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作业 集装箱 港口 码头 设施

技术特征:
1.一种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运输层(10),所述地面运输层(10)包括外集卡运输路及堆场区域(30);高架运输层(20),所述高架运输层(20)位于所述地面运输层(10)上方,所述高架运输层(20)包括内集卡运输路;悬臂轨道吊,所述悬臂轨道吊安装在布设于所述地面运输层(10)的轨道上,用于将所述地面运输层(10)堆放的集装箱吊装至所述地面运输层(10)的外集卡或所述高架运输层(20)的内集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轨道吊为双悬臂轨道吊(40),所述双悬臂轨道吊(40)的两个悬臂分别位于所述外集卡运输路上方及所述内集卡运输路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卡运输路包括第一环路及连通所述第一环路相对两侧的多条第一纵向路;所述内集卡运输路包括第二环路(21)及连通所述第二环路(21)相对两侧的多条第二纵向路(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路和所述第二纵向路(22)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二纵向路(22)之间形成路间隙,多个所述第一纵向路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所述路间隙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轨道吊为双悬臂轨道吊(40),所述双悬臂轨道吊(40)沿所述第一纵向路的方向可移动;所述双悬臂轨道吊(40)的两条轨道分别位于所述堆场区域(30)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场区域(30)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纵向路和所述第二纵向路(22)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路(22)包括三个车道,位于两侧的为作业车道(221),位于中央的为行车车道(222)。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路包括两个快车道(212)和两个慢车道(21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卡运输路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环路相对两侧的多条第三纵向路,所述第三纵向路与所述第一纵向路平行,并位于所述第二纵向路正下方,所述第三纵向路包括停车道(51)及行车道(52)。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轨道吊为单悬臂轨道吊,所述第一纵向路和所述第二纵向路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纵向路位于所述第一纵向路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纵向路形成运输区,两个所述运输区之间设置两个所述堆场区域,所述单悬臂轨道吊的两个轨道设置在所述堆场区域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港口集装箱立体作业系统,包括:地面运输层,地面运输层包括外集卡运输路及堆场区域,高架运输层,高架运输层位于地面运输层上方,高架运输层包括内集卡运输路,悬臂轨道吊安装在布设于地面运输层的轨道上,用于将地面运输层堆放的集装箱吊装至地面运输层的外集卡或高架运输层的内集卡上。采用立体化集装箱集疏运方式,堆场内道路采用双层布置模式,外集卡在地面运输层运行,内集卡在二层运行,内集卡优选为智能无人集卡,使外集卡和内集卡之间无车流交叉,实现内、外集卡的完全分离,提高作业安全性、设备作业效率和系统效率,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有效增加缓存车位,车流组织更加高效,有效缓解堆场外部社会道路交通拥堵。会道路交通拥堵。会道路交通拥堵。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斌 潘海涛 丁建康 吴澎 朱明有 张婧卿 陈云飞 汪锋 李瑞刚 许海英 袁胜强 牛建峰 龙友 刘成鑫 董志强 吴立新 吴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5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