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引擎盖 汽车配件 结构 汽车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物体,气流在运动物体周边产生的空气阻力和扰流会直接影响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通过引擎盖外形可有效调整空气相对汽车运动时的流动方向和对车产生的阻碍力作用,减小气流对车得影响,通过导流,空气阻力可分解成有益力,力高前轮轮胎对地的力量,有利于车的行驶稳定,流线型引擎盖外观基本是依照这个原理设计的,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引擎盖下,都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电路、油路、刹车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等,对车辆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引擎盖强度和构造,可充分防止冲击、腐蚀、雨水、及电干扰等不利影响,充分保护车辆的正常工作,车辆外观设计是车辆价值的一个直观体现,引擎盖作为整体外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赏心悦目,体现整体汽车的概念,辅助驾驶视觉,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前方视线和自然光的反射对驾驶员正确判断路面和前方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引擎盖的外形可有效调整反射光线方向和形式,从而降低光线对驾驶员的影响。
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126562u公开了一种引擎盖内板,其基本描述为:一种引擎盖内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擎盖内板,包括内板本体,还包括:台阶面,设置在内板本体的中间花形区域;所述台阶面设置有环形支撑梁,环形支撑梁上开有环形溃缩孔,所述内板本体中部设置有十字型内部梁,粘贴连接引擎盖外板,该引擎盖内板,通过环形支撑梁和十字型内部梁进行支撑和防护,但该引擎盖内板防护强度较为固定,较难实现阶段式的溃缩。
4.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下方设置有骨架,所述骨架内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骨架下方设置有内垫板,所述内垫板下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锁环,所述内垫板的下表面的前侧开设有支撑孔,所述内垫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隔音圈,所述内垫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下表面开设有多组容纳槽。
9.所述骨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背面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正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承载柱,所述第二横梁正面固定连
接有多组第二承载柱,所述第二横梁背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三承载柱。
10.优选的,所述盖板外表面设置有四组板件加强筋,板件加强筋以盖板中线为对称轴呈现镜像分布。
11.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宽度为4厘米,容纳槽以盖板中线为对称轴呈现镜像分布,容纳槽两端形状为扇形。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的距离为第一横梁与框架前侧的内壁的距离的四分之三,第二横梁与框架后侧的内壁的距离为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距离的三分之二。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柱与第二承载柱均由x型支架和l型搭板两部分组成。
14.优选的,所述x型支架外表面开设有主溃缩孔,l型搭板外表面开设有副溃缩孔,第一承载柱、第二承载柱和第三承载柱外表面的主溃缩孔和副溃缩孔的直径以四分之三的倍率依次减小。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通过缓冲层和骨架的配合,在保证引擎盖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形变对引擎盖的损伤,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然后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配合,实现了引擎盖受力的阶梯式分解,减小了引擎盖受力的形变范围,保证了引擎盖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隔音圈和容纳槽的配合,阻碍了噪音的传播,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
18.2、该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通过第一承载柱、第二承载柱和第三承载柱的配合,实现了骨架强度的阶梯式分布,提高了骨架的稳定性,同时减小了骨架的体积,提高引擎盖面对不同轻度碰撞时的稳定性,然后通过骨架和隔热层的配合,减少热量的传递和引擎盖的重量,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锁环和支撑孔为引擎盖的开合提供了便利,保证了引擎盖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竖剖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骨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骨架竖剖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盖板;2、缓冲层;3、骨架;301、框架;302、第一横梁;303、第二横梁;304、第一承载柱;305、第二承载柱;306、第三承载柱;307、x型支架;308、l型搭板;309、主溃缩孔;310、副溃缩孔;4、隔热层;5、内垫板;6、锁环;7、支撑孔;8、隔音圈;9、保护层;10、容纳槽;11、板件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包括盖板1,盖板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2,缓冲层2下方设置有骨架3,通过缓冲层2和骨架3的配合,在保证引擎盖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形变对引擎盖的损伤,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骨架3内部设置有隔热层4,通过骨架3和隔热层4的配合,减少热量的传递和引擎盖的重量,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骨架3下方设置有内垫板5,内垫板5下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锁环6,内垫板5的下表面的前侧开设有支撑孔7,通过锁环6和支撑孔7为引擎盖的开合提供了便利,保证了引擎盖的实用性,内垫板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隔音圈8,内垫板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9,保护层9下表面开设有多组容纳槽10,通过隔音圈8和容纳槽10的配合,阻碍了噪音的传播,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
26.骨架3包括框架301,框架301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302,第一横梁302背面设置有第二横梁303,通过第一横梁302和第二横梁303的配合,实现了引擎盖受力的阶梯式分解,减小了引擎盖受力的形变范围,保证了引擎盖的安全性,第一横梁302正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承载柱304,第二横梁303正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承载柱305,第二横梁303背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三承载柱306,通过第一承载柱304、第二承载柱305和第三承载柱306的配合,实现了骨架3强度的阶梯式分布,提高了骨架3的稳定性,同时减小了骨架3的体积,提高引擎盖面对不同轻度碰撞时的稳定性。
27.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盖板1的实用性,因此设置盖板1外表面设置有四组板件加强筋11,板件加强筋11以盖板1中线为对称轴呈现镜像分布,板件加强筋11提高了盖板1的强度,保证了盖板的实用性。
2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容纳槽10的实用性,因此设置容纳槽10的宽度为4厘米,容纳槽10以盖板1中线为对称轴呈现镜像分布,容纳槽10两端形状为扇形,提高了容纳槽10对线或管的容纳效果,进而保证了容纳槽10的实用性。
29.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骨架3的稳定性,因此设置第二横梁303与第一横梁302的距离为第一横梁302与框架301前侧的内壁的距离的四分之三,第二横梁303与框架301后侧的内壁的距离为第二横梁303与第一横梁302距离的三分之二,实现了不同强度的差异分布,保证了骨架面对不同程度碰撞的适应性,进而保证了骨架的稳定性。
3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减少骨架的质量,因此设置第一承载柱304与第二承载柱305均由x型支架307和l型搭板308两部分组成,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骨架3的质量。
3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骨架3的使用效果,因此设置x型支架307外表面开设有主溃缩孔309,l型搭板308外表面开设有副溃缩孔310,第一承载柱304、第二承载柱305和第三承载柱306外表面的主溃缩孔309和副溃缩孔310的直径以四分之三的倍率依次减小,实现了骨架强度的阶梯式分布,提高了骨架3的使用效果。
32.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3.在使用时,当引擎盖闭合后锁环6对引擎盖进行固定,容纳槽10对线或管进行限位,隔热层4减少热量的传递,隔音圈8阻碍噪音的传播,当引擎盖受到外力作用时,缓冲层2避免了盖板1与骨架3的碰撞,避免了骨架3对盖板1的损伤,当外力压迫骨架3时,第一承载柱304、第二承载柱305和第三承载柱306依次溃缩,减少了引擎盖的形变,减少了引擎盖剧
烈形变的风险,提高了引擎盖的安全性。
34.综上所述,该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通过缓冲层2和骨架3的配合,在保证引擎盖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形变对引擎盖的损伤,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然后通过第一横梁302和第二横梁303的配合,实现了引擎盖受力的阶梯式分解,减小了引擎盖受力的形变范围,保证了引擎盖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隔音圈8和容纳槽10的配合,阻碍了噪音的传播,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
35.该新型汽车引擎盖结构,通过第一承载柱304、第二承载柱305和第三承载柱306的配合,实现了骨架3强度的阶梯式分布,提高了骨架3的稳定性,同时减小了骨架3的体积,提高引擎盖面对不同轻度碰撞时的稳定性,然后通过骨架3和隔热层4的配合,减少热量的传递和引擎盖的重量,提高了引擎盖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锁环6和支撑孔7为引擎盖的开合提供了便利,保证了引擎盖的实用性。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