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平衡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3: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平衡 设备 设计 平台


1.本发明属于移动设备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平衡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完善,在城市中现有的房屋主要分为楼梯房和电梯房,通常电梯房也会设计楼梯,楼梯除了能满足人们日常上下行走,同时也是大楼出现危险时的逃生通道。目前的楼梯基本都是常规设计,在进行逃生时,需要人自己进行行走。当出现险情时,如果是行走不方便的老人或者病人,就没有办法自行行走,逃生或平常使用时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平衡移动平台,其结构紧凑,方便了行走不方便的人进行上下楼梯,操作时非常方便。
4.所述的自平衡移动平台,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滑动杆,在滑动杆之间设置有沿滑动杆长度方向滑动的支杆,所述支杆上连接有平衡装置,在平衡装置上方的滑动杆上套有沿滑动杆滑动的连接环,连接环上连接有拉手,在平衡装置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
5.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装置包括两块上下配合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顶板倾斜力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油缸和配重体,各油缸的顶板通过管线相互连通,在顶板上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通过万向球与配重体连接;支杆与底板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通孔,固定杆穿过通孔,在顶板上下两方的固定杆上套螺母,螺母与固定杆呈螺纹配合。
7.进一步的,所述螺母与万向球之间的固定杆上套有与之呈旋转配合的旋转套,在旋转套侧壁横向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上设置有沿调节杆长度方向滑动的配重块,自然状态下,配重块位于调节杆中部,在调节杆上设置有用于将配重块复位的复位组件。
8.进一步的,所述油缸为4个,整体呈矩形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万向球通过连接杆与配重体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的有杆腔通过管线连接相通。
11.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拉簧,拉簧一端固定在调节杆中部,另一端固定在配重块上,自然状态下,拉簧将配重块活动锁定在调节杆的中部。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顶端低于顶板上表面,顶板上开设有用于螺母放入的沉孔。
13.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放置有坐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行走不方便的人只需要站立或坐在平衡装置上,用手拉住拉手,启动移动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将平衡装置带着进行上下移动,大大方便了行走不方便的人进行上下楼梯,操作时非常方便。本设计方案不光可以满足人的行走需求,还可以对一
些物进行移动,如小车或者家具等。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平衡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的调节杆和旋转套配合后的俯视图;
19.图4为配重体重力势能复位过程示意图;
20.图5为油缸在底板上的分布图;
21.图中各部件名称:1、平衡装置 1.1、配重体 1.2、底板 1.3、连接杆 1.4、顶板 1.5、调节杆 1.6、配重块 1.7、固定杆 1.8、螺母 1.9、旋转套 1.10、万向球 1.11、油杆 1.12、缸体 1.13、活塞 1.14、无杆腔 2、拉手 3、连接环 4、支杆 5、滑动杆 6、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所述的自平衡移动平台,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滑动杆5,在滑动杆 5之间设置有沿滑动杆5长度方向滑动的支杆4,所述支杆4上连接有平衡装置 1,在平衡装置1上方的滑动杆5上套有沿滑动杆5滑动的连接环3,连接环3 上连接有拉手2,在平衡装置1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6。
25.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26.如图1所示,安装时,将滑动杆5安装在楼梯侧壁,在楼道中设置用于移动装置6进行移动的通道即可。当不方便行走的人需要走楼梯时,只需要被人扶至顶板1.4上,然后手拉头拉手2,启动移动装置6进行移动,即可到下一楼层或者上一楼层,在平衡装置1的作用下,当人快速站或坐在顶板1.4时,能对人体进行一定的缓冲作用,使用过程中平稳性强。
27.在实施应用时,如果楼道空间允许,还可以将多层楼道上的滑动杆5以及移动装置6移动的通道设计成一体结构,从而做到一次性完成多层楼层的移动。
28.本实施例中,实现支杆4滑动的技术有很多种,如在支杆4两端安装滑块,在滑动杆5上开设与滑块呈滑动配合的滑槽;再如在滑动杆5上套一个滑动配合的滑套,支杆4固定在滑套上;再如采用推拉门上的滑动技术方案。
29.上述移动装置6采用电控的移动小车,采用电控的移动小车,方便操作控制。电控的移动小车为现有已经技术,该车采用的主要原理为通过电机驱动小车进行移动。常见的技术如专利申请号201821950444.1,专利名称为一种移动小车和包含移动小车的一种大负载拆垛机器人,该专利技术中的移动小车主要包括底板,行走电机、行走驱动器、转向电机、转向驱动器、行走减速机、转向减速机、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一被动轮、第二被动轮及电池装置均设置在底板底部。再如专利申请号201510343668.0,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楼道电梯的移动小车结构和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该专利技术中的移动小车结构主要包括移动小车架、扶手连接结构、踏板收放转轴结构、牵引连接结构;移动小车架包括内置有踏板驱
动机构的上车框、内置有踏板收放机构的下车框、以及在移动小车架面向踏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楼道电梯机架连接的行走机构;扶手连接结构与上车框连接;牵引连接结构与移动小车架连接;踏板驱动机构与踏板收放机构经踏板拉绳连接,踏板收放机构经踏板拉绳连接所述踏板收放转轴结构。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平衡装置1包括两块上下配合设置的底板1.2和顶板1.4,底板1.2与顶板1.4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顶板1.4倾斜力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油缸和配重体1.1,各油缸的顶板1.4通过管线相互连通,在顶板1.4上设置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通过万向球1.10 与配重体1.1连接;支杆4与底板1.2连接。
32.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平衡装置1采用多个油缸的无杆腔进行相互连通,当顶板1.4上放置重物不在中心处时,如图4所示,在配重体1.1重力势能作用下,当配重体1.1发生倾斜时,会自行向垂直状态恢复,换句话说,重物需要在克服配重体1.1恢复力的同时压着顶板1.4发生倾斜,加之在相互连通的油缸配合作用下,这时候顶板1.4就会向放置重物一方发生缓慢倾斜,当倾斜到一定角度后,在顶板1.4的重力势能下,顶板1.4倾斜角度会进行缓慢变小,至到力平衡。整个过程中,从人上顶板1.4到人下顶板1.4都能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下运行,降低了人们在使用时的心里负担。在实施应用时,还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平衡技术。
34.上述油缸为现有已知技术,其主要结构包括缸体1.12、油杆1.11、活塞1.13 和密封圈等。如图2所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无杆腔1.14是指无油杆1.11的腔体。
35.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缸体1.12安装在底板1.2上,油杆1.11与顶板1.4 进行铰接。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将缸体1.12与底板1.2进行铰接;也可以将缸体1.12与顶板1.4进行铰接,将油杆1.11固定在底板1.2上;还可以将缸体1.12固定在顶板1.4上,将油杆1.11铰接在底板1.2上。上述万向球1.10 为现有已知技术,其主要结构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内能自己旋转的球体,球体一部分外露在安装座外,本发明采用万向球1.10与固定杆1.7连接,球体与配重体1进行连接;也可以将安装座与配重体1.1连接,球体与固定杆 1.7进行连接。
36.本实施例中,支杆4与底板1.2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固定。应用时,为了方便平衡装置1的拆装,在所述底板1.2上开设通孔,支杆4穿过通孔。
37.上述平衡装置1还可以采用现有已经技术,如专利申请号2020202857994,专利名称为自平衡水平座椅,其结构主要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座椅底座,座椅底座顶端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道,滑道的内部固定有齿条,齿条上啮合连接有齿轮,齿轮通过固定轴固定有齿轮安装铒,齿轮安装铒固定在座椅中间体底部的两侧,座椅中间体两侧顶端的中部均设置有转轴安装铒,座椅中间体内通过转轴安装有座体,座体的中部设置有椅面,可对座椅本体进行纵向和横向调平,在由于路面不平整或轮椅上下楼梯时,可使乘坐椅子保持水平,使得能够有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38.实施例3
39.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顶板1.4上开设有通孔,固定杆1.7 穿过通孔,在顶板1.4上下两方的固定杆1.7上套螺母1.8,螺母1.8与固定杆 1.7呈螺纹配合。
40.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41.本实施例的设计下,方便配重体1.1与万向球1.10的维护和安装,合理控制了生产与维护成本。
42.实施例4
43.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螺母1.8与万向球1.10之间的固定杆1.7上套有与之呈旋转配合的旋转套1.9,在旋转套1.9侧壁横向设置有调节杆1.5,调节杆1.5上设置有沿调节杆1.5长度方向滑动的配重块1.6,自然状态下,配重块1.6位于调节杆1.5中部,在调节杆1.5上设置有用于将配重块 1.6复位的复位组件。
44.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45.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能进一步确保顶板1.4倾斜的复位效果以及倾斜和复位时的平稳性。使用时,当顶板1.4发生倾斜时,在旋转套1.9与配重块1.6的配合作用下,配重块1.6在调节杆1.5上发生位移,同时调节杆1.5 进行旋转,这时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将配重块1.6向调节杆1.5进行复位。
46.所述配重块1.6与调节杆1.5的滑动配合方式采用滑块与滑槽的滑动配合方式,具体为在调节杆5开设滑槽,在滑槽内设置滑块,配重块1.6设置在滑块上,进一步,为了限定配重块1.6与调节杆1.5之间只做滑动配合,滑块和滑槽可以采用常用的“t”结构,换句话说,采用“t”型结构的滑块和“t”型结构的滑槽进行滑动配合。
47.实施例5
48.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油缸为4个,整体呈矩形分布。
49.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50.如图5所示,采用4个油缸,其结构简单,进行运行时平稳。应用时,也可以根据顶板1.4的大小来最终确定油缸的数量。
51.实施例6
52.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万向球1.10通过连接杆1.3与配重体1.1连接。
53.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54.在连接杆1.3的设计下,方便了配重体1.1的安装,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
55.应用时,为了方便拆卸,还可以采用所述连接杆1.3与配重体1.1呈螺纹配合连接,连接杆1.3与万向球1.10也可以采用螺纹配合连接。
56.实施例7
57.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缸体1.12的有杆腔通过管线连接相通。
58.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59.采用缸体1.12的有杆腔也通过管线连接相通,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60.实施例8
61.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拉簧,拉簧一端固定在调节杆1.5中部,另一端固定在配重块1.6上,自然状态下,拉簧将配重块 1.6活动锁定在调节杆1.5的中部。
62.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63.本实施例使用时,当配重块1.6向调节杆1.5左端移动后,在拉簧的作用下,将配重块1.6进行一定的复位。在实际应用时,复位组件还可以采用其它弹性结构,如弹簧片、橡皮筋等技术。
64.实施例9
65.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固定杆1.7顶端低于顶板1.4上表面,顶板1.4上开设有用于螺母1.8放入的沉孔。
66.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67.当固定杆1.7顶端未突出顶板1.4上表面时,能防止人踢到固定杆1.7和螺母1.8,从而使螺母1.8松动,同时有效地提高使用寿命。。
68.实施例10
69.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顶板1.4上放置有坐椅。
70.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71.在坐椅的设计下,方便了人坐。应用时,还可以在坐椅上设置安全带等防护用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