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茶加工用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工用 发酵 加工设备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加工用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茶叶加工又称“制茶”,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按加工过程不同,可分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优良的加工条件下,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叶。发酵茶是指在茶叶制作中有“发酵”这一工序的茶的统称,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可分为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3.但是,现有的茶加工在一次发酵中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和时间各有不同,人工把控起来麻烦;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茶加工用发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加工用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茶加工在一次发酵中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和时间各有不同,人工把控起来麻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发酵室,所述第一发酵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发酵室,所述第二发酵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发酵室,所述第三发酵室的底部设置有集水箱,所述第一发酵室与第二发酵室之间通过进茶框分隔,所述第二发酵室与第三发酵室之间通过第二出水板分隔,所述第二发酵室与集水箱之间通过出茶框分隔,所述主体外壳与出茶框、进茶框、第二出水板和集水箱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进茶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出水板,且进茶框与第一出水板通过滑槽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出茶框、进茶框和第二出水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发酵室、第二发酵室和第三发酵室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加热板,且第一发酵室、第二发酵室和第三发酵室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指示灯。
7.优选的,所述指示灯的顶部设置有通气阀,所述通气阀与主体外壳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所述主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指示灯、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发酵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出水板和第二出水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保温板,且第二保温板与第一出水板和第二出水板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出茶框的底部设置有第三保温板,所述主体外壳与第一保温板和第三保温板通过卡槽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板、第二出水板和出茶框的表面均设置有漏孔,且漏孔有多
个,所述漏孔的底部设置有引水槽。
10.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流通孔,所述引水槽与流通孔和漏孔连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进行操控对第一发酵室、第二发酵室和第三发酵室内的温度进行设置,通过每个发酵室的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对每个发酵室内的温度进行把控,每个发酵室都为独立的空间,温度把控起来更加的精准,使得茶叶的发酵效果更好,并且用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和第三保温板对发酵室的温度进行隔离,让每个发酵室的温度不相互影响独立存在;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指示灯的亮起对需要更换发酵室进行提示,使用起来更为方便,降低了工作难度,并且在更换发酵室的同时就可完成对茶叶的两次翻动,即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让茶叶发酵的更为充分。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出水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控制器;2、主体外壳;3、第一发酵室;4、第二发酵室;5、第三发酵室;6、集水箱;7、进茶框;8、第一出水板;9、第二出水板;10、出茶框;11、指示灯;12、加热板;13、温度传感器;14、第一保温板;15、第二保温板;16、通气阀;17、漏孔;18、流通孔;19、引水槽;20、第三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包括主体外壳2,主体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发酵室3,第一发酵室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发酵室4,第二发酵室4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发酵室5,第三发酵室5的底部设置有集水箱6,第一发酵室3与第二发酵室4之间通过进茶框7分隔,第二发酵室4与第三发酵室5之间通过第二出水板9分隔,第二发酵室4与集水箱6之间通过出茶框10分隔,在更换不同发酵室时只需要拉动第一出水板8和第二出水板9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在更换发酵室的同时就可完成对茶叶的两次翻动,即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让茶叶发酵的更为充分,主体外壳2与出茶框10、进茶框7、第二出水板9和集水箱6通过滑槽滑动连接,进茶框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出水板8,且进茶框7与第一出水板8通过滑槽滑动连接。
20.进一步,出茶框10、进茶框7和第二出水板9的顶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第一发酵室3、第二发酵室4和第三发酵室5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加热板12,且第一发酵室3、第二发酵室4和第三发酵室5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指示灯11,通过指示灯11的亮起对需要更换发酵室进行提示,使用起来更为方便,降低了工作难度。
21.进一步,指示灯11的顶部设置有通气阀16,通气阀16与主体外壳2通过内螺纹转动
连接,主体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1,控制器1与指示灯11、加热板12和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控制器1进行操控对第一发酵室3、第二发酵室4和第三发酵室5内的温度进行设置,通过每个发酵室的加热板12和温度传感器13对每个发酵室内的温度进行把控,每个发酵室都为独立的空间,温度把控起来更加的精准,使得茶叶的发酵效果更好。
22.进一步,第一发酵室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保温板14,第一出水板8和第二出水板9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保温板15,且第二保温板15与第一出水板8和第二出水板9通过卡槽连接,出茶框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保温板20,主体外壳2与第一保温板14和第三保温板20通过卡槽连接,用第一保温板14、第二保温板15和第三保温板20对发酵室的温度进行隔离,让每个发酵室的温度都独立设置更加的精准。
23.进一步,第一出水板8、第二出水板9和出茶框10的表面均设置有漏孔17,且漏孔17有多个,漏孔17的底部设置有引水槽19,漏孔17方便发酵过程中茶叶多余水分流淌。
24.进一步,集水箱6的顶部设置有流通孔18,引水槽19与流通孔18和漏孔17连通,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茶叶中发酵出来多余的水分都可通过第一出水板8、第二出水板9和出茶框10表面的漏孔17流下并沿引水槽19和流通孔18进入集水箱6中,可有效保证茶叶发酵的湿度不变。
25.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对控制器1进行操控,对第一发酵室3、第二发酵室4和第三发酵室5内的温度进行设置,通过每个发酵室的加热板12和温度传感器13对每个发酵室内的温度进行把控,并且用第一保温板14、第二保温板15和第三保温板20对发酵室的温度进行隔离,让每个发酵室的温度都独立设置更加的精准,还要设置每个发酵室发酵的时间,都设置完毕后,就可拉出进茶框7,把需要发酵的茶叶摊在进茶框7中间的第一出水板8上,然后关上进茶框7,按动控制器1上的按钮进行计时,当第一阶段到达时间后在第一发酵室3外壁上的指示灯11亮起,这时就可拉动进茶框7中间的第一出水板8,让茶叶从第一发酵室3进入第二发酵室4的第二出水板9上,并且在更换发酵室的同时也完成一次翻动让茶叶的发酵更为充分,在第二阶段发酵时间达到后第二发酵室4外的指示灯11亮起,就可拉动第二出水板9,让茶叶从第二发酵室4进入第三发酵室5的出茶框10里,这样又完成了一次翻动,再一次到达时间后指示灯11亮起,就可拉出出茶框10把发酵好的茶叶从装置中取出,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茶叶中发酵出来多余的水分都可通过第一出水板8、第二出水板9和出茶框10表面的漏孔17流下并沿引水槽19和流通孔18进入集水箱6中,可有效保证茶叶发酵的湿度不变。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