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卸车增压橇的制作方法

2021-08-31 13: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增压 卸车 设备
卸车增压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车增压橇。



背景技术:

随着lng的使用,储罐内的液位不断下降,储罐内的气相空间增大,储罐内的压力不断降低,从而使得lng的流出速度逐渐变慢直到停止。因此,正常输气操作中须不断增压,向储罐中补充气体,将储罐内的压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现有技术中对储罐的增压方式少,不能够使得槽车与储罐循环增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车增压橇,能够完成槽车与储罐之间的循环增压,并随时保持储罐、槽车中的压力稳定。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卸车增压橇,包括:

槽车,包括槽车增压液相口、槽车出液口和槽车气相口;

储罐,包括储罐气相口和储罐进液口;

增压器,包括进口和出口;

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和所述槽车增压液相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进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和所述槽车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储罐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和所述槽车气相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储罐气相口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口连接;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管道连接;

安全放散装置,和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放散装置包括安全放散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为低温pip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外周面上包覆有保温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器还包括多个翅叶管、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所述进液总管和所述出液总管沿第一方向间隔平行设置,且所述进液总管和所述出液总管分别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翅叶管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翅叶管的一端和所述进液总管连接,每个所述翅叶管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液总管连接,所述出口和所述出液总管连接,所述进口和所述进液总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叶管包括多个直管,多个所述直管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直管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管通过弯管首尾相接使得多个所述直管形成蛇形管道,所述蛇形管道的一端和所述进液总管连接,所述蛇形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液总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器设置在安装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区别于现有技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际使用时,槽车内的lng(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的缩写)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增压器中,增压器对lng进行气化,气化后的天然气经过第四管道进入到第三管道内,且可以通过第三管道分别进入到槽车和储罐内,从而实现槽车对储罐、槽车自身同时增压,如此,能够完成槽车与储罐之间的循环增压,并随时保持储罐、槽车中的压力稳定。当储罐、槽车中的压力稳定且保持一定的压差时,槽车通过第二管道可以将lng卸入储罐内。另外,当第四管道和第三管道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安装放散装置打开,超压部分的气体将被排放至大气以降低压力,从而保证储罐、槽车和管道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卸车增压橇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卸车增压橇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卸车增压橇,包括:槽车4、增压器2、储罐3、安全放散装置6和管道5。槽车4包括槽车增压液相口41、槽车出液口42和槽车气相口43。储罐3包括储罐气相口32和储罐进液口31。增压器2包括进口21和出口22。管道5包括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第三管道53、第四管道54和第五管道55,第一管道51的一端和槽车增压液相口41连接,第一管道51的另一端和进口21连接;第二管道52的一端和槽车出液口42连接,第二管道52的另一端和储罐进液口31连接;第三管道53的一端和槽车气相口43连接,第三管道53的另一端和储罐气相口32连接;第四管道54的一端和第三管道53连接,第四管道54的另一端和出口22连接;第五管道55的一端和第四管道54连接。安全放散装置6和第五管道55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卸车增压橇,实际使用时,槽车4内的lng(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的缩写)通过第一管道51进入到增压器2中,增压器2对lng进行气化,气化后的天然气经过第四管道54进入到第三管道53内,且可以通过第三管道53分别进入到槽车4和储罐3内,从而实现槽车4对储罐3、槽车4自身同时增压,如此,能够完成槽车4与储罐3之间的循环增压,并随时保持储罐3、槽车4中的压力稳定。当储罐3、槽车4中的压力稳定且保持一定的压差时,槽车4通过第二管道52可以将lng卸入储罐3内。另外,当第四管道54和第三管道53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安装放散装置6打开,超压部分的气体将被排放至大气以降低压力,从而保证储罐2、槽车4和管道5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全放散装置6包括安全放散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管道5为低温pip管道。

进一步地,管道5的外周面上包覆有保温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增压器2还包括多个翅叶管25、进液总管23和出液总管24,进液总管23和出液总管24沿第一方向间隔平行设置,且进液总管23和出液总管24分别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翅叶管2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翅叶管25的一端和进液总管23连接,每个翅叶管25的另一端和出液总管24连接,出口22和出液总管24连接,进口21和进液总管23连接。如此,可以使得lng迅速气化。

进一步地,翅叶管25包括多个直管251,多个直管251沿第一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每个直管251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相邻的两个直管251通过弯管252首尾相接使得多个直管251形成蛇形管道,蛇形管道的一端和进液总管23连接,蛇形管道的另一端和出液总管2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增压器2设置在安装座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所示的垂直纸面方向,第三方向为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