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炉冷渣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锅炉 工业锅炉 冷渣器


1.本技术涉及工业锅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冷渣器。


背景技术:

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而冷渣器是连接锅炉用于对锅炉排出的底渣进行冷却的装置。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753967y公告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冷却器,包括受热面、进渣管、保温及耐火层、冷渣室、冷风室、风帽、布风板、隔墙、排渣管、余热回收管、进风口、风室隔板,底渣冷却器内部下端为底部截面积小、上部截面积大,上下为变截面结构具有产生喷泉状流态的槽型喷泉床。当冷却器内热渣流动部分的槽型喷泉床设计成底部截面小时,能保证底渣有较高的流速,使大颗粒底渣具有良好流动性,顺利排出冷却器,而不会发生滞流现象;上部设计截面较大时,使底渣的流速较低,避免了冷却器中的受热面磨损及小颗粒底渣被气体携带出冷却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该冷却器通过风冷的方式对底渣进行冷却,冷却速度较慢,排出的废渣温度较高,容易造成排渣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底渣的冷却速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锅炉冷渣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冷渣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锅炉冷渣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冷渣筒,所述冷渣筒包括外筒、同轴设置在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上安装有驱动内筒相对外筒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冷却区,所述冷却区内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两端贯穿于外筒,所述外筒一端连接有输送风机,所述输送风机同时连通内筒,用于将底渣喷至内筒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渣时,输送风机将锅炉排出的底渣喷至内筒内,达到初步风冷的效果。第一驱动件带动内筒相对外筒转动,内筒转动时,底渣与内筒的接触面积较大,提高了散热效果。冷却水管内通冷却水,冷却水管设置在冷却区内,与内筒及冷却区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水的比热容较大,二次水冷极大地提高了底渣的冷却速度。另外,冷却水管内的水经过换热升温,可做其他用途,节约了能源。
9.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螺旋环绕于内筒外。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管换热在内筒外,相较于直管,螺旋环绕的冷却水管更长,换热面积更大,因此换热效果更佳。
11.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设有两组,所述冷却水管穿入于外筒中部,穿出于外筒靠近端部一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风机输送底渣时,将底渣喷向内筒内,根据底渣颗粒大小的不同,落下的位置也有差异,颗粒粗大的底渣留在靠近输送风机一侧,颗粒接近粉质
的底渣留在远离输送风机一侧,但是大多数底渣都留在内筒中部的位置,因此内筒中部温度最高。冷却水管穿入的位置位于外筒中部,穿入的位置冷却效果最佳,因此对底渣的冷却速度也最快。
13.优选的,所述内筒端部开设有若干排气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风机用于将底渣送入内筒内,将其喷出的过程中,以达到散热的效果。内筒中的空气温度较高,在内筒端部开设排气孔可将热空气排出,但排气开孔不允许底渣通过,可以减少热空气对冷渣过程的干扰。
15.优选的,所述内筒内固定安装有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沿内筒轴向间隔设有至少一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风机输送底渣时,将底渣喷向内筒内,根据底渣颗粒大小的不同,落下的位置也有差异,环形隔板可将颗粒大小不同的底渣进行分隔,便于后续底渣的收集和处理。另外环形隔板的设置,增大了与底渣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17.优选的,所述环形隔板同时穿设在内筒外。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隔板部分穿设在内筒内,又有部分穿设在内筒外,位于内筒内的环形隔板和底渣进行换热,又传导至内筒外的环形隔板,由于环形隔板与冷却水管位置接近,冷却效果较佳。环形隔板同时穿设在内筒内外,可将内筒内的热量导出,散热效果更佳。
19.优选的,所述环形隔板外侧壁设有导热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隔板主要用于导热,将内筒内的热量导出,在环形隔板外设置导热层,可以提高环形隔板的导热效果,提高了散热效果。
21.优选的,所述外筒侧壁设有观察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筒侧壁设置观察窗,可通过观察窗观察内筒的冷却状态,同时,当设备断电或停电时,可快速观察到内筒的状态,及时进行维修,提高了处理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输送风机将锅炉排出的底渣喷至内筒内,达到初步风冷的效果,二次水冷进一步提高了底渣的冷却速度;
25.2.冷却水管穿入的位置位于外筒中部,穿入的位置冷却效果最佳,因此对底渣的冷却速度也最快;
26.3.环形隔板可将颗粒大小不同的底渣进行分隔,便于后续底渣的收集和处理。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的前视剖视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表现冷渣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0、支架;11、冷渣筒;111、内筒;112、外筒;12、第一驱动件;13、输送风机;14、观察窗;15、排气孔;20、出渣管;21、阀门;22、出渣口;30、环形隔板;31、导热层;32、冷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冷渣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支架10和安装在支架10上的冷渣筒11。冷渣筒11包括内筒111和外筒112,外筒112上安装有第一驱动件12,用于驱动内筒111相对外筒112转动,内筒111和外筒112之间形成冷却区,冷却区内设置有冷却水管32,用于对内筒111进行冷却降温。外筒112远离第一驱动件12一端连接有输送风机13,用于将底渣喷至内筒111内。外筒112侧壁设有观察窗14,观察窗14为便于观察的透明板材。
33.排渣时,输送风机13将锅炉排出的底渣喷至内筒111内,达到初步风冷的效果。第一驱动件12带动内筒111相对外筒112转动,冷却水管32内通冷却水,与内筒111进行换热,将底渣的温度冷却下来。
34.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外筒112固定安装在支架10上,第一驱动件12固定连接于外筒112一端,第一驱动件12可以为电机,第一驱动件12端部的转轴穿过外筒112的轴线,且端部固定连接于内筒111。内筒111端部开设有排气孔15,排气孔15开设在连接输送风机13一端,且排气孔15均匀开设有若干,且排气孔15的大小无法使一般大小的底渣漏出。内筒111侧壁连接有出渣管20,出渣管20沿内筒111轴向设有若干,各出渣管20上皆安装有阀门21,用于控制排渣,外筒112侧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渣口22。
35.底渣冷却完成后,降低内筒111的转速,打开阀门21,底渣从出渣管20导出至外筒112,又由于重力,底渣从出渣口22掉落,在出渣口22下方收集即可。
36.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内筒111上固定安装有环形隔板30,环形隔板30两个侧壁上皆设有导热层31,导热层31可以为岩棉板。环形隔板30同时穿设在内筒111内外,且环形隔板30与内筒1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环形隔板30沿内筒111轴向设有若干,出渣管20位于两个环形隔板30之间,一般为两个,用于将底渣根据颗粒大小分隔开。
37.冷却区内设有冷却水管32,冷却水管32设有两组,皆由靠近外筒112中部一侧穿入,又分别从靠近外筒112两个端部一侧穿出,因此,靠近外筒112中部的一端为进水端,靠近外筒112端部的一端为出水端。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冷却水管32螺旋环绕在内筒111外。
38.输送风机13输送底渣时,将底渣喷向内筒111内,根据底渣颗粒大小的不同,颗粒粗大的底渣留在靠近输送风机13一侧,颗粒接近粉质的底渣留在远离输送风机13一侧,但是大多数底渣都留在内筒111中部的位置,三种颗粒的底渣被环形隔板30隔开。冷却水管32穿入的位置位于外筒112中部,穿入的位置冷却效果最佳,因此对底渣的冷却速度也最快。冷却水管32内不断通水,与内筒111进行换热,提高了底渣的冷却速度。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锅炉冷渣器的实施原理为:排渣时,输送风机13将锅炉排出的底渣喷至内筒111内,达到初步风冷的效果。第一驱动件12带动内筒111相对外筒112转动,冷却水管32内通冷却水,与内筒111进行换热,将底渣的温度冷却下来。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