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机油回收除杂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2: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机油 杂工 回收 车辆


1.本发明涉及机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机油回收除杂工艺。


背景技术:

2.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英文名称:engine oil。密度约为0.91
×
103(kg/m3)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被誉为汽车的“血液”。机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有技术中对机油回收时,例如专利号为cn201810234534.9公开的《一种废机油沾染物回收处理的方法》,对较大的杂质先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对细小的杂质进行静置除杂处理,但是该过程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细小杂质沉降速度过慢,导致除杂效率低,二是静置后,在对杂质和机油进行分离时,杂质与机油的分界面处易出现动荡,导致杂质易反渗至机油中,导致除杂不完全。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机油回收除杂工艺,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向回收的机油中投入自分离球,使其粘附机油中细小杂质下沉,在两次加热作用下,使自分离球外层熔化形成锁杂层,降温后其固化,锁住杂质使其难以反渗至机油中,同时使预离球从锁杂层中分离,并上浮,同样携带部分细小杂质浮在机油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机油除杂效率。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车辆机油回收除杂工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向分离出明显杂质的机油中投入经过预沉处理得到的自分离球,使其粘附机油中细小杂质下沉,在两次加热作用下,使自分离球外层熔化形成锁杂层,降温后其固化,锁住杂质使其难以反渗至机油中,同时使预离球从锁杂层中分离,并上浮,同样携带部分细小杂质浮在机油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机油除杂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不低于70℃,所述步骤s3中二次加热的温度不低于90℃。
10.进一步的,所述预离球的预沉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1.在预离球表面涂覆一层机油,提高预离球表面的粘附力,便于吸附隔离膜,然后在预离球表面包裹一层耐高温的隔离膜;
12.然后将包裹有耐高温的隔离膜的预离球表面包裹熔融流体,熔融流体在预离球表面冷却后,形成配重固化层,使预离球整体增重,形成自分离球。
13.进一步的,所述熔融流体为熔融态的热熔性塑料,且热熔性塑料的熔点温度不高于90℃,使二次加热时,配重固化层能热熔形成锁杂层,并塌陷,进而解除对预离球的束缚,使预离球能够直接向上浮起,所述热熔性塑料的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0℃,使步骤s2中加热处理时,自分离球外层的配重固化层能够微熔,显著提高其粘附性,显著提高对细小杂质的粘附效果。
14.进一步的,在涂覆机油之前,首先对预离球进行低温处理,使其表面温度远低于室温,使预离球表面温度较低,与熔融流体之间存在较大温差,使预离球表面的熔融流体能够快速冷却凝固,进而使预处理的操作效率更高。
15.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膜朝向预离球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配重球,使自分离球整体的重力比预离球的浮力大,使其在通入到机油中时,能够下沉,从而沿途粘附细小杂质,所述配重球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且配重球外固定连接有合金细丝,有效提高预离球与表面包裹的配重固化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配重固化层不易脱落,所述合金细丝优选铝合金,所述合金细丝的长度不大于1cm,所述自分离球的直径为5

10cm,所述预离球的直径为2

5cm。
16.进一步的,所述预离球包括内浮芯,所述内浮芯外端固定连接有外吸附层,所述内浮芯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内补胀球,所述外吸附层与内补胀球口部相对的部位预留有空隙,内补胀球和空隙的设置,为内浮芯的膨胀预留一定的空间,使其膨胀时外吸附层不易受到较大的拉扯,使其能够保持相对较好的吸附性,有效避免其颞部修复的杂质在膨胀力作用下反渗至机油中。
17.进一步的,所述内浮芯内部填充有磁粉和二氧化碳气体,所述磁粉的填充量不高于内浮芯内容积的30%,磁粉填充过多,易影响预离球整体的磁性。
18.进一步的,所述外吸附层为弹性多孔的吸附性材料制成,所述内浮芯和内补胀球均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受热时,内浮芯和内补胀球能够膨胀,使预离球整体的体积增大,增大其浮力,便于其上浮。
19.3.有益效果
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1.(1)本方案通过向回收的机油中投入自分离球,配合加热操作,使其表面微熔,提高粘附性,进而有效粘附机油中细小杂质,并协同杂质一起下沉,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细小杂质的沉降速度,提高分离效率。
22.(2)自分离球沉降后,配合二次加热的操作,使自分离球外层熔化形成锁杂层,降温后其固化,锁住杂质使其难以反渗至机油中,相较于显著技术,有效避免沉降的杂质与机油分界面处因震荡造成杂质反渗至机油中的情况发生。
23.(3)另外,二次加热时,预离球从锁杂层中分离,并上浮,从而可以沿途再次携带部分细小杂质浮在机油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机油除杂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主要的流程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预离球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预离球进行预沉处理的过程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配重球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自分离球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在加热处理时预离球的变化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在加热处理时自分离球表面的变化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的自分离球外层微熔后粘附杂质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在二次加热时自分离球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的预离球从锁杂层中脱离出时的示意图;
34.图1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35.图中标号说明:
36.1配重固化层、2内浮芯、3外吸附层、4内补胀球。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实施例1将结合公开的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8.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9.实施例:
40.请参阅图1,一种车辆机油回收除杂工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如图3,向分离出明显杂质的机油中投入经过预沉处理得到的自分离球,如图8,使其粘附机油中细小杂质下沉,在两次加热作用下,如图9

10,使自分离球外层熔化形成锁杂层,降温后其固化,锁住杂质使其难以反渗至机油中,同时使预离球从锁杂层中分离,并上浮,同样携带部分细小杂质浮在机油表面,如图11,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机油除杂效率。
41.预离球的预沉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42.如图3,在预离球表面涂覆一层机油,提高预离球表面的粘附力,便于吸附隔离膜,然后在预离球表面包裹一层耐高温的隔离膜;
43.然后将包裹有耐高温的隔离膜的预离球表面包裹熔融流体,熔融流体在预离球表面冷却后,形成配重固化层1,使预离球整体增重,如图5,形成自分离球。
44.加热处理的温度不低于70℃,步骤s3中二次加热的温度不低于90℃,述熔融流体为熔融态的热熔性塑料,且热熔性塑料的熔点温度不高于90℃,使二次加热时,配重固化层1能热熔形成锁杂层,并塌陷,进而解除对预离球的束缚,使预离球能够直接向上浮起,热熔性塑料的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0℃,如图7,使步骤s2中加热处理时,自分离球外层的配重固化层1能够微熔,显著提高其粘附性,显著提高对细小杂质的粘附效果。
45.在涂覆机油之前,首先对预离球进行低温处理,使其表面温度远低于室温,使预离
球表面温度较低,与熔融流体之间存在较大温差,使预离球表面的熔融流体能够快速冷却凝固,进而使预处理的操作效率更高。
46.如图4,隔离膜朝向预离球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配重球,使自分离球整体的重力比预离球的浮力大,使其在通入到机油中时,能够下沉,从而沿途粘附细小杂质,配重球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且配重球外固定连接有合金细丝,有效提高预离球与表面包裹的配重固化层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配重固化层1不易脱落,合金细丝优选铝合金,合金细丝的长度不大于1cm,自分离球的直径为5

10cm,预离球的直径为2

5cm。
47.如图6,预离球包括内浮芯2,内浮芯2外端固定连接有外吸附层3,内浮芯2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内补胀球4,外吸附层3与内补胀球4口部相对的部位预留有空隙,内补胀球4和空隙的设置,为内浮芯2的膨胀预留一定的空间,使其膨胀时外吸附层3不易受到较大的拉扯,使其能够保持相对较好的吸附性,有效避免其颞部修复的杂质在膨胀力作用下反渗至机油中,内浮芯2内部填充有磁粉和二氧化碳气体,磁粉的填充量不高于内浮芯2内容积的30%,磁粉填充过多,易影响预离球整体的磁性,外吸附层3为弹性多孔的吸附性材料制成,内浮芯2和内补胀球4均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受热时,内浮芯2和内补胀球4能够膨胀,使预离球整体的体积增大,增大其浮力,便于其上浮。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