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与流程

2021-10-09 14: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酵 养殖场 秸秆 养殖 利用


1.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养殖场发酵床是利用全新的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它是工厂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的新模式。
3.养殖场发酵床需要用到大量的垫床料,目前垫床料主要由稻壳、秸秆、锯末等原料经发酵制成。其中,秸秆具有疏松透气、吸水性能好、杂质少、源广泛、价格便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为垫床料原料。另外,黄浆水是豆制品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和黄酮等物质,目前工业中处理黄浆水的方式基本是无害化处理后排放,这导致其价值无法利用。为此,本发明致力于研究出一种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以充分实现对黄浆水的价值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以实现对黄浆水的价值利用,同时生产出可靠品质的垫床料。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发酵装置进行,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内置粉碎机构的秸秆箱、黄浆水箱、驱动件、由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组成的环形轨道、活动设于环形轨道内的环形框架,所述上轨道板上开有与秸秆箱底端接通的第一通口以及与黄浆水箱底端接通的第二通口,所述下轨道板上开有第三通口,所述环形框架内部分隔为若干个按环形依次排布的发酵框格,所述发酵框格的上下端均为敞口设计,且分别与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滑动密封接触,所述驱动件与环形框架传动连接;
7.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将足量的秸秆预先装入秸秆箱中进行粉碎,将足量的黄浆水预先装入黄浆水箱中,通过驱动件带动环形框架沿环形轨道转动,转动过程中秸秆箱内的秸秆落入依次经过第一通口位置的发酵框格,黄浆水箱内的黄浆水渗入依次经过第二通口位置且装满有秸秆的发酵框格中,使得秸秆与黄浆水混合以进行密封发酵,且转动至第三通口位置处的发酵框格内的秸秆恰好完成发酵,形成垫床料并由第三通口下落排出。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沿环形框架的转动方向先后依次布置,且沿环形框架的转动方向上,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之间仅相隔一个发酵框格的距离,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之间相隔多个发酵框格的距离。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秸秆箱和黄浆水箱的底端均为敞口设计,且均与上轨道板
滑动密封接触,所述黄浆水箱的底端设有渗透网,用于确保黄浆水透过而避免秸秆透过。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的内部铺设有电热机构,用于对发酵框格内部进行加热,上轨道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个自动泄压机构,用于在发酵框格内气压超过阈值时自动排气泄压。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12.通过控制器设定环形框架的转动周期时间t以及转动角度α,控制驱动件驱动环形框架每相隔周期时间t转动一次,且每次转动角度均为α。
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周期时间t与沿环形框架的转动方向上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之间相隔发酵框格的个数n、秸秆最佳的发酵天数d之间满足公式d=t
·
n。
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角度α为相邻发酵框格与环形框架中心点连线的夹角。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利用了黄浆水和秸秆发酵生产养殖场垫床料,实现了对黄浆水的价值利用,同时通过自动化生产,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外,该方法可以实现小批次间隔性产出,有利于产品的长期稳定供应,且能控制每次产出量以及用料比例;该方法可保证每次产出的垫床料均恰好达到最佳发酵时间,避免发酵时间过短/长的情况,提升垫床料品质。
附图说明
16.图1为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发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8.图中:1、秸秆箱;11、粉碎机构;2、黄浆水箱;21、渗透网;3、驱动件;4、环形轨道;41、上轨道板;42、下轨道板;43、第一通口;44、第二通口;45、第三通口;46、电热机构;47、自动泄压机构;5、环形框架;51、发酵框格。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方法基于发酵装置进行,发酵装置包括内置粉碎机构11的秸秆箱1、黄浆水箱2、驱动件3、由上轨道板41和下轨道板42组成的环形轨道4、活动设于环形轨道4内的环形框架5,上轨道板41上开有与秸秆箱1底端接通的第一通口43以及与黄浆水箱2底端接通的第二通口44,下轨道板42上开有第三通口45,环形框架5内部分隔为若干个按环形依次排布的发酵框格51,发酵框格51的上下端均为敞口设计,且分别与上轨道板41和下轨道板42滑动密封接触,驱动件3与环形框架5传动连接;
21.方法的步骤包括:将足量的秸秆预先装入秸秆箱1中进行粉碎,将足量的黄浆水预先装入黄浆水箱2中,通过驱动件3带动环形框架5沿环形轨道4转动,转动过程中秸秆箱1内的秸秆落入依次经过第一通口43位置的发酵框格51,黄浆水箱2内的黄浆水渗入依次经过第二通口44位置且装满有秸秆的发酵框格51中,使得秸秆与黄浆水混合以进行密封发酵,
且转动至第三通口45位置处的发酵框格51内的秸秆恰好完成发酵,形成垫床料并由第三通口45下落排出。
22.本发明中,第一通口43、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沿环形框架5的转动方向先后依次布置,且沿环形框架5的转动方向上,第一通口43和第二通口44之间仅相隔一个发酵框格51的距离,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之间相隔多个发酵框格51的距离,一般设置为间隔越多越好,即将第三通口45设置在靠近第一通口43的位置,此时沿转动方向上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之间相隔最多的发酵框格51。
23.本发明中,秸秆箱1和黄浆水箱2的底端均为敞口设计,且均与上轨道板41滑动密封接触,黄浆水箱2的底端设有渗透网21,用于确保黄浆水透过而避免秸秆透过。秸秆箱1会将经过第一通口43位置下方的发酵框格51直接填满,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由此可保证每次秸秆粉末的加入量大致相同,装满秸秆的发酵框格51随着转动会经过第二通口44,此时黄浆水会经渗透网21渗入到发酵框格51中,而发酵框格51中的秸秆不会溢出,并且在充足时间下,黄浆水将发酵框格51内空隙渗满后停止渗透,因此渗入发酵框格51中的黄浆水量基本相同,有利于控制发酵的进行。
24.本发明中,上轨道板41和下轨道板42的内部铺设有电热机构46,用于对发酵框格51内部进行加热,以促进发酵,上轨道板41上间隔设有若干个自动泄压机构47,用于在发酵框格51内气压超过阈值时自动排气泄压,避免气压过高。
25.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26.通过控制器设定环形框架5的转动周期时间t以及转动角度α,控制驱动件3驱动环形框架5每相隔周期时间t转动一次,且每次转动角度均为α。并且,转动周期时间t与沿环形框架5的转动方向上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之间相隔发酵框格51的个数n、秸秆最佳的发酵天数d之间满足公式d=t
·
n,转动角度α为相邻发酵框格51与环形框架5中心点连线的夹角。例如,根据经验,秸秆发酵的最佳天数为10天,当沿环形框架5的转动方向上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之间相隔发酵框格51的个数为20个时,需要设定转动周期时间t为0.5天,即每隔0.5天控制驱动件3带动快速转动一定的角度,完成一次产出工作。每转动一次,都会有相应发酵框格51完成新的秸秆落入,相应的发酵框格51完成黄浆水的渗入,相应的发酵框格51到达第三通口45并将发酵好的垫床料排出,并且每一个发酵框格51内的秸秆在到达第三通口45位置时,均经历了10天的发酵。
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