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冲击波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3 01: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冲击波 供给 装置 公开


1.本公开涉及一种冲击波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通过冲击波来去除附着于煤、石油、废弃物等的炉、锅炉、气化装置、热交换器、热回收器或再加热器等环境设备装置等的灰和灰尘等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203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7.再者,冲击波在放出后急速地衰减。因此,固定于装置的壁的现有的冲击波供给装置的冲击波的射程距离为4m左右,因此在超过10m的大型炉等中,难以向中央附近供给冲击波。此外,在冲击波供给装置固定于装置的壁的情况下,有设置台数增加、成本增加的问题。
8.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向大型的装置或设备供给冲击波的冲击波供给装置。
9.技术方案
10.本公开的冲击波供给装置具备:冲击波生成部,生成冲击波;冲击波射出部,射出冲击波;弯曲自如的导管,设于从所述冲击波生成部起至所述冲击波射出部为止的冲击波的流路的一部分;外壳管,设于所述导管的径向外侧且沿所述导管的轴向设有多个;以及连结部,将邻接的所述外壳管连结为彼此可绕铅直轴转动。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公开的冲击波供给装置,从冲击波生成部起至冲击波射出部为止的冲击波的流路的一部分弯曲自如,因此即使在被限制的空间内也能沿导管的轴向进行移动。由此,即使是大型的装置或设备,也能在中心部分附近配置冲击波射出部,因此能将冲击波供给至中心部分。即冲击波的射程距离增加,灰和灰尘等的去除范围扩大,因此能有助于削减设置台数。
附图说明
13.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14.图2是图1的a

a线剖切部截面图。
15.图3是图1所示的冲击波供给装置的冲击波生成部的背面图。
16.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17.图5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冲击波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18.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冲击波供给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
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记载。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置换且容易置换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或者等同的范围的要素。而且,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素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构成要素的各种省略、置换或变更。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举例示出了本公开的冲击波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必要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省略其他的构成要素。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处理为对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不同的构成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
19.(第一实施方式)
20.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

a线剖切部截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冲击波生成部10的背面图。
21.冲击波供给装置1是通过生成冲击波并且使该冲击波在规定的位置射出从而去除附着于各种装置的灰和灰尘等的装置。各种装置例如包括煤、石油,废弃物等的炉、锅炉、气化装置、热交换器、热回收器或再加热器等环境设备装置等。冲击波是超过音速传导的声波等压力波。冲击波例如通过火药或水蒸气等的爆炸、高压的释放等而生成。
22.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具备:冲击波生成部10、燃料供给源20、冲击波射出部30、导管40、外壳管50、连结部60、位置调整机构70以及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用于生成冲击波的燃料的供给源的燃料供给源20侧称为上游,将射出冲击波的冲击波射出部30侧称为下游。此外,在各部中,将上游侧称为后方或背面侧,将下游侧称为前方或正面侧。
23.冲击波生成部10生成冲击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冲击波生成部10将生成的冲击波向导管40送出。冲击波生成部10设置于包括热交换器等的装置的装置主体100的外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冲击波生成部10包括主体部12、燃烧室14以及燃料储存部16。
2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2包括壳体121、连接管122、缸筒123以及阀单元124。壳体121与连接管122、缸筒123、燃烧室14以及燃料储存部16连通。
25.连接管122设于壳体121的正面侧。连接管122的轴向与冲击波生成部10的前后方向平行。连接管122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壳体121连通。连接管122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导管40连通。
26.缸筒123设于作为与设有连接管122的一侧相反侧的壳体121的背面侧。缸筒123的轴向与冲击波生成部10的前后方向平行。壳体121和缸筒123将沿缸筒12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活塞内置。
27.阀单元124设于壳体121的下部。阀单元124与燃料储存部16连接。阀单元124将燃料储存部16的内部与燃烧室14隔断,或使燃料储存部16的内部与燃烧室14连通。
28.燃烧室14以从壳体121的两侧面向侧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壳体121内的活塞沿缸筒123进行移动,由此燃烧室14与连接管122的内部隔断或与连接管122的内部连通。燃烧室14通过阀单元124而与燃料储存部16的内部隔断或与燃料储存部16的内部连通。在燃烧了从燃料储存部16接受的燃料后,燃烧室14与连接管122连通,由此产生冲击波。
29.燃料储存部16储存送向燃烧室14的燃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燃料储存部16包括第一燃料储存部161和第二燃料储存部162。第一燃料储存部161设为在燃烧室14的下方,且从壳体121的一方的侧面向侧方延伸。第一燃料储存部161储存第一燃料。在第一实施方式
中,第一燃料包含甲烷等燃料气体。第二燃料储存部162设为在燃烧室14的下方,且从壳体121的另一方的侧面向侧方延伸。第二燃料储存部162储存第二燃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燃料包含氧气。第一燃料储存部161和第二燃料储存部162通过阀单元124与燃烧室14隔断,或与燃烧室14连通。
3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燃料供给源20与冲击波生成部10的燃料储存部16连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燃料供给源20包括第一燃料供给源201和第二燃料供给源202。第一燃料供给源201向第一燃料储存部161供给第一燃料。第二燃料供给源202向第二燃料储存部162供给第二燃料。
31.在冲击波生成部10中,第一燃料储存部161和第二燃料储存部162与一对燃烧室14连通,由此从第一燃料储存部161向燃烧室14的一方供给燃料气体,并且从第二燃料储存部162向燃烧室14的另一方供给空气。在第一燃料储存部161和第二燃料储存部162与一对燃烧室14被隔断后,燃料气体与氧气在燃烧室14的内部被混合。在冲击波生成部10中,燃烧室14的内部的混合气体被点火而燃烧,并且壳体121内的活塞使燃烧室14的内部与连接管122连通,由此产生冲击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冲击波经由连接管122向导管40的内部传导。
32.冲击波射出部30射出由冲击波生成部10生成的冲击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冲击波射出部30射出通过导管40传导的冲击波。冲击波射出部30设置于包括热交换器等的装置的装置主体100的内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冲击波射出部30包括连接管32、喷嘴(nozzle)34以及拍摄部36。
3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接管32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导管40连通。连接管32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喷嘴34连通。
34.喷嘴34在顶端具有射出冲击波的射出口341。喷嘴34的内部经由连接管32与导管40的内部连通。喷嘴34将经由连接管32从导管40传导来的冲击波从射出口341向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空间射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喷嘴34为冲击波的流路的轴呈直线状且朝向射出口341呈尖细状,但喷嘴34的形状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
35.拍摄部36对冲击波射出部30的前方,即射出冲击波的射出口341所朝向的方向进行拍摄。拍摄部36例如对装置主体100内的各种零件上附着的灰和灰尘进行拍摄。拍摄部36获取到的拍摄图像例如被设于装置主体100外的控制装置获取。拍摄图像例如在控制装置的显示部中实时地进行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拍摄部36装配于连接管32的上表面,但也可以装配于喷嘴34。
36.导管40是弯曲自如的挠性管。导管40具有耐腐蚀性和耐热性。导管40设于从向冲击波生成部10供给的燃料的燃料供给源20起至冲击波射出部30为止的流路的一部分。该流路是冲击波的流路或用于生成冲击波的燃料等流体的流路。燃料例如是燃烧用的燃料气体或高压气体。为使冲击波或燃料通过比内周面42靠内侧的空间,导管40在冲击波生成部10的连接管122与冲击波射出部30的连接管32之间被密闭。在导管40的外周面44侧设有外壳管50。
3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管40设于冲击波生成部10与冲击波射出部30之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管40穿过装置主体100的壁101的孔102,将设于装置主体100的外部的冲击波生成部10与设于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的冲击波射出部30连接。导管40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生成部10的连接管122连通。导管40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射出部30的连接管32
连通。由此,导管40将冲击波生成部10的连接管122与冲击波射出部30的连接管32连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管40使由冲击波生成部10生成的冲击波向冲击波射出部30传导。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导管40的轴向中的冲击波射出部30侧称为前方,将作为其相反侧的冲击波生成部10侧称为后方。
38.外壳管50设于导管40的径向外侧。外壳管50的内周面52设为与导管40的外周面44对置且分离。外壳管50沿导管40的轴向设有多个。外壳管50与邻接的外壳管50经由连结部60连接。更详细而言,外壳管50通过连结部60以可绕铅直轴转动的方式与邻接的外壳管50连结。
3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外壳管50包括在外周面54的上部和下部沿铅直方向设为凹状的孔56。孔56在一个外壳管50在上部和下部沿轴向各形成有两个,共计四个。在孔56中插通固定有连结部60的后述的轴承64的内轴641。
4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外壳管50包括在外周面54的两侧部设为凸状的一对线保持部58。线保持部58将后述的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的线82保持为可沿与轴向平行的方向移动。在线保持部58的一方沿与轴向平行的方向设置后述的位置调整机构70的齿条72。
41.连结部60将邻接的外壳管50连结为彼此可绕铅直轴转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结部60包括主体62和轴承6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主体62是一端与一个外壳管50连结、另一端与另一个外壳管50连结的板状。主体62设为经由轴承64,可相对于外壳管50绕铅直轴转动。主体62在外壳管50与邻接的外壳管50之间,在外壳管50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对。主体62包括用于固定轴承64的外轮642的设于铅直方向的孔。
4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轴承64是包括内轴641、外轮642以及多个设于内轴641与外轮642之间的针状滚子643的凸轮从动件。内轴641插通固定于设于外壳管50的外周面54的孔。外轮642固定于设于主体62的孔的内侧。由此,外壳管50与连结部60的一端以可相互绕铅直轴转动的方式被连结。像这样,由连结部60依次连结外壳管50,由此使导管40的铅直方向的弯曲被限制,且仅水平方向弯曲自如。
43.在导管40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生成部10的连接管122连接的部分中,连结部60以可相互绕铅直轴转动的方式连结外壳管50与连接管12。即连接管122包括与外壳管50相同的供内轴641插通并固定的孔。此外,在导管40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射出部30的连接管32连接的部分中,连结部60以可相互绕铅直轴转动的方式连结外壳管50与连接管32。即连接管32包括与外壳管50相同的供内轴641插通固定的孔。
44.在冲击波供给装置1中,导管40设为在水平方向上弯曲自如,因此不需要将导管40从冲击波生成部10至冲击波射出部30直线地进行配置。即如图1所示,冲击波射出部30侧的导管40在俯视时垂直地插入设于装置主体100的壁101的孔102。由此,冲击波射出部30的射出口341配置为朝向装置主体100内(图1中的下方)。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冲击波生成部10侧的导管40也可以配置为沿装置主体100的壁101。冲击波供给装置1具备将孔102内进行密封的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可以构成为将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插入到孔102的部分与装置主体100的壁101之间进行密封,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可挠性,覆盖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整体,并且配合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移动而改变大小的构造。
4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导管40的弯曲部处,设置限制导管40的轴向以外的移动的引导构件等。引导件例如可以包括:导轨,在装置主体100的外部的导管40弯曲的
部分处,沿导管40的轴向设置;以及被引导部,设于外壳管50且可沿导轨滑动。由此,冲击波供给装置1能一边使导管40变形,即一边改变弯曲位置,一边沿导管40的轴向进行移动。例如在图1中,当冲击波生成部10向左方进行移动时,冲击波射出部30向下方进行移动。
46.位置调整机构70使冲击波生成部10、冲击波射出部30以及导管40沿导管40的轴向前后移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70包括齿条72和小齿轮74。
47.齿条72设于外壳管50的线保持部58的一方。更详细而言,齿条72设于导管40弯曲成凹状的一侧的线保持部58。齿条72沿与外壳管50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齿条72设为遍及外壳管50的轴向。在导管40为直线状的部分处,邻接的齿条72相互分离。在导管40弯曲的部分处,邻接的齿条72相互接近。
48.小齿轮(pinion)74固定设置于装置主体100的外部的规定的位置。小齿轮74可绕铅直轴转动。小齿轮74设为与导管40弯曲的部分处的齿条72啮合。小齿轮74例如通过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转动。小齿轮74的驱动源也可以通过对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等进行控制。通过齿轮74转动,由此外壳管50经由齿条72沿轴向进行移动。使外壳管50沿轴向进行移动,由此一边改变导管40的弯曲位置,一边使冲击波生成部10、冲击波射出部30以及导管40沿导管40的轴向进行前后移动。
49.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调整冲击波射出部30的喷嘴34的射出口341所朝向的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包括一对线82。
50.线82沿与导管40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设置。设为在俯视时线82与轴心大致对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线82被线保持部58以使该线82可沿与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线82的下游侧的端部固定于冲击波射出部30。线82的上游侧的端部固定于设于冲击波生成部10侧的卷绕装置等。一对线82可分别调整导管40的与轴向平行的侧缘的长度。即当一对线82中的一方从冲击波生成部10侧被卷绕时,该线82的冲击波生成部10与冲击波射出部30之间的部分变短。由此,喷嘴34被该线82拉拽而绕铅直轴进行旋转,由此变更射出口341所朝向的方向。
51.操作者可以基于从冲击波射出部30的拍摄部36获取到的拍摄图像,对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进行驱动。即可以与装置主体100内的灰和灰尘等的位置对应地调整喷嘴34的射出口341所朝向的方向。
52.(第二实施方式)
53.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a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a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a的一部分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a具备:冲击波生成部10a、燃料供给源20、冲击波射出部30a、导管40a、外壳管50、连结部60、位置调整机构70以及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
5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波生成部10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波生成部10a的不同点在于,使生成的冲击波不经由导管40a,而是向冲击波射出部30a被直接传导。此外,冲击波生成部10a在经由导管40a接受用于生成冲击波的燃料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波生成部10不同。冲击波生成部10a包括主体部12a、燃烧室14以及燃料储存部16。燃烧室14和燃料储存部16的基本的构成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55.主体部12a包括壳体121、连接管122a、缸筒123、阀单元124以及连接管125a。壳体121、缸筒123以及阀单元124的基本的构成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56.连接管122a设于壳体121的正面侧。连接管122a的轴向与冲击波生成部10a的前后方向平行。连接管122a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壳体121连通。连接管122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射出部30a的连接管32a连通。
57.连接管125a设于阀单元124的后方。连接管125a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导管40a连通。连接管125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燃料储存部16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和图5中,导管40a和连接管125a分别图示为一条,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向第一燃料储存部161供给第一燃料,向第二燃料储存部162供给第二燃料。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向第一燃料储存部161供给第一燃料的导管40a及连接管125a与向第二燃料储存部162供给第二燃料的导管40a及连接管125a相互隔开设置。
58.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波射出部30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波射出部30a的不同点在于,由冲击波生成部10a生成的冲击波不经由导管40a而被直接传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冲击波射出部30a包括连接管32a和喷嘴3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管32a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生成部10a的连接管122a连通。连接管32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喷嘴34连通。
59.喷嘴34的内部经由连接管32a与冲击波生成部10a的连接管122a的内部连通。喷嘴34的基本的构成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冲击波射出部30a也可以包括拍摄部36。
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40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40a的不同点在于,设于冲击波生成部10a与燃料供给源20之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管40a穿过装置主体100的壁101的孔102(参照图1),将设于装置主体100(参照图1)的外部的燃料供给源20与设于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的冲击波生成部10a连接。导管40a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燃料供给源20连通。导管40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生成部10a的连接管125a连通。由此,导管40a将燃料供给源20与冲击波生成部10a的连接管125a连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管40a从燃料供给源20向冲击波生成部10a输送用于生成冲击波的燃料。
6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管40a包括输送不同的燃料的多个导管40a。即导管40a并列设置输送第一燃料的导管40a和输送第二燃料的导管40a这两根导管。这两根导管40a例如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这两根导管40a均设于外壳管50的径向内侧。输送第一燃料的导管40a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第一燃料供给源201连通。输送第一燃料的导管40a的下游侧的端部经由连接管125a与第一燃料储存部161连通。输送第二燃料的导管40a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第二燃料供给源202连通。输送第二燃料的导管40a的下游侧的端部经由连接管125a与第二燃料储存部162连通。
62.需要说明的是,在导管40a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燃料供给源20连接的部分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部60将外壳管50与燃料供给源20的壳体连结为彼此可绕铅直轴转动。即燃料供给源20的壳体包括供与外壳管50相同的供内轴641插通并固定的孔。此外,在导管40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冲击波生成部10a的连接管125a连接的部分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部60将外壳管50与连接管125a连结为彼此可绕铅直轴转动。即连接管125a包括与外壳管50相同的供内轴641插通并固定的孔。
63.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中,线82的下游侧的端部被固定于
冲击波生成部10a。此外,线82的上游侧的端部被固定于设于燃料供给源20侧的卷绕装置等。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使冲击波射出部30a与冲击波生成部10a一体化地绕铅直轴进行旋转,由此变更射出口341所朝向的方向。
64.(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65.例如像以下这样掌握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
66.第一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具备:冲击波生成部10、10a,生成冲击波;冲击波射出部30、30a,射出冲击波;弯曲自如的导管40、40a,设于从向冲击波生成部10、10a供给的燃料的燃料供给源20起至冲击波射出部30、30a为止的燃料或冲击波的流路的一部分;外壳管50,设于导管40、40a的径向外侧且沿导管40、40a的轴向设有多个;以及连结部60,将邻接的外壳管50连结为彼此可绕铅直轴转动。
67.对于第一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从冲击波生成部10起至冲击波射出部30为止的冲击波的流路的一部分弯曲自如,因此即使在被限制的空间内,也能沿导管40的轴向进行移动。由此,即使是大型的装置或设备,也能在中心部分附近配置冲击波射出部30,因此能将冲击波供给至中心部分。即冲击波的射程距离增加,灰和灰尘等的去除范围扩大,因此能有助于削减设置台数。此外,将冲击波射出部30配置于装置或设备的中心部,并且能将冲击波生成部10配置于设备的外部,因此即使在装置间的间隙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将冲击波供给至中心部分。
68.对于第二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a,从燃料供给源20起至与冲击波射出部30a连接的冲击波生成部10a为止的燃料的流路的一部分弯曲自如,因此即使在被限制的空间内也能沿导管40a的轴向移动。由此,即使是大型的装置或设备,也能在中心部分附近配置冲击波射出部30,因此能将冲击波供给至中心部分。即冲击波的射程距离增加,灰和灰尘等的去除范围扩大,因此能有助于削减设置台数。此外,能将冲击波射出部30配置于装置或设备的中心部,并且使从冲击波生成部10a起至冲击波射出部30为止的流路变短,因此能将冲击波供给至中心部分,并且能抑制射出至中心部分的冲击波的衰减。
69.在第三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中,外壳管50的内周面52与导管40、40a的外周面44对置,且分离设置。由此,能抑制导管40、40a的弯曲变形受到阻碍的情况,因此能沿弯曲的导管40、40a的轴向容易地进行移动。
70.第四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具备:位置调整机构70,使冲击波生成部10、10a、冲击波射出部30、30a以及外壳管50沿导管40、40a的轴向进行移动。由此,能沿弯曲的导管40、40a的轴向容易地进行移动,因此能容易地调整射出冲击波的位置。
71.在第五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中,位置调整机构70包括:齿条72,沿轴向设于外壳管50;以及小齿轮74,与齿条72啮合,可绕铅直轴转动。由此,能以简易的构成沿弯曲的导管40、40a的轴向容易地进行移动,容易地调整射出冲击波的位置。
72.第六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具备: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调整冲击波射出部30、30a的射出冲击波的射出口341所朝向的方向。由此,能容易地调整射出冲击波的方向,因此能更高效地去除灰和灰尘等。
73.在第七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中,射出方向调整机构80能调整俯视时的导管40、40a的与轴向平行的侧缘的长度。由此,能容易地调整射出冲击波的方向,因此能更高效地去除灰和灰尘等。
74.在第八方案的冲击波供给装置1、1a中,冲击波射出部30、30a包括对射出冲击波的射出口341所朝向的方向进行拍摄的拍摄部36。由此,操作者能确认灰和灰尘等所附着的位置,因此例如能基于拍摄图像来调整射出冲击波的位置和方向,由此更高效地去除灰和灰尘等。
75.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被这些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限定。例如位置调整机构70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此外,冲击波供给装置1、1a也可以不具有位置调整机构70。即冲击波供给装置1、1a的移动可以通过外部装置来进行,也可以包含人力来进行。
76.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小齿轮74设有一个,但也可以在邻接的齿条72之间的部分以不空转的方式设置多个。此外,小齿轮74也可以设于导管40为直线状的部分以及弯曲成凸状的一侧。在该情况下,齿条72设于导管40弯曲成凸状的一侧的线保持部58。优选的是,邻接的齿条72在导管40为直线状的部分处以齿部相互连续的方式设置得比外壳管50的轴向的长度长。
77.此外,冲击波供给装置1的冲击波生成部10使用从燃料供给源20供给的燃料来生成冲击波,但在本公开中也可以不使用燃料来生成冲击波。在该情况下,冲击波生成部例如也可以通过高压的流体的释放来生成冲击波。
78.附图标记说明
79.1、1a冲击波供给装置
80.10、10a冲击波生成部
81.12、12a主体部
82.121壳体
83.122、122a、125a连接管
84.123缸筒
85.124阀单元
86.14燃烧室
87.16燃料储存部
88.161第一燃料储存部
89.162第二燃料储存部
90.20燃料供给源
91.201第一燃料供给源
92.202第二燃料供给源
93.30、30a冲击波射出部
94.32、32a连接管
95.34喷嘴
96.341射出口
97.36拍摄部
98.40、40a导管
99.50外壳管
100.58线保持部
101.60连结部
102.62主体
103.64轴承
104.70位置调整机构
105.72齿条
106.74小齿轮
107.80射出方向调整机构
108.82线
109.100装置主体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