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500KG移运物体小车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小车 物体 压力容器 特别 kg

一种500kg移运物体小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500kg移运物体小车。


背景技术:

2.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压力容器的用途极为广泛,它在工业、民用、军工等许多部门以及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以在化学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中用最多,仅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应用的压力容器就占全部压力容器总数的50 %左右。压力容器在化工与石油化工领城,主要用于传热、传质、反应等工艺过程,以及贮存、运输有压力的气体或液化气体;在其他工业与民用领域亦有广泛的应用,如空气压缩机。各类专用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的辅机(冷却器、缓冲器、油水分离器、贮气罐、蒸发器、液体冷却剂贮罐等)均属压力容器。
3.目前,在压力容器生产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压力容器而言,由于其尺寸比较大,因此在制造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分段制造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涉及到部件的转运,另外,在进行制造的过程中,还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辅助的工装等,同样,这部分工装也会比较的中,也会涉及到工装的转运。而传统的转运方式,通常是采用吊车、行车、叉车等装置来实现的,但是,这样一种吊运方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首先,行车一般都比较的大,即本身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对于场地的要求比较高,限制也就比较多,不太方便;而对于吊车、叉车来说,对于场地的要求比较小,但是,如果需要转运的物件较多时,一台吊车或叉车根本就无法满足要求,此时,就需要增加吊车或叉车的数量,成本又会增加很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方便、成本低的500kg移运物体小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500kg移运物体小车,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6.一小车底座;
7.一设置于小车底座上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一安装在小车底座的上端面上的立柱,在立柱上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与立柱之间铰接而成,该吊装板的两侧均伸出立柱外,以吊装板与立柱的连接点为分隔点,吊装板伸出立柱外的其中一段为吊装段,另一段为施力段,施力段的长度长于吊装段的长度,在吊装板的吊装段的端部还安装有一物件安装板,吊装板的施力段通过一活动组件与小车底座活动固定;
8.一设置于小车底座上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小车底座的下端面上的移动滚轮。
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为:在小车底座上位于施力段的端部位置设置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活动固定板,该活动固定板的底端与小车底座之间铰接而成,在活动固定板远
离立柱的一侧的侧面上开有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数个卡齿,且卡齿的开口朝下,在吊装板上位于施力段处还安装有一卡板,在卡板上安装有嵌入卡齿内的固定轴。
10.进一步的,所述物件安装板包括一水平分布的安装板主体,该安装板主体与吊装板相互垂直,所述安装板主体的顶端通过第一耳板与吊装板的吊装段铰接而成,在安装板主体的底端还铰接有数个沿着安装板主体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第二耳板。
11.进一步的,所述吊装板位于施力段的一侧还设置有一施力伸缩管,在施力段内具有一容施力伸缩管伸入的空腔,所述施力伸缩管伸入施力段后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小车底座、吊装组件、移动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基于杠杆原理,在不使用起吊装置的基础上,只靠人工即可实现物件的转运,并且相对人工直接搬运而言,更加的省力,非常的方便,适用于500kg以下的物件的转运,整个小车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相对于起吊装置而言,批量化制作成本低。
13.活动组件的设计,采用铰接的活动固定板与卡齿、卡板、固定轴的配合,从而可根据需要吊运的物品的体积来改变吊装板的吊装段的高度,以方便对物品的吊装,通用性更强。
14.物件安装板的设计,采用安装板主体与多个第二耳板配合的方式,通过多个第二耳板共同来实现对物件的多点固定,确保物件安装的稳定,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物件晃动幅度过大。
15.对于吊装板侧端设置的施力伸缩管,则是为了与吊装板的施力段进行配合,以根据吊装的物件的重量来调节施力伸缩管的伸缩长度,以改变施力段的整体长度,即力臂的长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500kg移运物体小车的正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500kg移运物体小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20.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500kg移运物体小车,包括
21.一小车底座1,该小车底座1为一长方形板。
22.一设置于小车底座1上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一安装在小车底座1的上端面上的立柱2,立柱2为一竖管结构,立柱2竖直向上延伸,立柱2的底端与小车底座1之间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立柱2的底端与小车底座1之间还设置有一三角形加强筋板21,通过加强筋板21的设置,从而可加强立柱2与小车底座1之间的连接,确保立柱2与小车底座1之间连接的稳固。
23.在立柱2上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吊装板3,吊装板3与立柱2之间铰接而成,在立柱2上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数个铰接孔22,在吊装板3上设置有一固定孔,通过销轴或螺杆依次穿过吊装板3上的固定孔、立柱2上的铰接孔22,从而实现吊装板3与立柱2之间的铰接,而对
于立柱2上的铰接孔22设置有数个,从而实现了吊装板3与立柱2之间的相对固定位置的高度的变化, 以方便对多种不同高度的物件进行吊装。
24.吊装板3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均伸出立柱2外,且吊装板3沿着小车底座1的长轴方向延伸,以吊装板3与立柱2的连接点为分隔点,吊装板3伸出立柱2外的其中一段为吊装段31,吊装板3伸出立柱2外的另一段为施力段32,且施力段32的长度长于吊装段31的长度,这样的设计,则是依据杠杆原理,使得人员在施力段32施力时,更加的省力,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25.在吊装板3的吊装段31的端部还安装有一物件安装板,物件安装板包括一水平分布的安装板主体4,该安装板主体4为一方管结构,该安装板主体4与吊装板3相互垂直,安装板主体4的顶端通过第一耳板41与吊装板3的吊装段铰接而成,在安装板主体4的底端还铰接有数个沿着安装板主体4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第二耳板42,在第二耳板42上具有一连接孔。物件安装板的设计,采用安装板主体4与多个第二耳板42配合的方式,通过多个第二耳板42共同来实现对物件的多点固定,确保物件安装的稳定,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物件晃动幅度过大而影响到转运的顺利进行。
26.吊装板3的施力段32通过一活动组件与小车底座1之间活动固定,活动组件为:在小车底座1上位于施力段32的端部位置设置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活动固定板5,该活动固定板5的底端通过一活动固定座51与小车底座1之间铰接而成,活动固定座51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小车底座1的上端面,活动固定板5的底端与活动固定座51之间铰接而成,在活动固定板5远离立柱2的一侧的侧面上开有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数个卡齿52,且卡齿52的开口朝下,在吊装板3上位于施力段32处还安装有一卡板53,在卡板53上安装有嵌入卡齿52内的固定轴54。活动组件的设计,采用铰接的活动固定板5与卡齿52、卡板53、固定轴54的配合,从而可根据需要吊运的物品的体积来改变吊装板3的吊装段31的高度,以方便对物品的吊装,通用性更强。
27.在吊装板3位于施力段32的一侧还设置有一施力伸缩管33,在施力段32内具有一容施力伸缩管33伸入的空腔,施力伸缩管33伸入施力段32后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施力段32上开有容螺栓穿过的通孔,螺栓穿过施力段32上的通孔后顶紧在施力伸缩管33的侧壁上,从而实现施力伸缩管33与施力段32的锁紧。对于吊装板3侧端设置的施力伸缩管33,则是为了与吊装板3的施力段32进行配合,施力伸缩管33可以作为施力段32的延伸,以根据吊装的物件的重量来调节施力伸缩管33的伸缩长度,以改变施力段32的整体长度,即力臂的长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28.一设置于小车底座1上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小车底座的下端面上的移动滚轮6。
29.工作原理:在进行吊装时,首先,根据需要吊装的物件的体积调节吊装板3与立柱2之间的铰接点的高度,并固定好,然后吊装板3沿着吊装板3与立柱2之间的铰接点摆动,使得吊装段31向下摆动,施力段32向上摆动,再将需要转运的物件固定在安装板主体4上的各个第二耳板42上,在固定好后,由人工向下转动施力段32,使得施力段32向下摆动,吊装段31向上摆动,从而将物件向上吊起,在转动时,可将施力伸缩管33向外拉出,即人员拽动施力伸缩管33向下拉,从而延长了操作点距离吊装板3与立柱2之间的铰接点的距离,更加的省力,然后,再由另一人员转动活动固定板5,使得活动固定板5上对应高度的卡齿52对准固定轴54,并嵌入,然后,放开施力伸缩管33,此时,吊装板3会在物件重量的影响下,吊装段31
向下摆动,施力段32向上摆动,而施力段32向上摆动时由于卡齿52与固定轴54的限制,无法向上翘起,即此时完成了物件的吊起固定,然后再由人员推动小车移动至物件需要的位置,完成物件的转运。
30.通过小车底座1、吊装组件、移动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基于杠杆原理,在不使用起吊装置的基础上,只靠人工即可实现物件的转运,并且相对人工直接搬运而言,更加的省力,非常的方便,适用于500kg以下的物件的转运。
31.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