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相流混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多相 油气 传输 系统 流混输


1.本技术涉及油气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相流混输系统。


背景技术:

2.油气在油田被采集后,通过输送管线输送到目的地,为了保证油气传输的效率沿输送管线需要设置增压设备。在输送距离较远时,沿途需要设置的增压设备数量较多,然而传统的增压设备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另外在油或气的输送场景中,会有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输送油或者气的需求,由于液体和气体的输送需要不同的输送管线,导致在远距离输送时所需的输送管线较多,增加了成本,且管线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相流混输系统,旨在解决远距离输送油气时所需的设备建设成本较高和输送管线利用率低的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相流混输系统,包括:
5.至少两个多相流混输装置,各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连通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的换向机构、与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连通且用于输入物料的第一传输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连通且用于输出物料的第二传输机构,所述换向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往复循环,使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交替形成真空吸入腔和/或者压缩排出腔;
6.其中,相邻两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中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与另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的所述第一传输机构相连通。
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构成油气输送的沿途增压设备,各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依次串联连接,或者,部分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并联连接以及部分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串联连接。
8.进一步地,还包括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连接位于末端的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位于末端的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连通所述储存装置。
9.进一步地,还包括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与沿途至少任意一个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相连,连接有所述储存装置的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构成中间分输装置,所述中间分输装置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分别连接所述储存装置以及与所述中间分输装置相邻的下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
10.进一步地,还包括储存装置,至少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第二输出机构连接所述储存装置。
11.进一步地,至少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具有用于输送油的第一输送管线以及用于输送气的第二输送管线。
12.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中前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按时间先后向下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输送油或者气。
13.进一步地,所述储存装置为用于存放油的储油装置、用于存放气的储气装置、用气终端和用油终端中的任意至少一者。
14.进一步地,所述储存装置上设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用以调节所述储存装置内压力的大小。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的第一传输管线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传输管线组上的第一传输控制阀;
16.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的第二传输管线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传输管线组上的第二传输控制阀;
17.其中,前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第二传输管线组与相邻后一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第一传输管线组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
19.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上,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电讯连接;
20.所述控制机构电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机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
21.进一步地,所述多相流混输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各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电讯连接。
22.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相流混输系统,将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用输送管线连接;多相流混输装置中的换向机构驱动液体在两个罐体中循环,使多相流混输装置中的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交替形成真空吸入腔和压缩排出腔,多相流混输装置持续从第一传输机构中吸入物料,并将物料排出至第二传输机构;多相流混合物输送至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后,经过增压后传输至下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通过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的逐级增压,可以实现多相流混合物的远距离增压输送。由于多相流混输装置结构较简单,和传统的增压设备相比工作可靠,且建设成本较低。另外,当多相流混输系统中输入的是多相顺序流时,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之间只需要一根传输管线连通即可实现气体和液体顺序流的输送,提高了管线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多相流混输装置10;第二罐体102;换向机构103;动力泵1030;第一换向管线组1031;第二换向管线组1032;分支管线1031a;分支管线1031b;分支管线1031c;分支管线1032a;分支管线1032b;第一阀门1033a;第二阀门1033b;换向阀1034;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换向管线1035;
34.第一传输机构104;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第一汇流管线1041a;第一分管线1041b;第二分管线1041c;第一传输控制阀1042;第一传输接口1042a;第二传输接口1042b;
35.第二传输机构105;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第二汇流管线1051a;第三分管线1051b;第四分管线1051c;第二传输控制阀1052;第三传输接口1052a;第四传输接口1052b;第一输送管线1051d;第二输送管线1051e;第一分输阀x;第二分输阀y;
36.检测机构210;第一传感器2101;第二传感器2102;控制机构211;
37.输送管线14;支路管线140;储存装置13;第一储存装置131;第二储存装置132。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相流混输系统,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中的多相流混输装置。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包括第一罐体101、第二罐体102、连通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的换向机构103、分别与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连通的第一传输机构 104、分别与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连通的第二传输机构105;换向机构驱动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体
往复循环,使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 102交替形成真空吸入腔和/或者压缩排出腔。
43.分支管线1031a、1031c、1031b构成液体从第一罐体101流向第二罐体102 的第一换向管线组1031,分支管线1032b、1031c、1032a构成液体从第二罐体 102流向第一罐体101的第二换向管线组1032;换向机构103中的动力泵1030可以驱动液体从第一罐体101流向第二罐体102,或者驱动液体从第二罐体102流向第一罐体101;换向机构103中还包括第一换向阀1033a和第二换向阀1033b。
44.当第一换向阀1033a开启,第二换向阀阀1033b关闭时,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体在动力泵1030的作用下,经过分支管线1031a、1031c、1031b流向第二罐体102,第一罐体101形成真空吸入腔;当换向机构103换向,即第一换向阀1033a 关闭,第二换向阀1033b开启时,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体在动力泵1030的作用下,经过分支管线1032b、1031c、1032a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二罐体102形成真空吸入腔。
45.重复以上步骤,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交替形成真空吸入腔和/或者压缩排出腔,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以持续从第一传输机构104中吸入物料,并由第二传输机构105中排出物料。
46.如果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向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输入多相流混合物,结合图1,在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当换向机构103驱动液体从第一罐体101流向第二罐体102时,第一罐体101中形成负压,第一罐体101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 吸入多相流混合物。多相流混合物被吸入至第一罐体101后,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位于液面的上方。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二罐体102,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上升,压缩液面上的气体,第二罐体102中的气液混合物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47.当换向机构103驱动液体从第二罐体102流向第一罐体101时,第二罐体102 中形成负压,第二罐体102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多相流混合物。多相流混合物被吸入至第二罐体102后,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位于液面的上方。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位上升,压缩液面上的气体,第一罐体101中的气液混合物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48.重复以上过程,多相流混输装置10持续从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物料,也即多相流混合物,物料经过多相流混输装置10泵送增压后,从第二传输机构105 排出,以实现多相流混合物的持续增压输送。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以作为多相流混合物输送的增压设备,多相流混合物可以是油气混合物。
49.如果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向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输入液体,预先使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的两个罐体充满液体。当换向机构103驱动液体从第一罐体 101流向第二罐体102时,第一罐体101中形成负压,第一罐体101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液体。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二罐体102,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50.换向机构103换向后,驱动液体从第二罐体102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二罐体102中形成负压,第二罐体102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液体,第二罐体102 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位上升后,第一罐体101中的气液液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51.重复以上步骤,多相流混输装置10持续从第一传输机构104中吸入液体,并将液体
排出至第二传输机构105,以实现液体的持续输送。
52.如果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向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输入气体,预先使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的第一罐体101充满循环液,并使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位于下止点。
53.气体通过输送管线14进入第一输入机构104中,当换向机构103驱动液体从第一罐体101流向第二罐体102时,第一罐体101中形成负压,第一罐体101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气体。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二罐体102,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上升,压缩表面的气体,第二罐体102 中的气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54.当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上升至上止点、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位下降至下止点时,换向机构103换向以驱动液体从第二罐体102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二罐体102中形成负压,第二罐体102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气体,第二罐体102 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位上升后压缩表面的气体,第一罐体101中的气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55.重复以上步骤,多相流混输装置10持续从第一传输机构104中吸入气体,并将增压后的气体排出至第二传输机构105,以实现气体的持续增压输送。
56.综上所述,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以实现气液混合物、或者气体、或者液体的输送。
57.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多相流混输装置中可以包括检测机构 211和控制机构212。检测机构211中包括设置在第一罐体上的第一传感器2101,设置在第二罐体上的第二传感器2102,第一传感器2101和第二传感器2102均与控制机构212电讯连接。
58.检测机构211可以为液位检测机构,即第一传感器2101和第二传感器2102 可以为液位计。第一传感器2101和第二传感器2102可对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进行检测,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机构212。控制机构根据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信息,控制换向机构103进行换向,以使换向机构103能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换向,提高多相流混合物的输送效率。
59.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相流混输系统。如图2所示,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分别位于a地、b地和c地,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包括多相流混输装置 10。
60.各多相流混输装置10通过输送管线14连接,结合图1和图2,相邻两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与另一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第一传输机构104相连通,即位于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连通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一传输机构104,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连通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一传输机构104。
61.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将各多相流混输装置10通过输送管线14连接,当多相流混输系统中输入多相流混合物时,各多相流混输装置可以将多相流混合物增压后输送至相邻的多相流混输装置中,以实现多相流的远距离传输,由于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较简单,和建设传统的增压设备相比可节约资金;当多相流混输系统中按顺序输入气体和液体时,各多相流混输装置之间只需要通过一根传输管线连接,即可实现气液顺序流的输送,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多相流混输系统中管线的利用率。
62.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多相流混输系统中的各多相流混输装置构成油气远距离输送的沿途增压设备。
63.结合图1和图2,当多相流混输系统中输入油气混合物时,即输入油气混合物进入位于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一传输机构104中,位于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持续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油气混合物,并将增压后的油气混合物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然后输送至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位于b地多相流混输装置10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油气流混合物,将增压后的多相流混合物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并输送至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以实现油气混合物的增压输送。
64.如图1所示,将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通过输送管线14串联,油气混合物输送至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后,经过该装置中两个罐体之间的泵送液体循环实现增压,之后传输至下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通过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 的逐级增压,以实现油气混合物的远距离增压输送。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较简单,和建设传统的增压设备相比可节约资金。
65.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个数和相邻两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之间输送管线14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确定。将多相流混合物从a地输送到b地,可以在a地和b地分别设置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也可以在a地和b地之间设置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另外,设置多相流混输装置10 也不限于图1中的a地、b地和c地,还可以包括d地、e地等多个不同的位置,具体位置数量不限,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两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 之间输送管线14的长度由a地和b地之间的距离决定,此处不做限定。
66.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b地设置有两个互相并联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位于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输出多相流混合物后,多相流混合物分流流入位于b地的两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其中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 10可继续将多相流混合物增压输送至c地,另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将多相流混合物增压输送至b地的目的地中,例如,终端装置或终端用户,避免了在 b地直接进行分流时造成多相流混合物压力的下降。
67.需要说明的是,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依次串联,也可以全部并联,也可以部分并联或部分串联,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进行灵活的调整,此处不做限定。
68.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多相流混输系统中还包括储存装置13,储存装置13连接位于末端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位于末端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连通储存装置13。
69.如图4所示,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包括分别位于a地、b地和c地并依次串联连接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即为位于末端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在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处,其第二传输机构105连通有储存装置13。多相流混合物经多相流混输装置10排出后,可以通过管线输送至储存装置13进行存储。
70.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包括储存装置13,储存装置 13与沿途至少任意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相连,连接有储存装置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为中间分输装置,中间分输装置的第二传输机构105分别连接储存装置 13以及与中间分输装置相邻的下一多相流混输装置10。
71.如图5所示,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包括分别位于a地、b地和c地并依次串联连接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即为沿途的中间分输装置。位于b地的多相
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连接有储存装置13,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与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一传输机构104连接。油气混合物经a地传输至b地后,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将油气混合物输送至储存装置13中,也可以将油气混合物继续输送至c地。在需要时,位于b地的储存装置13也可以将其中的油气混合物传输至c地区。
72.在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包括分别位于 a地、b地和c地并依次串联连接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连接有储存装置13,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 的第二传输机构105与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一传输机构104连接,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也连接有储存装置13。
73.油气混合物经a地传输至b地后,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将油气混合物输送至储存装置13中,也可以将油气混合物继续输送至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以将油气混合物输送至位于c地的储存装置13中。
74.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了储存装置13后,当进入多相流混输系统中的油气混合物较多时,可以将多相流混输装置10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先输送至各地的储存装置13进行存储,在进入多相流混输系统中的油气混合物较少时再根据终端用户的需求,将储存装置13中的油气混合物输入至多相流混输系统进行传输并根据各地的需要进行分配,方便了资源的灵活调配。在储存装置13中,可以设置压力调节装置,当需要将储存装置13中的油气混合物输送进多相流混输系统时,可以先增加储存装置13中的压力,以提高油气混合物的传输效率。
75.可以理解的是,是否在多相流混输系统的末端或沿途设置储存装置13,以及各地所设的储存装置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定。
76.在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至少一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机构105 具有用于输送油的第一输送管线1051d以及用于输送气的第二输送管线1051e,至少一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输出机构105连接储存装置13。
77.如图7所示,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包括分别位于a地、b地和c地并依次串联连接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结合图7和图8,在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第一传输机构104包括连通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的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以及设置于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上的第一传输控制阀1042。第二传输机构105包括连通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的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以及设置于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上的第二传输控制阀1052。
78.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包括第一汇流管线1041a、第一分管线1041b、第二分管线1041c,第一分管线1041b连通第一罐体101和第一汇流管1041a,第二分管线1041c连通第二罐体102和第一汇流管线1041a。
79.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包括第二汇流管线1051a、第三分管线1051b、第四分管线1051c,第三分管线1051b连通第一罐体101和第二汇流管线1051a,第四分管线1051c连通第二罐体102和第二汇流管线1041a;第一分管线1041b和第二分管线1041c上设有第一传输控制阀1042,第三分管线1051b和第四分管线1051c 上设有第二传输控制阀1052,第一传输控制阀1042和第二传输控制阀1052可以为单向阀。
80.结合图7和图8,在位于a地和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的
一端连通第一罐体101和第二罐体102,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输送管线1051d和第二输送管线1051e,第一输送管线1051d上设有第一分输阀x,第二输送管线1051e上设有第二分输阀y。
81.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其中,前一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第二传输管线组与相邻后一多相流混输装置的第一传输管线组连接。请参阅图7和图8,位于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连接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在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中,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中的第一输送管线1051d与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的第一汇流管1041a连接;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 连接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在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中,第二传输管线组1051中的第一输送管线1051d与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第一传输管线组1041的第一汇流管1041a连接。
82.当换向机构103驱动液体从第一罐体101流向第二罐体102时,第一罐体101 中形成负压;打开第一分管线1041b上的第一传输控制阀1042,关闭第三分管线1051b上的第二传输控制阀1052,多相流混合物通过第一传输接口1042a进入第一罐体101,第一传输接口1042a为第一传输机构104于第一罐体101上的连通口。
83.多相流混合物被吸入至第一罐体101后,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位于液面的上方。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二罐体102,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上升,压缩液面上的气体;关闭第二分管线1041c上的第一传输控制阀1042,开启第四分管线1051c上的第二传输控制阀1052,同时关闭第一分输阀x,开启第二分输阀y,第二罐体102中被压缩后的气体从第二输送管线1051e中排出。待第二罐体102中的气体被全部排出后,开启第一分输阀x,关闭第二分输阀y,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体从第一输送管线1051d中排出。
84.换向机构103换向后,驱动液体从第二罐体102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二罐体102中形成负压,第二罐体102由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多相流混合物,第一罐体101由第二传输机构105的第一输送管线1051d和第二输送管线1051e中分别排出液体和气体。
85.如图8所示,控制机构212与第二传输机构105中的第一分输阀x和第二分输阀y电讯连接,以实现对第一分输阀x和第二分输阀y的自动控制,提高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分输效率。
8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多相流混合物为油气混合物,多相流混输装置10 由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油气混合物,由第二传输机构105的第一输送管线 1051d和第二输送管线1051e中分别排出液体和气体,第一输送管线1051d为用于输送油的管线,第二输送管线1051e为用于输送气的管线。
87.通过在多相流混输系统中设置具有两个输送管线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以将油气混合物中的气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分输。
88.结合图7和图8,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包括第一储存装置131和第二储存装置 132,以分别对油和气进行存储。油气混合物首先进入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 10,经过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分离后可以将气体由第二输送管线1051e输出并输送至位于a地的第二储存装置132中,将油从第一输送管线1051d中输出并输送至b地。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吸入油后,可将增压后的油输送至c 地,也可以将其输送至b地的第一储存装置131中。位于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 10吸入油后,可以将油输送至位于c地的第一储存装置131中。
89.需要说明的是,当油气混合物进入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时,位于a 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也可以先不对油气进行分离分输,即保持第一分输阀开启x、第二分输阀y关闭,将油气混合物传输至c地(即多相流混输系统的末端) 后,由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对油和气进行分离,并将油和气分别输送至终端的第一储存装置131和第二储存装置132中。
90.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通过在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设置具备油气分输功能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当多相流混输系统中输入的是油气混合物时,位于各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可以根据需求将气体和液体分离输送至当地的第一储存装置131或第二储存装置132中,或者油气混合物输送至末端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由末端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对油气进行分离分输,使多相流混输系统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和灵活。
91.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将具备油气分输功能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第一存储装置131、第二存储装置132的排布和组合进行灵活的调整,并不限定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提供的方式。
92.在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中,相邻两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前一多相流混输装置10按时间先后向下一多相流混输装置输送油或者气。
93.如图7所示,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包括分别位于a地、b地和c地并依次串联连接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
94.多相流混输系统中输入的是多相顺序流时,即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输入油和气,油和气按顺序输入至多相流混输系统后,通过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两个罐体之间的泵送液体循环实现增压,之后传输至下一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经过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逐级增压后,将气体或液体传输至目的地,以实现油和气的远距离增压输送。由于多个多相流混输装置之间只需要一根传输管线连通即可实现油气顺序流的输送,提高了管线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95.具体的,当位于a地的多流混输装置10的输入端输入的是气体时(即第一传输机构104中输入气体),预先使各地的第一多相流混输装置110中的第一罐体101充满循环液,并使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位于下止点。
96.在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气体通过输送管线14进入第一输入机构 104中,当换向机构103驱动液体从第一罐体101流向第二罐体102时,第一罐体 101中形成负压,第一罐体101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气体。第一罐体101 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二罐体102,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上升,压缩表面的气体,第二罐体102中的气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97.当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位上升至上止点、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位下降至下止点时,换向机构103换向以驱动液体从第二罐体102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二罐体102中形成负压,第二罐体102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气体,第二罐体102 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位上升后压缩表面的气体,第一罐体101中的气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98.重复以上步骤,位于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0持续从第一传输机构104中吸入气体,并将增压后的气体从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然后输送至b地。
99.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经由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气体后,可以将气体输送至c地,然后通过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的增压,输送至终端用户 (连接终端用户的管线
图中未示出)。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也可以将气体输送至位于c地的第二储存装置132中进行储存。
100.如果是液体进入多相流混输系统,预先使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的两个罐体充满液体。在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中,液体通过输送管线14进入第一输入机构104中,当换向机构103驱动液体从第一罐体101流向第二罐体102时,第一罐体101中形成负压,第一罐体101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液体。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二罐体102,第二罐体102中的液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101.换向机构103换向后,驱动液体从第二罐体102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二罐体102中形成负压,第二罐体102通过第一传输机构104吸入液体,第二罐体102 中的液体在换向机构103的驱动下流向第一罐体101,第一罐体101中的液位上升后,第一罐体101中的气液液体通过第二传输机构105排出。
102.重复以上步骤,位于a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持续从第一传输机构104中吸入液体,并将液体排出至第二传输机构105然后输送至b地。
103.位于b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吸入液体后,可以将液体输送至b地的第一储存装置131中进行储存,也可以将液体输送至c地,然后由c地的多相流混输装置10输送至终端用户(连接终端用户的管线图中未示出)。
10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储存装置13可以是用于存放油的储油装置、或者用于存放气的储气装置、或者用气终端、或者用油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储油装置包括原油库,储气装置包括天然气站。
105.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相流混输系统中,可以设置与各多相流混输装置10 电讯连接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对各多相流混输装置中的换向和分输等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多相流混输系统整体的宏观控制,提高多相流混输系统的输送效率。
10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相流混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