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塔组件和破拆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2021-07-27 13: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消防车 组件 特种 车辆 实施
转塔组件和破拆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特种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塔组件和一种破拆消防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破拆消防车,可以通过转塔的移动增大破拆或救援的工作范围,但是转塔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没有任何防侧翻的措施,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塔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塔组件的破拆消防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塔组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沿基座长度方向设置;转塔结构,转塔结构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驱动部,驱动部与转塔结构相连,用于驱动转塔结构沿第一滑动部滑动;基座上设有阻挡结构,阻挡结构能够限制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移动和/或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塔组件的实施例,转塔组件包括基座和转塔结构。其中,基座上设有第一滑动部,转塔结构包括第二滑动部,由于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两者滑动连接,因此第二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进而转塔结构与基座之间可以发生相对的位置变化。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与基座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与基座通过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沿基座长度方向设置,因而第二滑动部及转塔结构的移动范围能够最大化设置。

进一步地,驱动部与转塔结构相连,通过驱动部可以带动转塔结构沿第一滑动部滑动,即驱动部可以为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的滑动提供动力。

此外,阻挡结构设置在基座上,阻挡结构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移动和/或转动,可以理解为,阻挡结构能够使第二滑动部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转塔结构与基座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可以是滑轨,第二滑动部可以是设有滑槽的滑块,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实现滑块与滑轨的滑动连接;又或者,第一滑动部可以是基座上开设的滑槽,第二滑动部可以是转塔结构中的滑块,滑块卡入到滑槽内且滑块与滑槽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转塔结构与基座的相对位置变化,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具体地,当第一滑动部为两条滑轨时,驱动部可以设置在两条滑轨之间,由于第二滑动部与两条滑轨是滑动连接的,因此驱动部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进行破拆工作时,驱动部不会直接暴露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驱动部的清洁性以及使用寿命。

驱动部可以提供动力使第二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具体地,驱动部提供动力的方式可以采用液压缸或者丝杆传动,又或者是齿轮齿条传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阻挡结构包括:连接部,设于基座上;限位部,与连接部相连,且限位部与基座之间形成间隙,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设于间隙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阻挡结构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限位部,其中,连接部设于基座上,限位部与基座之间形成间隙,可以理解为,限位部与基座之间不接触。此外,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设于间隙内,即第二滑动部中至少有一部分处在限位部与基座之间,第二滑动部与基座上的第一滑动部是滑动连接,限位部不会干扰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但可以阻止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与基座通过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会与限位部相抵,从而限位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

进一步地,阻挡结构中的连接部与限位部可以组成l型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限位部与处在限位部和基座之间的部分第二滑动部相互靠近但不接触,因此,限位部不会增加第二滑动部滑动时的阻尼。更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部可以为台阶结构,限位部靠近基座的侧壁与第二滑动部中位置较低的台阶面相互靠近,此时限位部与基座之间距离不会很大,即连接部的高度不会很高,从而节省了材料且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进一步地,阻挡结构与基座一体成型。即限位部、连接部与基座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出现侧翻时,限位部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止挡部,设于第一滑动部的端部,止挡部用于限制第二滑动部相对于第一滑动部的滑动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止挡部设置在第一滑动部的端部,可以在第一滑动部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止挡部,通过设置止挡部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相对于第一滑动部的滑动距离,防止第二滑动部脱离第一滑动部并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运动,提高了转塔组件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滑动部包括滑轨,第二滑动部上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滑轨配合实现滑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滑动连接,滑轨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可以由基座的表面凸起形成,从而第一滑动部与基座是一体成型的,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第一滑动部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第二滑动部通过配合槽与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时会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可以由基座的表面向上凸起形成,相对于第一滑动部设置在基座的侧面或者底部的方式,这种方式中基座还能对转塔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若第一滑动部设置在基座的侧面,第一滑动部会收到来自转塔结构的剪力,容易损坏。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靠近第二滑动部的部分可以呈t型,第二滑动部中的配合槽也同样呈t型,配合槽与第一滑动部配合,从而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实现滑动连接,由于配合槽与第一滑动部均呈t型,因此第二滑动部只能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其他方向的运动会受到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

当然,第一滑动部与配合槽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条滑轨平行间隔设置,第二滑动部上设有两个与滑轨对应设置的配合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滑轨设有两个,相对于一条滑轨而言,两条滑轨能够使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多条滑轨而言,设置两条滑轨能够降低成本。通过设置与滑轨对应的配合槽,可以确保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电机,设于第二滑动部底部靠近第一滑动部位置;齿轮,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齿条,沿第一滑动部长度方向设于第一滑动部靠近齿轮的一侧,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滑动部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齿条设在沿第一滑动部长度方向设于第一滑动部靠近齿轮的一侧,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电机启动后,输出轴带动齿轮转动,由于设置在滑轨上的齿条的位置是不变的,齿轮与齿条会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因此第二滑动部会沿着滑轨进行滑动。

具体地,设于第二滑动部底部靠近第一滑动部位置,当第一滑动部为两条滑轨时,驱动部可以设置在两条滑轨之间,由于第二滑动部与两条滑轨是滑动连接的,因此驱动部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进行破拆工作时,驱动部不会直接暴露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驱动部的清洁性以及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液压杆,液压杆一端与转塔结构相连,另一端与基座相连,用于驱动转塔结构沿第一滑动部滑动动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液压机构为转塔结构的移动提供动力,即液压杆驱动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塔结构还包括:转动部,设于第二滑动部上,转动部与第二滑动部转动连接属具。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塔结构包括转动部属具,转动部设置在第二滑动部上,且转动部与第二滑动部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时,转动部与第二滑动部也是可以转动的。属具属具当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第二滑动部可以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从而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可以延伸到更远的距离,而且转动部与第二滑动部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进行转动,使得破拆工具与救援工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增大了工作范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破拆消防车,包括:车本体;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转塔组件,设于车本体上;支腿,设于车本体上,用于支撑所述车本体;臂架,与转塔结构可转动连接;属具,设于臂架远离基座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破拆消防车的实施例,破拆消防车包括车本体、转塔组件、支腿、臂架和属具。转塔组件设于车本体上,多个支腿设置在转塔组件的基座上。执行任务的时候,司机将破拆消防车行驶至工作地点,即通过车本体将转塔组件带至工作地点,再通过对多个支腿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路况条件,将支腿固定后,此时基座的位置得到固定,工作人员随即展开破拆或救援工作。

此外,臂架设于转动部上,且臂架远离基座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可以为破拆工具或者救援工具,当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第二滑动部可以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从而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可以延伸到更远的距离,而且转动部与第二滑动部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进行转动,使得破拆工具与救援工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增大了工作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属具为破拆工具和/或救援工具。

在该技术方案中,属具为破拆工具和/或救援工具,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的属具。

其中,由于破拆消防车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转塔组件,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滑动部与驱动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破拆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破拆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转塔组件;110:基座;120:第一滑动部;121:滑轨;122:齿条;130:转塔结构;131:第二滑动部;132:配合槽;133:转动部;140:驱动部;141:电机;142:齿轮;143:液压杆;150:阻挡结构;151:连接部;152:限位部;153:间隙;160:止挡部;200:破拆消防车;210:车本体;220:支腿;230:臂架;240:属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和破拆消防车。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滑动连接,驱动部140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20设于基座110的一侧侧壁上。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滑动连接,驱动部140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转塔组件100还包括止挡部160,止挡部16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通过设置止挡部160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120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范围,防止第二滑动部131脱离第一滑动部120,提高了转塔组件100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滑动连接,驱动部140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限位部152、连接部151与基座110一体成型,即阻挡结构150与基座110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时,限位部152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131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

进一步地,转塔组件100还包括止挡部160,止挡部16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通过设置止挡部160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120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范围,防止第二滑动部131脱离第一滑动部120,提高了转塔组件100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第一滑动部120为两条相互平行的滑轨121。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上设有两个配合槽132,两条滑轨121分别卡入到对应的配合槽132的内部,即每条滑轨121均可以与对应的配合槽132进行配合,从而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为滑动连接。滑轨121设有两个,相对于一条滑轨121而言,两条滑轨121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多条滑轨121而言,设置两条滑轨121能够降低成本。

驱动部140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限位部152、连接部151与基座110一体成型,即阻挡结构150与基座110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时,限位部152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131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

进一步地,转塔组件100还包括止挡部160,止挡部16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通过设置止挡部160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120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范围,防止第二滑动部131脱离第一滑动部120,提高了转塔组件100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第一滑动部120为两条相互平行的滑轨121,且两条滑轨121由基座110的表面向上凸起形成,即两条滑轨121与基座110是一体成型的,连接强度大。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上设有两个配合槽132,两条滑轨121分别卡入到对应的配合槽132的内部,即每条滑轨121均可以与对应的配合槽132进行配合,从而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为滑动连接。滑轨121设有两个,相对于一条滑轨121而言,两条滑轨121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多条滑轨121而言,设置两条滑轨121能够降低成本。

驱动部140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限位部152、连接部151与基座110一体成型,即阻挡结构150与基座110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时,限位部152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131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

进一步地,转塔组件100还包括止挡部160,止挡部16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通过设置止挡部160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120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范围,防止第二滑动部131脱离第一滑动部120,提高了转塔组件100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第一滑动部120为两条相互平行的滑轨121,且两条滑轨121由基座110的表面向上凸起形成,即两条滑轨121与基座110是一体成型的,连接强度大。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上设有两个配合槽132,两条滑轨121分别卡入到对应的配合槽132的内部,即每条滑轨121均可以与对应的配合槽132进行配合,从而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为滑动连接。滑轨121设有两个,相对于一条滑轨121而言,两条滑轨121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多条滑轨121而言,设置两条滑轨121能够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驱动部140设于两条滑轨121之间,驱动部140包括电机141和齿轮142,电机141设有两个,两个电机141均为同步电机141且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齿轮142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142分别设置在对应电机141的输出轴上。两条滑轨121在靠近齿轮142的一侧均设有齿条122,每个齿轮142均可以与对应的齿轮142啮合。通过齿条122与齿轮142的啮合,电机141启动后,输出轴带动齿轮142转动,由于设置在滑轨121上的齿条122的位置是不变的,齿轮142与齿条122会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因此第二滑动部131会沿着滑轨121进行滑动,即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进一步地,由于驱动部140设置在两条滑轨121之间,第二滑动部131与两条滑轨121是滑动连接的,且驱动部140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因此驱动部140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进行破拆工作时,驱动部140不会直接暴露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驱动部140的清洁性以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限位部152、连接部151与基座110一体成型,即阻挡结构150与基座110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时,限位部152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131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

进一步地,转塔组件100还包括止挡部160,止挡部16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通过设置止挡部160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120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范围,防止第二滑动部131脱离第一滑动部120,提高了转塔组件100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部140提供动力的方式可以采用液压缸或者丝杆传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驱动部140包括液压杆143,液压杆143一端与转塔结构130相连,另一端与基座110相连,用于驱动转塔结构130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通过液压机构为转塔结构130的移动提供动力,即液压杆143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第一滑动部120为两条相互平行的滑轨121,且两条滑轨121由基座110的表面向上凸起形成,即两条滑轨121与基座110是一体成型的,连接强度大。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上设有两个配合槽132,两条滑轨121分别卡入到对应的配合槽132的内部,即每条滑轨121均可以与对应的配合槽132进行配合,从而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为滑动连接。滑轨121设有两个,相对于一条滑轨121而言,两条滑轨121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多条滑轨121而言,设置两条滑轨121能够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驱动部140包括电机141和齿轮142,电机141设有两个,两个电机141均为同步电机141且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齿轮142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142分别设置在对应电机141的输出轴上。两条滑轨121在靠近齿轮142的一侧均设有齿条122,每个齿轮142均可以与对应的齿轮142啮合。通过齿条122与齿轮142的啮合,电机141启动后,输出轴带动齿轮142转动,由于设置在滑轨121上的齿条122的位置是不变的,齿轮142与齿条122会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因此第二滑动部131会沿着滑轨121进行滑动,即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限位部152、连接部151与基座110一体成型,即阻挡结构150与基座110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时,限位部152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131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

进一步地,连接部151与限位部152组成l型结构。

进一步地,转塔组件100还包括止挡部160,止挡部16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通过设置止挡部160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120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范围,防止第二滑动部131脱离第一滑动部120,提高了转塔组件100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51与限位部152组成其他形状的结构。

实施例八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转塔结构130和阻挡结构150。其中,基座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部120,第一滑动部120为两条相互平行的滑轨121,且两条滑轨121由基座110的表面向上凸起形成,即两条滑轨121与基座110是一体成型的,连接强度大。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驱动部140以及转动部133,第二滑动部131上设有两个配合槽132,两条滑轨121分别卡入到对应的配合槽132的内部,即每条滑轨121均可以与对应的配合槽132进行配合,从而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为滑动连接。滑轨121设有两个,相对于一条滑轨121而言,两条滑轨121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多条滑轨121而言,设置两条滑轨121能够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驱动部140包括电机141和齿轮142,电机141设有两个,两个电机141均为同步电机141且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齿轮142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142分别设置在对应电机141的输出轴上。两条滑轨121在靠近齿轮142的一侧均设有齿条122,每个齿轮142均可以与对应的齿轮142啮合。通过齿条122与齿轮142的啮合,电机141启动后,输出轴带动齿轮142转动,由于设置在滑轨121上的齿条122的位置是不变的,齿轮142与齿条122会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因此第二滑动部131会沿着滑轨121进行滑动,即驱动部14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因此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转动部13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131上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之间为转动连接。

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110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130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110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转动部133上可以设有臂架,臂架在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属具为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属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

此外,阻挡结构150包括连接部151和限位部152,连接部151设置在基座110上,限位部152与连接部151相连且限位部152处在基座110的上方,即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存在间隙153,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131处在限位部152与基座110形成的间隙153中。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通过第二滑动部131与第一滑动部120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130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131会与限位部152相抵。换言之,限位部152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52能够使第二滑动部131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131沿第一滑动部1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130与基座11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150中的限位部15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限位部152与处在限位部152和基座110之间的部分第二滑动部131相互靠近但不接触,因此,限位部152不会增加第二滑动部131滑动时的阻尼。更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部131可以为台阶结构,限位部152靠近基座110的侧壁与第二滑动部131中位置较低的台阶面相互靠近,此时限位部152与基座110之间距离不会很大,即连接部151的高度不会很高,从而节省了材料且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进一步地,限位部152、连接部151与基座110一体成型,即阻挡结构150与基座110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130出现侧翻时,限位部152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131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

进一步地,连接部151与限位部152组成l型结构。

进一步地,转塔组件100还包括止挡部160,止挡部16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通过设置止挡部160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120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范围,防止第二滑动部131脱离第一滑动部120,提高了转塔组件100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九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破拆消防车200,包括车本体210、转塔组件100、支腿220、臂架230和属具240。转塔组件100设于车本体210上,多个支腿220设置在转塔组件100的基座上。

执行任务的时候,司机将破拆消防车200行驶至工作地点,即通过车本体210将转塔组件100带至工作地点,再通过对多个支腿220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路况条件,将支腿220固定后,此时基座的位置得到固定,工作人员随即展开破拆或救援工作。

此外,臂架230设于转动部133上,且臂架230远离基座110的一端设有属具240,属具240可以为破拆工具或者救援工具,当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第二滑动部131可以沿第一滑动部120进行滑动,从而破拆工具或救援工具可以延伸到更远的距离,而且转动部133与第二滑动部131可以转动,从而臂架230也会随着转动部133进行转动,使得破拆工具与救援工具进行空间位置变化时更加灵活,增大了工作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破拆消防车,因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转塔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塔组件和破拆消防车的实施例,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与基座通过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会与限位部相抵。换言之,限位部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限位部能够使第二滑动部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在转塔结构与基座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中的限位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