坐姿。值得一提的是,底座本体111也可呈倾斜设置,且作为优选,最高倾斜处距离地面50毫米左右,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脚部在放置于两脚部放置区域1115上后的舒适度。
59.本专利中,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参见图6,当患者坐于座椅310上以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座椅310放置于正对于容置空间1111的位置,使得双脚可置于容置空间1111内,从而可使患者和训练平台10的距离更为接近,以供患者近距离进行康复训练。且当患者的脚部产生疲劳感时,可将双脚分别放置于两倾斜平台1113上,以缓解疲劳。进一步地,患者可通过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和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来获得一个最佳的训练姿势,以降低患者的疲劳感,同时可防止患者在错误的训练姿势下发生代偿动作,以强化治疗的效果。
60.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参见图7,当患者坐于轮椅320上以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轮椅320放置于正对于容置空间1111的位置。在滚轮和脚杯的作用下,可使得底座本体111保持一个较低的高度,如此,轮椅320的脚撑可直接置于容置空间1111内,且悬浮于底座本体111的上方,可对患者双腿进行很好的收纳,且可使得人体更加接近于训练平台10。患者可
通过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和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来获得一个最佳的训练姿势,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61.当然,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参见图8,当患者能够保持直立状态时,或者患者在久坐于座椅310上而想以站立的姿态重新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可直接通过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和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来适配于自身的高度,然后通过和交互面板220进行互动,以进行康复训练。该种训练方式对患者进行训练的要求较高,尤其适用于一些上肢和/或下肢肌力较好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62.当然,本专利的应用场景并不限于上述三种,其可满足任意类型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且基于上述应用场景可知,本专利提供的训练平台10的应用场景广泛,可大大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63.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升降组件可包括电动升降立柱120和控制电动升降立柱120运行的升降控制单元。电动升降立柱120的底部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组件110的底座本体111上,电动升降立柱120的顶部用于对接基台210。如此,在升降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电动升降立柱120可驱动基台210和交互面板220进行升降,以实现高度的调节。具体地,参见图8,可在底座本体111的中间位置开设一安装槽1116,电动升降立柱120的底部插设于安装槽1116内,且可通过例如螺栓等进行固定。其中,电动升降立柱120插设于安装槽1116内的深度可进行调节,如此,可改变电动升降立柱120的重心点所在的高度位置,进而可调节训练平台10的重心点,使得电动升降立柱120在运行过程中更为平稳,以降低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概率。
64.且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电动升降立柱120在处于最小收缩状态时,基台210距离地面的高度为650毫米,当电动升降立柱120在处于最大伸展状态时,基台210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50毫米。该伸缩距离可基本适配于任何身高的患者进行站立训练,且保证了训练平台1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训练平台10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地,电动升降立柱120最低处距离地面的高度为正好可供轮椅推入,如此可有效节省空间,使得本训练平台10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6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示例,参见图3,电动升降立柱120可包括安装于底座本体111的第一伸缩套筒121和套接于第一伸缩套筒121内的第二伸缩套筒122,第二伸缩套筒122的自由端对接于基台210。可在第一伸缩套筒121内侧底部设置一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对接于第二伸缩套筒122,以驱动第二伸缩套筒122进行升降。
66.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示例,参见图5,电动升降立柱120包含的伸缩套筒的数量可为三个,分别为安装于底座本体111的第一伸缩套筒121、套接于第一伸缩套筒121内的第二伸缩套筒122和套接于第二伸缩套筒122内的第三伸缩套筒123,第三伸缩套筒123的自由端对接于基台210。且本示例的三个伸缩套筒伸展的总高度与上述示例的两个伸缩套筒伸展的总高度相同,也即是本示例中的单个伸缩套筒的长度进行了缩短,如此可使得本示例的电动升降立柱120的最低高度得到降低,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电动升降立柱120的最大伸缩长度为1000毫米,也即是基台210距离地面1000毫米,当伸缩套筒的数量为两个时,在处于收缩状态时,基台210距离地面约500毫米,但当伸缩套筒的数量为三个时,在处于收缩状态时,基台210距离地面约333毫米。也即是在确保电动升降立
柱120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伸缩套筒的数量越多,基台210距离地面的距离越小,使得儿童或者身高较矮的患者也能够使用,可大大提高本专利的适用范围。
6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升降控制单元可包括一单独设置的遥控器,遥控器信号连接于驱动气缸,以控制驱动气缸的运行。当然,升降控制单元也可为设于训练平台10任意位置的操作按钮,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且值得一提的是,升降组件还可为任意能够实现基台210和交互面板220升降的组件,并不限于此。
6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5,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倾斜的幅度范围为0

90度,可大大扩大交互面板220的调节幅度,进而可满足更多患者的实际需求。例如,当一些上肢肌力较好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不需要借助于交互面板220来支撑手臂,因此,可将交互面板220旋转至和基台90度夹角的位置,可加快该类型患者的康复进程。
6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基台210设有用于对接交互面板220的至少两抵接块215。作为优选,抵接块21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基台210背对其和交互面板220铰接处一端的两侧。如此,在抵接块215的作用下,可缓解交互面板220和基台210接触的瞬间所带来的振动,且能够防止交互面板220和基台210的硬性碰撞,及能够使得交互面板220和基台210处于平行且水平的状态。其中,抵接块215可采用橡胶材质制作,但并不限于此。
7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基台210用于铰接交互面板220的一侧设有一镂空部211,该镂空部211也可呈u型槽体结构,但并不限于此。镂空部211使基台210形成两凸部212。可在两凸部212相对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一固定于交互面板220的铰链213。如此,在一方面,可对铰链213进行隐藏,以提高整体的美观度;在另一方面,镂空部211可降低基台210整体的负重,进而降低支撑机构100的负重,从而可提高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1.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4,定位组件可包括驱动件和操控件,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基台210,驱动件的另一端铰接于交互面板220。操控件用于操控驱动件调节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及操控件用于操控驱动件将交互面板220固定于沿基台210转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
72.具体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示例,参见图1,驱动件可包括两气动弹簧231,两气动弹簧231的安装方式为后置安装,如此能够将交互面板220推至垂直于基台210的位置。每一气动弹簧231均包括一弹簧本体和一驱动杆。弹簧本体具有一本体端2311,驱动杆具有一驱动端2312。两气动弹簧231的的弹簧本体的本体端2311分别铰接于基台210的相对两侧,如此,可有效降低了基台210中部的厚度。具体地,基于气动弹簧231在收缩状态时为倾斜的状态,此时需要的位置空间比较大,因此将两气动弹簧231安装在中间位置会增加基台210的厚度,因此将两气动弹簧231设置于基台210的相对两侧。在基台210中部厚度降低后,基台210和底座本体111之间的空间变大,从而能够提供患者腿部更大的活动空间。两气动弹簧231的驱动杆的驱动端2312分别铰接于交互面板220的相对两侧。相对应地,操控件可为一翻转手柄232。翻转手柄232安装于交互面板220朝向基台210的一面,优选为交互面板220一侧的边缘位置,但并不限于此。其中,翻转手柄232可为任意构造,在此不作任何限制。翻转手柄232被配置为供患者或康复师握持,以带动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转动,从而控制两气动弹簧231的运动行程,且基于气动弹簧231自身的特性,其在停止运动时会长期保持固定的状态,因此将交互面板220固定于沿基台210转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
73.本示例中,通过翻转手柄232和两气动弹簧231的搭配,可使得患者或康复师仅需操作翻转手柄232,即可调节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且可将交互面板220固定于设定的位置,操作方便,且安全性高。
74.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的示例,参见图4,驱动件可包括两电动推杆233。两电动推杆233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基台210的相对两侧和交互面板220的相对两侧。及操控件可包括安装于基台210,且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两电动推杆233的操控单元。其中,操控单元用于控制两电动推杆233的运动行程,以将交互面板220固定于沿基台210转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本示例中,通过操控单元和两电动推杆233的搭配,使得患者或康复师仅需操作操控单元,即可自动调节交互面板220相对于基台210的倾斜幅度,且可将交互面板220固定于设定的位置,操作方便,且安全性高。
75.本示例中,参见图4,操控单元可包括两分设于基台210相对两侧壁的按钮组件234。值得一提的是,两侧壁的按钮组件234所能实现的功能相同。患者或康复师仅需操作任一侧的按钮组件234,即可实现对两电动推杆233的控制,操作方便,降低患者寻找操作组件的时间和便于患者操作,且安全性高,大大降低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概率。更值得一提的是,按钮组件234可包括开关按键、上升按键、下降按键及调速按键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具体设定,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76.由上述可知,本专利中,两气动弹簧231或两电动推杆233与基台210和交互面板220之间可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基于三角形具备高稳定性的特点,使得训练平台10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从而可提高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基台210设有两分别用于容置两气动弹簧231或两电动推杆233的容置槽214,气动弹簧231或电动推杆233用于和基台210铰接的一端容置于容置槽214内,如此可对该端部进行防护,防止其因直接暴露于外界而加大损坏的几率。且容置槽214内设有用于对接气动弹簧231或电动推杆233的转轴,以实现气动弹簧231或电动推杆233铰接于基台210。
77.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交互面板220可包括铰接于基台210的交互本体221、嵌设于交互本体221的面板本体222和作用于面板本体222的至少一操控笔224。操控笔224用于供患者的手部握持,以在面板本体222上进行康复训练。且交互本体221设有电性连接于面板本体222,以控制面板本体222运行的功能区域223,功能区域223可用于供患者或康复师操作面板本体222,以进行人机交互。其中,交互本体221设有至少一感官模块,感官模块可包括彩灯单元和/或语音单元和/或振动单元。患者可根据多彩灯光、语音等作为引导,并通过操控笔224在面板本体222上进行对应的训练,诸多单元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给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提供多感官互动反馈,带来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从而可大幅度提升训练效果。
78.当然,本专利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第一方面的数字化康复训练平台10的训练方法,具体可包括:获取患者的上肢姿态数据;基于上肢姿态数据,得到患者的上肢健康信息;根据上肢健康信息,在交互面板220的数据库中选取适配的训练处方;基于训练处方,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使交互面板220适配于患者的身高;及基于训练处方,调节交互面板220的倾斜幅度,使交互面板220适配于患者的手部姿势;及患者根据交互面板220上呈现的训练处方的训练轨迹,进行交互训练。
79.具体地,上肢姿态数据可包括患者的上肢的具体功能性障碍问题及病发程度等,
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给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并且通过在交互面板220的数据库中找出基于该类病情的适配治疗方案,从而得到训练处方。患者或者康复师可根据该训练处方来确定患者应该是站立训练或者坐立训练等,然后通过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和交互面板220的倾斜幅度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训练姿态,患者进而可根据训练处方所制定的方案在交互面板220上进行交互训练。
8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