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1-09-08 01: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机器人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地铁坍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
3.但是,现有的消防机器人在执行消防喷水作业时,容易出现水流的反作用力而使得消防机器人后退移动的问题,进而造成履带式消防机器人位置发生偏移甚至出现撞击损坏的问题,另外,现有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难以全方位对角度的喷水,消防能力弱,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消防机器人在执行消防喷水作业时,容易出现水流的反作用力而使得消防机器人后退移动的问题,进而造成履带式消防机器人位置发生偏移甚至出现撞击损坏的问题,另外,现有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难以全方位对角度的喷水,消防能力弱,效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位于第二行走轮的一侧,所述固定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支架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所述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一侧外壁上套设有履带,所述机身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消防喷管,所述机身的顶部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消防喷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万向软管,所述消防喷管上远离万向软管的一端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喷嘴,所述机身的顶部靠近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嵌入有滚珠,所述机身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插片。
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架和两个第二支架均对称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
7.优选的,所述插片的底部开设有倾斜面,所述插杆的底部开设有锥面。
8.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与消防喷管相对应的卡槽。
9.优选的,所述履带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棱条。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固定板对称设置在机身的外壁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履带式消防机器人,通过升降式的插杆和插片,可以在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移动到指定位置处时将插杆和插片插入土壤中,从而实现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的固定,保证消防机器人在喷水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位置,进而保证消防喷水位置处的精度,避免在喷水过程中因水流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出现后退移动的问题,通过可旋转升降的支撑座,可以将消防喷管全方位多角度的喷水,提高消防机器人的消防能力,提高消防的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板侧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侧视图。
16.图中:1、机身;2、固定架;3、第一行走轮;4、第二行走轮;5、第一支架;6、第一导轮;7、第二支架;8、第二导轮;9、履带;10、第一固定板;11、转杆;12、消防喷管;13、支撑板;14、万向软管;15、喷嘴;16、凹槽;17、第一气缸;18、旋转气缸;19、支撑座;20、滚珠;21、第二固定板;22、第二气缸;23、插杆;24、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包括机身1、固定架2、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一支架5、第一导轮6、第二支架7、第二导轮8、履带9、第一固定板10、转杆11、消防喷管12、支撑板13、万向软管14、喷嘴15、凹槽16、第一气缸17、旋转气缸18、支撑座19、滚珠20、第二固定板21、第二气缸22、插杆23、插片24,机身1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3和第二行走轮4,第一行走轮3位于第二行走轮4的一侧,固定架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5,第一支架5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6,固定架2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支架5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7,第二支架7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8,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一导轮6和第二导轮8的一侧外壁上套设有履带9,机身1的顶部通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10,两个第一固定板10之间通过转杆11转动连接有消防喷管12,机身1的顶部靠近第一固定板10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与消防喷管1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万向软管14,消防喷管12上远离万向软管14的一端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喷嘴15,机身1的顶部靠近第一固定板10的另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的内部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
一气缸17,第一气缸17的一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旋转气缸18,旋转气缸18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座19,支撑座19的顶部嵌入有滚珠20,机身1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22,第二气缸22的一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插杆23,插杆2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插片24。
19.进一步的,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7均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架5和两个第二支架7均对称设置在固定架2的底部,保证可以带动两个履带9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消防机器人的移动。
20.进一步的,插片24的底部开设有倾斜面,插杆23的底部开设有锥面,便于插片24和插杆23插入土壤中。
21.进一步的,支撑座19的顶部开设有与消防喷管12相对应的卡槽,便于对消防喷管12进行限位支撑。
22.进一步的,履带9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棱条,提高履带9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消防机器人的移动。
23.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板2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固定板21对称设置在机身1的外壁上,保证消防机器人固定的牢固性。
24.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消防机器人机身1内部的驱动机构带动第一行走轮3和第二行走轮4转动,在第一导轮6和第二导轮8的引导下,履带9在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一导轮6和第二导轮8之间移动,履带9的移动实现消防机器人的移动,当移动到所需的位置处时,第二气缸22通过伸缩杆带动插杆23向下移动,插杆23带动插片24同步下降,插杆23和插片24插入土壤中,实现消防机器人的固定,保证消防机器人在喷水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位置,进而保证消防喷水位置处的精度,将万向软管14与外接水管连接,第一气缸17通过伸缩杆带动旋转气缸18向上移动,旋转气缸18推动支撑座19向上移动,消防喷管12通过转杆11在第一固定板10上转动,进而实现消防喷管12一端高度上的调节,从而实现不同高度上的火灾灭火,旋转气缸18通过转轴带动支撑座19转动,从而实现消防喷管12的转动,从而全方位的对不同角度进行喷洒,提高消防机器人的消防能力。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