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的制作方法

2021-09-04 09: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挡板 前轮 机械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前轮挡板。


背景技术:

2.摇马车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玩具,摇马车的前轮处设有充当脚踏的前轮挡板,然而现有的前轮挡板与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一体成型,无法对前轮进行较好的覆盖及遮挡,以致于当前轮滚动时,易对儿童的脚部造成擦伤;同时,前轮挡板的强度不高,前轮挡板易断裂,易对儿童的脚部造成划伤。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包括前轮挡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挡板本体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呈弯曲状的第三板状体,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两侧;
7.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中部设有一用于穿过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的安装孔;
8.所述第一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
9.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二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上方;
10.所述第三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三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三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三板状体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
11.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相连,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四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四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上方。
12.所述第一板状体、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采用一体化结构。
13.所述安装孔处设有用于安装到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处的轴承。
14.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一通孔;
15.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二通孔。
16.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所述第三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
17.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呈弯曲状的第一加强板、呈弯曲状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两侧。
18.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三个第五加强筋,至少三个所述第五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方,所述第五加强筋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连,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
19.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三个第六加强筋,至少三个所述第六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方,所述第六加强筋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相连,所述第六加强筋的另一侧部与第三翻边相连。
20.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一翻边的连接处倒角,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翻边的连接处倒角;
21.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翻边的连接处倒角,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四翻边的连接处倒角。
22.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通过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的两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翻边,较好的遮盖了摇马车的前轮,避免了车轮滚动时对儿童脚部造成擦伤;同时,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上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前轮挡板的结构强度,减少了前轮挡板断裂对儿童的脚部造成划伤的状况发生,增加了前轮挡板的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27.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包括前轮挡板本体,前轮挡板本体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板状体1、第二板状体4、呈弯曲状的第三板状体3,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分别设置在第二板状体的两侧;第二板状体的中部设有一用于穿过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的安装孔2;第一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5,第一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6,第一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10,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一板状体的下表面上,第一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相连,第二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二加强筋7,至少三条第二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二板状体的上方;第三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9,第三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翻边8,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三加强筋15,至少三条第三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三板状体的下表
面上,第三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第三翻边与第四翻边;第三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相连,第三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四加强筋,至少三条第四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二板状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通过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的两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翻边,较好的遮盖了摇马车的前轮,避免了车轮滚动时对儿童脚部造成擦伤;同时,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上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前轮挡板的结构强度,减少了前轮挡板断裂对儿童的脚部造成划伤的状况发生,增加了前轮挡板的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8.为了保证前轮挡板的强度,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采用一体化结构。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均采用塑料制成。
29.安装孔处设有用于安装到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处的轴承。以便于将前轮挡板安装到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处,使得前轮转向更为灵活,前轮的转向角度更大。
30.第一板状体与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一通孔;第二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二通孔。在安装摇马车时,使摇马车两个前轮之间的转轴分别穿过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保证了前轮挡板的使用效果,前轮挡板可随着前轮转向轴的转动而偏转。
31.第一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第三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中部凹陷的加强筋不影响前轮的滚动,并且提高了板状体与两侧翻边连接处的连接强度。
32.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呈弯曲状的第一加强板12、呈弯曲状的第二加强板13,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分别设置在安装孔的两侧。第一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三个第五加强筋11,至少三个第五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二板状体的下方,第五加强筋的一侧部与第一加强板相连,第五加强筋的另一侧部与第二翻边相连;第二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三个第六加强筋14,至少三个第六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二板状体的下方,第六加强筋的一侧部与第二加强板相连,第六加强筋的另一侧部与第三翻边相连。通过加强板增加第二板状体的结构强度,利用设置在第二板状体下方的加强筋进一步增加第二板状体与第一板状体连接处、第二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33.为了减少对儿童脚部的划伤,第一板状体与第一翻边的连接处倒角,第一板状体与第二翻边的连接处倒角;第二板状体与第三翻边的连接处倒角,第二板状体与第四翻边的连接处倒角。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