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梯 换气扇 通风 应急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


背景技术:

2.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的设计必须以满足乘客对电梯的使用功能需求为核心;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设计一定要遵循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设计风格要与建筑空间的设计风格相协调、空间环境与周围大环境相融合;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的设计必须始终把握“以人为本”这个主题,同时要大胆突破束缚,营造健康、舒适的乘梯环境,轿厢体是形成轿厢空间的封闭围壁,除必要的出入口和通风孔外不得有其他开口(少部分国家要求轿顶开设安全窗),轿厢体由不易燃和不产生有害气体和烟雾的材料组成。为了乘员的安全和舒适,轿厢入口和内部的净高度不得小于2米。为防止乘员过多而引起超载,轿厢的有效面积必须予以限制。
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人口越来越多,住房的建设楼层也必将越来越高,电梯则是楼房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现有的电梯轿厢都是在轿厢的多为顶部加装一个排风口,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但是在停电的时候,由于风扇无法工作,加上电梯井道内空气流通不流畅,若是轿厢内的乘客过多时,在密闭环境下,容易使得被困在轿厢的乘客感到闷热,造成乘客的不适,同时若救援人员在途中不能快速的到达救援现场,那么被困人员很可能因缺氧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梯轿厢都是在轿厢的多为顶部加装一个排风口,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但是在停电的时候,由于风扇无法工作,加上电梯井道内空气流通不流畅,若是轿厢内的乘客过多时,在密闭环境下,容易使得被困在轿厢的乘客感到闷热,造成乘客的不适,同时若救援人员在途中不能快速的到达救援现场,那么被困人员很可能因缺氧而发生危险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轿厢、吊顶、第一排风口、控制箱和第二排风口,所述轿厢的上方内部设置有吊顶,且吊顶的上方设置有控制箱,所述吊顶与的顶部与控制箱的底部焊接,且吊顶与控制箱整体呈凸字型,所述控制箱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设置在轿厢顶部的内壁上,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风口,且第二排风口设置在吊顶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出风口,且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控制箱的内部,且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主板。
9.优选的,所述出风口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排风扇,所述出风口和第一排风均为对称式分布。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排风口包括防护罩和第二排风扇,所述防护罩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风扇,且防护罩的底部设置在轿厢的顶部,所述第二排风扇设置在轿厢顶部的内壁上。
11.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包括合页、连接块和固定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合页,且连接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嵌入至控制箱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排风扇。
12.优选的,所述电机、主板、第一排风扇和第二排风扇之间为线性连接。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通过各个部件的相互合作,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轿厢在停电情况下,轿厢内的空气循环,从而保证了轿厢内的乘客不会窒息,等到救援的到来,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16.(2)、该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通过主板发出断电信号,启用电机,由电机带动第一排风扇和第二排风扇的启用,通过第一排风扇将空气带人控制箱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二排风扇经出风口将空气带入至轿厢内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17.(3)、该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通过第一排风口的设置,可将新鲜的空气顺利带入至控制箱内,同时可将浊气顺利排出至轿厢外,形成循环效果从而保证轿厢内的乘客不会出现窒息的现象,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后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装置主体、2

轿厢、3

吊顶、4

第一排风口、5

出风口、6

控制箱、7

第一排风扇、8

电机、9

主板、10

第二排风口、41

防护罩、42

第二排风扇、51

合页、52

连接块、53

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轿厢2、吊顶3、第一排风口4、控制箱6和第二排
风口10,所述轿厢2的上方内部设置有吊顶3,且吊顶3的上方设置有控制箱6,所述吊顶3与的顶部与控制箱6的底部焊接,且吊顶3与控制箱6整体呈凸字型,所述控制箱6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风口4,所述第一排风口4设置在轿厢2顶部的内壁上,所述控制箱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风口10,且第二排风口10设置在吊顶3的内部,所述控制箱6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出风口5,且出风口5之间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设置在控制箱6的内部,且电机8的一侧设置有主板9,所述出风口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排风扇7,所述出风口5和第一排风均为对称式分布,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轿厢2在停电情况下,轿厢2内的空气循环,从而保证了轿厢2内的乘客不会窒息,等到救援的到来,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26.所述第一排风口4包括防护罩41和第二排风扇42,所述防护罩4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风扇42,且防护罩41的底部设置在轿厢2的顶部,所述第二排风扇42设置在轿厢2顶部的内壁上,通过第一排风口4的设置,可将新鲜的空气顺利带入至控制箱6内,同时可将浊气顺利排出至轿厢2外,形成循环效果从而保证轿厢2内的乘客不会出现窒息的现象,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27.所述出风口5包括合页51、连接块52和固定块53,所述连接块52的一侧设置有合页51,且连接块52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块53,所述固定块53嵌入至控制箱6的内部,所述固定块5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排风扇7,所述电机8、主板9、第一排风扇7和第二排风扇42之间为线性连接,通过主板9发出断电信号,启用电机8,由电机8带动第一排风扇7和第二排风扇42的启用,通过第一排风扇7将空气带人控制箱6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二排风扇42经出风口5将空气带入至轿厢2内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28.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带应急换气扇的电梯轿厢2装置,在使用时因电梯临时断电,主板9发出断电信号,启用电机8,由电机8带动第一排风扇7和第二排风扇42的启用,通过第一排风扇7将空气带人控制箱6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二排风扇42经出风口5将空气带入至轿厢2内部,需要注意的是该装置中的吊顶3与控制箱6为一个整体,且吊顶3与轿厢2之间留有缝隙,以便空气顺利进入至轿厢2内部,同时浊气和轿厢2内的温度通过第二排风口10排出,从而保证箱内的空气质量,通过各个部件的相互合作,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轿厢2在停电情况下,轿厢2内的空气循环,从而保证了轿厢2内的乘客不会窒息,等到救援的到来,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29.本实用新型的1

装置主体、2

轿厢、3

吊顶、4

第一排风口、5

出风口、6

控制箱、7

第一排风扇、8

电机、9

主板、10

第二排风口、41

防护罩、42

第二排风扇、51

合页、52

连接块、53

固定块,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电梯轿厢都是在轿厢的多为顶部加装一个排风口,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但是在停电的时候,由于风扇无法工作,加上电梯井道内空气流通不流畅,若是轿厢内的乘客过多时,在密闭环境下,容易使得被困在轿厢的乘客感到闷热,造成乘客的不适,同时若救援人员在途中不能快速的到达救援现场,那么被困人员很可能因缺氧而发生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通过转向装置的设置可以轻松的调节监控探头的角度,不需要工人亲自调节角度,降低了工人高空操作的风险,在极端雷雨天气下,避雷装置的设置可以降低监控装置的损坏风险。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