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流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2021-09-28 22: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气流 纺纱机 纺纱 装置 具备


1.本发明涉及具备气流纺纱装置的气流纺纱机。


背景技术:

2.以往以来,公知有采用纱吸引捕捉装置从气流纺纱装置吸引捕捉纱的气流纺纱机。日本特开2018

5337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气流纺纱机。
3.专利文献1的纺纱机具备:第1捕捉引导装置,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的第1纱并引导至接头装置;和第2捕捉引导装置,捕捉来自卷绕装置的第2纱并引导至接头装置。由此,该纺纱机能够在产生了断头或者清纱器切断时,进行对被切断的纱的纱端彼此的接头动作。在第2捕捉引导装置到达规定位置后,第1捕捉引导装置在第1纱捕捉位置捕捉第1纱、并移动到第1纱引导位置。
4.在专利文献1的纺纱机中,由于第2捕捉引导装置的动作时间,第1捕捉引导装置的待机时间可能变长。其结果是,到上述接头动作完成为止的接头循环的时间变长。另外,在第1捕捉引导装置待机的期间,在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纱变得不需要,因此废纱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高效的时机使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动作、能够实现动作效率的提高和废纱的降低的气流纺纱机。
6.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以下结构的气流纺纱机。即,该气流纺纱机进行使旋转空气流作用于纤维束而新生成纱,并将生成的前述纱输送至下游侧的自纺纱。前述气流纺纱机具备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以及控制部。前述牵伸装置牵伸原料而生成前述纤维束。前述气流纺纱装置进行前述自纺纱。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吸引捕捉由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前述纱。前述控制部基于作为由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前述纱的行进速度的纱速、和前述牵伸装置中的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变更包括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动作的循环的循环时间。
7.由此,根据纱速和/或牵伸条件,能够适当地实施上述循环,能够提高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动作效率和降低废纱的量。
8.在前述的气流纺纱机的基础上,优选前述控制部基于作为由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前述纱的行进速度的纱速、和前述牵伸装置中的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求出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动作时机,变更前述循环时间。
9.由此,在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成为能够动作的状态(纱行进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等)后,能够立即使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动作。其结果是,能够无错误地顺利地进行与自纺纱关联进行的作业,并且能够消除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而提高运行效率。另外,缩短自纺纱的时间,因此能够降低废纱的量。
10.在前述的气流纺纱机的基础上,优选前述控制部基于前述纱速和前述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求出基于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吸引动作的开始时机,变更前述循环时
间。
11.由此,能够提前使基于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吸引动作开始。因此,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2.在前述的气流纺纱机的基础上,优选前述控制部基于前述纱速和前述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求出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从捕捉前述纱的纱捕捉位置朝向作为引导已捕捉到的前述纱的目的地的目标位置移动的开始时机,变更前述循环时间。
13.由此,在成为由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捕捉到纱的可能性较高的状态后,能够立即开始基于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纱的引导。因此,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4.在前述的气流纺纱机的基础上,优选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吸引动作、和将通过前述吸引动作捕捉到的前述纱朝向作为进行引导的目的地的目标位置的移动。
15.由此,能够适当地控制基于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的吸引动作的开始时机和朝向目标位置的移动的开始时机,使得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6.在前述的气流纺纱机的基础上,优选以下的结构。即,前述牵伸装置具备设置于前述原料的牵伸方向上的上游侧、用于搬运前述原料的第1罗拉。前述控制部在从前述第1罗拉的旋转开始、经过了基于前述纱速和前述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的期间后,使基于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前述自纺纱开始。
17.由此,在实质地开始基于牵伸装置的牵伸、并向气流纺纱装置的内部引导纤维束后,能够立即开始自纺纱。因此,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8.前述的气流纺纱机优选以下的结构。即,前述气流纺纱装置具备纺纱喷嘴。前述气流纺纱装置从前述纺纱喷嘴向形成于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内部的纺纱室内喷射空气。从前述第1罗拉的旋转开始到从前述纺纱喷嘴的空气喷射动作开始为止的期间基于前述纱速和前述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而被求出。
19.由此,在成为纤维束到达气流纺纱装置可能性较高的状态后,能够立即开始基于纺纱喷嘴的空气喷射动作,因此能够顺畅地开始纱的生成,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
20.前述的气流纺纱机优选以下的结构。即,前述牵伸条件包括总牵伸比、主牵伸比、后区牵伸比、进料比、以及隔距宽度的至少任一个。
21.由此,气流纺纱机能够基于适当的条件而变更前述循环时间。
22.前述的气流纺纱机优选具备用于设定前述纱速和/或前述牵伸条件的设定部。
23.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设定所希望的纱速和/或牵伸条件。
24.前述的气流纺纱机优选以下的结构。即,该气流纺纱机具备纱卷绕装置、第2纱吸引捕捉装置、以及接头装置。前述纱卷绕装置卷绕由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前述纱而形成卷装。前述第2纱吸引捕捉装置从前述纱卷绕装置吸引捕捉前述纱。前述接头装置进行将由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和前述第2吸引捕捉装置吸引捕捉到的前述纱接头的接头动作。基于前述接头装置的前述接头动作在基于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前述自纺纱完成后进行。
25.由此,能够根据纱速和/或牵伸条件,无错误地顺畅地进行接头循环,并且缩短循环时间。
26.在前述的气流纺纱机的基础上,优选以下的结构。即,气流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和接头台车。前述接头台车相对于多个前述纺纱单元行进。在各个前述纺纱单元设置有
前述牵伸装置和前述气流纺纱装置。在前述接头台车设置有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前述第2纱吸引捕捉装置、以及前述接头装置。
27.即,能够缩短接头时的循环时间的上述结构在多个纺纱单元共同使用接头台车的情况下特别有利。接头台车当在一个纺纱单元的作业完成后,能够在比以往早的时机开始在另一个纺纱单元的作业。
28.在前述的气流纺纱机的基础上,优选以下的结构。即,气流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和落纱台车。前述落纱台车相对于多个前述纺纱单元行进。在各个前述纺纱单元设置有前述牵伸装置和前述气流纺纱装置。各个前述纺纱单元卷绕由前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纱而形成卷装。前述落纱台车对已成为满卷的前述卷装进行落纱。前述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设置于前述落纱台车。
29.由此,能够缩短落纱时的循环时间。其效果是,在多个纺纱单元共同使用落纱台车的结构中特别有利。落纱台车当在一个纺纱单元的作业完成后,能够在比以往早的时机开始在另一个纺纱单元的作业。
附图说明
3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精纺机的整体的结构的主视图。
31.图2是表示纺纱单元、接头台车、以及落纱台车的侧面图。
32.图3是表示气流纺纱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33.图4是接头时的第1喷嘴、吸管等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精纺机(气流纺纱机)10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游”和“下游”是指在短纤维纱(纱)y的卷绕时的、纱条(原料)s、纤维束f、以及短纤维纱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
35.图1所示的精纺机100具备原动机箱80、纺纱单元1、接头台车6、以及落纱台车7。纺纱单元1排列为一列并设置有多个。
36.虽未图示,但精纺机100具备鼓风机箱。在鼓风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生成负压的负压源。在负压源产生的负压经由图中省略的通风道等,被供给至各纺纱单元1、接头台车6、以及落纱台车7。
37.在原动机箱80设置有管理装置9。管理装置9能够与各纺纱单元1具备的后述的单元控制部50进行通信。单元控制部50也可以每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1设置1个。
38.并且,管理装置9能够与接头台车6和落纱台车7具备的各个台车控制部(图中省略)进行通信。管理装置9与单元控制部50和台车控制部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集中管理各纺纱单元1、接头台车6、以及落纱台车7等的信息。
39.管理装置9如图1所示,具备显示器91、输入装置92、以及控制装置(控制部)90。
40.显示器91显示各纺纱单元1的运行状况、纱品质、以及纺纱条件等信息。输入装置92具备操作人员能够操作的多个输入键。输入装置92用于使显示器91显示的信息的选择、和精纺机100的纺纱条件等的设定。显示器91和输入装置92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显示器一体地构成。
41.精纺机100的纺纱条件例如包括由作为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的行进速度的纱速、和/或纺纱单元1具备的后述的牵伸装置2的牵伸条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纱速是气流纺纱装置3与后述的纱引出装置(纱存积罗拉11a、或者夹持罗拉和输出罗拉)之间的短纤维纱y的行进速度。纺纱条件可以根据操作人员已选择的纱种类而自动地设定,也可以操作人员手动地设定。
42.控制装置90作为公知的计算机而构成。控制装置90具备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hdd(hard disk drive)等。
43.控制装置90基于已设定的纺纱条件,求出纺纱单元1、接头台车6、以及落纱台车7的各部的动作时机等。控制装置90将已求出的纺纱单元1的各部的动作时机发送至控制各纺纱单元1的各个单元控制部50。并且,控制装置90将各部的动作时机发送至控制接头台车6和落纱台车7的各个台车控制部。对各部的动作时机的详细内容后述。
44.各个纺纱单元1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具备牵伸装置2、气流纺纱装置3、纱卷绕装置4、以及单元控制部50。在纺纱单元1中,牵伸装置2、气流纺纱装置3以及纱卷绕装置4从上游朝向下游按顺序配置。
45.牵伸装置2设置于精纺机100具备的框10的上端附近。牵伸装置2如图2所示,具备4个牵伸罗拉。4个牵伸罗拉由后罗拉(第1罗拉)21、第三罗拉22、中罗拉23、以及前罗拉24构成。在牵伸装置2中,后罗拉21、第三罗拉22、中罗拉23、以及前罗拉24从上游侧按顺序配置。牵伸装置2还具备设置为与4个牵伸罗拉的每一个对置的4个对置罗拉。在中罗拉23和其对置罗拉分别缠绕有橡胶制的龙带25。
46.牵伸装置2在牵伸罗拉与其对置罗拉之间夹住并搬运从图中省略的纱条盒供给的纱条s,从而拉长(牵伸)到成为规定的纤维量(或者粗细)、并生成纤维束f。在牵伸装置2生成的纤维束f被供给至气流纺纱装置3,在气流纺纱装置3被纺纱。其结果是,生成短纤维纱y。
47.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牵伸装置2的各牵伸罗拉由独立的电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由此,能够独立地变更各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驱动各牵伸罗拉的各电动马达的动作由单元控制部50控制。中罗拉23也可以构成为在多个纺纱单元1中被一齐驱动。前罗拉24也可以构成为在多个纺纱单元1中被一齐驱动。
48.在牵伸装置2中,各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被设定为越往下游侧越高速。其结果是,纤维束f在牵伸罗拉与其对置罗拉之间被搬运并被牵伸,越往下游侧纤维束f的粗细变得越细。各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被基于操作人员经由输入装置92输入的纱速、和后述的牵伸条件而设定。
49.适当设定各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从而能够变更纤维束f被拉长的比率。由此,能够对气流纺纱装置3供给已牵伸成为所希望的粗细的纤维束f。以下,将该被拉长的比率称为“牵伸比”。
50.这里,对包括上述牵伸比的、牵伸装置2的牵伸条件简单地进行说明。牵伸条件例如包括总牵伸比(tdr)、主牵伸比(mdr)、后区牵伸比(bdr)、进料比、以及隔距宽度等。根据精纺机100生成的短纤维纱y的种类、粗细等,设定各种牵伸条件。
51.总牵伸比是前罗拉24的周速度与后罗拉21的周速度之比。即,总牵伸比=(前罗拉
24的周速度)/(后罗拉21的周速度)。
52.主牵伸比是前罗拉24的周速度与中罗拉23的周速度之比。即,主牵伸比=(前罗拉24的周速度)/(中罗拉23的周速度)。
53.后区牵伸比是第三罗拉22的周速度与后罗拉21的周速度之比。即,后区牵伸比=(第三罗拉22的周速度)/(后罗拉21的周速度)。
54.调整各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周速度),由此能够变更牵伸比(甚至,生成的纤维束f或者短纤维纱y的粗细)。此外,上述各牵伸比并不限定于如上述那样求出,例如,也能够基于导入至各个牵伸罗拉与其对置罗拉之间的纤维的量或者根数而求出。
55.隔距宽度是在纤维束f的行进方向上相互邻接的2个牵伸罗拉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例如邻接的2个牵伸罗拉的轴彼此间的距离)。调整该隔距宽度,从而能够变更由牵伸罗拉搬运的纤维束f的搬运距离。
56.进料比是前罗拉24的周速度与后述的纱存积罗拉11a的周速度之比。即,进料比=(前罗拉24的周速度)/(纱存积罗拉11a的周速度)。
57.气流纺纱装置3设置于前罗拉24的紧下游侧。气流纺纱装置3利用旋转空气流,对从牵伸装置2供给的纤维束f加捻,生产短纤维纱y。
58.气流纺纱装置3如图3所示,具备喷嘴块30和中空导向轴体34。喷嘴块30具备纤维导向部31、纺纱室32、以及第1喷嘴(纺纱喷嘴)33。中空导向轴体34具备纱通路35和第2喷嘴36。气流纺纱装置3的各部由单元控制部50控制。在图3中,喷嘴块30被图示为由多个部件构成,但也可以由1个部件构成。
59.纤维引导部31是朝向气流纺纱装置3的内部(纺纱室32)引导已在牵伸装置2牵伸的纤维束f的部件。气流纺纱装置3从第1喷嘴33向纺纱室32内喷射空气,使旋转空气流作用于纺纱室32内的纤维束f。
60.中空导向轴体34是圆筒状的部件,在其内部形成有纱通路35。气流纺纱装置3从第2喷嘴36向纱通路35内喷射空气,由此在纱通路35内产生旋转空气流。在纱通路35产生的旋转空气流是与纺纱室32的旋转空气流相反方向的。
61.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气流纺纱装置3能够进行出纱纺纱(自纺纱)和通常纺纱。出纱纺纱是指在气流纺纱装置3单体,使旋转空气流作用于纤维束f而新生成短纤维纱y,并将生成的短纤维纱y送输至下游侧的纺纱动作。通常纺纱是指在出纱纺纱之后,连续生成由纱卷绕装置4卷绕的短纤维纱y的纺纱动作。
62.出纱纺纱与通常纺纱不同,是在气流纺纱装置3开始或者重新开始短纤维纱y的生成时进行的、过渡且暂时的纺纱。在进行出纱纺纱的情况下,气流纺纱装置3在初始阶段不从第1喷嘴33喷射空气,而从第2喷嘴36喷射空气,在纱通路35内产生旋转空气流。从牵伸装置2供给的纤维束f由纤维导向部31引导至气流纺纱装置3的内部。该纤维束f被向中空导向轴体34输送。
63.纱通路35形成为下游侧的剖面积大于上游侧的剖面积,因此在纱通路35内,旋转空气流朝向下游侧流动。由此,能够向纱通路35的下游侧送出纤维束f。之后,在第2喷嘴36的基础上,从第1喷嘴33喷射空气。纤维束f通过从第1喷嘴33喷射的空气和从第2喷嘴36喷射的空气从而被纺纱为结束纤维状,并且被从中空导向轴体34排出。在出纱纺纱中,几乎没有从较气流纺纱装置3靠下游侧拉伸短纤维纱y的张力,即使有也仅是由后述的吸管63的吸
引空气流带来的较弱的张力。
64.在出纱纺纱中,为了通过从第2喷嘴36喷射空气产生的旋转空气流从而可靠地向下游侧送出纱通路35内的纤维束f(或者短纤维纱y),需要向气流纺纱装置3供给适量的纤维束f。因此,在出纱纺纱中,生产与在通常纺纱的短纤维纱y的粗细不同的粗细(出纱粗细)的短纤维纱y。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出纱纺纱生成的短纤维纱y称为“出纱短纤维纱”。
65.在出纱纺纱中,以与上述的出纱粗细相应的各个旋转速度(在以下的说明有时称为启动转速),旋转驱动后罗拉21等牵伸罗拉。由此,在出纱纺纱时,向气流纺纱装置3供给恒定粗细的纤维束f,而生成出纱短纤维纱。在出纱纺纱完成后,调整各个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使得实现在通常纺纱的短纤维纱y的粗细的设定。其结果是,开始通常纺纱。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该通常纺纱生成的短纤维纱y称为“通常纱”。
66.在出纱短纤维纱和通常纱中使纱的粗细如何不同能够通过启动率设定。启动率是在气流纺纱装置3进行出纱纺纱的情况下的后罗拉21的周速度、与通常纺纱时的后罗拉21的周速度之比。启动率与牵伸条件相同,操作人员能够使用输入装置92输入至管理装置9。
67.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百分率表示启动率。即,启动率(%)={(出纱纺纱时的后罗拉21的周速度)/(通常纺纱时的后罗拉21的周速度)}
×
100。
68.在进行通常纺纱时,使空气从第1喷嘴33喷射,不使空气从第2喷嘴36喷射。在该状态下,通过第1喷嘴33产生的纺纱室32内的旋转空气流从而在中空导向轴体34的前端的周围摆动从牵伸装置2供给的纤维束f的纤维的后端。由此,对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短纤维纱y。短纤维纱y从中空导向轴体34的纱通路35穿过,被从下游侧的纱出口(图中省略)向气流纺纱装置3的外部送出。
69.卷绕于卷装45的短纤维纱y是通常纱。出纱短纤维纱是在与通常纱不同的条件下过渡地生成,因此最终作为废纱被废弃。因此,就减少废纱的观点而言,优选缩短进行出纱纺纱的时间。
70.纱卷绕装置4具备摇架臂41、卷绕鼓42、以及横动导纱器43。摇架臂41被支承为能够绕支轴44摆动,能够将用于卷绕短纤维纱y的线轴15(即卷装45)支承为能够旋转。卷绕鼓42在与前述线轴15的外周面或者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由此在卷绕方向上旋转驱动卷装45。纱卷绕装置4通过图中省略的驱动手段使横动导纱器43往复运动,并且通过图中省略的电动马达驱动卷绕鼓42。由此,纱卷绕装置4一边络交短纤维纱y一边将短纤维纱y卷绕至卷装45。
71.在各纺纱单元1中,在气流纺纱装置3与纱卷绕装置4之间设置有纱存积装置11和纱监视装置12。
72.纱存积装置11设置于较气流纺纱装置3靠下游侧。纱存积装置11如图2所示,具备纱存积罗拉11a、旋转驱动该纱存积罗拉11a的马达11b、导纱钩部件11c、以及纱尾摘除杆(纱退避部件)11d。
73.纱存积罗拉11a在其外周面卷绕并暂时地存积一定量的短纤维纱y。纱存积罗拉11a当在外周面卷绕有短纤维纱y的状态下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从而从气流纺纱装置3以规定的速度引出短纤维纱y并向下游侧搬运。
74.在纱存积罗拉11a的附近设置有图中省略的残纱去除装置。残纱去除装置具备形成为管状的前端部。当在短纤维纱y的收卷时因某种理由产生断头、在纱存积罗拉11a残留
有短纤维纱y的情况下,残纱去除装置能够通过在其前端部和内部产生的吸引空气流,吸引并去除卷在纱存积罗拉11a的残纱。
75.导纱钩部件11c安装于纱存积罗拉11a的下游侧端部。导纱钩部件11c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纱存积罗拉11a旋转。导纱钩部件11c在钩住短纤维纱y的状态下与纱存积罗拉11a一体地旋转,从而向该纱存积罗拉11a的外周面引导短纤维纱y。
76.纱尾摘除杆11d设置于纱存积罗拉11a的下游侧端部的附近。纱尾摘除杆11d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11e为中心地在动作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上下地摆动。纱尾摘除杆11d在位于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时,不与短纤维纱y的纱道(即,行进的短纤维纱y)接触。另一方面,纱尾摘除杆11d能够在前端部从图2的状态上升而位于图中省略的动作位置时,上推短纤维纱y而使其从导纱钩部件11c退避(摘除)。
77.纱尾摘除杆11d例如由图中省略的弹簧部件施力,从而在短纤维纱y的卷绕时总是保持于待机位置。也可以省略弹簧部件,纱尾摘除杆11d也可以构成为借助自重在待机位置待机。纱尾摘除杆11d例如能够由接头台车6具备的图中省略的上推臂上推,移动到动作位置。上推臂的驱动例如能够借助气缸等致动器进行。
78.使纱尾摘除杆11d移动至动作位置,从而能够从导纱钩部件11c摘除短纤维纱y。其结果是,能够从该纱存积罗拉11a退绕短纤维纱y。该退绕的短纤维纱y例如由后述的吸管63吸引。
79.另外,在不向纱存积罗拉11a卷绕短纤维纱y的状态下使纱尾摘除杆11d上升,则能够阻止导纱钩部件11c钩挂于短纤维纱y,因此能够防止短纤维纱y被纱存积罗拉11a卷绕。
80.纱监视装置12设置在气流纺纱装置3与纱存积装置11之间。在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当在纱存积装置11被卷绕之前从该纱监视装置12通过。
81.纱监视装置12借助透光式传感器监视行进的短纤维纱y的品质(粗细等),检测短纤维纱y所包含的纱缺陷(在短纤维纱y的粗细等存在异常的部位、和/或异物等)。纱监视装置12并不限定于透光式传感器,例如也能够采用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监视短纤维纱y。纱监视装置12也可以构成为检测短纤维纱y的张力。
82.在由纱监视装置12检测出纱缺陷的情况下,切断短纤维纱y(清纱器切断)。短纤维纱y的切断的方法各种各样,例如,能够通过停止气流纺纱装置3中的纺纱而切断短纤维纱y。也可以构成为纺纱单元1具备刀具,借助该刀具切断短纤维纱y。
83.单元控制部50与控制装置90相同,作为公知的计算机而构成。单元控制部50具备未图示的cpu、rom、ram、以及hdd等。
84.单元控制部50设置于各个纺纱单元1,构成为能够与控制装置90通信。单元控制部50基于从控制装置90接收到的上述的动作时机等控制信息,控制纺纱单元1的各部的动作。
85.接头台车6如图1所示,具备移动车轮61、接头装置62、吸管63、以及吸口64。
86.行进车轮61构成为能够由图中省略的马达旋转驱动。驱动该行进车轮61,从而能够使接头台车6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1行进。
87.吸管(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63连接于上述的负压源。吸管63能够通过在其内部产生的吸引空气流,而吸入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3送出的短纤维纱y。
88.在吸管63与负压源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切换阀。由此,能够切换吸管63中的吸引空气流的产生与停止。切换阀的开闭例如由接头台车6的台车控制部控制。
89.在吸管63的前端设置有未图示的辅助吸引装置。辅助吸引装置例如通过喷射压缩空气,从而能够产生较强的吸引空气流。由此,吸管63能够可靠地捕捉短纤维纱y。辅助吸引装置也可以省略。
90.吸口(第2纱吸引捕捉装置)64连接于上述的负压源。吸口64通过在其前端产生吸引空气流,从而能够从支承于纱卷绕装置4的卷装45吸入捕捉短纤维纱y。
91.吸管63和吸口64在捕捉到短纤维纱y的状态下转动,从而将该短纤维纱y引导到能够导入至接头装置62的位置。
92.接头台车6具备检测由吸管63吸引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的纱检测传感器。纱检测传感器例如由光传感器构成。纱检测传感器配置为其检测光通过由吸管63吸引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而被遮挡。接头台车6具备检测由吸口64吸引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的纱检测传感器。
93.由纱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被经由台车控制部向控制装置90发送。控制装置90基于由纱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判定基于吸管63和吸口64的短纤维纱y的捕捉的成功与否。此外,该判定也可以由单元控制部50或者台车控制部进行。也可以不设置纱检测传感器。
94.接头装置62进行将由吸管63引导的来自气流纺纱装置3的短纤维纱y、和由吸口64引导的来自卷装45的短纤维纱y接头的接头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装置62是借助旋转空气流使纱端彼此合股加捻的捻接器装置。接头装置62并不限定于上述捻接器装置,例如也能够采用将短纤维纱y机械地接头的打结器等。
95.由于生成用于在接头装置62接头的纱端而产生的废纱由吸管63和吸口64吸引去除。在该废纱中,包括因气流纺纱装置3的出纱纺纱而生成的出纱短纤维纱。
96.落纱台车7进行对已成为满卷的卷装45的落纱作业、和供给空的线轴15的线轴安装作业。如图1或者图2所示,落纱台车7具备空线轴收容部71、摇架操作臂72、纱引出臂(第1纱吸引捕捉装置)73、以及空线轴供给臂74。
97.空线轴收容部71收容多个空的线轴15。落纱台车7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空线轴收容部71,而随时接收通过输送带等搬运来的空线轴15。
98.摇架操作臂72构成为借助图中省略的气缸能够伸缩。
99.在纱引出臂73的前端设置有捕捉部。捕捉部能够产生吸引空气流而吸引捕捉短纤维纱y。在纱引出臂73的前端设置有切断捕捉部吸引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的图中省略的刀具。
100.以下,对落纱作业简单地进行说明。若在某个纺纱单元1卷绕的卷装45成为满卷(卷绕了规定量的短纤维纱y的状态),则落纱台车7沿着落纱台车移动导轨14,行进到该纺纱单元1。落纱台车7使用摇架操作臂72,操作纱卷绕装置4的摇架臂41,从而从该摇架臂41取下满卷的卷装45。
101.在纺纱单元1与落纱台车移动导轨14之间铺设有卷装输送机16。落纱台车7使用图中省略的卷装运搬机构,将已取下的满卷的卷装45搬运至卷装输送机16之上。在图2中,当在纺纱单元1的侧面观察时,卷装输送机16设置在落纱台车移动导轨14与纺纱单元1之间。但是,精纺机100并不限定于该布局,例如,卷装输送机16也可以隔着落纱台车移动导轨14,设置于与纺纱单元1相反的一侧。换言之,落纱台车移动导轨14也可以设置在卷装输送机16与纺纱单元1之间。
102.卷装输送机16能够沿着排列纺纱单元1的方向,将满卷的卷装45搬运到回收场所。
103.接下来,对落纱台车7的线轴安装作业简单地进行说明。落纱台车7通过空线轴供给臂74把持存放于空线轴收容部71的空的线轴15。落纱台车7使该空线轴供给臂74转动,向纱卷绕装置4的摇架臂41的附近搬运线轴15。在与空线轴供给臂74的动作同时或者相同的时机,落纱台车7的纱引出臂73吸引捕捉通过气流纺纱装置3的出纱纺纱而纺出的短纤维纱y,将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引导到空的线轴15的附近。而且,落纱台车7将空的线轴15和短纤维纱y引导至纱卷绕装置4。接下来,利用公知的包头纱卷绕等方法,将从气流纺纱装置3引出的短纤维纱y(基于通常纺纱的通常纱)固定于线轴15。出纱短纤维纱由纱引出臂73的前端的捕捉部具备的刀具从通常纱切断,并由纱引出臂73吸引去除。这样线轴安装作业完成后,开始线轴15的旋转,由此开始短纤维纱y对新的线轴15的卷绕。
104.接着,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的纺纱单元1中,对气流纺纱装置3的出纱纺纱时的各部的动作时机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以接头时的出纱纺纱为例进行说明。
105.考虑在某个纺纱单元1中,在卷绕短纤维纱y的中途停止基于气流纺纱装置3的纺纱、而切断短纤维纱y的情况。在成为纺纱停止的理由的现象中,包括基于纱监视装置12的纱缺陷的检测,但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在停止了纺纱的情况下,接头台车6行进到该纺纱单元1,进行接头作业。
106.在开始基于接头台车6的接头作业前,在纺纱单元1中,进行用于接头的准备动作(例如,气流纺纱装置3的清洁动作和纱存积罗拉11a的残纱去除动作等)。
107.在纺纱单元1中的准备动作完成后,接头台车6在吸管63内产生吸引空气流,并且使该吸管63移动至上纱吸引位置(纱捕捉位置)。上纱吸引位置是吸管63能够对作为气流纺纱装置3纺纱纤维束f而生成的短纤维纱y的上纱进行吸引的位置。在与此同时或者相同的时机,接头台车6使吸口64移动至下纱吸引位置。下纱吸引位置是吸口64能够对作为从卷装45退绕的短纤维纱y的下纱进行吸引的位置。在图2中用点划线示出了上纱吸引位置和下纱吸引位置。
108.在与吸管63和吸口64的动作开始同时或者之后,单元控制部50使牵伸装置2中的牵伸罗拉的旋转开始,并且使第2喷嘴36动作而向气流纺纱装置3的纱通路35喷射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时进行牵伸罗拉的旋转开始、和第2喷嘴36的动作。这样,气流纺纱装置3在出纱纺纱中使第2喷嘴36早于第1喷嘴33地动作,从而在纱通路35内预先形成向下游侧搬运纤维束f或者短纤维纱y的空气流。由此,从牵伸装置2供给的纤维束f或者短纤维纱y能够容易地从纱通路35通过。
109.如图4所示,在从开始上述后罗拉21的旋转(和第2喷嘴36的喷射动作)后经过了规定期间(设定期间)t1的时机,单元控制部50使第1喷嘴33动作而向气流纺纱装置3的纺纱室32内喷射空气。在基于第2喷嘴36的喷射的旋转空气流中纤维束f几乎不被加捻,但来自第1喷嘴33的旋转空气流进行作用,从而实质地进行纤维束f的加捻,生成具有一定程度的纱强度的出纱短纤维纱。因此,第1喷嘴33的喷射动作的开始时机能够是出纱纺纱的开始时机。
110.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基于操作人员经由输入装置92输入的纱速和牵伸条件而求出上述规定期间t1。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基于在通常纺纱时的纱速、牵伸比、进料比、以及出纱纺纱时的启动率,能够求出在出纱纺纱时的牵伸装置2(各牵伸罗拉间)的纤维束f的行进速度。基于该计算结果和上述的隔距宽度,能够算出从在牵伸装置2中为了出
纱纺纱而各牵伸罗拉开始旋转开始到纤维束f到达气流纺纱装置3为止的时间。
111.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牵伸罗拉的旋转和停止全部同时地进行,但作为控制时机的基准,采用后罗拉21的旋转和停止时机。在图4中,代表4个牵伸罗拉,而示出了后罗拉21的旋转开始时机。
112.此外,当在多个纺纱单元1一齐驱动前罗拉24和中罗拉23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某个纺纱单元1中断纺纱,前罗拉24和中罗拉23的旋转也继续。
113.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90作为规定期间t1,而求出从开始后罗拉21的旋转后,纤维束f(短纤维纱y)从气流纺纱装置3的纱通路35通过而从下游侧的纱出口被排出所需要的时间。由此,能够确保在开始基于第1喷嘴33的喷射动作的时刻,纤维束f已从气流纺纱装置3的纱通路35通过,能够顺畅地开始出纱纺纱。
114.从后罗拉21的旋转开始到成为纤维束f从纱通路35通过的状态为止的期间根据纱速和牵伸条件而不同。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计算规定期间t1,由此无论如何设定纱速和牵伸条件,都能够成为能够开始出纱纺纱的状态而立刻开始第1喷嘴33的喷射动作。其结果是,能够缩短从产生断头和/或清纱器切断到接头完成的接头循环(循环)的时间。
115.在从开始基于上述第1喷嘴33的喷射动作后经过了规定期间t2的时机,停止基于第2喷嘴36的喷射动作。该规定期间t2例如也可以基于由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的行进状况和纱速等而适当地设定,也可以设定为考虑了一定程度的富余的固定值。
116.在开始了后罗拉21的旋转的时机,吸管63位于用图2的点划线示出的上纱吸引位置。设置于吸管63的上述的辅助吸引装置从开始后罗拉21的旋转后,持续地产生吸引空气流。因此,能够将由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容易地引导至吸管63的前端,通过吸管63捕捉。
117.在从停止基于第2喷嘴36的喷射动作后经过了规定期间t3的时机,打开上述的切换阀,开始吸管63的吸引动作。该规定期间t3例如被基于预先进行的实验而适当地设定。
118.在从开始基于吸管63的吸引动作后经过了规定期间t4的时机,接头台车6的台车控制部开始吸管63的前端部的移动(下降)。由此,使吸管63从上纱吸引位置移动到用图2的实线示出的上纱引导位置(目标位置)。用于使吸管63移动的图中省略的马达也可以由控制装置90取代台车控制部而直接控制。该规定期间t4与规定期间t3相同地被预先地适当地设定。
119.与朝向接头装置62的吸管63的移动的开始同时地,纱尾摘除杆11d从待机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即,开始基于纱尾摘除杆11d的纱摘除动作。由此,由吸管63引导的上纱(出纱短纤维纱)不被存积于纱存积罗拉11a而被引导到接头装置62。此外,基于纱尾摘除杆11d的纱摘除动作的开始也可以早于朝向接头装置62的吸管63的移动的开始,也可以从移动的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
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流纺纱装置3开始或者重新开始短纤维纱y的生成时,规定期间t1的长度被根据已设定的纱速和牵伸条件而变更为各种长度。其结果是,接头循环的终止期的时机变化为各种时机。
121.在假设规定期间t1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不得不使该规定期间t1较长,例如使得即使在纱速较慢的情况下也没有问题地进行自纺纱和短纤维纱y的引导等。另一方面,在本
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已设定的纱速和牵伸条件而使规定期间t1较短,并使各部的动作在紧凑的时机协作。由此,能够无错误地顺畅地进行出纱纺纱和从出纱纺纱向通常纺纱的切换,并且根据状况有效地缩短一系列的动作时间。因此,能够提高精纺机100的运行效率,并且能够削减废纱的量。
122.即使在进行落纱台车7的线轴安装作业时的出纱纺纱中,也能够与上述实质相同地决定各部的动作时机。该情况下,落纱台车7的纱引出臂73相当于上述接头台车6的吸管63。通过该控制,能够缩短出纱纺纱的时间而提高运行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废纱的量。
123.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进行使旋转空气流作用于纤维束f而新生成短纤维纱y,并将生成的短纤维纱y输送至下游侧的出纱纺纱。该精纺机100具备牵伸装置2、气流纺纱装置3、吸管63、以及控制装置90。牵伸装置2牵伸纱条s而生成纤维束f。气流纺纱装置3进行出纱纺纱。吸管63吸引捕捉由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控制装置90能够基于作为由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的行进速度的纱速、和牵伸装置2中的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变更包括吸管63的动作的循环的循环时间。
124.由此,根据纱速和/或牵伸条件,能够适当地实施上述循环,能够提高吸管63的动作效率和降低废纱的量。
12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上述循环作为从产生断头和/或清纱器切断后到接头完成为止的接头循环而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循环也可以是从包括吸管63的、与接头关联的装置开始用于接头的动作后到接头本身完成为止的动作的循环。
126.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控制装置90优选基于作为由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的行进速度的纱速、和前述牵伸装置中的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求出吸管63的动作时机(具体而言,相当于图4中的规定期间t4的终止期的时机),变更循环时间。
127.由此,在吸管63成为能够动作的状态(短纤维纱y已移动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等)后,能够立即使吸管63动作。其结果是,能够无错误地顺利地进行与出纱纺纱关联进行的作业,并且能够消除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而提高运行效率。另外,缩短出纱纺纱的时间,因此能够降低废纱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纱速是指从气流纺纱装置3出来的短纤维纱y的行进速度。
128.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控制装置90基于纱速和牵伸条件,求出基于吸管63的吸引动作的开始时机(相当于图4的规定期间t3的终止期的时机)。
129.由此,能够提前开始基于吸管63的吸引动作。因此,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30.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控制装置90基于纱速和牵伸条件,求出吸管63从捕捉短纤维纱y的上纱吸引位置朝向作为引导已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的目的地的上纱引导位置移动的开始时机。具体而言,图4的规定期间t4的终止期的时机相当于吸管63从上纱吸引位置朝向上纱引导位置移动的开始时机。
131.由此,在成为由吸管63捕捉到短纤维纱y的可能性较高的状态后,能够立即开始基于吸管63的短纤维纱y的引导。因此,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32.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控制装置90基于求出的动作时机,而控制吸管63的吸引动作、和将通过吸引动作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朝向作为引导该纱的目的地的上纱引导位置的移动。
133.由此,能够适当地控制基于吸管63的吸引动作和朝向上纱引导位置的移动的开始
时机,以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34.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牵伸装置2具备后罗拉21。后罗拉21在牵伸装置2中设置于牵伸方向上的上游侧,为了搬运纱条s而设置。控制装置90从开始后罗拉21的旋转后,经过了基于纱速和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的规定期间t1后,使基于气流纺纱装置3的出纱纺纱开始。
135.由此,在实质地开始基于牵伸装置2的牵伸、并向气流纺纱装置3的内部引导纤维束f后,能够立即开始出纱纺纱。因此,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废纱量的降低。
136.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气流纺纱装置3具备第1喷嘴33。气流纺纱装置3从第1喷嘴33向形成于气流纺纱装置3的纺纱室32内喷射空气。从后罗拉21的旋转开始到开始基于第1喷嘴33的空气喷射动作为止的规定期间t1基于纱速和牵伸条件的至少任一个而被求出。
137.由此,在成为纤维束f到达气流纺纱装置3的可能性较高的状态后,能够立即开始基于第1喷嘴33的空气喷射动作,因此能够顺畅地开始短纤维纱y的生成,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
138.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牵伸条件包括总牵伸比、主牵伸比、后区牵伸比、进料比、以及隔距宽度的至少任一个。
139.由此,精纺机1能够基于适当的条件而变更循环时间。
140.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备用于设定纱速和/或牵伸条件的输入装置92(设定部)。
141.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设定所希望的纱速和/或牵伸条件。
142.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具备纱卷绕装置4、吸口64、以及接头装置62。纱卷绕装置4卷绕由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而形成卷装45。吸口64从纱卷绕装置4吸引捕捉短纤维纱y。接头装置62进行将由吸管63和吸口64吸引捕捉到的短纤维纱y接头的接头动作。基于接头装置62的接头动作在基于气流纺纱装置3的出纱纺纱完成后进行。
143.由此,能够根据纱速和牵伸条件,无错误地顺畅地进行接头循环,并且缩短循环时间。
144.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具备多个纺纱单元1、和接头台车6。接头台车6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1行进。在各个纺纱单元1设置有牵伸装置2和气流纺纱装置3。在接头台车6设置有吸管63、吸口64、以及接头装置62。
145.即,能够缩短接头时的循环时间的上述的构成在多个纺纱单元1共同使用接头台车6的情况下特别有利。接头台车6当在1个纺纱单元1的作业完成后,能够在比以往早的时机开始在另一个纺纱单元1的作业。
146.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具备多个纺纱单元1、和落纱台车7。落纱台车7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1行进。在各个纺纱单元1设置有牵伸装置2和气流纺纱装置3。各个纺纱单元1卷绕由气流纺纱装置3生成的短纤维纱y而形成卷装45。落纱台车7对已成为满卷的卷装45进行落纱。纱引出臂73设置于落纱台车7。
147.由此,能够缩短落纱时的循环时间。其效果是,在多个纺纱单元1共同使用落纱台车7的结构中特别有利。落纱台车7当在1个纺纱单元1的作业完成后,能够在比以往早的时机开始在另一个纺纱单元1的作业。
148.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结构能够变更为例如以下的
那样。上述的构成和以下的变形例能够适当地组合。
149.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输入装置92设定在出纱纺纱时的纱速而取代启动率。
150.上述各部的动作时机并不限定于通过控制装置90求出。例如,也可以控制装置90向单元控制部50发送关于已设定的牵伸条件和纱速的信息,单元控制部50求出包括上述规定期间t1的各部的动作时机。或者,也可以由接头台车6的台车控制部或者落纱台车7的台车控制部求出动作时机。
151.也可以不是基于纱速和牵伸条件的双方而是基于任何一方,求出上述各部的动作时机(例如,规定期间t1的长度)。即,可以仅基于纱速而求出上述各部的动作时机,也可以仅基于牵伸条件而求出上述各部的动作时机。
152.也能够变更为通过从牵伸罗拉通过的纤维束的粗细实质地表现操作人员通过输入装置92输入至纺纱单元1的牵伸条件。
153.也可以各装置被设置为在各纺纱单元1中,在高度方向上,在上侧卷绕从下侧供给的短纤维纱y。
154.也可以取代接头台车6,在各纺纱单元1中设置接头装置62、吸管63、以及吸口64。
155.也能够牵伸装置2中的牵伸罗拉的数量并不限定于4个,而变更为2个、3个、以及5个以上。
156.也可以纺纱单元1不通过纱存积罗拉11a,而通过公知的夹持罗拉和输出罗拉从气流纺纱装置3引出短纤维纱y。该情况下,进料比是前罗拉24的周速度与输出罗拉的周速度之比。即,进料比=(前罗拉24的周速度)/(输出罗拉的周速度)。
157.在纺纱单元1具备夹持罗拉和输出罗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这些罗拉的下游设置纱存积罗拉11a。或者,也可以取代纱存积装置11而设置使用了吸引空气流的松弛管和/或者机械式补偿器。
158.在图3中,纤维导向部31被图示为支承有针状部件,但也可以不设置针状部件。气流纺纱装置3的各部件的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